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说说所谓冉闵《杀胡令》 -- 应侯范雎

共:💬57 🌺488 🌵1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元似乎称亡国金人为汉人
家园 欣赏苍野兄的文风!有话直说,拨云见日

最近河里冒出不少掉书袋的文章,要从文末看起才知道要说什么,作者们以己昭昭,使人昏昏。苍野兄的文章直属当头棒喝,定河神针。

家园 支持考证帝!

支持考证帝!

家园 一针见血,必须送花!

送花赞扬 关闭

恭喜:你意外获得【铢钱】八个

鲜花已成功送出,消耗 铢钱 1 个,可能得宝。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加乐善、声望、帖得花总数】。

送花赞扬 关闭

家园 汉人的称呼来源已久

北朝民歌里就有“我是虏家儿,不解汉儿歌”。此处“虏”“汉”并列,可见以“汉人”为标签的族群认同在多民族并处的环境中已经形成并广为接受。

家园 出处摆在那里呢……

http://tieba.baidu.com/f?z=204512919&ct=335544320&lm=0&sc=0&rn=30&tn=baiduPostBrowser&word=%C8%BD%E3%C9&pn=0

源头在此。

家园 商榷在此

人间树:【原创】说完汉字说汉人

贴一个以备读者参考。

家园 汉朝、汉人、汉族

老兄好

先说一下个人读后感,窃以为,老兄的文章不严谨。

老兄根本没有辩析“汉朝”、“汉人”、“汉族”三个概念的同异。

先说“汉朝”

1、“汉朝”的“汉”是怎么来的?——是因为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所以建国称帝之后,就为“汉朝”了。

这个“汉”最初的意思,其实就是长江支流汉江的那个“汉”,也是汉中平原那个“汉”。

于是,诡异之处来了,汉中最早是楚国的地盘,汉中的土著并非传统的华夏子民,而是被华夏子民所瞧不起的“南蛮”——也就是说,南蛮的名字,日后被认为华夏子民的共同称号。如果西周、春秋时期中原诸国的士大夫们知道这么一件事,不知道他们会气成什么样子呢,孔子肯定会说这是礼坏乐崩,哈哈。

2、汉朝它并非老兄所说的,是“汉民族政权”——而是一个多民族政权,在汉朝的疆域上,生活着除了华夏子民(也就是日后汉族的主体)以外的N多其他民族,比如说蜀中汉中的蛮、僚、俚等少数民族,比如说东南区域的夷人、东越、闽越等等等等,他们也是刘汉王朝的子民。

3、“汉朝”时的“汉人”,有两层含义:一个是用来区分民族差异的,比如说一个东越人称中原人为“汉人”,意思就是说你是来自中原的华夏后裔;另一个含义,是区分政权的,比如说匈奴人称中原人为汉人,那意思就是说,你是刘汉政权的子民。

等到了汉朝灭亡之后,汉人这个称呼就只有一层含义了,就是指“华夏后裔”。

再说“汉人”

1、是指汉朝政权下的人,这一层含义在汉朝政权覆灭之后,就不存在了;

2、被用来指代“华夏后裔”。

3、当被用来指氏“华夏后裔”之时,“汉人”这个概念是的界线是十分模糊的,是没有办法确定内涵与外延的。同样的是“汉人”,汉代的“汉”人与两晋的“汉”人,再到唐朝的“汉”人,再到宋元之间的“汉”人,包含的人群是根本不相同。

举个具体的例子,慕容一家,在汉朝、两晋,他们都是胡人,但到了唐朝以后,他们基本就被认为是汉人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原因之一,古代人是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民族概念”的,而且以当时的社会管理水平,也无法做到精确甄别。

原因之二(也是更重要的原因),在传统儒家的观点中,“汉”与“胡”的大防不在血统,而在文化礼仪,不管你出身在哪里,只要你遵从我华夏的衣冠礼仪,我就承认你是我的同志。

孟子说:“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这句话引申开来,就是说“华夏”与“胡夷”是可以相互转变的,夷人从了中原礼仪就是华夏,而华夏如果断发纹身,舍弃中原礼仪,那他就变成了夷人。

孟子还认为夏禹是“东夷之人也”,周文王“西夷之人也”,“得志行乎中国,若合符节。先圣后圣,其揆一也。”——这再说明,血统并不是要点,关键是他的行事合不合乎华夏礼仪。

