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砖家的业余教育经验(原载于sonicbbs) -- 砖家
高中之后,再也没有学过化学(我的专业是通讯),刚好最近浏览了半本的大学《无机化学》,就顺便把高中竞赛题目拿来看看,居然做对了几十分。
这样看来,所谓的竞赛,不就是要求低年级的学生想着法子去做高年级的题目吗?纯粹没有必要的竞赛!早晚都要去经过高年级的,何必去费力学那些低级的而且复杂的东西呢?浪费金钱、浪费生命、最重要的是浪费了学习的乐趣!
养出章小蕙那样的货色就是目标。
西西河海外人士多,有了解国外的中小学教育情况的出来讲一讲吗?
我的兴趣来源是这样的。我在美国的大学里强烈感觉到学生数学基础太差,美国的中小学数学教育(可能也包括物理等科目)出了大问题。 但是我不知道中小学到底是怎么搞的。
我感觉把中国的和西方的中小学教育放在一起比,能使大家多一个好的角度来审视一些老生常谈,比如学生负担问题,题海战术问题,教科书选材问题,选拔性考试问题,素质教育问题,心理健康问题,创造性思维问题,兴趣培养问题等。以我个人为例,在国外呆了几年后,我发现以前不觉得有多特别的中国中小学理科教育还真是挺厉害。
我请教几个问题
1。你能谈谈你了解到的优等生的情况吗?
2。中学教师对教材的难度,教学大纲要求和中高考的难度 有什么看法?
3。现在的教学和考试难度(以高中为例好了) 和10到15年前比 是上升还是下降?
4。在大城市里, 中学和大学之间有没有什么互动? 这里我指的不是和招生直接相关的,而是比如大学来人讲课,中学教师进修,中学生到大学体验, 优秀中学生提前受大学里的人指导等等。
5。 不同科目给学生造成的负担分布 大致是怎样的?比如,平均说来,什么课的负担最重?
6。网络对中学生学习有大的帮助吗?
7。你对区分 过分的题海 和合理适度的练习,有什么大体上定量的标准吗?抑或你不认为存在这样的标准?
我这辈子肯定是在大学里混了。除了学术研究,教学也是一重要部分。现在我刚走上工作岗位,猛然发现从高中毕业生到大二这一段的学生对我来说就是个谜。虽然这些人和我的表妹们年龄相仿,但从学习的角度看,我和他们有很深的代沟,很难把握他们的想法和感觉。就像系里的老教授和我讲的一样,“You're an adult. They are still children.”
我设法回想我的中学经历,但发现很多事情都忘记了,更重要的是我读中学时没有刻意地去了解别人是怎么学习的。看了你写的系列,我才觉得我对中学生们的学习经历 其实知道得很少。
我对大学和研究生教学的情况已有了很多了解 并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想法;现在我希望能逐步地了解一下中学教育的情况。看来你是接触过很多实例的有心人,因此我向你请教。
前提是不以达到专业水平为目标。话说这些乐器、围棋啥的有几个人能有吃这碗饭的能力呢,跟篮球、足球似的,糊弄糊弄玩就行了。
教育需要学校、学生和家长三方共同参与,家长这一块既是最容易被忽视,又是在效果上起最关键作用的一个环节。
我个人的观点是: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绝大多数老师都能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孩子和孩子之间产生成绩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来自父母。
重视教育、懂一些教育的家庭出来的孩子往往就是好学生。他们对学习有兴趣,掌握了基本的学习方法,学习起来并不费力,和父母花多少钱、上多少辅导班没多大的关系。
相反,对孩子放之任之的、有回报心理的、把孩子当宠物养的、迷信错误方法(棍棒教育,呵呵,也叫教育)的父母,很难指望孩子能成才。
什么时候我们的老师都能学一点心理学?
