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希腊危机和欧洲社会经济断层 -- 晨枫

共:💬259 🌺829 🌵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希腊危机和欧洲社会经济断层

希腊危机一爆发,欧美日中央银行就联手强力打压。人们对一年多以前华尔街的金融地震还记忆犹新,世界经济刚有恢复的苗头,经不起再来一场地震了。不过希腊危机和华尔街危机有点不一样,巨额救市的结果也会不一样。

美国金融危机的直接起因是房地产泡沫,泡沫破裂造成资金链断裂,导致裂信用紧缩和流动性短缺。美国政府注入巨资后,用重手使银行之间恢复拆借,至少在表面上重建了金融活力,尽管深层的结构性原因依然没有得到解决。一年多来,美国大银行和大公司已经在开始归还政府的巨资救援贷款,一些金融机构甚至大发国难财,引起公愤。

希腊危机的起因是政府入不敷出,无力偿还巨额贷款。从表象上来看,希腊好比华尔街金融危机期间的一个大银行,头寸调不过来了,陷入困境不能自拔。如果仅此而已,欧洲中央银行借用美国的故技再来一下,也能渡过眼下的难关,问题是欧洲的情况不一样。

金融地震强力叫停了华尔街的疯狂投机,美国政府从严监管也使未来的疯狂投机更加困难。华尔街上的金融活动回到相对坚实的土地上进行,损失的是数字,是本来就不存在的虚假财富。希腊的头寸调不过来则是政府无度的福利开支和社会生产力严重不符,到了拆东墙也补不了西墙的时候,发生了资金链的断裂。作为接受援助的最主要条件,希腊政府被迫同意提高税收和压缩福利的措施,引起希腊国内的剧烈动荡,至今波澜未息。

希腊的问题只是希腊的问题吗?

欧洲作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不仅科技领先,在人民的福利水平和生活水平方面更是走在了世界的前面。北欧的福利社会受到全世界的羡慕,德国产品是高质量的代名词,法国航空航天技术可以和美俄相提并论,伦敦则是纽约之外世界上最大的金融中心。另一方面,在普罗旺斯、安达露西亚、塔斯卡尼、爱琴海诸岛这些充满历史积淀和诗情画意的地方,人们安详闲适地生活在过去,时间好像停滞了一样。欧洲似乎拥有人们所想的一切。在欧洲联合的大潮下,欧洲的地方差别在迅速消失,一体化效应迅速显现,但事实不那么简单。

福利社会的好处当然是弱者得到保护,也能享受很高的生活水平。问题是,有不少并非弱者的人并不需要保护,但受到现成福利的诱惑,也自我放逐成弱者,坐享别人的劳动成果。另外,经济学里有一个回报递减的概念,到一定程度后,更多的努力和所增加的回报不成比例。福利大幅度提高之后,对于有些人来说,辛勤劳动成为回报递减的事情。这些人不一定是奸猾或者惰怠之辈,这只是人性使然。他们不愿意通过辛勤劳动追求更高的生活水平,而是随遇而安,尤其在有这样现成的高层次随遇而安的情况下。个人的知足常乐、随遇而安或许还可以说成是个人的人生哲学或者修身养性,但一个社会知足常乐、随遇而安就意味着失去了上进心。在这个不断发展的世界里,不进则退,不以个人或者族群是否知足常乐、随遇而安而转移。

福利社会的另一个方面是羊毛还需要出在羊身上。整个社会的高福利只能意味着一件事:高税收。高福利在本质上是通过政府作中介的劫富济贫,但劫富济贫的前提是要有富可劫。高税收使得生产和经营成本增加,迫使资本向更低成本的方向流动,也就是出走。资本出走不等于总部也出走,外迁的工厂和生意可以通过总部使利润回流,但失去的就业机会是不能回流的。失去就业的影响超过直接层面,失去的工作机会意味着消失的服务需求和消费,间接导致更多工作机会的消失,最终波及整个社会。另一方面,缩小的税收来源使得税入减少,只有进一步提高税率,加剧资本的出逃。

欧洲依然拥有骄人的高科技,但高科技是少数人的行业,并不能通过广泛就业使大多数人直接得益。由生产力很高的少数人供养生产力不高的“吃福利”的大多数是一个危险的模式,这些少数人会为了降低税负、追求更高的回报而出走,即使政府介入阻止公司和机构离开,也很难阻止人员的流动。瑞典就有一些这样的人,为了逃税而出国,但在瑞典还留着自己的房子,回到瑞典的时候继续享受瑞典的高福利,受到人们的指责。但这是超出生产力水平的高税收的必然结果。

