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飞腾的火焰-萨珊波斯四百年(不定期填坑) -- 赫克托尔
我一看就想到橡树村老前辈写的《布尔战争》了,那简直就跟布尔人万年不变的马车战术一样一样的,呵呵
这个说法很可疑呀,既然围城战打了几年都没有结果,说明波斯人没有能力破城。这时候双方都有讲和的需求,和亲是个好主意,双方结盟,波斯退兵。但是献出城池,不在节目单上啊。城都没了,国家就灭亡了,还结什么盟啊?
j是i的SWASH字体写法发展而来的(wiki得知)
希腊语原文是Αα(Alpha, iota, alpha, sigma),发音就应该是Aias
英语的写法Ajax多半是从拉丁文转译的时候出错了,j本来在拉丁文里面是i的异体字,发音相同,现在英文里的发音法估计是日耳曼人的影响。而x我估计首先是不是东部希腊语的讹传,把sigma写成了chi"χ"(发音类似于“西”),之后又把这个写法根据西部希腊语的发音来发(对应罗马崛起?),变成了“ks”,于是后世拉丁语和英语的发音就从埃阿斯成了阿贾克斯……
还有像Asia,希腊语是σα (Alpha, sigma, iota, alpha),译成亚细亚是非常准确的
Kh这个音在中亚以及西亚广大范围的语言中都存在,根据我与各地朋友交流的体会,这个音在发的时候要首先发一个“k”的爆破音,然后强烈送气,上颚要向下靠一些,在后面的位置发摩擦音,类似于德语的“h”的程度,这个汉语的“喝”中的h有三大不同,第一后者送气要轻一些,其次上颚没那么向下靠,再次送气的时候主要是摩擦上颚前端而不是后端。
综上所述,Kha这个音节,如果翻译成汉语,用“可哈”或者“卡哈”窃以为最为合适,如“可汗”。若不便翻译成双音节,总的来说,类似这种发音介于两个已知的音之间的,我觉得应该采取发音清晰原则,采取最清晰最有标志性的那个辅音。因此在俄语,阿尔泰诸语,波斯以及闪族诸语中的Kh都翻译为“库”中的k是比h更为合适的,h太轻,不容易识别。如“哈萨克”属于不太贴切的例子。
而像英文中非英文词汇的dh,gh等标注其实在发音上多半都是有意义的,但是常常是英文里面没有的发音,加注h的目的是强调其非英语词源身份,因此是必要的。比如巴格达中的Baghdad,阿拉伯语的gh是个非常独特的发音,要说的话其实更接近h,但是上下颚靠的特别紧,有点像四川话或者陕西话“我”的声母,如此又有点像ng。按发音清晰原则,翻译成巴格达是恰当的。
恐怕大家更习惯而且更贴切的还是前列的翻译法,窃以为没必要更改
汉语中没有强送气的德语发音法的“h”,那么在翻译kh的时候以k为准更合适一些。而且我听很多民族发kh的时候第一声确实有类似k的爆破音的,只不过发不完全而已
但是都城不管修得多么高大坚固,基本上都说非常好打的。我们是这样,各路军队攻占长安都是比较容易的,罗马看来也是这样。像哈特拉这样的小国都城倒是真的难打。
送花成功。有效送花赞扬。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恭喜:你意外获得 8 铢钱。1通宝=16铢
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7。本帖花:1
祆字从天,指胡人祭拜的天神(就是马兹达大神啦)
这个系列现在有电子版吗?每天翻页看太累了,想导入到我的电子书里面看。
上传到网盘和发邮件都困难,所以我没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