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和穿越:也说说我经历过的中国教育(小学)上 -- 酥油茶

共:💬125 🌺158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家园 同意,中国教育的目的是什么,这个问题

就很大

好像目前公认的目的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四有新人,但这个实在太空泛了,怎么评判一个人是四有还是四没有,其实根本没有标准。

如果像美国一样,量化每年的教育程度,要求一个孩子义务教育阶段完成要有什么什么意识。

但是我们到底要让孩子有什么意识呢,教育他们资本主义剥削,无产者联合起来呢,还是另外一套呢?现在姑且可以继续学习外国经验,但中国孩子的教育到底应该怎么走,我同意下面雷声的观点,是一个社会问题,而且是一个比社会发展滞后的问题。

教育的问题就在于这个僵硬的体制,造成评论的人多,反感的人多,改变的少,也只有领导们脑袋一拍,就让大家唱京剧,唱红歌。

这里可以谈论的是家长应该怎么办,我觉得至少应该保持小孩的睡眠时间。

三年级写语文作业到两点钟...我三年级之前九点钟肯定睡了,四年级才能开始熬夜,但我个人感觉发育期的熬夜可能会对身高有一定影响。

人的教育,反正是上不封顶,下不着地的,现代社会又是一种不太care大多数人的状态,所以随便拿一个人出来,问问他的成功失败和教育有什么关系,恐怕他也说不清楚。但是几亿人这样教育之后,是可以产生一些显著群体特征的。

家园 我稍微有点不同的意见

上次去青岛这边的小学听过一堂课,觉得老师教育的让人很郁闷。当然孩子被纪律约束,能够听话,但是,整个课堂的气氛和进度,完全不能够随孩子个人的认知速度和学习习惯而调整,就是老师说啥跟着做啥。

我小时候就深受这种教育之害。我对自己学不懂的东西如果认识不到它的重要性也不喜欢去学,如果对自己学起来太容易的,比如语文,也没有什么兴趣去学。但是感兴趣的东西学校不教,周围太枯燥,没有充分的资料。结果造成我的认知情况与学校和自己的期待都大大脱节。

我非常希望给自己的孩子创造的学习环境,是能够满足基本的学校要求,比如写字、认字、写作、数学等能力,其他的,我觉得应该按照他们自己的发展爱好和情况来针对性地教育。并不是要一味的跟着去补课或者干嘛。就像我小时候曾经对写毛笔字产生过兴趣,在我姥爷的教导下,一个月时间就写的像模像样,但是之后我姥爷回家了,父母不支持就再也没有练过。如果我当时一直练下来了,可能现在也差不多了。我想,我如果有孩子,一定要让他把这些都试试,然后按照他的天分和爱好去有的放矢。

至于补课我觉得很多补课其实是没有必要的。最好的补课是自己给自己补课。因为中国的学校教育的特殊性和老师的习惯性,中国的老师们多以填鸭式的教学为主。我认为我应该培养自己的孩子的自学能力和学习的习惯,让他自己去看参考书,自己来纠正自己的学习中的问题和错误,自己去选择自己的学习材料,自己来探讨自己学习过程中的不足。老师只起到辅助作用。在他实在是弄不懂的时候点拨一二。

我为何跟您几位的观点不同呢?我觉得是因为我所处的环境所决定的。我成长于很一般的高中,环境乱,很多人都是这样自己学出来的。这种环境里走出的那些人很多都是高手,虽然他们考的大学不见得很好,但是他们的自控能力、心理素质等都是相当强的。我期待我的孩子成为那样的自我设计和自我充实的人,而不是成为那些教师的来钱之源和一个随着别人唯唯诺诺的人。

通宝推:酥油茶,
家园 怎么看起来和我一样~~~~

的确中国这个优秀生综合症太严重了,我觉得30%以上的孩子多少都有一点。我妹妹就是在成绩很好的小学之后,因为到了初中成绩相对下降因此一蹶不振的。到现在她依然在为她的当年买单。不过在我的指引下她已经开始走上正规点的道路了。

我当时成绩好的时候和不好的时候都喜欢跟中等的学生甚至差生在一起。在我来看,学习好的女生,多半有点自闭,有的还有点自私和清高。自我感觉和期望太好。让她们跟周围比较格格不入。但是男生要好的多。我后来高中阶段的几个关系比较好的,成绩很好很好,那不是一般的好,在我们那个小破烂高中,因为他们都是在很差的条件下自己学出来的。呵呵。

当年认识的成绩最好的现在做的最好的一个家伙,他一年发了十二篇sci,在上博士期间。他的天赋和能力都是让人瞠目结舌的。他上的只是一个普通的重点而不是名校。

家园 我觉得分两种

一种小孩真的是各方面出色,待人接物也很好,领导也做得不错。

这个全世界的优秀小孩估计也都差不多。

但中国不少优秀生人格上多少受综合症影响,但大部分能调整过来,调整不过来的一部分人难免有待人接物的问题,和别人交往的问题,等等,给他们的个人生活带来一定影响,不过也很难说是正面或者负面,看在什么环境中吧

btw, 一年发12篇很牛吗...