不同气质、不同性格的孩子对表扬和批评的接受能力是不一样的。
具有兴奋型(胆汁质)气质,个性冲动的孩子,对表扬不太在意,对批评的接受程度比较高,老师可以直来直去,偶尔严厉地批评几句也没关系。
相反,一个具有抑制型(抑郁质)气质,个性敏感的孩子,需要更多的表扬和鼓励维持心理平衡,严厉的批评可能会导致巨大的心理负担,进而产生自卑、厌学乃至轻生的严重后果。
楼主说的小王同学估计属于更常见的多血质、粘液质气质,母亲的长期埋怨对他会有不良影响,但还不至于让他崩溃。
每一位父母都要搞清楚自己孩子的性格特征,然后采取相应的方法和孩子相处,这一点很重要!
要他炫耀就是了
楼主确实有观点、有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在此赞一个先!
看了楼下关于对记笔记的“消极”的看法,借楼主宝地,我也谈一谈我的观点,免得对另一类学生和家长造成误导:
其实在中学阶段上课听讲,记笔记对于还不会自学的学生来讲是非常平衡的教学和学习方法。
根据现代心理学的实践发现,人的记忆、理解、思维模式可以笼统的分为两种模式:一是视觉模式;二是听觉模式(对于幼儿来讲,在这之前还有一种触觉和运动模式)。所谓视觉模式,就是一个人更擅长通过文字、图表等书面材料来记忆、理解和思维一件事物,这种人趋于理性化多一些;而听觉模式就是更擅长通过倾听描述来记忆、理解和思维一件事物,这种人趋于情感化多一些。
反映到课堂学习上,就是一类学生更会(愿意)听讲,一类学生更会(愿意)记笔记。视觉类的学生通过记笔记加深和达成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而听觉类的学生通过专心听讲来完成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接受。
视觉类的学生相对对教材的依赖性大,好教材和好笔记可以让他们学得更快更好,而听觉类的学生相对对老师的依赖性大,老师上课情感饱满,逻辑清晰,推理缜密,是这类学生学习发挥能力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由此可见,听讲和记笔记并不是矛盾和可以偏废的,而是互为补充的,听讲是理解的先导,记笔记和复习是落实的理解。
那有朋友就要问了,如何才能知道我的孩子是倾向于视觉型的还是倾向于听觉型的呢?在现代的商品社会,一切的发明和发现无不首先为利益所驱动和采用,这个实践的发现同样也首先用于市场经济中。在商品推销员等这种销售岗位的培训就已经采用了这项发现,培训和指导销售人员如何判断客户的思维趋向模式,从而决定采用何种方式去说服打动客户,是精心准备一个动听的演讲还是准备一套内容丰富的介绍材料。
那么,如何来判断一个人是视觉思维型的还是听觉思维型的呢?很简单,只要在他没有准备的情况下问他一个需要略微思考或回忆的问题,就可以观察判断。例如,可以问孩子:“你还记得你上周数学测验,你做错了几道题吗?”,不需要这个问题的答案,只观察他在回忆、思考这个问题时,眼神是向上看还是向下看。向上看就是视觉型的,向下看就是听觉型的。我曾经在聊天中判断过我的老板,很遗憾是听觉型的,而我案头工作强,表达能力有待提高,注定了我说服老板的能力弱。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客户和老板:“你不要跟我讲这么多,把你的方案拿来我看。”而另外的老板:“你不要给我看这么多,把你的想法讲给我听。”相信大家一样都遇到过吧。
知道孩子是什么类型的,就可以针对性的指导,适合他的特点,进行扬长。同时学习光靠一方面的努力是不牢固的,也要针对另外一面进行补充加强,促进平衡发展,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上课听讲是非常重要的,记笔记也是非常必要的;老师的水平对一些学生的影响要大些,教材的内容对另外一些学生影响要大些;听觉型的学生课后习题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加深理解,落实动手能力;视觉型的学生上课听讲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引导理解,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两者皆不可偏废。
这两类的学生还有很多其他不同的特点,大家可以自己去总结,这样教育方法上就有更多的针对性,所谓因材施教,此之谓也。
支持一下
教育学和心理学是必考科目。
一开始多少人?
104。
现在是84人,中间取消所谓贵族班,平均了一下。
在国内还是国外?
教中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