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王洪文当党的副主席的时候买国宴开封后剩下的茅台酒 -- littles
嗨,别躲啊,市场价怎么算,稿费怎么就归国家了,讲讲。
“党员灰心、失望了,共产党不懂业务,不能领导。”(在1955年民盟七中全
会上)
“院系调查……工作量,一系列的改革,无非是‘行政办法’。学校领导不以
学术来讲话,而以某个人是否有群众基础来讲话;我们应该找有学术水平的人
讲话,不要找不学无术的人哇哇地叫,今后如不再严格地处理学术水平问题,
教学工作无法提高。开展争论也应该是有学术水平的人来开展争论,升级也应
以学术水平为标准。从群众基础上、能说会道上来提级是不对的。助教开课起
过一定作用,但不足以作为经验。”
“高教部对高等学小吠无学术领导,连一个学术委员会都没有。我所讲的学术
领导不是老头领导,年老年轻只要有学术都可以领导。学术问题与群众观点是
两回事,现在有些人在争夺科学研究工作,我看是争毛厕坑不拉屎。因为他们
没有吃饭,肚中空空。”(1957年在民盟中央及北京市委文委会联合座谈会上
的发言)
他认为党有意排挤老教授(内行),问题“非常严重”
在高等学小房竟依靠谁呢,应该主要依靠老教授。目前全国高等学校对老教授
的作用和积极的估计不足是个普遍、严重的问题。现在的情况是首先把人分成
了两类,对第一类人总先看他的优点,对另一类人先看他的缺点。这样老用
‘先入为主’的眼光看人,一堵墙就造成了。清华对老教授总抱着怀疑的态度
……清华大多数系和教研组主任没有真正地当家作主,最多也是陷在事务工作
里。建筑系主任梁思成教授这几年来就是挂个空名,从未过问系的教学。而且
像这样一位有声望、有才学的教授竟然连一个徒弟也没有,是令人悲哀的。我
不赞成蒋校长的说法:“要注意使大家各得其所,要注意发挥老教授的作用,
也要注意培养年青教师,”这话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很全面,实质上这个全面是
为片面而服务的。如果把教授同青年教师搁在同等地位上,即是不尊重老教授
的“老把戏”。(《钱伟长语重心长谈矛盾》见《人民日报》1957年5 月17日)
“从我已获得的资料看,我认为目前有一个问题严重——所有工作中依靠内行
不够。”
“现在有一种想法,认为领导意图是通过苏联专家培养年青的来代替老教师,
但中国需要成千上万的科学人才,而苏联不可能成千万地派专家来,依靠苏联
专家只能作为一部分补充。有人说:‘现在是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
藏。’这样是很危险的。”(1957年5月27日在市委座谈会上发言)
他说老教授不能发挥作用的原因有三
一、另外有一条线
“我是老清华了,一向是敢说敢做的,但是这些年来,当家作主的味道越来越
稀薄了。许多事情很想插手,但是做不了主,因为另外有一条线(指党的工作)
总是比你走得快。”
二、党的力量大,……
“党的力量大,一个意图贯彻起来很容易,我们作事就完全不一样。我只参加
了两头工作:事情还未作出决定前提提意见,决定以后就保征执行,姑且称它
谓‘进口’和‘出口’,究竟其间是怎样讨论的、布置和决定的。这些关键性
的问题就茫然无知了。”
三、党内资料外人不知
“党内有好多资料我们不知道,我们这些作教授的掌握情况少,有的看法很可
能是片面的,所以有些场合就很难发言。”(《钱伟长语重心长谈矛盾》见
《人民日报》1957年5月17日)
今后应该开门办党
“学校党工作应当如何进行呢?应当公开,党的小组会也可以吸收群众参加,
大开门,使党外团外的人对党团工作有监督作用。同时,对群众也是很大的教
育,整风的过程就可以把门打开。现在是半开门,先讲党外人士提意见,党员
有意见回去提,关门研究。应当开门整,这样才能保证党的纯洁,使党员在群