家园 看来你小时候属于比较有特点的孩子

从你的描述来看,你小时候更适合针对性的请家庭教师辅导,学校教育是以大多数孩子的认知速度和学习习惯为基础来开展的,不可能因为少数学生而进行调整,而按学生层次编班更是不允许的,所以就会出现你描述的那种有的学生课堂上吃不饱的情况,这个时候更多的考虑的是公平性,是照顾大多数学生的利益。

我对自己学不懂的东西如果认识不到它的重要性也不喜欢去学,如果对自己学起来太容易的,比如语文,也没有什么兴趣去学。
从这句话看你的小学学习还是有点问题,一个小孩子怎么可能认识到所学东西的重要性呢?这个要求太高了吧。说实话大学很多课程的重要性我都是工作过后才发觉的。太容易的不想学、学不懂得不想学、只想学自己感兴趣的,看来你的小学老师要挠头了,你现在能回忆起你当时对那些东西感兴趣想主动学习的吗?

我非常希望给自己的孩子创造的学习环境,是能够满足基本的学校要求,比如写字、认字、写作、数学等能力,其他的,我觉得应该按照他们自己的发展爱好和情况来针对性地教育。
从现在教改的方向来看,应该是在向你希望的方向发展,学校只承担基础的教学任务,完成基本的学业要求,至于更高一点层次的学业要求就由社会来解决,貌似日韩都是这样的,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也是一件好事,可以减轻负担,少担骂名,孩子今后的学业怎么样估计更多的是跟家长的荷包有关了。至于按照他们自己的发展爱好和情况来针对性地教育,也存在一个由谁来实施的问题,刚才已经分析过学校不可能来承担,估计少部分家长有这个能力,大多数家长是没有这个专业能力的。

至于培养自己的孩子的自学能力和学习的习惯,让他自己去看参考书,自己来纠正自己的学习中的问题和错误,自己去选择自己的学习材料,,这本来就是学校的教学目标之一,只是由于种种原因实行的不大好,这个有教师的原因、也有学校和社会的原因。我曾经在一个省级重点中学听过课,那些学生才牛,基本上只有数学物理外语课的时候才听老师讲课,上其他课的时候都是在做其他作业,老师自己讲自己的,随时抽个学生起来回答问题,绝对不会答错,答完了坐下去又做奥数什么的而去了,上英语课就跟大学英语课一样,老师只顾讲起走,根本不会举例什么的,讲了某个语法点就是顺便抽个学生起来举例,然后就是OK接着往后讲

家园 中国培养的重点是:掌握文史知识的理工人才
家园 要看在哪个领域吧~~~

如果是分类,如果是有些领域,比如化学,可能不算牛。但是他做的是机械的力学方向,一年十二篇,而且影响因子也不算低。更关键的是跟他聊的时候我明显感到他是在硕博士期间已经跨入了老板级别的眼界——他是在用看学科发展的眼光来做自己目前的事情,自己确定自己做什么方向。我觉得这就很牛了。至少我做不到。

家园 照这么看,中国的教育体制要彻底打倒才行呢~~~~~~~~
家园 稍微具体解释一下:

呵呵,我怎么感觉我们上高中的时候也跟你说的那个重点中学差不多。我们当时的问题是,班级太大,小学的时候一个班平均90人左右,初中100-130,高中60-140,这样的环境里面的学生和大城市40人的编班,从气氛到学习方法都是有很大区别的。基本上就是老师不会管到每个学生,就是讲完自己的课程然后抓几个重点拉倒。而且老师对重点学生的态度很宽松,我们初中高中的学生都是跟老师称兄道弟的。

