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近代人物】杂谈近现代中国名将 -- 萨苏
他当到第一师师长为止,各方面表现不说多么优异吧至少还说得过去。中央军以前在西北没有地盘,他是第一个能够立足的嫡系将领。大概是1935年冬天范长江(共产党员)曾经采访过他,严寒时他和士兵们一样的着装,没什么特别的,这一点他就不容易。后来当到战区副司令长官了表现确实不怎么样。不过仔细琢磨琢磨国军,类似的例子可不少,当到师长表现不错,再往上就不行了。我倒是怀疑这和国军派系林立互不买帐有关。师长时手下部队都是自己的,军长时手下的部队来源就杂七杂八了。杜聿明刚到东北就感叹过远没有当年当装甲兵团长时单纯,比如有的副手平常根本看不到,病倒了反而跑来“听后杜总调遣”,不过是琢磨着取杜长官而代之。马甲在他的系列里也写过黄百韬当整编师师长的时候,手下三个旅,一个算嫡系,一个是杂牌,另一个不但是杂牌而且除了抽大烟什么都不会,黄百韬都只能请他们回家。这种部队构成可不是也只好“表现不佳”了。
小富即安,以前萨大在分析汤恩伯的时候也提到过,有了自己的地盘和枪杆子以后野心渐长,不愿意像之前那么拼命,兵要是打光了,他的地盘也保不住。杂牌的黄百涛要是有了自己的地盘估计也会变得保守,小诸葛在徐蚌会战的关键时刻不愿意动用华中的全部兵力就是一例。当然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胡的消极抗战做法不仅消磨了部队的锐气,也大大削弱了他的将领的作战能力,好的将领和部队是打出来的而不是圈养出来的,跟他对战的陈赓和彭德怀都是八年抗战血海杀出的,胡和他的将领这期间却长出了肥肉,这个差距是用武器堆不出来的。
这个感觉是特别注意外战,感觉。那么许和尚和杨是不是也应该算啊。另外有的像是对当时背景有点隔离,像这个“但从济南战役不救王耀武看,未思进先思退,比较保守”,打济南,华野可没用全力,重点就在打援,他光亭兄如果贸然去救,只怕淮海就早打了。哈哈,只是感觉而已
1.感觉萨老大挑的好象都是自己比较熟悉的将军,这样范围就窄了点。
2.彭老总领导的是红五军和三军团。
3.101早期没打过光亭同志好象主席的原因更多一些,非要把四平街变成马德里,所以101硬着头皮打了一个月,不然东野早跑了。后来确实有点时世造英雄,看《枪杆子.1949》,平津战役有的国军打华北野战军劲头挺足,后来一看打的是戴狗皮帽子的东野就直接交枪了。
4.吴佩孚不了解,不敢乱说。
5.粟裕同志是个好同志,感觉给90太低了,怎么也得给97啊,解放战争简直打疯了,净打“神仙仗”,虽然我很喜欢四野,但我觉得解放战争中三野比四野打的更精彩。至于外战打的少,好象除了彭老总,解放军的将军都有这样的遗憾。
6.杜光亭的得分似乎可以再高点。至于说不救济南也是没办法的事啊,被共军围点打援的战术打怕了。那时侯国军对大城市还是比较迷信的,谁没想到济南丢的那么快。再说杜光亭就是积极进攻也没用,打援部队中还有20军这样的野战军就等着他们来,来早了弄不好粟裕就真成围点打援了,淮海战役就真的先打起来了。感觉杜光亭素质很好,但在解放战争真是形势比人强了,看他辽沈淮海来回跑,就知道他的能力了。
7.徐向前能凭着留下来的地方部队和国军打成那样已经很不容易了,打不下太原我感觉还是装备太差,看看101打天津,国军有的炮兵部队根本不敢开炮,一开炮暴露目标就彻底完蛋了,最后连人带炮一起投降了。只能说徐向前没赶上好时候,他的18兵团要是能和美械中央军过招,可能战斗力和装备会更好一些。这好象主要因为他是红四方面军的缘故吧。
8.傅作义就不评论了,我对他的了解还是萨老大给普及的,希望萨老大以后能多写写他的文章。
9.胡宗南?好象他不算名将吧,但感觉萨老大对他挺感兴趣,不少文章都提到过。
说国军剿共十年,剿出一句名言,说中国有三个半军事家:刘伯承,林彪,粟裕,半个是白崇禧
徐帅率领刚刚经过临汾苦战的6万疲惫之师全歼10万抢粮阎军,怎么称赞也不过分!