众中生根,在学校内这样作是有条件的, 应当从开门整风到开门作党的工作。”
(1957年5月27日在市委座谈上发言)
要求党员揭发党内秘密
“现在有一种说法,叫“大开大放,小开小放,不开不放”,清华的教授“鸣”
“放”得不够带劲可能与此有关。过去清华党委抓得太紧,教授们大概一时还
放不开。党员教授没有先“鸣”也是个问题。群众的“杠杆是很灵敏的”。党
员不说话,非党员不知什么意思,因此就不敢畅“鸣”。(《钱伟长批评学校
里的宗派主义》,见《北京日报》1957年5月16日)
“从物理教研组“鸣”“放”的情况来看,清华还“鸣”“放”得很不够。我
们可以通过物理教研组来看其他系,问题不会没有,但是今天还比较静,要使
整风运动健康地开展下去。 第一, 党委首先要号召党员带头“鸣”“放”,
物理教研组“鸣”“放”得好,就是因党员带头。很多事情我们只能谈表面现
象,举不出具体例子,党员带头就可以更好地搞好整风。蒋校长在报告中说,
党员可以采取自已认为最好的方式来“鸣”,这一句话还有保留。
第二,有些问题,党委应采取措施及时处理:如杨子远可以把他调开,不调开,
群众贴大字报也还得躲躲闪闪,会妨碍整风开展的。又如在肃反中斗错,应开
诚布公在公开场合进行检讨,何东昌同志作关于肃反问题的报告,不解决问题。”
(《进一步开展整风的关键问题在哪里?》见《新清华》1957年第195期)
要青年不要“虚心听群众意见”“服从祖国需要”
“从整个社会看来,几千年来封建社会留下的封建教育影响还是很大的。封建
社会对青年的‘教育’ 有一整套, 现在我们虽然已经不用那一套‘老成持重’、
‘温文典雅’的字眼,但这些字眼的某些内容却在‘服从’、‘虚心听取群众
意见’等另外一套字眼中借尸还魂了,有许多对青年的不合理的要求,就是借
助于‘服从祖国需要’这样光辉的字眼里混了进来,新名词混进了旧内容,确
实迷惑了不少青年,束缚了不少青年。”(《过多地管教青年是封建教育思想
的反映》,见《中国青年》1956年第15期)
要学生发泄烦闷情绪
“你们想过了没有?现在学校里揭发那么多的东西,根本问题在哪里?主要矛
盾是什么?有人说是“三害”,但这是笼统的罗。有人说现在大家都在讨论辅
导员制度、肃反问题、教学改革、理工合校,但这虽是问题,却不是主要的,
你们没有想过吧!现在是该想想的时候了,不要光是和大家哄在一起,应该冷
静分析一下,为什么大家会揭发这么多的东西?青年人要独立思考嘛!”
(《答学生问》见《新清华》1957年第204期)
“现在群众的情绪是烦闷的,有话讲不出,要想发泄找不到题目,你们今天来
也是来找题目的。你们要知道大家轰轰烈烈搞,也有人在外面哭哭啼啼,没有
关怀。我很奇怪,为什么天天在讲要团结青年,但是学校里还要造成局面,总
有那么一群人想要去感染另一群人,而且态度是敌对的……
你们大胆揭发, 不要怕, 提出来讲给大家听听。你们鸣了,我再来讲。”
(《访问钱伟长副校长》,见《新清华》1957年第196期)
青年学生不应分左、中、右
钱伟长说:“我是吃过苦头的人,为什么要造成这样的气氛呢?同学本身就存
在宗派情绪,硬把人分成进步、中间和落后,依我看,进步的也不过是口头说
说,进步的人也不过学会说几句漂亮的话,但是他们就没想到,我们是青年,
最多二十来岁,有的还只有十六十七岁,就是落后也不过是落后三四年,还会
干什么坏事?孔夫子说过‘三十而立’就是说一个人到三十才成型,在30岁以
前青年人都是这样活泼的,活跃的,寻找进步的,不是教条的。”
“我们的青年人大不豪放了,束缚太多,我年纪比你们大得多,我不怕束缚,
大家给我戴帽子,我就不戴,把它扔了。”(《访问钱伟长副校长》,见《新
清华》1957年第196期)
“对学生情况的估计,我同意杨人闿的意见,学生大多数是好的,清华就没有
人提胡风问题,在北大也是个别的。错误意见也有人批评,不必害伯,说学生
百分之八十资产阶级出身,受资产阶级思想影响也是不对的,这是下了结论去
找证明。”(1957年5月27日在市委座谈会上的发言)