我当时在语文课上就没有学过语文,都是干别的,老师也不管。当然我们不是因为学校好,而是因为太烂了。

我对自己学不懂的东西如果认识不到它的重要性也不喜欢去学,如果对自己学起来太容易的,比如语文,也没有什么兴趣去学。

这部分是说我整个初中和小学,也包括初中。比如政治我就没有兴趣去学。数学我知道重要,但是因为开始就没有开个好头,所以一直保持数盲状态,居然混进了大学。呵呵。

对学习感兴趣,我清晰的记得,我在初中二年级的时候对物理和几何、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对地理、小学四年级对古诗词感兴趣过。高中的时候基本上就认识到了自己需要学什么,虽然那个时候成绩很烂,很大部分的科目保持不及格,却自己给自己做了学习规划,按照自己的规划来进行学习。比如我高中二年级的时候就预先把高中三年的单词利用语文课等其他科目的时间复习了一遍,这一遍蛮有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因为地理老师讲的还不错,我记得当时曾经拿过全县第一——我们县大概有两万来小学生吧。初中二年级的物理和几何虽然不是很好,但是也不算差。

我记得最牛的细节是我初中三年的随书练习册几乎都是空白的,以历史练习册为甚。我记得只写了第一页的几个空。我在初中三年只考过一次班级的第一,而大多数科目不及格的时候也不是没有过。高中的时候我也是不用功的学生,但是这不代表我不在乎。我只不过是够任性,够兴趣化使然。

其实我的这些特点有时候是有点被逼出来的。我能够高度集中注意力,但是集中的时间往往极短。最多半小时就不错了。因此一节课对我来讲是很痛苦的事情,我总是走神。这导致我理科成绩上不去,因为理科方面的很多东西一次需要时间较长来讲解。而我往往是听到一半就走神了。我或许有点心理学上的多动症之类的吧。但是如果用另一种方法,比如自己做题,比如和别人讨论这种,就比较得心应手,也提高较快。

我走上生物的道路,也是个被迫学习的意外,当时在高中复习的时候,有个男生想借机接近,就总是去问我奥赛生物试题。一来二去,我的生物提高到几乎可以参加奥赛的水平,他的生物却还是进展不大。后来我上了生物他去了一所普通重点的临床医学。现在偶尔联系。

学校只承担基础的教学任务,完成基本的学业要求,至于更高一点层次的学业要求就由社会来解决,貌似日韩都是这样的,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也是一件好事,可以减轻负担,少担骂名,孩子今后的学业怎么样估计更多的是跟家长的荷包有关了。

其实我并不赞同这一点。我记得我们上高中的时候物理化学都比现在难。我们那个高中的物理化学教学实力较强,老师们待我们就像朋友,总是将前几年的高考题在课堂上拿出来,就像是朋友讨论问题一样和大家讨论。我高中的时候成绩也蛮差,但是物理化学不差。多半来源于此。能够激起兴趣。我总觉得,高中初中的科目还是适当的学深一点。求其上而得其中,考试题可以适当简单一点。现在的高中生物蛮复杂的我觉得有一定好处,起码可以让学生多了解些这方面内容,以后至少看个药品说明书啥的还能有点知道。如果人为的降低难度搞得学生都要课外掏钱的话,那其实是加剧教育的不平等性。

按照等级教学是我追求的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觉得家庭教育是无可替代的。虽然大多数家长在上了高中之后就不能在辅导孩子方面发挥多少作用,但是我觉得可以采取其他办法,比如,花钱的,请家教,比如不花钱的,找亲戚来辅导,或者是通过各种方法鼓励孩子跟成绩好的同学接近。我当时上高中的时候就多有他人这种辅导之功。要是没有他们那些同学无私的帮助我上不了重点大学,也不会在这里发帖。当然现在很多家长的确是做不到这些。

我跟我bf讨论过以后对孩子的教育,我们的共识是孩子在小学和初中很多时间是被不正确的教学方法和环境给浪费了。我bf认为小孩应该在20岁之前大学毕业比较妥当。我也差不多这么认为。如果以后有经济实力的话,我bf想给孩子弄一个实验室,有简单的化学器械和显微镜等(想想现在动辄几十万花在装修上,不如将这些钱用来投入孩子的买书和课余兴趣上)。我也很想这样做,弥补一下我们空白的童年学习经历。

btw,好的老师还是蛮重要的,但是好老师的作用也可以绕开。比如英语,我同学给一个女孩子做家教,那个女孩的英语奇好,原因是她喜欢hip-hop,经常抄歌词。呵呵。当然数学物理化学等是需要更专业点。地理生物历史我们不怕,我和我bf两个人就能搞定了。

