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历史色盲讲故事——故事,过去的事儿(164) -- 江南水

共:💬145 🌺924 🌵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历史色盲讲故事——故事,过去的事儿(167)

焚坑事业要商量

人的一生经历的年头虽然很多,但是值得回味的,也就那么三两个,特别是年纪大了闲着没事儿写回忆录的时候。

躺在始皇陵的地宫里,闲着没事儿的时候,秦始皇是不是也曾经回顾过自己那波澜壮阔的一生呢。在回顾自己一生的时候,这三个年份,秦始皇是无论如何都应该会仔细回味一下的。

始皇帝九年(前238年),这一年,他成为了真正的秦王政,在秦国正式当家作主。

始皇帝二十六年(前221年),这一年,他完成了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一项任务,天下真正的一统,他的身份也进一步升华,由诸侯王变成了皇帝。

始皇帝三十三年(前214年),这一年,在他的手上,大秦帝国完成了扩张,当时所能找到的适合农业耕作的土地,都踩在了他的脚下。

在这三个年份里发生的那些事儿,恰好像是卫星发射的三级火箭,一步一个台阶的把秦始皇送上了人生的顶峰。

站在人生峰顶的秦始皇,完全有资格骄傲的俯视人世间的一切,无论是现实中的还是历史上的。甚至是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也得仰着头看他。

就在登上人生顶峰的第二年,始皇帝三十四年(前213年),秦始皇又一次端坐在了咸阳宫大殿。

咸阳宫,帝国最雄伟的宫殿,也是帝国举办正式活动的法定所在地。

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这个秦国的象征,见证了数不清的来自前线的捷报。

对了,还有那次惊心动魄、流传千古的暗杀活动。

最终,伟大的秦国人民彻底粉碎了燕国使者的邪恶企图,又一次毫无争议的获得了一个伟大的胜利。

耸立在大殿上的一根根柱子,无声的诉说着这么一个真理:暗杀这种卑鄙伎俩,阻挡不了历史前进的洪流!

咸阳宫,伴随着秦国从胜利走向胜利,同时,也伴随着大秦帝国的毁灭走向毁灭。虽然秦始皇想另建一座更宏伟的宫殿来取代咸阳宫,但是终究没有改变咸阳宫跟大秦相伴一生的宿命。

在那座更宏伟的宫殿没有竣工之前,秦始皇只好先受点儿委屈,在咸阳宫将就一下了。

秦始皇一个人高高的端坐在上面,俯视着下面黑压压的群臣。

大秦帝国的君臣这次凑到一块儿,不是又要做什么大计划,而是正在举办一个酒会,或者说是国宴,一个规模盛大的国宴。

这个国宴的规模到底有多大呢?

还是管中窥豹吧。

大秦帝国的全部七十名博士,一个不落的都出席了这个国宴。

博士的行政级别是比六百石,在这个级别前面还有七个更高的级别,分别是:万石、中二千石、二千石、比二千石、千石、比千石、六百石。

做一个具体的对比,拥有万户以上人口的县,县令的行政级别,最高的是千石,最低的也是六百石。也就是说,一个人口大县的县令的行政级别,都比博士们的高。

还有,博士们没有官印,相应的,也就没有发文件的权力。也就是说,他们不能拍板儿做决定,啥事儿都说了不算,正经的参谋不带长,放屁都不响。

博士这种人都全部出席这次国宴了,那些级别更高、能拍板儿说了算的人,会有多少出席呢?

在宴会期间,按规矩,大伙儿都要向领导敬酒。这七十名博士,组成了一支数量庞大的敬酒大军,集体前去给皇帝陛下敬酒。负责督促博士们练习射箭的博士仆射周青臣,代表博士们致祝酒辞。

在致祝酒辞的时候,周青臣首先回顾了一下历史,想当年秦国不过就是一个只有一千多里土地的诸侯国,在陛下的英明领导下,我们平定了四海,打跑了野蛮人,凡是太阳能照到的地方,再也没有敢不服气的了。(他时秦地不过千里,赖陛下神灵明圣,平定海内,放逐蛮夷,日月所照,莫不宾服。

这马屁拍得相当不实事求是,照这种说法,从秦孝公到皇帝陛下他爹秦庄襄王,那些秦国领导人全他娘的算是白忙活了。

接下来,周青臣又描述了一下形势一片大好的现状,现如今天下全是郡县了,人人都生活在安乐祥和中,再也不用担心战争的灾祸会在什么时候落到自己的头上,大秦必定能够传到万世之后。(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

