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她们四则 -- 南方有嘉木
嘉木写的真好。花一个。
不过对结论却不太同意。
“当我想起他们,我便会觉得,其实对生命,对这趟旅程真没必要看得太慎重。”
对,每个人都受限于自己成长的环境,受的教育,来自家庭的影响等等等等。但这并不是说人就得听凭命运的摆布而没有选择。努力和不努力,有危机感和没危机感,结果是不一样的。当然人不是生而平等,不光是金钱地位,就连长相,智力,性格方面也不是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很多人可能因为这些就“输了”,或者说就认为自己“输了”。但有没有想过“才华和抱负”没有“施展的江湖”是不是因为自己不够努力,或努力而没有找到方向,或者是本来期望值就太高呢?
再说女人一辈子的三个角色,“好女儿,好妻子,好母亲”。没有一个不是绕着“男人”转的。是不是“好女儿,好妻子,好母亲”基本上都是依赖于男人设定的标准(好吧,除了是不是好母亲之外,因为女儿也是有发言权的)。那么这个女人作为一个社会的人而有的其他角色呢?她是不是一个好上司,好老师,好法官,好。。。
我认识不少“女强人”,“白骨精”,“剩女”,大家聚在一起长吁短叹之余得出的基本结论就是她们不爽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她们是社会的边缘人,被隔离在“主流”之外。虽然搞市场的早就发现她们是支撑起消费市场(尤其是高端)的主力军之一,经济地位的提升却没有给她们在婚恋市场相应的地位(反而是副作用)。大家都说人要适应社会,但有没有想过人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社会有所改变?结果可能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看到的,但总会慢慢有起色。如果是一个对自己的“命运”有一些把握有一些选择的人,是不是可以尽一点自己的努力,让没有那么多把握或选择的人多一些把握和选择。
潜水很久,但好长时间没干过(发帖)这种事了。如果词不达意,希望楼主和其他读者包涵。
(兼答楼下"uturn"河友):
嘉木老师的主题思想实际是不经意流露于文字之中的了. 最后的告解,只是一小部分.
随便引几段看看:
短短几句轻描淡写,“她们"的形象是呼之欲出!四个“她们"既真实,又各不相同,这个境界,一般写手是可望不可及的。
我猜想嘉木老师之所以有此妙笔,一方面当然是天生的才能,更主要的是嘉木老师一定有敏感的洞察,和关爱周围的心。
所以我说,嘉木老师的真实思想境界, 实际上已经在她的文字中,充分表明了。
她提的疑问,也自然而然有了解答.
“好女儿,好妻子,好母亲”的目标,走她们四个的路,有点缘木求鱼。因为只要老公变个心,她们立刻就完蛋。而老公不变心的理由是什么?因为长得美?街上漂亮的可不少,再说过几年她们也不漂亮了。因为生了儿子?生儿子又不难,超过50%的概率。因为她们吃过很多苦老公有同情心?很多吃过苦的人都让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河里的人我在现实生活中都没交往过。但我真心相信至少有两个女性在现实生活中能够配得上“好女儿,好妻子,好母亲”的光荣称号。一个是GraceUSA,一个是晨嫂。她们两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而且喜欢自己有工作,也喜欢工作,所以自尊、自信、自强。这样的女性才光彩流溢。
一心只以“好女儿,好妻子,好母亲”为人生目标很容易失败。这三个角色都是为他人付出的角色,而大多数人是不崇拜打工仔的。
中国传统女性都以付出为美德。现代女性要警省这种倾向。比如说做家务,丈夫是不能以挣钱为借口就不做饭洗衣拖地板的。只有做这些琐碎家务,丈夫才明白妻子的辛苦。
女人,爱自己多一点,靠自己多一点。
可惜方解石MM不会翻墙,如果会的话,你说的那个例子,她会给你一个好的解释。只能说,有些事儿,您想当然了,真的想当然了……
方方的中篇小说,里面有这么一段。
的几句话。这张纸粞从母亲那儿要了来,自己小心地保存着。粞
曾经将这几句话给星子看过。星子翻阅了很多书没查到出处,后
来还是粞的母亲说了。粞的母亲说那是一首元代的散曲。
这首散曲自粞见过后便刻在心里一般永难忘怀。粞把它当作
父亲的形象留在心里。
那散曲是:
弄世界机关识破,
叩天门意气消磨,
人潦倒清山慢嵯峨,
前面有千古远,
后头有万年多,
量半炊时成得什么?
