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惊彩一跳,万古流芳 -- 纤纤淑语

共:💬97 🌺43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家园 我们需要思考的是

为什么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也没人理解他?难道仅仅是现代人不了解吗?问题出在哪里?为什么不理解?他真的象自己文章中描述的如此完美吗?这些都需要去查阅资料来解读。

家园 您的资料不能支持您文中的论点啊

“之后随同跳海殉国的朝廷诸臣和后宫女眷以及江浙近十万读书人闻南宋亡,赴海而死,中国文化几乎为之而绝。”——这是您文中的原句,我没有改动。

而您给出的原始史料里,“江浙近十万读书人”在哪里?“中国文化几乎为之而绝”的结论从哪里得来的?

“后宫及诸臣多从死者,七日,浮尸出于海十余万人。”这一句话,是无法支持您原文论述的,“十万”中不但没有“江浙读书人”的影子,连“后宫及诸臣从死者”的人数是不是有“十万”,都无法确定,因为这句话的本意完全可以理解成“十万”包括了前文苦战“亡失甚众”的宋军将士遗体。

读宋史,这段资料当然有看到,正因为知道这段资料和您的论述有出入,俺才来请教您的论述出处。您如果认为我请教出处就代表俺没有“认真读文章”,没有“正确理解”,那俺今后也不再来烦您就是——在历史版块考证校真果然是一件很不招人待见的事,嘿嘿。

家园 暂时没时间吵架

如果先生想看吵架,那可能会失望,我的时间都不够用,熟悉那段历史的自是他的强项,我只研究先秦部分,其他的 如果有需要就参照史书去搬,如果说史书搬不得,那我就没办法了。因为古代可能还没流行过穿越。要拿一个宋史专家的要求来要求我,我还达不到。所以,照搬部分史书中内容是唯一的选择。谁对这段有疑问,他自己写一篇论坛让大家了解,我也顺便学习下宋史存疑的这段,如此到是收获不小啊。呵呵

家园 问题是,屈原干了啥?

屈原投江当然是其个人的悲剧。尤其是这个悲剧是发生在楚国战败,国王被俘的情况下。

然而,太史公在屈原传里说了半天,我们只看到了屈原的文采横溢,却没有看到屈原的政治举措。

文采横溢,并不代表其人是个出色的政治家,更不代表其政治主张能够强国。在太史公的煽情文字下,失宠的屈原俨然成了楚国兴衰的关键人物。虽然我们实在不知道他到底干了哪些富国强兵的措施。而这些措施又给楚国带来了那些影响。但太史公轻轻点出其劝阻怀王出访秦国,怀王不听,最后被秦国扣留,于是通过这类“比兴”手法,读者自然而然就认为屈原是个能臣。而楚国被秦国打败,国王被扣都是不用屈原的缘故。虽然在实际上这和屈原能不能治国,能把国家治理得多好根本没有关系。

太史公接下去又写了《贾谊传》,用了完全相同的手法。如果不是《汉书》中的《贾谊传》比《史记》详细得多,并且说到了贾谊的真正功绩。那么贾谊不过是另一个失意文人罢了。

中国人往往有个“忠臣+失意文人”情结:忠臣必是好的。而忠臣必定等同于能臣。忠臣必然不能见容于奸臣。国君被奸臣蒙蔽,疏远、迫害忠臣,导致忠臣失意。于是反推回来,失意文人必然是忠臣。国君不听失意文人的,就要倒大霉。

这个情结虽然未必是从太史公开始,但太史公是第一个在其文字中完整表述这个情节的。而老百姓受了影响,又逐步演变成了“清官”情结。

呵呵。忠臣、清官固然是必须的。但忠臣清官可未必就是能臣。至于失意文人就不过一群不得志的酸包罢了。

通宝推:南加菜帮主,
家园 我一时手欠,见不得挺好的文章开头戴个四面漏风的帽子

以后你再见我用严肃做学问的标准去无理要求别人,先上来砸醒我好了

家园 太史公本身也是能套在这个忠臣+失意文人之下的吧,

同病相怜,惺惺相惜,可以理解。

家园 这话说的

上纲上线啊,我还没表明自己的态度哦,先生如此下结论早了点吧。这个事情我是在自己论坛和几位研究先秦史的朋友讨论的。我们几个人是这样理解,掌握知识的人不可能是穷人,穷人读不起书。而掌握知识的人读书肯定是为求仕。所以,朝廷的这些人自然就是掌握知识的人,南宋朝廷战败后死了不少,那么我们就理解为掌握知识的死了不少。

当然,这样的理解未必对,我们几个的全部精力在屈原身上,没多思考另外的问题,先生如果有疑问,请指教,我错自然改之,本人不是通才,侧重先秦史,对其他朝代自然算小白。有机会被人纠错是大好事。正好多了解点知识。呵呵。不至于我还为这样的好事去生气或者指责,那是先生想多了。本人别的没有,态度端正还是做的到的。谢谢

家园 司马迁可比屈原成功

中书令的说,不能算失意的说

家园 一笑,算了吧

读宋史不可能看不到这些,这样的东西需要问我要吗?感觉很奇怪。

再说,崖山之后无中国的话我文章有提到吗?请认真读文章,正确理解后再发问,以后这样的普及资料我不会再贴了

这样的回复算是“态度端正”的话,我还是摸摸鹿角去睡吧

家园 哈哈,深合我意

我在三年前写过一篇评价他的文章,被人拍的一塌糊涂,就是你这样的评价。所以我才深入研究,打算重新写,先生怎么和我当年的态度一样一样滴啊。。哈哈,感觉很有共鸣啊。先生有兴趣,我可以私下把那文章发给你看看,不少人说写的相当彪焊。。。所以不大敢发出来,胆子现在练小了啊

家园 事情有前因

不是为自己的语言辩解,是因为看到某人说要看吵架,再加上还有个说让我等着民科要拍砖,我以为说的是同一个人,是来找茬的。结果你的后一个回复我才明白误会了。请原谅。本人真诚的向您道歉。

当然,如果您实在困了,就不打扰,我自己去查。呵呵。还是感谢您的指点。。。谢谢

家园 没事,发出来就是了

历来对屈原的评价过高。司马迁是始作俑者。

司马迁作史,个人恩怨有时候起了很大影响。受腐刑而导致他对刘邦以下个个贬低,又对李广一系拼命拔高。而和对他亲厚的人的祖先,例如贾谊的后人贾嘉和他交好,又位列九卿,于是贾谊也得到拔高。

家园 俺先砸朵花

说砸就砸,俺别的没有,砸花的胆很肥。。呵呵。别生气了,真是误会。以为是那位提醒的人来找麻烦的。您可以看我文章中的回复,自然明白了。说实话,在习史过程中有人愿意指出错误是非常给面子的事情。发贴的目的为的就是交流和沟通。请相信,真没有排斥您指点的意思。本人再次声明,并再次真诚的道歉,冒昧的请您以后再看到我文中有错误请真的指出。谢谢

家园 昏倒,你说的对。我脑子里咋没有司马迁是大官的概念呢?
家园 任mm,太直白了!

呵呵。忠臣、清官固然是必须的。但忠臣清官可未必就是能臣。至于失意文人就不过一群不得志的酸包罢了。

哈哈!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