这话也对也不对。

就当时的情况来看,中原地区的确是没有了发生战争的可能性,但是,前两年秦军将士在南北边疆,忙活啥呢,不是过家家吧,那可是尸山血海啊。

最后,周青臣做了总结发言,打从有人类那天开始算起,就没有人能比得上陛下。(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秦始皇这个人,自己表扬起自己来都那么上劲儿,别人主动前来表扬,那他更没有不接受的道理啦。

听了周青臣的这番祝酒辞,秦始皇掩饰不住内心的高兴,嘴角上挂了一个会心的微笑。(始皇悦

谦虚使人进步,恭维使人舒服啊。

秦始皇嘴角上的微笑还没有消下去呢,就来了一个败兴的。

来自齐地的博士淳于越,对周青臣代表自己致的这番祝酒辞,感觉很不爽,于是主动跳出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看来,周仆射在草拟祝酒辞的时候,搞一言堂了,没有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拿出的祝酒辞,不是博士们集体智慧的结晶,结果有人不满意了。

淳于越也是首先从历史着手,总结了一下历史经验,当年周天子能当那么长时间的天子,就是因为人家分封了大量的同姓子弟,给自己当帮手。(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

接下来,淳于越指出了现状中的一个重大隐忧,如今陛下拥有整个天下,皇子们却啥也没有,万一出现齐国的田氏、晋国的六卿那样的人,指望谁来伸手拉自己一把呢?(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

这就是跟周青臣唱反调啦,周青臣说,郡县能保佑大秦走向千秋万代,淳于越却说,只要出了田氏、六卿那样的人,郡县就不能保证大秦到底能走到什么时候,还是分封比较靠谱。

淳于越的担心,有没有道理呢?

看看后来的赵高,我不得不说,他真是一个预言家。

如果大秦帝国也有几个同姓王,赵高这条泥鳅还能在中央兴风作浪吗,他还能指鹿为马吗?

淳于越的担心虽然很有道理,但是他说这话选择的场合,实在是很不合适。在这么喜庆的场合,提到田氏、六卿那种架空老板,自己当家作主的人,实在是太破坏气氛了,焚琴煮鹤啊。

如果淳于越就此打住,顶多就算是他没眼力见儿,虽然说的话很不好听,但也是忧皇帝所忧,精神可嘉,还是值得表扬的。

淳于越这次跳出来跟周青臣唱反调,看上去不过是在炒冷饭,把八年前那个郡县还是分封的老话题拿出来,再次炒作一番。

我要再说一个“如果”,如果淳于越没有说下面的一番话,这么理解是对的。

关键词(Tags): #帝国时代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秦朝的粮食从哪里来

当初全国才2000多万人口,进行了这么多大型的工程建设。还有足够的人口进行农业生产么。貌似也没有缺粮的记录。对秦朝的批评也多是横征暴敛之类的,而没有“易子而食”之类的记载。如果真的有大规模饥荒,痛恨秦始皇的书生们一定会大书特书。反而是楚汉相争的几年让人口急剧减少,十室九空。

家园 秦汉时代,赘婿、贾人一直就是戍边人员的稳定来源
家园 谢水兄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az09兄过誉了。说一下我自己的一点浅见

而中国, 自五四以来...., 其实自清末以来, 就一直有全面否决自己文化的倾向, 其流毒, 一直延续到俺小时候看过的《河殇》, 记得《河殇》一直是鼓吹蓝色文明必然要代替黄色文明的, 对于长城这个伟大的建筑, 《河殇》也是不屑一顾的。当年俺虽年纪尚小, 对他们的观点, 却也不敢苟同。 这帮所谓的“知识分子”, 所谓的“精英”, 其实, 都是不读历史的家伙, 或者,是不仔细读历史, 或者, 是故意偏读历史的家伙。

自清末以来,人们全面否定自己的文化,有全盘西化的念头,不能说他们不读历史,或者故意歪曲历史。

文化,说到底只是软实力,没有硬实力做后盾,软实力就是面条。

清末以来,我们的硬实力,尤其是军事实力,实在是没法看,致使受尽了屈辱。

当时的人们否定传统文化,主张全盘西化,是病急乱投医,可以理解。把今天的我们放在那个时空背景下,说不定比他们还激进呢。

八十年代,《河殇》的出现,也是这个道理。

本来一直宣传“全世界还有三分之二的人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结果走出国门一看,原来我们还不如人家那三分之二呢。巨大的心理落差下,人们又牵出了文化这只替罪羊。

今天我们能够相对心平气和的看待传统文化,甚至重视国学,并不是说我们比前人高明多少,只是我们的硬实力起来了,虽然还没有到汉唐时代睥睨东方的地步,但也可以自豪一下了,相应的,文化上的自豪感也就来了。如果我们的硬实力没有长进,怕是今天我们也在呼吁全盘西化。

