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赫鲁晓夫楼——苏联时代的特色住房 -- 路人癸

共:💬84 🌺267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事实是:现在的人均住房面积是过去的几倍

就连城市里的困难群体,人均居住面积也高于30年前的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而且高了40%以上。

1978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建筑面积6.7平米

2006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建筑面积27平米

2006年,中国最困难的1000万户城市低收入人群的人均居住面积不足10平米

数据出处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电影办公室的故事,里面男女主角好像住的都是这种房子
家园 用数据说话

Alarm:事实是:现在的人均住房面积是过去的几倍

1978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建筑面积6.7平米

2006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建筑面积27平米

2006年,中国最困难的1000万户城市低收入人群的人均居住面积不足10平米

如果有兴趣,你可以去走访调查一下大城市里那些房龄20年以上的老公房,看看那些普遍建筑面积在60平米以内的房子,在当年是何等惹人眼红、单位分房子的时候是如何抢破头的。然后再对比一下2000年以来的这些新房子,看看两者的设计标准有什么不同。

我调查过,切身感受和对比过,印象非常深刻。

家园 去看看大城市里房龄20~30年的老公房,基本就是这个标准

我岳父岳母家的房子,90年代初,因为岳父被评选为劳动模范,分配了当时沈阳市皇姑区新建成的最好的单元住宅,和副区长家住对门,面积高达——60平米……

想想也正常:1991年城镇居民的人均住房面积7平米,他们三口之家住60平米,达到了平均水平的三倍;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住宅面积27平米,折算过来就是三口之家住240平米的房子。

家园 再补充两句

建筑面积54.7平米的房子,在80~90年代,那就是当时最好的新建住宅,单位分房子的时候那是要抢破头的,勾心斗角、反目成仇的例子比比皆是。

再往前,50~60年代,那是大学校长、党委书记和国家二级教授的待遇——我们学校当年盖了一批这样的“教授楼”,本来应该一家一栋二层小楼、建筑面积一百多平米,但是房子不够、最后是两家人合住一栋楼。至于助教、讲师这些年轻人么,结婚生孩子的时候,筒子楼,能够分到一间房就相当不错了……

家园 这楼跟我从小住的一模一样,是不是一楼在后面有个院子
家园 听说某些楼长很厉害

但是,那个同学那次确实是进错楼、并打开人家的房间了。

家园 看来我家从小就住赫秃楼!

就在北京市朝阳区劲松那边,一连十几个小区都是类似的楼。不过区别在于那些楼是六层,我妈从小就跟我说:“超过六层就得装电梯了……”……

路人癸兄真是强大,俄国掌故如数家珍。拜您的帖子所赐,我估计河里不少人对俄国轶事的了解远超某些毛子他们自己!

家园 院子好像不一定有的吧……
家园 del
家园 呵呵,过奖过奖~
家园 花谢,呵呵

可是,不要忘记,我们透支了未来数十年的希望与自由,买的,仅仅只是属于我们的土地上用水泥做成的几个水泥块,在技术如此进步的今天,那些水泥块真值如此的价值么?至少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如果你能弄来水泥,自己可以建个8-90平米的住房,而且是不要钱的.

从感性上来说,这是不可接受的,从理性上来说,这却又是必须接受的.总要有人为社会发展提供动力,用的,确实自己的血肉.

家园 那可能是改良了

我们那儿除了一楼在后面有个院子,楼前每家还有一间杂物间

家园 好像那时勃列日涅夫也才住个4居室

记得以前参考消息介绍,勃列日涅夫也才住个4居室——印象如此。

查到了:

勃列日涅夫那时住在莫斯科库图佐夫大街临街的一栋公寓里,是一套面积两三百平方米的四居室。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那时的莫斯科库图佐夫大街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楼当年曾住着勃列日涅夫、苏斯洛夫和安德罗波夫。

(注:此图国内网友需翻墙才能看到)

家园 个人感觉

赫鲁晓夫挺可爱的,至少感觉起来是一个人,不那么高不可攀,应该是有普通人的味道吧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