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也谈技术圈 〔1〕 -- 南七

共:💬140 🌺137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家园 内行的定义是什么?

是管理的内行还是专业技术上的内行?

家园 这个报告以及所谓现在的分析看起来像是文科生的瞎说

看看加州理工(诺贝尔密度最高的学校),看看斯坦福(没有斯坦福大概没有硅谷),美国的精英教育是他所描述的吗?

如果加州理工和斯坦福也是“音体美活动无不如火如荼,而数理化则乏人问津。 课堂几乎处于失控状态。学生或挤眉弄眼,或谈天说地,或翘二郎腿,更有甚者如逛街一般,在教室里摇来晃去。” 美国的科技不会是今天这样。

这篇文章是文科傻妞胡说八道的典型。

家园 “文科傻妞”估计以为美国牛校就是像徐志摩在Cam那样放羊

没事在草坪上读读诗,划划船,泡泡妞,然后科技就上去了,因为有了"自由"

家园 高层不知道。中国的基层领导不是竟优浮起的,而是竟劣浮起的

绝对的不好说,我们视野有限。但看地方中学的领导,我就出生在普通中学里面,上过重点中学。按说学校是培养学生的基地,是对国家技术圈能力提升最至关重要的一环。 总的来说80年代末的领导还是老一代共产党的作派,是不是内行不好说,但是还能靠得住的。 之后就是谁道德底线更低谁能上,谁脸皮最厚谁能上,谁最能喝谁能上。 那些校长们的嘴脸绝对能让没见识过的人汗颜。

我就说两个案例。

我土生土长(不过没读过)的那个普通中学的校长在一帮拍马屁的人的吹捧下喝得烂醉,拍马屁的大男人把校长搀扶回家,打好洗脚水帮坐都坐不稳的校长洗脚。 至于校长干了啥,分了啥利益,签了啥卖校条约,从马屁者的尽心上就能看出一二。

我上的那个学校,高三的时候有一个休息打气的活动,就是去南七技校裤子大参观和听演讲,中午在裤子大食堂吃的饭,就这功夫我们校长还能喝得烂醉。我记得下午是量子通讯组派了一个博后小老板来给大家做演讲,就在三教最大的那个教室。 博后讲完之后满脸通红的校长还要上去说两句,那语言,那表述,那逻辑让在场的裤子大人汗颜,让所有的中学生恨不得在脸上写“我不认识这个醉鬼!”。

家园 通用五铃的事,远比我提的复杂

老兄谬赞了。五铃节省成本的措施,还有很多:比如用便宜的塑料件,不用CD player而是MP3, 等等;此外工人的工资是1个月250美元。西方公司已经认识到中国,印度等emerging market和西方市场不同,比如对价格/质量/功能的权衡等等。他们也在做相应的disruptive innovation。

五铃对通用的意义远超过中国市场。他们希望以此模式进军其他第三世界国家。

另外,通用肯卖1%的股份给上汽,也是为了挽救他们在韩国的合资企业。

美帝也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家园 谁让中国家长对两边的事都门儿清呢?

想起蒙牛老板的一句话了,“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家园 瞎说两句教育

西方的主流教育理论认为:

1.人对知识的吸收应该是全方位的,越“立体”越好。人对某个知识的理解/运用和他当时的体验有关。学生坐在教室里,听讲,看书,写作业,只是动用了听觉/视觉的部分,体会是“平面”的,不深。所以学校里要不厌其烦的用立体模型/玩具/机械等等讲述1+1=2,面积/体积,几何体,力学等等非常简单的知识。就是希望学生能同时动用触觉/嗅觉/手等等,加深理解。而按照中国传统的观念,这么简单的知识,记住不就行了么?

相应的实验:数学考试的平均成绩,在平时上课的教室里考,就要比在陌生教室里考要来的高。

生活中的例子:在中国,再老实的男同胞和女士调笑起来都如鱼得水(声明一下,本人除外)。在美国,跟姑娘大婶flirt总觉着不容易。

这也是西方小学里进度慢,知识看起来教的少的部分原因。不是简单的因为要寓教于乐,而是希望通过动手,观察,挑战等等手段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2.人的知识不是“学习”来的。每个人都有 一个自己的知识框架,人不断的把对环境的体验纳入自己的框架(internalize)。学校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丰富的环境,而不能够把知识灌输给学生。也就是说,学生听了一段话,记住了,会背写 了, 或是会套公式了。这个还没有成为他的知识,因为没有进入他的框架。如何才能成为知识?写作业只是第一步。所以好的学校非常强调challenge 和practice,而且是全方位的challenge.