所谓的文化的复兴, 其实, 就是自己的文化, 被自己挖掘出来, 并且, 让自己的人民知道, 让自己的人民, 广泛的了解。这样, 我们的文化, 才能真正的复兴。

我隐隐有一种感觉,中国现在需要出现一个孔子,一个董仲舒。

需要一个孔子来述而不作,全面的整理一下传统文化。在整理的过程中,可以有自己的好恶,甚至偏见,但是必须全面,把自己认为好的和不好的全部整理出来,让后人取舍。

需要一个董仲舒,来把传统文化完美的嫁接到现实情况。在嫁接的过程中,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准确的取舍,以适应现实及将来一段时间的需要。

当然了,今天的董仲舒面向的对象不是汉武帝,而是更广大的群体,全国人民。这么一看,今天的董仲舒要比汉代的董仲舒,需要说服的对象更多了,任务也更艰巨。

孔子、董仲舒,都是可遇不可求的,到底什么时候能出现,不好说。也说不定,现在就有了,只是我们身在桃花源中,不知魏晋,以后的历史,会给他们一个定位的。

家园 秦朝的粮食生产一直不错

楚汉相争之时,敖仓一带的粮食,还帮了刘邦不少忙。

不过,民间的粮食价格很高,《秦始皇本纪》:三十一年……,米石千六百。

楚汉相争后,人口急剧减少,不能单纯看做是因为楚汉相争的缘故。从公元前221年,秦国一统天下,到公元前202年刘邦即位,只有二十年的时间,其中楚汉相争有五年左右,加上前期的秦末大乱,也不过才七八年的样子。

不否认战乱会造成大量的人口减少,但是秦朝的一系列工程、南北用兵和大量移民,应该也会造成中原地区人口的减少。考虑到,在这二十个年头里,秦朝占的比重更大,我认为从那个时候开始,中原的人口就已经下降了。

除了考虑人的死亡外,还得考虑一个因素,人口的生产。秦朝时期,男人们,上战场的上战场,修工程的修工程,女人是没法独立完成人口生产的任务的,我都怀疑,那些年秦朝的人口有可能是负增长。

家园 也就是从秦朝统一人数就开始减少

秦朝末年已经不足2000万了,多半是累死的吧。

至于民间粮食价格,古代粮食主要靠自己生产吧,购买粮食的毕竟是少数吧。

家园 古代也是有不少人是靠购买粮食过活的

管仲把人分成了四类,士农工商。

士,是不进行农业生产的,他们的生活来源是国家的俸禄,或者投靠到贵族门下当门客。他们的粮食来源,主要是国家分发的实物,有可能也会自己购买一部分。

手工业者、商人的粮食来源,就得主要依靠购买了。

《汉书·食货志》中说: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故甚贵与甚贱,其伤一也。

可见,粮价太高了,对整个社会的影响还是很大的,虽然那是一个自然经济时代。

还是在《汉书·食货志》中,一石米,只有三十个铜钱。我认为这个价格是正常年份的价格。

这么一看,始皇帝三十一年的粮价,是正常价格的五十多倍。

也就是说,秦朝在始皇帝三十一年,经济上已经出问题了,至少民间的经济上出问题了。

家园 当年明月江南水

承担你们的责任吧

家园 反攻倒算

参考:

项羽:英雄还是恶魔?

说说项羽这个人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了项羽集团的六次大屠杀——

第一次襄城屠城,坑杀全城平民。

第二次城阳大屠杀,杀光了辅助秦军抵抗的全城平民。

第三次新安大屠杀,坑杀秦军降卒20万。

第四次咸阳大屠杀,杀戮关中平民无计,大烧,大杀,大劫掠,大掘墓。

第五次破齐大屠杀,坑杀田荣降卒数目不详,大劫掠大烧杀,逼反复辟后的齐国。

第六次外黄大屠杀,因一个少年的利害说辞,好不容易放弃。

被称为“宽大长者”而相对持重的刘邦集团,也有两次大屠城:一屠颖阳,二屠武关。自觉推行安民方略的刘邦集团尚且如此,其余集团的烧杀劫掠与屠杀,自可以想见了。当时,进军中原与河北的复辟集团,莫不以大杀戮大劫掠为能事。在项羽集团的暴行恶激下,一大批复辟恶魔竞相施虐天下,将华夏大地近3000年以来累积的物质文明成果几乎全部毁灭,人口锐减,民生凋蔽,普天之下陷入一片萧疏!