粞先是品不透父亲写此究竟是何意。在同星子聊天聊得很深
时,拿出来给星子看。星子偏着头看了好一会儿,才说:“不是
特别明白,只觉得他很是悲观很是无望也很是无可奈何。好像把
什么都看透了。”
粞想也是,想到了人生不过半炊功夫能成得了什么这一点,
的确也是看透了。
粞将此想法对他的母亲说了。
粞的母亲冷冷一笑说:“把什么都看透了的人何止千千万万、
但千千万万的人并不作看透之举。一个有妻室有儿女有责任感的
人即使看透了一切,也要看不透地生活。这种忍辱负重才是一种
真正的看透。像你父亲那样,无非是一种逃避。他永远不会成为
一个看透了的人。”
看到大家的回复,一起解释一下为什么会这么行文。
1.
----我看到穿越兄这句话,蛮惊讶的。因为我写他们四个,并不是要以他们为样板,而恰恰是想写出他们的困境和无奈,正如我给洗心兄的回复中说的那两个字,我写他们是因为我“心疼”,绝不是什么要“走她们四个的路”。
2. 纹石兄“利他”和“利己”的说法切中了我的写作主题。洗心兄回复中提到的问题,我并不是没有思考过,说实话,我选修过社会性别,我也做过半年妇女法律援助,女性个体和社会/经济制度这样的分析框架,并不是不可以用。但是,在叙写他们四个故事时,我几乎是小心翼翼地剔除了任何这样的指向,以及任何评价。其实,他们四个的命运完全可以嵌入改革三十年这样的背景下去予以解释,打工、傍大款都是充满时代烙印的选择。
但是我不想。因为这样的宏大叙事无助于解决他们当下的困境,比如李霞,这孩子怀不怀?是的,我们可以说如果农村传种接代的观念已经改变,如果她的经济情况更好一点,农村养老的保障更好些,可能她就不需要面临这个困境。但是现在是这些假设都不存在。这个丈夫是她在这世上最亲的人,这个家是她辛辛苦苦搭建起来的,现在她如何去拒绝满足她丈夫这个在其观念中其实并非不合理的愿望?
本来我在结尾部分还有这样一句话,“任何个体,一旦被置放于时代变革这样的大背景,都不可避免地呈现出微尘的姿态。”后来也删除。
具体来说,李霞的故事,比较突出为妻子的这一身份和自我意愿的冲突。舒冬梅,则突出为女儿的身份和自我意愿的冲突,我没有明说地说,在丧父之后,她几乎是毅然决然地承担起照顾弟弟,给家人一个更好生活的责任。舒四女,则突出为母亲的身份,丈夫服刑八年她为什么不离婚?她为什么要以一种谦卑地姿态来见老同学?她为什么这么多年甘愿过那么窘迫的日子?(她儿子最后一句话暗示着她生活的贫困:家里没电视,看电视要去大姨家。)
程建群的故事放在最后,正是要和他们三个形成对照。因为只有她,是逆来顺受的,缺乏任何主动的承担和争取,是“被选择”的。
但不管前三个也好,程建群也罢,“幸运”这样的词汇,我想都没想过。所以看到洗心兄问我是否愿意和其中最幸运的人交换命运,我心里真有很深的叹息。
3. 007兄的那段话说得很好,但是,后面几段离我这文字想说的问题实在有点远,倒像借他人故事浇自己块垒了,呵呵。
4. 关于大家所说的“结论”:
(1)“当我想起他们,我便会觉得,其实对生命,对这趟旅程真没必要看得太慎重。”
----Uturn兄回复说
----恩,说得很有道理。不过我说那句话的本意并非如此。
我说不要看得太慎重,是直接和我父亲过世这件事情相关的,简单来说,就是要自己“不以己悲”,不要把个人的得失和遭际看得太重要,是要求自己把个体命运消解于众生的际遇之中,从而消解对我个人遭遇的强调而已。
(2)
----对这句话最大的误读就是将“好女儿、好妻子、好母亲”与“有自己的事业和世界”相对立,实际上说这话的好友,事业上就非常成功,但她并不将事业的成功视为“最大”的成功,这里主要还是对角色排序的不同,而不是说取舍,更不是说前者就是人生的唯一目标。
我引用好友的话,也不就是说那是我的观点。只是在我自己思考角色责任和自我意愿发生冲突该如何选择时,想起她的话来作为一种参考。
其实,最后这句话根本就是一句气话。
西西河的同学们,以文字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老师“,当得起!
(当然,“老师”其实跟”老“一点不搭界。。。要不,嘉木小老师?嘉木老师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