当然,很多小孩子没有这个条件。所以有的时候我爱心泛滥,想弄几个亲戚家的孩子来调教。当然要从小开始。

家园 戾气,浮躁

犬儒主义普及化,失去了正确的职业精神和职业理想。物质追求的比重越来越大。

家园 继续和穿越:说说我经历过的中国教育(中)

前面说了小学教育,在四年级一年的折磨之后,就出了些事情。

一个事情是浙江一个高中的孩子因为受不了母亲对名次和分数的唠叨把自己的母亲砍死了。而整个社会对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也普遍开始质疑,于是当时的教育部长就出台了一系列规定,减轻小学生负担,这就是轰轰烈烈的减负运动的开始。

减负活动还是有效的,从飞天鸭的5年纪到初中毕业,周六没有补过课,没有上过晚自习。六年级成绩只按优良中差打分。但是老师和家长们普遍认为这种减负运动不能改变实质,因为高考还在,中考还在。

小学升初中改为了划片分配,不过谁也说不清楚倒底怎么划片分配法。感觉上也许是成绩和关系的综合或者只靠关系或者只靠成绩。按班主任老太太语重心长的教诲,似乎和我们最后考试的成绩有关。于是即使没有额外的负担,大部分同学也都在拼命地学习,毕竟已经到了懂事的年纪。

不过六年级课程上也是非常无聊的一年,几乎是之前内容的复习。而已经到青春期的几个男生女生们开始参加了一些“社会上的”活动,对整个班级的风气产生了一些微妙的影响。老师也开始对一些不务正业,说话流里流气的男生采取不管不顾的的态度。这里也可以看出,中国的基层教育后来已经和基层组织一样失去了约束力。无论如何,小圈子的形成和各种人际关系的微妙也开始产生,大部分飞天鸭的同学,到这个时候,似乎已经失去了对学习本身的兴趣而开始把精力放到吃喝玩乐和人际交往上。

如果评价中国教育的状况,应该把中位数情况的孩子拿出来分析,穿越和飞天鸭都不过是特例而已。

小学毕业的时候,飞天鸭有几个选择,去外国语学校,按母亲的推荐去一所中学,或者按父亲的路子去另一所中学。外国语学校的学生平均素质应该最高,因为是考试选拔出来的;母亲联系的学校是省实验中学的实验班,估计素质也很不错,但是最后还是按父亲的意见,去了另一个重点中学的初中部。

这个初中部不是凭考试,而是划片和综合和交钱和关系一起来的,当时已经开始有交钱上学的事情了,读该初中交钱的话好像是三到五万不等(物价当时可能还不算太高)。班上有包工头的女儿,煤老板的子弟,日籍华人的孩子或者中日混血的小孩,外交人员的子弟,还有很多是各种买卖人的孩子,也有飞天鸭这样出身教育家庭的孩子,可以说是来自该市各个阶层,但基本以中层以上为主。

但成绩的竞争,几乎只存在于教育背景出身的孩子之间,不少学生并不在意成绩而只是贪玩,再加上当时减负的氛围,班级的气氛可以说是轻松。大部分时候,自习课上大家讨论的,无非是动画片,漫画,偶像剧,电脑游戏等等。不爱学习的学生以此为专业,愿意学习的就一边学一边听周围聊天。而高中之前,飞天鸭几乎没有意识到还有贫困家庭的学生存在。

课程上,由于增加了很多门课程,比小学要有趣多了。很多学生是从所谓的双语私立学校转来的,可惜的是中国当时包括现在的私立教育在学风和精神上不成气候,让私立学校成了暴发户子弟逍遥荒废的场所。他们虽然多学了好几年的英语,却没记住几个单词,在成绩上却很快就被甩开。

老师们都很不错,那已经是一个课外补习成风的时代,数学老师大部分时间在外代课,把孩子送到英国读书;物理,历史,地理等老师也都讲得不比其他地方差,但当时这些课程的一个问题是,书本上的知识虽然面面俱到,尚不足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历史课尤为明显,所以袁腾飞的流行倒并不一定是学生们反毛,他们会无比热情的欢迎任何一个把干巴巴的数字和人名和莫名所谓的事变讲成生动并充满人性的故事的老师。

年轻教师,如果又不是数学物理这样的专业的话,很多是无心教学的。有好几个年轻老师没待多久,也去当了北漂。那已经是该省重点中学无论如何也招不到一个最差的北师大毕业生的时代了,但是改变了飞天鸭和该班级上所有同学的应该是当年的语文老师。

