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军事科普】24。土共轮式自行火炮 -- szbd
就是大改59+牵引炮和小改59+轮炮的选择。土共并不是没有改59,但是改到稳像式火控,要独立稳定瞄准线,加上自动控制火炮随动于瞄准线,需要全新的火炮伺服系统,等于新设计炮塔。那还不如去造96算了。毕竟最新的59也服役20多年了。
“mk-40 用破甲弹 打轻装甲目标, 就和 用 机关枪 打步兵一样 完全没有玄念。 可以算屠杀。”——照兄弟你这意思,给伊拉克的兄弟们一人一杆mk40,是不是就可以屠杀斯崔克旅了呢?那帮哥们也太不争气了,RPG满天飞,好像连薄皮悍马也没屠成几辆吧?
破甲弹又怎么样?一发40毫米榴弹就能确保摧毁了?你打上了埋伏当然没问题,但总不能指望都打上埋伏吧?再说了,你能给老59披上反应装甲,轮式突击车就不给啊?不带这么偏心的啊
我没讨论过解放军是只为小规模局部战争建立起来的武装力量,你产生理解上的偏差,是你不正确。
我也从来没主张用轻装甲车辆来伴随步兵夺取坚固据点,你产生这样的误解,我很遗憾,因为用轻装甲攻坚是找死这是一个常识。
轮式战车能通过公路高速长途机动奔袭,这是传统履带战车难以比拟的。快,是轮式战车最大优势。老59能跑多快?50公里顶天了吧。所以,请不要再打他老人家的主意了,该退休就让人家退休吧。把人家再折腾起来,也省不了几个钱。
基本就是山寨版的美帝M110
试验时借用M110/M107底盘而已。严格说是M107的。炮完全不同。
现代化的高质量的公路网给快速推进提供了优越条件,而二战时期各国公路普遍低劣所以才对装甲车辆越野能力有很高要求。美军进军巴格达和俄军向第比利斯方向推进的实践证明,以压倒优势的装甲集团对敌政治核心地域作迅猛突击,可以抢在有利的政治窗口关闭之前达成对自己最有利的结果。装甲不必特别厚,但是车要跑得快、炮要炸得狠,力求在敌方集中反坦克兵器之前即越过关键地域,迫使敌无法在战役层面组织兵力,最终以敌方政治集团的结构性崩溃或意志屈服而结束战争。
自卫反击战的目的,却恰恰不包括征服越南党和政府,也没有期望就此结束武装对抗局面。而是要向对方表明,你再硬的防御我也能砸烂,从而在技术层面给越南制造不小的忌惮。这个办法,很类似越战期间美军死守个别要地,以求打击北越军队士气,扰乱其领导人的战略决心。就是说,在政治环境并不适合全面战争的前提下,可以用军事上看起来不太合理的办法来达成政治目的。
你的例子 都是 一方面 完全 丧失 抵抗意志, 完全没有出现攻坚做战。伊拉克, 巴格达城防司令, 萨大母的亲侄子,
亲自带这文武百官去投降。格俄之战, 也是这样, 而且 俄军还是用的 坦克 包括 t-62 都用上了。
你再看看 对手有坚强抵抗意志的战斗, 车臣, 格罗之泥, 老毛子的 BRT-80 被打的那个惨。 阿复汉,
美军被 路边炸弹, 折磨得是不是全去加了 栅格装甲。
其意志迅速崩溃,和顽强防御战的缺乏,根本原因都在于对方以压倒优势的装甲集团快速地将其预想防御地域分割开来,使任何组织防御的计划不断需要大改,永远不必下达,最终导致毫无出路的死局。
第一次车臣的失败主要原因是轻敌,俄军并不清楚自己的对手。而IED的作用主要限于阻滞美军的战斗行动,于美军战役层面的部署几乎不产生影响。实际上,车臣伊拉克阿富汗战场的大格局,恰恰是由装甲部队切割出来的,而且一旦形成就不可改变。
而且用120的样车有不止一种,应该是炮已经搞定了。
这个问题请教过WC的烽火,他说步兵用105, 炮兵继续用100
道理也很好理解(我个人的理解),105弹药的保有量很大,120对于完成轮突的任务没有什么必要性。。。
这种情况下专门为轮突保留120的生产线显然是不太现实的,即使将来遇上105威力不足,发展125的相应版本也会有更好的经济性,步兵自然也不会迁就炮兵装备的要求
105才可能是外贸的。120这个炮是土共独有的,105弹药世界上到处都是。120威力大多了,尤其榴弹,当然很有意义。轮突就是炮兵的。
看不少人的说法,土工这个120已经穷途末路了。。。俺实在是很怀疑把它架在轮突上的可信性,太大了,还不如改改125
会不会是按照国外的制式做的外贸品呢?
外国制式就是德国那个120mm炮,那是等闲能做出来的?
轮装也是装!
近期内,120正式列装的可能性并不高!
一方面,对于周边的对手现实装备,强化版的100、105威力够了!
就算真碰上硬茬子,临时配备125坦克也能救救急!
另一方面,重型反坦克导弹、空对地打击能力都在稳步推进。
如果能外贸,对成本控制还是有利,毕竟不太可能像坦克那样装备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