以项羽集团为轴心的秦末复辟势力,变成了疯狂的恶魔,对整个社会展开了变态的报复,其残暴酷烈与秦帝国的文明建设精神相比,直有霄壤之别。此等无与伦比的大破坏暴行,使“楚汉相争”的短短几年,成为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大毁灭时期。其直接后果是,繁荣昌盛的秦帝国统一文明,在五六年中骤然跌入了“人相食,死者过半”的社会大赤贫境地,以致西汉建政50余年后,仍然陷入严重萧条而不能恢复。

家园 【原创】历史色盲讲故事——故事,过去的事儿(168)

淳于越这次跳出来跟周青臣唱反调,看上去不过是在炒冷饭,把八年前那个郡县还是分封的老话题拿出来,再次炒作一番。

淳于博士认为分封制更有利于帝国的长治久安,也没什么不对,每个人都有阐述自己观点的权利不是,再说,人家淳于博士说得还是蛮有理有据的嘛。

虽然在这种场合提到那些乱臣贼子,很不和谐,但淳于博士也是忧皇帝所忧,精神可嘉,还是值得表扬的。唯一能让人挑出毛病的地方,顶多就是淳于博士太没眼力见儿,说话不注意场合。

我要说一个“如果”,如果淳于越没有说下面的一番话,这么理解是对的。

跟周青臣唱完反调后,淳于越说出了这么一句话:治理国家这种大事,不始终跟古人保持高度一致,而能够做到长治久安的,还从来就没有过呢。(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个人认为,这句话才是淳于博士最想说的,也最能体现他那鲜明的核心思想。

在淳于博士看来,帝国光是恢复古人的分封制,还是远远不够的,其他的一切,也得事事都向古人看齐,才算是走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

核心意思,四个字儿,全盘复古。

地球人都知道,自从商鞅变法以来,秦国治理国家的方式方法,就原封不动的照搬了法家的那一套。不要说跟遥远的古人比,就是跟同时代的其他各家思想学派相比,法家也是小弟弟,是最新式的治国方法。

按照淳于博士的说法,不管跟哪个古人比,现在的帝国,都是走在一条错误的道路上。

除了指出帝国的确是走在一条错误的道路上,淳于博士还严厉的批评了周仆射:周青臣当着陛下的面儿狠拍马屁,又让陛下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这个人实在不是个好东西。(今青臣又面谀以重陛下之过,非忠臣。

淳于越不是一个没眼力见儿的人,他这次主动跳出来,是早就准备好了的。哪怕是周仆射在草拟祝酒辞的时候,征求过淳于博士的意见,淳于博士也一样会在郡县还是分封这个问题上,在皇帝面前跟周仆射唱反调。不这样,淳于博士就没机会向皇帝陛下兜售自己的私货,全盘复古。

淳于博士兜售自己的私货,也没什么,谁又没点子私心杂念呢?

不过,淳于博士把自己的私货,往皇帝陛下面前一送,就给秦始皇送上了一个天大的难题,帝国到底是该沿着现有的路线继续前进,还是调整方向,向古人看齐,全盘复古?

帝国时代,第一次治国理念之争,就这样引爆了。

虽然淳于越在这个场合提到田氏、六卿那些人,严重破坏了整个宴会的喜庆气氛,还拐弯抹角的批评皇帝陛下走错了路,但是秦始皇顾不上计较这些了,他当下的首要任务是对帝国的未来负责,给帝国找到一个正确的前进方向。

秦始皇赶紧把淳于越这个全盘复古的提议,交给了在场的各位,让他们展开热烈讨论。(始皇下其议

不得不说,这个场合,实在是一个难得的适合讨论帝国未来路线方针的绝好场合。换个场合,要想凑这么多的帝国中高层干部,还怪不容易哩。

好好的一个国宴,让淳于越搅和成一个路线研讨会,我想在场的各位,包括秦始皇,应该都很不爽。

你淳于越也太他妈的多事儿了吧,整个就是一根搅屎棍子,在场的人当中,应该会有不少在心中这么念叨。

不管心中有多么的不爽,老板交代下来了,大伙儿只能照办。

听着淳于越这个愚蠢家伙嘚啵嘚、嘚啵嘚,已经升任左丞相的李斯,第一个坐不住了。

如果淳于越只是跟周青臣唱反调,拿着分封还是郡县这盘冷饭翻来覆去的炒,估计李丞相不会特别的感兴趣。该说的,他早在八年前就已经都说了,并且说得还很透彻,这会儿实在犯不上再跟着淳于越炒冷饭。