近人章太炎把话说得更加清楚明白,他说:“《春秋》之义,无论同姓之鲁、卫,异姓之齐、宋,非种之楚、越,中国可以退为夷狄,夷狄可以进为中国,专以礼教为标准,而无有亲疏之别。”

4、所以几千年以来,“汉人”是一个不断扩大的群体。

最后说“汉族”

1、世界上的一切民族都是进入近代以后,民族主义思潮兴起之后,才最终成形的。中国也是如此,“汉人”做为一个民族出现,是民族主义思潮兴起之后的事,那是清朝后期开始的。

2、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标志着民族融合的结束,也标志着“血统”将成为区分种族的唯一标准。

举个例子:比如说满族人,因为清政府的关系,如今有许多满族人散居在中国大陆的各个城市,除了姓名有可能显得怪异一点,他们与汉族人是没有任何差别的。他们根本不会说满族话,也不会穿着自己的民族服饰,也许他们还保留着一些生活上的细节,但是总而言之,他们与汉族人是一样的。

这些满族人的境况其实只是在重复一千多年前慕容、令狐、独孤、长孙等家族,完全有理由相信,如果他们也早生一千年,那么到了今天他们也会被认可为汉族人。

但是显然这事不可能发生了,他们已经错过了融入汉族的时机,他们只能做为满族人,与汉族人共存。

而与此同时,如果一个人,他的父母是汉族人,即使这家伙一句汉语都不会讲,一天都晚都穿着少数民族的奇装异服(在古代人眼里,这家伙就是一个退化的夷人),他还是被认为是汉族人。

3、今天的“汉族”成员中,有许多是当年胡人的后裔。

“汉人”与“汉族”的关系

1、我觉得说“汉人”,不如说“华夏子民”,更贴切;

2、一开始,所谓的“华夏”只是的黄河中下游的几个小部落,逐渐蔓延到整个黄河流域,后来又向北蔓延到燕代地区,向南蔓延到长江流域,再往后,蔓延到珠江流域;

江统《徙戎论》里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但是不同的时代,这个“族类”两字的内涵是不一样的。

倘若在商周时期,那么生活在山东齐鲁这个日后的礼仪之邦、孔夫子的故乡的人,就是东夷,“非我族类”;

即使到了春秋初年,那些生活在汉江流域,日后“汉族”族名发源地的人,还是南蛮,“非我族类”;

生活在陕西,日后的建立秦朝的秦人祖先,他们的周围全是西戎,后来这些西戎全被征服为秦国子民,也“非我族类”;

生活要淮河流域,日后汉高祖故乡的人,是淮夷,“非我族类”。

到了江统那个时期,关中、荆江、齐鲁、徐扬的人已经都由“非我族类”变成了“是我族类”,江统笔下的那个“华夏”早已不是纯粹的“华夏”,江统的祖先搞不好就是个“非我族类”。

而晋朝以后,“华夏”并没有停止扩张,一千七百年来,不断有“非我族类”的人变成“是我族类”。请问如今有几个复姓慕容、复姓独孤、复姓上官的人,不被认为是汉人呢?而那些冒姓刘、王、张、李的当初的匈奴人、鲜卑人、氐人,如今又有谁能分辩得出来呢?

事实是很明显的,江统时期的“华夏”只是今天“汉族”的一部分,当初被江统说成“非我族类”的胡人,有的消失历史长河里,有的则完全汉化,等到十九世纪民族主义思潮兴起时,汉化的胡人与华夏一并被列入了“汉族”。

关键词(Tags): #汉族#汉人#汉朝
家园 苍野兄治学着实是俺的楷模
家园 也许历史上曾经存在这种杀胡令

不过你后面附的这篇,从行文风格上看,就知道是现代文言文不过关的人瞎编。有点文言文底子的一眼见,不需要再看内容。分析这个显得水准低了。

家园 不用这么麻烦

你只要把民国以前的汉人这个概念等同于现在的中国人这个称谓就差不多了。所谓“民族主义”是基于西方的民族标准的,对汉人来讲只是一个虚假概念。其实叫皇汉也没错,因为各族平等的基础正是王权及其后来发展成为的皇权,“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在王权之下各族权利与义务是平等的,不用像西方去搞什么联合王国了。

链接出处

  • -- 系统屏蔽 --。
家园 本来要送花,看到这一句直接改投草

“我恍惚间还看到了另一张脸,歪着脑袋,微颦,双眼含着泪,痛苦而又悲情。正所谓,为何我的眼中总饱含泪水?那是因为我装逼装得深沉。”

  • -- 系统屏蔽 --。
家园 信。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