徐帅的能力根本不是问题,红军时代的战绩无出其右,元帅排名偏后有山头的原因。
比起其它野战军来说少的多了,其它野战军基本上在打济南之前主要以野战为主,而徐打山西主要是打运城、临汾和太原三次攻坚战。另外,晋中战役的敌人虽多,但是强敌不多,而且敌方将领的谋略一般,又有缺粮的死穴,轻易就被徐调动了,如果其中有一个蒋系的五大主力或者傅作义的部队加入或者补给充足,战役的难度就会加大很多。同样是野战,中野打黄维是以近乎1:1的兵力在平原地区包围并硬啃下了日美式装备的敌重兵集团,周边还有敌人援军包围的威胁,难度比这个要大的多。元帅排名红军时代的战绩当然是一个原因,但是红军时代最大规模的歼灭战不过是以师和军为级别的,三大战役却是以歼灭多个兵团为单位,徐没有经过这样的大场面的歼灭战考试,所以说他元帅含金度不高也正常,即使不考虑三大战役,一野解放西北,二三四野渡江后分别拿下西南华东和中南,这个战绩也远远超过徐兵团。另外,其它军事型元帅中可并没有整军全军覆灭的经历,即便是在日寇的大规模扫荡和合围中也没有。
ps:顺便列一下十大元帅中在解放战争结束时的职务:
朱:解放军总司令
彭:一野司令员
刘:二野司令员
陈:三野司令员
林:四野司令员
罗:四野政委
聂:华北野战军司令员
贺:西北军区司令员(一野副司令员)
徐:十八兵团司令员
叶:解放军总参谋长
可以看出其它元帅至少都是野战军级别或以上的领导,即使贺龙也率领过不止一个兵团入川作战,而曾经是四方面军总指挥的徐最高也不过只是兵团司令,这个职务有多高?其它几个野战军至少都有一个兵团,多的甚至有四五个兵团,这些兵团的司令员最高级别也只是大将,很多在红军时期比徐的职务要低好多,徐只能跟他们并列,可见混得有多惨。虽然他也曾担任过华北军区副司令员,但他能调动的不过十八兵团,而且打完太原后华北地区就没有战斗了,他的这个职务也就没有意义,而聂以华北野战军的一把手从47年到49年平津战役结束,两相比较,就可以看出差别。
捡重要的说。
首先,要看这话是谁说的——曾扩情,此人资历极深,但才干不敢恭维,乃是政工干部出身,终其一生,可算碌碌无为,以他的眼界臧否人物,恐怕不能让人信服。
其二,这话是何时说的——蓝衣社筹备时期,其时,胡宗南尚无可称道之战绩。
其三:这话是对谁说的——乃是蓝衣社几位发起人。
因此,这句话呢,并不是说类似于非X莫属之类的豪言,也绝不代表文者贺尊,武者胡魁之类的褒奖,只是客观地说出当时蓝衣社筹备阶段的窘境,在文人圈子和军界中都有自己的人罢了。
当然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胡的消极抗战做法不仅消磨了部队的锐气,也大大削弱了他的将领的作战能力,好的将领和部队是打出来的而不是圈养出来的,跟他对战的陈赓和彭德怀都是八年抗战血海杀出的,胡和他的将领这期间却长出了肥肉,这个差距是用武器堆不出来的。
彭老总是三军团的,不是四军团,而且根据时任副总参谋长张爱萍同志之子张胜写其父传记的说法,彭大将军当国防部长时,正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正规化发展最快、最好、最有成效的阶段。
而且,据张胜的说法,现在军队又回归到彭总时期了,觉得那时候的条令还是最适合中国军队滴(他曾担任总参谋部作战部副部长兼战役局局长)……
最后,给萨送花!