举个例子。我们都知道种作物要施肥。是不是知识?勉强算,但没用。干过给苹果树施肥的事。沿着树冠挖一圈沟,10厘米深,把化肥填进去,盖上土。给别的作物施肥当然又不一样。这个知识深了一点,但和农民的还是没法比。

再举一个例子。你爬山回来,给人家看照片。别人也就是一句,“美”,不会有你那种感受。你再如何解释山如何陡,其实都没用。如果对方凑巧爬过黄山,你说“比黄山还险”。 那对方就有体会了。

再有就是很多美国人批评的,许多华尔街/底特律/华盛顿的官僚老爷根本没在中国体验过(浮光掠影的旅游不算),就对中国市场评头品足,毫无意义。

不在基层干,光靠报纸报表,得出的结论价值,即使有,也有限的很。扯远了。

说起来,其实就是中国人说的“理论从实践中来,还要到实践中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不过中国学生太忙了,顾不上多少实践。

另外,西方教材和参考书里对历史非常重视。经常有大段的某个技术的历史发展。我手里一本固体物理的书,讲的性起,竟然花了两页讲白炽灯丝/灯泡的发展,从爱迪生之后,灯丝材料,灯泡材料,填充气体如何相互影响。都什么时代了? LED! 我倒。这些历史在中国教材里绝对是忽略的。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其实这些东西对学者帮助很大。至少,能让你知道为什么这个东西是今天这样 的,前辈是怎么处理问题的。这个说起来就话长了。

通宝推:北府刘牢之,蚂蚁不爱搬家,葡萄,海底鼠拨土,
家园 这个思维进路很有看头

中国自己的机器不灵,结果是中国最能盈利的工业都是美国军工共同体的外围。

可不可以说是原本的目标就不一致?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特别花这段

另外,西方教材和参考书里对历史非常重视。经常有大段的某个技术的历史发展。我手里一本固体物理的书,讲的性起,竟然花了两页讲白炽灯丝/灯泡的发展,从爱迪生之后,灯丝材料,灯泡材料,填充气体如何相互影响。都什么时代了? LED! 我倒。这些历史在中国教材里绝对是忽略的。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其实这些东西对学者帮助很大。至少,能让你知道为什么这个东西是今天这样 的,前辈是怎么处理问题的。这个说起来就话长了。

中国的教材也有类似的,不过非常少。北大陈守良先生的《动物生理学》就是这样一本书,生理学历史上的经典实验介绍的非常详细。伽瓦尼(Luigi Galvani)和伏特关于生物电现象的解释和争论,以及后来各自的实验证明,开创了电生理学,也直接导致了伏特电池的发明,这些历史的介绍对当时的我来说是十分震撼的。我想,对于实验科学的学生来说,这些前辈的科学精神和实验设计思路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可惜,国内这样的教材实在太少了,至少生物学领域内我只见过这一本。

家园 Del
家园 有撑死的羊,也有饿死的狼

不是说做狼才能活下来,也不是说做羊就会被吃掉。一只羊,它只要能比大多数羊跑的快,那么它就可以生活无虞,甚至尽享水草之美;一只狼,它如果不能够猎取足够多的羊,那么它也会逐渐饿死。大家都向往做狼,利润高,但是风险大,成本高。做羊,利润低,受剥削,但是风险低,成本低,稳定性强。做狼还是做羊这是个问题,选择的不对就会面临着生存的压力。

肥羊只有健壮的四肢,却能独善其身;饿狼空有牙齿和利爪,却三餐不饱。不是说做羊必然差,做狼一定强。但是中国市场上的幸存者基本都是羊,而很少有狼。中国的多数企业选择做羊而不是选择做狼,必然有其客观原因。

现在国内的企业就象是抗日战场上的中国军队。国军嫡系相当于央企,军饷充足,装备较好。战斗力方面死守勉强,机动不足,缺乏主动性和进取心;八路相当于民企,兵源基本有保障但素质低文化差,装备低劣。战斗力方面生存有余,但攻坚不力,正所谓游而不击。如何解决体制鸿沟造成的物种退化,才是政治家应该考虑的大问题。

家园 说的很有道理

知识这东西,无非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知道的比牛顿等科学巨人多是很正常的现象

但是巨人们为啥能看得这么远,这才是真正值得我们好好体会学习的东西。

中国的教科书很多时候是主次不分。而教书人也跟着主次不分还自以为是。

遇到过一个号称教过大学遗传学的,每每总是夸耀说自己发表过某某文章,做过某某研究。偏偏对一些著名的遗传学掌故一点概念也没有。比如第一个被定位的常染色体基因是如果被一名观察力敏锐且认真的学生发现的。这种只知道几个概念,还讲不清楚由来的老师,充其量也就一自动读书机。能教出什么学生来

通宝推:葡萄,
家园 网络论坛的好处就是让P民们有了发泄的渠道

网络论坛的好处就是让P民们有了发泄的渠道,这个和阿明哥的街头足球也有的一比。

为了新中国,大家伙冲啊。都HI了一把,然后就可以心情舒畅加情绪稳定的散了。

家园 文科生也不至于这样啊

看看耶鲁哈佛的那些法学生,人家也是文科生,一点也不轻松啊

家园 这文章硬是好,实际情况实事求是

西西河光有政委忽悠不行,一定还要有楼主这样的时不时点一下大家,清醒清醒。政委忽悠得大家那一个叫晕晕乎乎,春意融融,楼主再兜头一盆冷水浇下,全身通透,爽就一个字。犹如桑拿浴,先火后冰,才能彻底。

西西河就是要这样,阴阳相生,兼听则明,一个都不能少。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