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谈谈河南的教育(一) -- 方解石

共:💬398 🌺290 🌵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7
下页 末页
家园 没有觉得上海人多牛

大学接触过一个上海的,感觉是嘴上说的好,实际没有啥底子。

南方人比北方人细致点是真的,但是大气纯朴,反而不及了。

家园 招生这个复杂的很

你可能认为京沪一些高校拿了大笔国家经费,招生却倾斜本地是极不合理的。可细究下,国家经费占大学经费比例又有多少?地方政府投入和自筹的比例如果比当地招生的比例还大呢?没有具体数据,只有网上的报道:

葛剑雄又提起大学的行政化问题:“现在大学的经费条款分割,国家财政拨款只占到了总经费的1/4左右,其余3/4来自各个项目和学校自筹经费,而谁能掌管项目,谁就控制了资源。”

外链出处

复旦大学明年将在招生规模保持稳定的基础上,将上海生源比例降至30%。 据了解,复旦今年计划招收本科生3000名,其中实际在沪录取1000余人,约占总人数的33.6%,已经较去年的1200余人有所减少。

外链出处

家园 招生不是没有考虑人口,而是人口并非唯一决定因素

否则的话,西部某些省份要泪流满面了

家园 这个,不同地方不一样吧

有的是当地的投入占主要部分,有的则是以国家的投入为主的。

当然可能地方将大学扩充校园征地啥的全算上来算支持力度。

项目方面,很多大学其实申请省级的项目不多的。

的确一提到经费就复杂了。不过一般的规律是这样的,如果是211、985,又是教育部直属,而且处于大学密集区域的,偏理科的,地方投入就少。如果不是,一般地方投入是大头。

举个例子,中国海洋大学,和青岛大学相比,青岛大学的地方投入明显比海大多得多。海大拿的主要是教育部和国家海洋局的项目。因为它是四家共建的。据说,中南大学比湖南大学,拿的地方的钱要多。当然这都没有具体的账本。或许永远不会有清楚账目。

让著名大学扩大对不发达地区招生的原因可不是只有他们自个提高自觉性,最大的因素还是这些地方的青少年人数急剧萎缩。

http://apps.hi.baidu.com/share/detail/6219344

上海2010年报考6.7万,2009年是8.3万,2008年是13.4万。如果你是复旦的校长的话也会扩其他地方生源的。生源总数减少1.6万,大概减少18%。上海入复旦的概率是多大?河南呢?近百万人才有几个去的?其他省份呢?复旦在上海的实际招生比例,参考这个总报考人数减少下降多少?几个百分点?我看还是上升了很多的。

北京呢?2010年报考人数是8万,2009年是10.1万,2008年是10.37万。

这些名校不扩招,就招不到他们认为够档次的学生了。

得便宜就得便宜了,得了便宜卖乖就有点过分了吧。

家园 这跟各省的划为第一批录取的高校名录控制有关

山东的划为第一批录取是学校的名单跟河南可能有不同,也就是说他的范围可能比河南宽泛。而河南可能扣的比较严格一点,只有外省的重点、河南大学郑州大学等在第一档。

山东其实好点的211只有两所,一个中国海洋大学一个山东大学。这两所每年加起来收不到七八千人。但是青岛大学、山东理工等他全划分为本科一批的话,他人就多了。

当然,也可能山东的后门的确多。

山东的基础教育比河南要扎实,后面会讲到这点。

你说山东的普遍拼,我严重反对。我可是在山东呆了这么多年了。跟河南的情况差不多。而且山东还有个特色,就是各地的只有一批本科线是一样的,二批本科线各地就不一样了。青岛烟台等地,上二批本科线所需要的分数比山东西部菏泽临沂等低的多。因此青岛考一批本科线的人数蛮少的。青岛的高中教育蛮松的,比起来山东西部。山东西部的教育跟河南情况差不多。

山东最靠分数说话的地方要首推曲阜。这个地方的严重程度是一般人所想象不到的。教出来的学生只有用书呆子来形容了。曲阜师范大学更是一个考研集中地,从上大一的那天起,学校给他们的唯一任务就是考研。

山东的基础教育比河南好,这得益于山东的师范教育和地方投入。这个后面会说说。

家园 有时候不大清楚为何这些地区的思路。

这样说嘛,像山东、河南这样的省份,逼着学生考那么高,然后把学生都给逼出本省跑外地上好大学,好吗?人才流失如此之严重,对本省建设有什么好?