美国和中国在经济危机的重压下,通过极大地增加公共开支拉动经济。中国的经济之轮已经出现过速转动的症状,美国的经济之轮的转速则还不大明朗。但希腊政府被迫大幅度增加税收和降低福利,这样对公共开支的强力压缩将使希腊经济受到双重打击,极大地增加希腊经济恢复的困难。不过欧盟和IMF救援的重点是保证希腊不赖账,而不是希腊的经济复苏。

希腊的问题不光是希腊的问题,意大利、爱尔兰、西班牙、葡萄牙等国都有不同程度的类似问题。欧盟和IMF的重金救援的另一个目的就是制止恐慌,阻止危机的扩散,否则一旦扩散到这些国家,再要救援就困难了。不过希腊的问题实际上也是德国的问题。

德国是欧盟的经济发动机。德国人生性勤奋俭省,大概和两次世界大战战败后都有一段时间处境凄惨有关。德国的人口在欧盟算不少的,但经济还是靠出口拉动。德国产品质量高,价格也高,对第三世界的出口有限。即使在美国市场,德国产品也远远比不上亚洲产品,如传统的日本产品和新兴的韩国、中国产品。即使是大名鼎鼎的德国汽车,美国市场上的德国大众大多是在墨西哥生产的,奔驰、宝马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在美国生产的,如畅销的宝马X5、Z3、Z4(第一代)是在北卡罗来纳的斯巴滕堡生产的,奔驰的ML系列是亚拉巴马的图斯卡卢萨生产的,北美市场的B系列是在墨西哥胡亚雷斯生产的,而不是从德国出口的。不管产地的话,美国市场上德国品牌汽车的总量也远远比不上美日品牌。德国制造的德国产品很多向欧盟内部出口,其中就包括像希腊这样的国家。冷战结束后,东欧为德国的出口提供了很大的空间,但消费能力相对低下的东欧也和希腊一样,靠举债人为地拉高消费能力,东欧的债务危机在希腊之前就为若累卵了。欧元区为德国出口提供了另一个发展空间,德国的经济健康部分得益于像希腊这样的开支无度的国家,传统的人脉和欧盟的保护主义政策使德国经济获得了一个难得的高利润低风险的发展空间。欧盟和IMF的巨额救援或许可以避免短期内希腊的赖帐问题,长远的需求萎缩问题是没法解决的。窝边草吃不成之后,德国经济还是要走出保护圈,正面面对来自亚洲的强力竞争,对德国的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可预计的影响。

欧盟的另一个支柱法国也有自己的问题。法国的高科技制造业有骄人的成就,航空、航天、核能、高铁都很有一套。但高科技养不了多少人,尤其是在出口订单靠不住的时候。法国还有很大一摊农业,尤其是花花草草的农业,像酒、香料、传统食品等。在便宜进口大量充斥的时候,法国农民动不动就示威,要求政府补贴。经济衰退了,政府补贴不动了,怎么办?

北欧的福利眼下还没有受到直接威胁,但这些国家的经济基础在长远来说并不见得足以支撑这样的高福利。丹麦的工业美术设计是一绝,丹麦的风电也在世界上领先,但工业美术管不了一个国家的饭,风电也不是独门绝技,别人是可以赶上来的。瑞典可以自己设计制造战斗机,但瑞典战斗机的发动机依赖美国,由于市场窄小,只得通过英国进入世界市场,让英国平白捞了一大笔好处费。瑞典的汽车早已不是瑞典的了,如今Saab被通用汽车转手一家从来没有大规模汽车制造经验的小公司,Volvo则被中国吉利买下。芬兰有诺基亚,需求是发明之母,芬兰地广人稀,所以在手机研制上先行一步,但手机这样的技术不是芬兰能长期垄断的,中国、美国完全能赶上来,美国苹果的iPhone正在铺天盖地地席卷过来,中国的山寨之作也紧随其后,诺基亚被边缘化是指日可待的,那时芬兰怎么办?挪威有海上石油,算是北欧国家中最接近传统经济的,瑞典和芬兰也有木材工业可以贴补,但靠这些是难以支撑高福利的。

