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几个问题 -- 晨枫

共:💬165 🌺98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家园 我指“招工指标”那种农转非
家园 占地不算?

我们学校的经验,50年代的时候,校长比较老式,不知道修围墙的好处,学校的地盘大,好多荒地。灾荒年的时候,附近生产队的人就逐渐种菜,种庄稼把荒地变成了农用地。到了80年代中期,学校规模扩了,想要回以前的地,人家当然不答应。告到法院,判学校赢。人家挑上大粪直接倒在大学附属医院门诊部,上百桶农家肥,把医院的职工熏得,警察当然打酱油。最后,招了大概100多人,农转非,都在总务科、图书馆、伙食团、印刷厂、动物房等后勤部门。再过十年,这拨人后悔死了,原来的地方开发,生产对多数人都发了。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家园 首先认个错,“招工指标”尚未废止。不过招工指标肯定有

农民等着这个新政呢。
呵呵,至少在某些村镇已经是欢送你迁出了,迁进就等等吧。
顺便再预告一声,正在调查你说的临时工干十年转正的事情。

现在的情况是(重庆)长安厂、重钢你说的农民临时工干十年转正的事情不可能,建设厂、空压厂、重棉厂有一种轮换工制,针对长期农民工的,还没调查完。

[URL=http://www.chinaelections.org/newsinfo.asp?newsid=156246[/URL]
前公安部长阮崇武表示,在1993年有23个农转非的政策口子,与此相比,在20世纪50年代仅有9个。主要由于农转非政策的放宽,从1979年到1995年,非农业户口人口每年平均增长780万,或增长3.7%。这比1963年至1978年的年均增长率(年增长250万,或1.9%)高两倍。

(还有改开以后的自理粮和蓝印户口,看看是干啥用的)那个年代的企业招工人数、此项的转非比例:现在企业招工人数与当年企业招工人数之倍数、转非比例呢?
香洲区2003年度“农转非”招工指标预分配方案表

编号

预分配单位名称

分配数(人)

备注

1

前山街道办事处

10

2

湾仔街道办事处

7

3

香湾街道办事处

7

4

狮山街道办事处

7

5

梅华街道办事处

7

6

吉大街道办事处

9

7

拱北街道办事处

9

8

翠香街道办事处

7

9

南屏镇政府

11

10

唐家湾镇政府

11

11

横琴镇政府

5

12

机 动

10

总 计

100

家园 占地不谈,现在占地也是有政策的。占地是农转非的另一渠道

我所批评的是没有秉承随着工业化进展、雇佣工人的增多而将其纳入城市体系(同时提高农业人均耕地)的精神,利用招工指标这一渠道实现乡—城流通。

最后,招了大概100多人,农转非,都在总务科、图书馆、伙食团、印刷厂、动物房等后勤部门。再过十年,这拨人后悔死了,原来的地方开发,生产对多数人都发了。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你对自己不厚道——这个例子说明我现在叫屈不是一点根据没有。

你对我不厚道——那个帖里你叫我去和农民换,你想叫老农民拿着锄头追的我到处跑?

家园 村民啊

1024名村民,瓜分60亿拆迁赔偿,人均600万元。
村民也往城乡差别上拉?你要非说这个也是城乡差别,那是城里的赚到了还是农村的赚到了?

家园 你看你看,鼓吹西方那一套的家伙们,就是不鼓吹这个

还有那个信用制度,难道这些就不是西方人的经验和正在做的。

家园 我不厚道,这个接受。

“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的呼吁出现在媒体的频率远不及下岗工人的困境,农民的困境更甚于下岗工人。

你所说的城乡流通,靠招工是一条办法。当前一亿多农民工,招工能解决多少?因为过去的规定和传统,对这些人采取故意忽视或者理所当然的认为这些人应该区别对待,一说到这些人的不平等,就把农民有土地搬出来说,我叫嚷两声,也不算过分。

现在农民的自主流动性增加,但是不解决户籍问题,他们在城市里就一直是二等人,他们的子女也是。

重庆现在准备让300万农民工获得城市户口,这个是城乡统筹一体化的一个步骤。如果落实,这个才是社会进步,减少社会不公的政策。也应该是本朝改开的方向。

家园 其实现在工农境遇都不咋地,但是搞工农互斗的还真就有

“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的呼吁出现在媒体的频率远不及下岗工人的困境,农民的困境更甚于下岗工人。

你所说的城乡流通,靠招工是一条办法。当前一亿多农民工,招工能解决多少?