华北从1933年起就笼罩在日本侵略的阴影中,同样是北洋名流,段祺瑞这年就应蒋介石邀请南下,清楚表明了自己决不做日本傀儡的立场;吴佩孚可是在日据的北平住了两年多!
卢沟桥事件后,土肥原派出大迫通贞少将和汉奸张燕卿上门和吴佩孚交涉。汪精卫叛逃后,给吴拍的主张和平的电报,吴也有表示赞成。虽然没谈拢合作条件,但也有双方使函往还。吴虽然没有公开落水,可也从来没有公开响应抗战;对日本人和汉奸的引诱,没接受,可也没拒绝……
胡宗南的部队装备可谈不上天下无双。抗战前的德械,优先装备的卫戍京沪的教导总队和87D/88D;抗战后期的美械,优先装备了远征国外的N1A/N6A。胡宗南也就是在吃苏械的时候有点优先级。
至于把粟裕徐向前排在傅作义李宗仁之下的评分,就不予议论了哈
有材料提到,到解放战争的时候,胡宗南的部队中不要说军官,就是士兵也有很多在当地娶妻生子了。不提其他方面,仅这一点,就不能指望胡宗南的部队有多少锐气了。
我直接帖一段孔庆东写的文字吧:
徐向前在军史上拥有多项第一,比如他是唯一把总参谋长、国防部长(兼国务院副总理)、军委第一副主席这三个最高军职全部当遍了的——相当于体坛的“大满贯”。他是黄埔一期的共产党里最高的将领,国民党悬赏他的人头是10万到20万大洋,跟朱德毛泽东一个价。他是红军时期最年轻的方面军总指挥,是指挥部队人数最多的红军将领,也是门生弟子遍布四个野战军的老帅,手下出过一个国家主席李先念和一个总书记###,同时还是历经张国焘、毛泽东、华国锋、邓小平、###等几个时代都巍然不倒的老帅。他指挥的反六路围攻,8万人抵挡20万,消灭10万;晋中战役,6万人歼敌10万;太原战役,10万人攻破13万人坚守的古城。
西路军的失利,也不能全怪徐帅,可以参考80年代邓大人时期的一些翻案文章。
照你这意思,日据北平下的所有中国老百姓,但凡没有往南跑到,是不是都得按汉奸罪起诉啊?
没错,吴佩孚的确在跟日本人谈条件。他故意给日本人开出了“天价”:日军必须全部撤出中国,包括东北三省,确保自己的实力、实权和实地... 日本人当然不可能答应...
经常看日本人拍的“中日亲善”照片:日本兵拿着糖果给中国小孩吃,中国小孩没有接受,“可也没有拒绝”... 看来这些孩子也都是小坏蛋啰?
品评人物不能这样极端... 即便吴是个北洋“名流”,也是个下了野的,顶着个臭名的“名流”。没有公开落水,已经很不简单了... 跟日本人信函往来,又如何不可理解为虚与委蛇?他还通电声讨溥仪的伪满洲国呢,你咋不提?
至于说要求吴“公开响应抗战”,日本特务满街转到北平,有几个敢有这个胆量?寿星公上吊,嫌命长啦... 吴这还没“公开响应抗战”呢,最后还是难逃日本特务一刀;要是公开响应,肯定活不过三七年...
至于说吴为何不肯像段祺瑞一样南下,这个我看纯粹是个人选择... 段是合肥人,他愿意去南方,好歹离老家近一些。更何况还有蒋氏专使持总裁手谕前往欢迎,他当然借坡下驴了... 吴佩孚当时已经快六十了,一个老人不愿意搬家不愿意折腾,这个并不是什么弥天大罪嘛...
仅四次长沙会战就歼灭日军十余万。
万家岭大捷,全歼日军一个师团,是抗战八年绝无仅有的。
资历: 曾任孙中山警卫团第一营营长。北伐初期任第一军第一师师长。……
弱点是:为人耿直(说得不好听,就是骄狂),得罪了不少人,如他在第一次长沙会战和长衡会战期间多次顶撞蒋介石和白崇禧这两位顶头上司。
每遇大胜,必产生轻敌思想。万家岭大捷后的南昌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和上高会战后的第二次长沙会战和常德会战后的长衡会战都因其轻敌而致败。
9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