经济危机之后,各国人民都是火气很大,对政府动用纳税人的钱“赎买”金融界和企业高管的贪得无厌和疯狂逐利极端愤怒,由此而来的增税和压缩福利开支更是直接动了所有人的奶酪。英国大选中保守党翻盘,德国地方大选中默克尔的基督教社会联盟也吉凶难料。更加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选举的选票高度分裂,意味着民意的高度分裂。一方面,人们对老规矩已经失去了信心,对老人马失去了信任,另一方面,对未来更是忧心忡忡,一方面希望政府救援自己的行业,保住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对公债高筑感到心惊胆战。另一方面,在经济上升的时代,馅饼本身在增大,人人所的的绝对份额在增加,对于分配是否公平就不那么计较。但经济衰退时,馅饼缩小了,自己的一份缩小了,对于分配公正就特别敏感。经济危机时期是既得利益群体和弱势群体利益发生高度冲突的时候,屁股决定脑袋,这也是民意分裂的基本原因。欧洲都是民主国家,民主的实现有三个要素:

1、 主流民意没有不可调和的冲突

2、 执政党不仅为选举自己上台的族群服务,也为不赞成自己上台的人服务

3、 少数不仅服从多数,而且不背地捣鬼、搞破坏

分裂的民意使得这三点都难以保证,这就是政治动荡的先声。在这样的情况下,经济尚好的欧洲国家对经济陷入困境的欧洲国家的进一步救济就是极端困难的,甚至有可能对已经承诺的援助暗地打点折扣,弥补自己的东墙和西墙。

欧洲和美国相比还有一个极端不利的地方。美国大举增加公共开支,强力拉动经济,实际上靠的是印发美元,但欧洲做不了这个事情。作为世界贸易的主要结算货币,美国可以发行极大地超过本国实际生产和流通能力的美元数量,因为相当一部分美元被日益增加的世界贸易(包括不含美国在内的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所消耗掉了。美国通过大量印发美元,可以实际上零成本地从其他地方资源和产品,可以常年维持入超而继续有支付能力,可以大量印发美元而不至于引起恶性通胀。但欧元的地位远没有美元坚挺,作为世界贸易结算货币才刚刚开始,还不能通过大量印发欧元来空手套白狼,所以至少在理论上欧盟的经济救援是要动用真金白银的,这样的抽血对欧洲各国的库银是很要命的,也是欧盟急于煞住经济危机从希腊的溢出的主要原因。

回到希腊,旅游是希腊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旅游是外国人直接把财富带进来的一个途径,是财富的净流入。和外国投资还不一样,旅游收入是“单程车票”,进来了就不走了。问题在于旅游是有钱人玩的名堂,在世界经济火爆的时候,人们有钱有闲有心;到了世界经济跳崖的时候,人们就没有这个钱、闲和心了。所以旅游经济是乘法经济,在经济好的时候加速上升,在经济差的时候加速跌落,特别缺乏得就是经济困难时期的缓冲能力,这种只能同甘不能共苦的行业不能作为国家经济的主要来源的,但希腊靠的就是这个,经济恢复会很不容易。

说到普罗旺斯、安达露西亚、塔斯卡尼、爱琴海诸岛这些诗情画意的地方,时间确实停滞了,但这实际上反映的是社会发展的停滞和活力的消失。社会活力来自于人们对于变革的追求,对于现状的不满足。社会活力消失但在生活水平上和西欧北欧攀比,这才是希腊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从更大范围来说,欧洲的高福利化正在使整个欧洲失去社会活力,整个欧洲的希腊化是一个现实的威胁。说到底,古代希腊是现代欧洲文明的发源地,说不定现代希腊也是未来欧洲的先行者呢。

关键词(Tags): #指点江山元宝推荐:爱莲, 通宝推:蓝蚊子,他石,清风席卷,唵啊吽,小乌龙,瓜瓜虎,培生,游识猷,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说到底,是欧洲经济还支撑不了那么多人"享清福".
家园 还是月色MM一针见血
家园 以前还挺羡慕他们的,觉得是社会发展的方向.

现在才知道,还是劳动最光荣踏实啊....

家园 “东方”的注解--配合“中国转型”还能残喘??

欧美第二轮金融危机是否爆发已经不是问题,世界经济是否二次探底也不是问题

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其实想说明一个问题,即:尽管近日来泰国局势已经走向内乱(这对中国力推的东亚经济一体化、及各种次区域经济合作是个威胁),但是,也有“美国宣布延长对缅甸制裁”的消息传来;尽管日本近期一再拿“中国军舰在东海进行远程训练”说三道四,但也有日本有意软化之前的、“日本必须以‘对等股份’参与‘共同开发’东海春晓等油气项目”的立场,从而务实地放出“愿意以‘较少的股份’参与‘投资开发’中国东海春晓等油气项目”的“务实态度”;尽管巴西、印度等南方经济体一度在美国的利诱之下,附和美国对人民币汇率说三道四,但在美国总统公开算了”那笔峰“,且又“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胡说什么“中国、印度买了太多的汽车导致石油价格上涨”之后,巴西总统也站在南方经济的角度上,对美国总统的“一系列不实之说”进行了公开反驳,并要求美国对金融危机负责,在我们看来,所有这些都说明,在以美国高盛公司、美国三大评级公司为代表的美国金融霸权一手导演、并激化“希腊危机”之后,欧美第二轮金融危机是否爆发已经不是问题,世界经济是否二次探底也不是问题,“三边撕裂”全面爆发也不是问题,问题在于“爆发”与“探底”之后的结果是什么?是“美元本位制”的消失、还是“欧元”、“日元”的硬通货的消失、更或者是南方经济体的集体沦陷?

