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中国的“技术圈” -- 陈经
被你看出来了,离开真正的技术口都快10年了。
你若问我专业相关的,我能够一两句话跟你说清楚;但若我同事问我专业相关的,我一两句话一定说不清楚 —— 任何事情,在你深入之后,会发现有无数的条件约束,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葡萄说的是一个技术累计的效果。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化,系统化后,技术在达到一定累计后可以有机器代替人进行二次开发。从而造成技术的发展以系统化形态和更快的速度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科技领域的相对竞争力不容乐观。
顺便说一句,我不是文人。
那些约束,根不不是约束,只是山啊水啊的一部分
不过还是要脚踏实地,志存高远,不要把自己框死在两个极端。
我就是搞海量数据挖掘的,这个方向目前最大的利益点在于如何处理那些新鲜的,实时产生的海量数据。随着技术的高速升级换代,很多积累的陈年数据的再利用价值急剧下降,你挖掘它做什么那。
所以看各种奏章,只要没有数据来源和数据分析就下定义结论的,一概当垃圾处理。
打败蒋介石,太祖计算了只要每个月歼灭蒋军8个半旅,基本上在5年内可以打败国民党;三大战役下来,平均每月歼敌20个旅,TG用3年时间将委员长赶到海岛上去了。
我一个学机械的同学,是个牛人。他刚上硕士的时候感觉在学习上“吃不饱”,我有次跟他聊天,提示说可以去网上看看。结果他就选中了一个机械方面的专门论坛,在那里泡。这小子实名注册。
过了两年,我另一个同学也去那个论坛找资料,发现他的名字在整个论坛的前三甲,差不多相当于西西河的前三把交椅的位置。
现在国内的各行各业基本都有自己的专业性质论坛。这些论坛提供资料(中国人缺乏版权概念)、知识交流、周边产品广告灯一系列服务。从地质到环境,到医学(例如丁香园)等等,相当的活跃。
国外的情况我不太清楚。不过个人觉得中国这方面做的不错。
新浪爱问知识人,和百度文库,里面相当专业的学术性的调查报告和教材教案,都能下载到,也是个不错的去处。
数据不因时间而过时。只是由于有的系统实时产生的数据量巨大,陈旧的数据已经完成了使命,才不需要的。
各个行业对数据的有效期有不同的定义。我们要得到一次“实时”的、“新鲜”的实验数据,需要几级协调才能完成,把原来都扔了不要,那么又还能剩下什么?
技术更新换代,但体系还是原来的体系,原来的形成的结论一样要继承 —— 一旦发现了问题,是要查找原因的,那么最原始数据就是最有利的分析手段。
跟大学生就未必同样的解释。打个比方,“即时速度”这个概念,你可以跟中学生说,这只是一点的瞬时速度,他们大概不会提出疑问,因为他们没有微积分的概念;但若跟大学生说,恐怕就应该解释成是极短路程的平均速度。再往深了呢?
“触类旁通”的问题。
凡事都没绝对的, 技术进步有靠捅窗户纸的,也有靠积累的。国内积累差,底子薄, 两种类型的差别大家分不清楚。 往往把很多本来是捅窗户纸的事情当成了要积累的事情。一看有这么多要积累的, 这怎么搞法,很容易就产生了畏难情续, 陷入了自我贬低的怪圈。摸不着事情该怎么做的门, 就乱找原因, 有怨体制的, 有怨人的, 还有的干脆说中国人没有科学精神, 这不都胡扯么。 可看国内网上这么多贬低中国技术水平的文章, 就可知现状如何。
政委这样给大家鼓劲的文章, 太少太少了。 做事要靠个精气神, 咱得先把气提起来。 明白大部分事是没啥了不起的。士气高涨了,做事才事半功倍不是?
中国现在在第一层次,需求也在第一层次
第一层次就是可以做
第二层次就是做得好
彻底的白菜萝卜堆砌,还是拔的别人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