家园 呵呵,也是花完再批

素质教育在北京的实施,并不是靠北京小朋友们从小闲着实现的,而是靠好的师资力量和辅助条件实现的。

北京的小朋友们闲的时候可以去逛博物馆,河南的小孩子就只能跟着父母下地打坷垃头,捡麦子,这就是差别。素质教育要经济的支撑。

大部分中小城市人,如果有条件,会怎么教育他的孩子,那个天才少年的父母就是先例。竭泽而渔和揠苗助长不可避免。主要原因就是严格的想改变自己出身和阶级的欲望。这种欲望太可怕了,所谓的凤凰男女就是最好的表现。

如果不保护这批闲人的闲的资格,凭什么让别人接受高出全国平均价格4倍的房价,就更谈不上北京的300多公里的地铁线路建设,一条地铁线就得60个亿阿...

房价的基础,不是医院,医疗并不是一种绝对的生活必需品。基础是改变自身社会出身和改变自己所属阶级的欲望。换句话说,就是一个期望。如果这个期望,不够能够作出这些改变,那么,高于他老家10倍的,同样的70年的长租权,你凭什么让别人接受?

从理论上来说,北上广的保护主义,更多的应该是等价交换.以教育,医疗,和经济(工作机会,收入等等)来交换北京的高房价,高物价,以及社保的剪刀差.

同上

再者说,当年能进北京工作的,几乎都是全中国的精英,真正意义上的精英.军队,行政,和科技方面.例如我朋友的姥爷,12岁就开始算工龄参加少先队打鬼子...我姥爷是第一代北大大学生,而以上所有人的亲戚,莫不都是脑袋拴裤腰带上跟着cp干,家里人都有被刺刀挑死的.才有如今的这几套房子和对子孙的一点小荫泽...

这个东西属于一个贵族培养体系,类似于美国的家族政治和家族经济。诸如摩根之类。过去的美国不就是么?鼓励精英们去抢去夺,例如肯尼迪。

而且,素质教育这玩艺,说白了就是闲出来的.如果cp不保护这些人,那么谁还会为cp卖命呢...不卖命,又拿什么发展呢...

我说的可能你没明白,有些人几辈子也成不了贵族,有些人几代才能锻炼成贵族,现在的模式就是只有制造贵族才能延续cp的执政权,难道不是么?呵呵

家园 这个问题太复杂了,我也说不好。

但是像他们那样不顾一切生那么多给我的感觉很不好。河南为什么那么穷,河南人名声为什么那么差?这个问题铺开了说很大,我也说不清楚。但是明明很穷,还要生很多孩子,生了又养不起,得不到好的教育,害人害己。你看到的是廉价劳动力,我看到的是就业和环境压力。

家园 关键就是数据

的确我没有确实数据来说明京沪高校经费中国家和地方的比例,相信你也拿不出国家占大头的数据。但我要说的是,如果一家学校的经费中来自地方和自筹的比例,大于它在地方的招生比例,就说不上什么得便宜卖乖的事。

凭空的说什么吃皇粮不办事,可恶可恨之类的话,不过是水准自降于地域歧视一流。

另:征地为何就算不得地方支持?

再另:请关注招生中当地与非当地的比例,其他的不是我要谈论的。如果是私校的话,校长完全可以选择维持比例减少招生数量。

家园 多了, N多
家园 还在鄙视武汉人啊,

。。。。。。。

实在看不过去了,

家园 当然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阿。。。
家园 我记得北大一个副校长说过问题

时间是大约90年代末。北大这样的是国家50%的经费,自筹50%的经费。其中50%的国家经费,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地方财政承担的。另外刚才说的还是从学校角度,各院系一般还会通过办学、联建等自筹一步各院系的经费。有些院系自筹经费达到30-50%。全国人民为北大买了多少单?

另外,一段时间跟招生办的人比较熟,他们认为生源最好的,江苏、湖北,其次还有浙江、山东、四川等地方。不管是硬指标(比如奥数)还是软指标(面谈评判)。某人口大省,复读生多,买假身份的也多,生源属于较差,当然比云南、西藏好一点吧。

家园 曲阜重教?真是名至实归啊。
家园 这个一定要花

河南这几年看来一本二本人数涨了不少(05年,一本二本合起来也才10万).不过这里还有个事实没有提到,那就是有些学校在其他省份是按照二本招生的,但是在河南,同样的专业却是一本.

不过,同为考分大省的山东,能有那么多一本名额,着实让我吓了一跳.有山大,海大撑着,场面就是不一样啊.

另外,高考难,还有另一个副作用就是河南考生一旦出省,能在外面留的大都不愿意回去了.你说谁还愿意让自己的下一代再遭一遍自己受过的罪?那么,那些已经在河南扎根了的呢?也是要走出去.就在我长大的城市,最近几年有不少科研院所都搬迁到北京,上海和天津之类的大城市去了,原因么,除了大城市市场机会多些,发展前景好些,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下一代的教育问题和高考的问题(说起这些科研院所,想起来也很有意思,这些科研院所的工作人员,很多都是名牌大学毕业的,但是子女高考呐,却是一届不如一届...). 这样考大学的往外跑,搞科研的也往外搬,长远来看只能让河南的教育越来越难,唉...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