●不论是对美元、欧元还是日元、其“生”也在东北亚、其“死”也在东北亚

显然,不论是“美元本位制”还是“欧元”、日元,只要它们不想消失,最现实的做法就是抢在对方之前,与印度、巴西、俄罗斯、特别是中国实现“经济结构的全面互补”,以抢在对方之前,为自己的经济、特别是货币找到“战略支撑”。

有意思的是,不论是对美元、欧元还是日元,在如何与中国实现“经济结构的全面互补”,在如何抢在对方之前,为自己的经济、特别是货币找到“战略支撑”的问题上,关键点都落在了东北亚、都落在了朝鲜半岛。也就是说,其“生”也在东北亚、“死”也在东北亚。

●人民币应该准备以“教科书都没有的方式”进行国际化

最后,作为一种探讨,我们想补充一点:欧盟“成立7500亿欧元(10000成美元)的援助基金”已经公布了,我们想指出的是:

第一,这个“7500亿欧元”与美国解决次贷危机所提出的“7000亿美元”的性质与意图都一样,都是要“开动印钞机”,因此,原来是一家(美国)在印钞,现在,成了两家(欧美)在印钞,再加上一个早已经临近破产、负债高得惊人的日本,可以说有三家(欧美日)在比赛着印钞。

第二,美元、欧元、日元都是硬通货,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讲,根据现行的国际金融游戏规则,是否印钞、印多少钞,那是它们的权利。可问题在于,它们印的钞是否有人愿意接收,换句话说,是否有人愿意用自己的产品换取这些钞票。

第三,如果有人不愿意用产品直接换,而愿意用货币间接换,且“这种货币”又的确可以用来购买“相应的产品”,那么,那三家印制的钞票也就等于有人愿意用产品去交换了,也就相当于发行出去了。

第四,基于“扶弱(欧元)锄强(美元)”的政策,我们假设中国(人民币)愿意做“第三种尝试”;

第五,在第四的基础上,美元就不说了,因为中国现在愿意用自己产品来换它意愿越来越低,日元也不说了,因为日元已经与人民币之间签了“货币互换协议”,我们想说说欧元。

显然,在我们的评估中,如果欧盟(欧元)能下决心登陆朝鲜半岛,下决心全面解除对朝鲜(也就是对东北亚经济一体化)的经济、特别是金融制裁,并对中国实质性开放高科技,进一步开放市场,那么,中国可以考虑以“人民币与欧元签订货币互换协议”的形式,一边接收更多的欧元作为中国的外汇储备,一边准备以“教科书都没有的方式”进行国际化。在“欧美日”都在大印、特印钞票、且负债累累的今天,一个现在还不能自由兑换、资本项下进行管制,但以包括欧、美、日元一篮子货币确定汇率的人民币,假以时日,在中国庞大生产能力、庞大市场、强大军事力量的支撑下,在欧美第二轮金融危机后,只要运用得当(比如与美元、欧元、日元进行大规模的货币互换),是“有可能”突破“即有经济学原理(现有经济学许多就是根本错误的)”的框架、以“教科书都没有的方式”,成为最为稳定之硬通货币的。

家园 希腊的问题更复杂一些

律师、医生等社会“精英”的所得税远低于劳动阶层,矛盾非常尖锐。

其实欧元也正在走美元滥发的路线,大家都在比烂

家园 写的还比较用心,算是全面总结了北美人对欧洲的刻板印象

下次再写这种“指点江山”的文章,云里雾里地比划一下就好了,千万别说太细

这篇文章把你点评德法北欧的那些段落去掉的话,还是能唬得住一些人的

还能从"选票高度分裂"一直推断出"民意高度分裂""政治动荡"就更可笑了,美国过去三届大选的结果算不算是高度分裂?反对党有没有拆台拉后腿?怎么蹦的还那么欢实呀?