再说了,八年前,李丞相还是以廷尉的身份,挑战当时的丞相,赢了,很风光,输了,也没啥可丢人的;如今不一样啦,自己是丞相,对方只是一个小小的博士,跟他辩论,赢了,没啥可显摆的,反而显得自己很没风度,输了,就丢人丢到姥姥家喽。

但是,一听到淳于越提出那个全盘复古的主张,李丞相就是对这场辩论再不感兴趣,也该咂摸出滋味儿来了,敢情儿这小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他的终极目的是要彻底颠覆现行的以法家思想为指导的治国理念,砸依法治国的场子。

这么一来,淳于博士就不再是一个小小的博士了,眼睛一眨,成为了李丞相的阶级死敌。要是让淳于越的阴谋得逞,帝国真的修正了治国理念,全盘复古,他李丞相就是帝国官员中第一个失业的,谁让他是法家的高材生呢。

法家能砸别人的饭碗,别人也一样能砸他们的饭碗!

看到阶级敌人淳于越对法家思想发起了猖狂进攻,李丞相也顾不了身份上的巨大差距了,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也为了自己的饭碗,他只能选择挺身而出,捍卫法家思想,为了真理跟凶残的敌人作最坚决的斗争。

李斯果然没有跟淳于越纠缠分封还是郡县这个老话题,而是直接奔着淳于越那个全盘复古的核心思想,一路杀了过去。

李丞相不愧是丞相,政治敏感度够高!

李斯也是首先从历史经验出发,驳斥了淳于越的谬论,所谓跟古人保持一致,纯粹就是扯淡,古人他们自己都没有做到保持一致,五帝、三代夏商周,他们各自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成功经验。(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

到底跟哪个古人保持一致,才算是跟古人保持高度一致呢?

在李斯看来,古人也不是有意跟他们的前辈保持不一致,非得走自己的路,只是时代变了,他们想跟前辈始终保持一致,他们所在的时代,也不答应。(非其相反,时变异也。

历史经验是个好东西啊,不同的人,从同样的历史经验中,都能找到有利于自己的东西。淳于博士从古人成功的经验中,找到了要始终保持一致,李丞相则从这些成功的经验中,找到了要与时俱进。

接下来,李斯话锋一转,如今陛下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一个跟以往任何时代都不一样的时代。在这个新时代里,陛下要做的,是创建一份永远都不会再出现江山易主的基业。这远远超出了那些死脑筋的儒生的想象力,他们啊,满脑子的三代更替,怎么能想到会有万世不变这么一回事儿呢。(今陛下创大业,建万世之功,固非愚儒所知。

更可笑的是淳于越,他竟然要拿三代那些经验来指导眼下的工作。三代的那些经验不过就是商怎么取代夏、周怎么取代商,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创建一个永远都不会被取代的大秦,那些互相取代的经验又有什么鸟用啊?(且越言乃三代之事,何足法也?

历史上没有所谓的始终一致,并且正是因为古人没有跟前辈始终保持一致,他们才获得了巨大成功;现实中要开创的事业,古人的经验也指导不了。

这就是李丞相仔细分析历史和现状后,得出的正确结论。

李丞相的这一层层分析,活像一把手术刀,把淳于博士那个全盘复古的画皮,一层层剥掉,最后剥了个精光。

李丞相,你够狠!

还有更狠的呢。

关键词(Tags): #帝国时代元宝推荐:铁手, 通宝推:johny,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这个味道,怎么那么像孙皓晖在《大秦帝国》中的味道呢

以项羽集团为轴心的秦末复辟势力,变成了疯狂的恶魔,对整个社会展开了变态的报复,其残暴酷烈与秦帝国的文明建设精神相比,直有霄壤之别。此等无与伦比的大破坏暴行,使“楚汉相争”的短短几年,成为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大毁灭时期。其直接后果是,繁荣昌盛的秦帝国统一文明,在五六年中骤然跌入了“人相食,死者过半”的社会大赤贫境地,以致西汉建政50余年后,仍然陷入严重萧条而不能恢复。

偶尔浏览过孙皓晖的《大秦帝国》,感觉他对项羽的看法很极端。

家园 就是他博客中的文章嘛

味道当然是一样的。O(∩_∩)O哈哈~

家园 那时候俸禄就是粮食吧

官职级别都是两千石之类的。不知道何时转变成货币的,明清肯定是了。

秦汉时期单独的手工业者多么,很多应该是也务农吧。商人只能买粮食了。古代农民交完地租,剩下的够不够吃都是问题,能卖多少粮食,想想挺惨的。当然后来货币地租之后就必须卖粮了。

家园 写的太好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