这是一个刚毕业的,但充满激情的年轻人。他从第一节课开始,就要求大家写日记。飞天鸭一开始无非照搬小学作文的套路,却被他批文“能不能再写点有意义的事情呢”,第一次看到这样的评语,飞天鸭一愣。于是试着换了几次内容,都是一样的评语,直到最后一篇记理发的日记,飞天鸭写到(大意)“无比痛恨理发的过程,这是给一个陌生人和他无情的机械残酷摧残我的头发和头皮的机会,在这一过程中我还只能低头忍受,如同无生命的物体...”,这篇日记却被老师第二天点名表扬。

之前的作文经历,提母亲必定慈善,提老师必定和蔼,压抑了学生自我表达真实感受的机会。飞天鸭为了当乖乖学生,也只能按范文来,甚至一篇续写《渔夫的妻子》这样的文章,飞天鸭看多了俄国小说,写妻子在负担之下如何惨死在圣母像前竟也被判为违反常规之作。而初中老师鼓励自我表达的态度,马上吸引了全班同学把精力投入到写日记之中,甚至以独树一帜,标新立异为好。

很快,班里就涌现除了不同风格的作品,细致伤感的女生写下的是抒情感怀的细腻心灵世界,幽默粗旷的男生写下的是无零头滑稽剧,有音乐特长的讲她所在的音乐世界,历史军事知识广博的开始写历史小说...不再是以成绩为标准,不同同学的才情和世界都被大家了解。班里开始互相借日记看,此外还有一本大家轮流写的班级日记。

写日记是总结自我的过程,看别人的日记则是了解不同世界观的窗口。班里颇有很多价值观各异的学生。印象很深的是一个“日本女孩儿”,似乎是暂居当地的日籍华人和日本人的孩子,可能受其母亲影响甚重,每天的日记主题是怎样做一个好主妇,怎样做便当,香水研究...这样的价值观在我们努力上进的“中国女孩子”看来是很颠覆的,但慢慢也就理解了她。

可惜的是,当时韩寒已经差不多出名了,否则把我们这个班级拉过去参加“新概念”的话,未必不会比那些上海的学生们不出彩。

最后的班级日记里,我写的不是风花雪月,是今天看来的愤青文章,控诉南京大屠杀,里面不乏细节描述和“血债血偿”“扫平日本”的词语,班级日记是可以留言的,所有的留言都认为飞天鸭有些偏激了,除了“日本女孩子”写下来“中日一定要永永远远友好下去”这样的话。

现在想来,也是很有趣的一件事情。

通宝推:方解石,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可惜现在教改的方向基本上就是这个样子了

这也是很多专家教授媒体记者津津乐道孜孜以求的,今后一个孩子的未来发展基本上是由他的出身所决定的,可以分为三类

:家长有钱请家教的、家长有能力辅导的、家长既没有钱也没有能力辅导的,大家该干什么干什么,层次分明,真是一个和谐的社会啊

看得出来你对教育有许多思考,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我觉得你可以申请到某个学校去支教一年,在实践中来验证完善自己的想法,其实很多时候理论跟实际的差距是蛮大的,书上得来终觉浅,得知此事须躬行。

家园 楼下几位我感觉没有吃透你的大实话

可能因为我有孩子而他们没有,我感觉我一下子就深刻理解你这句莫装逼的意思。

家园 确实,有孩子的人跟没有孩子的人想法是不一样的。

孩子的成长历程只有一次,错了不能重来,千万不要把自己的孩子当实验品,去验证什么所谓的先进教育理念,免得到时追悔莫及。这种装逼遇雷劈的家长我见过不止一个,其中有的本人都还是教师,自认为自己的孩子肯定是与众不同,自己辅导个孩子还不是小菜一碟啊,结果,结果自然就是个杯具了

家园 我是通过严酷的应试教育出来的,而且命好

没有中途被淘汰掉。但这就象你说的,是个特例,没有代表性。现在回顾,就会意识到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比如把人变成做题机器,学生按成绩论高下分出三六九等人,等等。解决的办法,就是你在九十年代的时候经历的,减负。

从你的经历来看,我会说减负是成功的。诚然有好多同学不学习了,吃喝玩乐。但在应试教育中,这部分同学也照样学不好的。现在这样,还保住了他们可贵的自信心。而最重要的是你语文老师的例子。他的教法在应试教育中是幸存不下来的,因为他没有归纳中心思想,没有叫学生背诵文学常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