以后妄谈欧洲"民意"之前最好还是老老实实查阅一下民调结果,尤其是eurobarometer,不要总觉得自己比五亿欧洲人民都聪明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是欧洲的优点

欧洲经过的战乱最多,这方面的思考也该是最多的。

我认为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是欧洲突出的优点,这是中国应该借鉴的,中国正面临这方面的问题,而北美的浪费型消费模式明显不适合中国。

例如,欧洲鼓励公共交通,鼓励骑车,很多人行道上有专门的自行车道,就这一点我特别赞同。

家园 这要认真的分析-欧洲的环保与可持续的代价是什么

个人的意见很简单.欧洲的环保与可持续是隐性资本与资源输入的结果.

如果看一些欧洲国家确实绿树成荫很多环保措施,但是,不能光看这些细微的地方.欧洲仍然是资源的高消耗地区.单靠欧洲尤其是西北欧的自身资源应该是没有办法支撑这种的.很明显,欧洲提倡的环保与可持续反过来,如果在其自身实现的话,并(还)不能支撑欧洲现在这种生活方式.

这种方式其实没什么可借鉴的.或者说,他们提倡的,也仍然只是一个目标,连欧洲自己都还没做到呢.

家园 看看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

生产力发展的标志是生产工具,制造业算,信息算,金融能算一半,服务业恐怕不能算。所以靠服务业立国恐怕最后有问题

家园 鼓励公共交通怎就不能借鉴?

中国本来是自行车大国,可是现在堵车已经是世界上最严重的了吧?

不要因为没有做到就不做,这是一个态度和政策方向的问题。

家园 花你的劳动最光荣
家园 花晨枫,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是人

我现在住在德国,去过希腊,西班牙,两边一对比就能有一些直观的认识。

两边的文化差异(人的差异)太大了,绝对结论不好下,但是总体平均起来德国人真的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训练有素。反观南欧,虚荣,懒惰,缺乏组织。

看看两个国家的餐饮业和奢侈品的价格水平就能从一定程度上知道两国人民的追求,希腊经济比德国差很多,餐饮业的价格比德国高很多,昂贵衣服的店铺倒是不少。德国是豪华车的故乡,但是你在城市街区里面见不到人炫耀的飙车,但是在希腊,小年轻们骑着宝马摩托,特意拆掉消音器(不然没那么吵),从夜幕降临到凌晨,就在雅典狭窄的小巷里面狂飙,尖锐的噪音几个街区外都能听见,炫耀着财富。说明希腊人就是一个享受型的民族,而且是在创业成功之前就学会了享受。从这点说中国有点和希腊像,很多人的虚荣和享受被不恰当的放大了(虽然还有很多人在勤勤恳恳的劳动),这以后绝对会是中国竞争力受损的一个因素。

看看中国人在南欧和德国的境地也就能知道这两国民众的竞争力。在德国,面向德国人的行业里面中国人除了中餐馆外在其他行业是站不住脚的,一方面是德国人骨子里面比较排外,最主要的是中国人和德国人比缺乏竞争力,营销,组织,技术方面都很欠缺,除了勤劳外其他各方面总体不比德国人强太多,在异国他乡做生意自然站不住脚。再看希腊和西班牙,中国人凭借着勤劳一项就能在当地站住脚,中餐馆自然不在话下,成衣销售,裁缝,药店,电脑商店,甚至卖制冷设备的店铺都有。中国人在当地的第一代一般都是苦日子的时候过去的,开店铺为主。现在第二代很多都进入金融,法律行业了。

中国崛起的核心是几代人吃苦耐劳,脚踏实地。中国啥时候要是崛起不动了,那肯定也是因为这种民族气质消退了。

家园 不是不能,而是根本就是方向错误

要是能够借鉴,伦敦还收堵车费做什么?难道他们不懂鼓励公共交通?

说得透彻一点:其实欧洲自己这些都是做不到的。有什么可以借鉴的?或者说,欧洲人引以为豪的一些环保和所谓的可持续,背后其实还不是高能耗或者高资本投入才做到的?我看这些没法算欧洲的优点。至少在技术上,欧洲把解决环保与可持续看的太简单或者是这个领域的既得利益,也可能是自恃太高了。

你让英国或者德国离开一天石油或者天然气试试?

中国自己要是能够做到通过公共交通解决出行和拥堵的问题,那是拿出新办法才有可能的。要是实现了,肯定不是借鉴的结果。

家园 中国发展私家车的方向是错误的,公共交通才是正道

你说哪个是错误的?发展私家车错误?还是鼓励公共交通错误?

多用自行车,不是减少对石油的消耗吗?而你说没有天然气石油试试,那不是抬杠吗?

石油天气也有用完的一天。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