出现三农问题并不奇怪。

依靠公共设施提高农业产出前三十年做了,后三十年几乎没有:

依靠科技(化肥农药这些)提高农业生产力,到目前来看也不会在短期内有大的突破了。

人均耕种面积也是有限的,很低的。

那么,农业人口的剩余产出已经到了一个瓶颈,想共富哪有可能?

农民工到底有多少?一个亿怕是不止,常年固定在城里的有一个亿到是可能。这些人不是一下涌入城市的,而是在改革进程中逐步进入的。

如果秉持当初的政策精神,利用招工指标发挥吸纳作用,那么农业人均耕种面积就能提高,再免了农业税,城乡差别必然缩小。

批评城乡差别没有错,但是改变城乡差别的道路并不是都搬到城里这么华山一条路,把农业发展起来改善农村状况也是道路嘛。

城市好,可是城市能不能装下十多亿?这个没有执行的条件,真正将农村发展起来才是正道。

重庆现在准备让300万农民工获得城市户口,这个是城乡统筹一体化的一个步骤。如果落实
是好事,方向是对的,看看执行情况吧,就是有不好的地方也可以留做以后的经验。

家园 谁说要动农民土地了?是说应该给城市居民也要分点地。
家园 好奇,城市居民怎么分地法呢?

而且,城市居民分地的理由是什么呢?世界历史上分地有过很多次,都是为农民分种地、放牧的地,也不是给农民分宅基地,宅基地只是分农用地的副产品。给城市居民分地的理由是什么呢?分在哪里?一个大楼里几十家,一家叠在一家上,地基的地都不好分啊。大楼之外的是公用地,更没发分了。

家园 改革开放后当然有农转非了

我个人知道好几个例子。温州杨府山码头是八十年代初中期建的,我的亲戚被征地的就农转非了。我家所在的小镇,本世纪初土地被征用,也附带一些农转非指标。

另外在温州下属的永嘉县,一个农转非的价格在九十年代初的时候大约一万元左右。我的同学,家里办厂经商致富,就给她买了个农转非指标。

家园 再认一遍错,我的话指向不够明晰,还有一点错。但是

我要批评的主体问题并没有错。

不够明晰——农转非的途径并非一条(还有占地,入学等),我说的是指通过“招工指标”这个途径农转非的。

我的错误——这个途径没有完全卡死,这个是我说错了。

主体没错——改开以后,被长期雇用的农民工人数飞涨,但是通过这个途径农转非的人数增长不大。

我个人知道好几个例子。温州杨府山码头是八十年代初中期建的,我的亲戚被征地的就农转非了。我家所在的小镇,本世纪初土地被征用,也附带一些农转非指标。

这个是占地而农转非的
另外在温州下属的永嘉县,一个农转非的价格在九十年代初的时候大约一万元左右。我的同学,家里办厂经商致富,就给她买了个农转非指标。

这个在我回“一个地址”的帖子里有个链接你可以看看,里面讲到“自理粮户口”和“蓝印户口”,你那个朋友的估计就是这两种之一,要不是的话那就有点问题,这一万是以什么名义收的要打问号,这种户口的待遇是有差别的,说不好听的就是“敛钱”而已。

家园 今年中国财政收入或超8万亿 有望全球第二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00625/23298183274.shtml

是不是再继续收税之前先大声问一下,已经收走的钱去哪里了

家园 如果要和发达国家的生活水平相比

尤其是美国,财政收入要达到美国的4倍才相称啊……

家园 现在这种体制下 恐怕财政收入越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就越差吧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