党、团组织是三大主义的根源
“宗派主义、官僚主义和主观主义是同一原因产生的。层层汇报制度,年纪轻
轻的团文书,见了一棵芝麻大的问题就夸大,然后汇报到团总支、团委会,一
直到党委会,每一层加上一些干部主观主义,到了领导上作个决议“贯彻”到
团支部,团支书拿了个鹅毛当令箭,硬灌。党的威信很高,谁敢违反,当然就
闷在心里。下面灌不通了,就作个大报告,点名点将把同学都点一阵,点到的
就心里结个疙瘩。而一些干部越显得自己了不起了。”(《访问钱伟长副校长》,
见《新清华》1957年第195期)
他不同意“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说法
“从各方面反映的几位党委的发言,说明对高级知识分子是不信任的。如蒋校
长说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我认为这样的领导思想的本身就有宗派
主义情绪。”(《进一步开展整风的关键在哪里?》见《新清华》1957年第195
期)
整风运动中搞理工合校的签名
关于理工合校问题,钱伟长说:“我从一开始就是反对理工分家的。院系调整
把理工分了家,是一很大的错误。教学改革中,有人说我落后,不愿学习苏联,
甚至说我有反苏情绪,要我做检讨。我是很拥护学习苏联的,而且一个人如何
能反党呢?我是不做检讨的。最近有人提出理工合校,有人提议把北大的文法
学院合并到人民大学去,而把北大的理学院合并到清华,这是相当理想的方案。
不过北大的领导上有些是不同意的,我出面提出这个问题不方便,北大周培源
就是我的老师,你们搞好一些。”
这时有同学说,科学馆前已经有人签名主张理工合校了。钱副校长问有多少人?
有人回答说有六百多人。钱副校长说:“这太少,至少要搞六千人签名的名单
还差不多,声势浩大,让高教部看看群众的意见。”临别时,他又向我们说,
“你们去签名吧”!
……座谈后,有些同学立即成立了理工合校组,到全校发起签名……(1957年
6月18日大字报:(我们访问了钱副校长》)
(原载《北京日报》1957年7月6日)
钱伟长赢得丘吉尔赞叹这个吹牛就不说了
据说,1976年4.5的时候,是王洪文拼命坚持不让清场的部队和民兵带一枪一弹的。
4日、5日,王洪文都为此和江青争议过。
似乎官方出版的书都有披露,当然意思是说群众力量大王洪文胆怯了。
那年头民兵们都是经常全副武装把守重要岗位的。小文坚持不带枪说明他的考虑比较复杂全面,更远。而且有自信。
四五清场是二吴负责。吴德当时是北京是革委会主任,吴忠是北京卫戍区司令。
两人都怕卸磨杀驴,所以不敢用枪,最后主要用的是工纠棒,还有一部分是练刺杀的木头枪。
但是卸磨杀驴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平方八发生时,吴司令的审查还没结束呢!
也是怕卸磨杀驴。
最后还是被卸磨杀驴。
小平同志么,总觉得眼光有点欠缺,没有什么长远的打算。
"平方八发生时,吴司令的审查还没结束呢!"
吴忠在八平方之前很早就去世了,难道人死了那么久还没做政治结论?
76-87,时间也不短了。。。几乎就是在他死之前。
吴忠(1921—1990),原名吴光珠,字宝山。四川省苍溪县人。1987年6月18日,经中央军委批准,北京军区党委对吴忠做出最后结论:“经审查,吴忠同志1971年3月至1977年9月,在任北京卫戍区司令员、北京市委书记期间,没有参与林彪、四人帮篡党夺权的阴谋活动……
http://baike.baidu.com/view/55522.htm
原来看过百战将星中吴忠的传记,写得很不错.
这个不难理解,毛对群众运动的态度众所周知。
倒是现在我党的做法很搞, 毛的几乎所有决议都是中共合法通过的,
后来邓的密室政治会议废掉胡耀邦和赵紫阳真未必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