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国庆回家说说西部农村 -- shiningworm
老公有一个姐夫在莱钢,听说早些年莱钢效益还不错,08年金融危机以后状况也不乐观起来,撤并了几个车间小组。姐夫原先还是一个小组长,结果撤并后只能变回普通工人,收入明显少了。
去那个姐姐家住过,也路过过莱钢,污染实在是严重啊,婆婆家村里的路还是土黄色,到了莱钢附近,路面就都是黑色了,也不知是煤灰还是什么,烟囱排出来的烟也浓密的吓人。虽然工厂附近拼命绿化修公园,可环境还是明显比周边的村镇差很多
不过感觉这种地级市还是有个实业比较好,就算收入不多也比较踏实,有种“只要肯干,总会让自己的生活更好”的奔头。
那时,那人,那党!
在主席那代GCD手里,土共 战胜内外敌人的话 不是白说的,13人建党,28年解放中国,战美帝,搞建设,斗苏联,在冷战中阵营转换,想想都可怕,穿越者也不过如此吧?
真是一股逆天的存在!
3Q
生产独头蒜所用的种瓣必须是小蒜瓣,所以一般多从蒜瓣较多而蒜瓣较小的大蒜品种中选择。但是,同为小蒜瓣而大蒜品种不同时,所得独头蒜的百分率和单头重有明显差异,从而影响独头蒜的产量和质量。因此,在从事独头蒜生产前,应进行品种比较试验,选出适宜在当地种植的、独头率较高、单头重较大的品种。据报道,二水早、彭县早熟、温江红七星等早熟大蒜品种,采用重0.5~1克的蒜瓣作种瓣时,独头率可达 76%~92%,单头重4~6克。
敌人的锤炼太残酷啊
特别赞同“对当地人来说,看着高铁,就是一种潜意识的提醒,知道外面还有一种不同的生活,一个不断发展变化日新月异的世界,这种感触是极深刻的。”
给人的震撼,用不着再像以前要到城里去在感受到,人的变化,即使不出门就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对内地来说不亚于第二次改革开发对人的冲击
记不得了……是她讲她在国内酒店的职场经历故事中的一篇……
如果只是罂粟籽的话,国外很常见,在一些面包蛋糕里面就会掺上,比没有罂粟籽的要贵一些。
不过貌似我个人觉得口感一般。
当然了,罂粟花在某些国家,比如说英国,就是一种很常见的植物。但是根据别人所说,罂粟有很多亚种和变种,而一般的罂粟跟能够提炼出大烟来的罂粟还略有不同。
自从几个诗人,包括英国上尉Wilfred Owen和法国军医John McCrae在一战写了有关罂粟花的诗歌之后,不少西方国家开始用罂粟花在特定季节作为装饰纪念他们本国的阵亡战士。国内的朴树《那些花儿》可以说就是化自以上的这一些诗歌;而范玮琪唱的那个版本,歌曲最后加上了一段英文歌词,直接就是化自同类型的一首美国歌曲。这个。。。。多少让人觉得有些无厘头。
当然,还有更无厘头更装13的。英国的罂粟花donation,明明募捐的对象是British Legion(英国军团),但我总能时不时地看到一些旅英华人装13,捐钱去换那个罂粟花标志来佩戴。这。。。。装13已经可以装到忘记历史忘记列祖列宗的水平了。每每在网上看到类似的照片,都很想抽当事人几个嘴巴子。比如下面这个博客http://jincaichi511.blog.sohu.com/136163837.html,图片链接我就不直接给出了。
皇家英国军团。。。。做过的事情很多啊。只要小小回想一下过往100多年,我说装13玩这趟的中国人背祖忘宗,不算过分吧。
如果某一家新增人口不符合计划生育政策,分地的时候会不会受约束?如果不受约束,是否因为分地而鼓励人口增加呢?
山东新农村建设已经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了,看着家乡的父老无助的眼神,我很心痛。以后庄稼收了,往哪里放呢!前几年响应国家号召自己掏一部分钱修的村村通,又毁了。哎,每平方补助400左右,好多人出去打工回家刚盖的新房子又没了。
大家要知道,你要另外掏钱才能住上楼房的。另外听说 六十岁以上的,直接送养老院,不参与新建楼房的分配。 不知道想什么
看了这些,难以乐观。没有限制的权力,总是能把好事变成坏事
我个人一直觉得那些把后三十年的成绩全部归功于前三十年的铺垫有点问题。如果这个逻辑成立的话,那么,我们是不是要把建国前三十年的成绩归功于北洋政府和蒋介石政府啊?由于北洋政府和蒋介石政府提供了人力(那些一流的科学家,甚至于革命者包括毛主席都是由他们培养出来的啊),财力(新中国建设的基本资金都是从买办、大官僚、地主和资本家手中夺来的)还有土地,那么我们是不是要大力宣传北洋军阀和蒋介石对于新中国建设的重要性啊?在完全不考虑政治制度对于一个国家及一个社会的作用的时候,那么结论就可以变得如此之荒谬。 就算后三十年的成绩是在前三十年的基础上,但是你也绝对不可以否认政治制度的改变对于经济的推动作用。我觉得不是共产主义不好,而是没有实现这个主义的现实经济基础。在中国经济处在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的前提下,而强行搞农业现代化,那就是拔苗助长。我看到那些极力鼓吹重回文革的人,总是在说,文革时就有大型农机了,我只想说,在那个城市里的毕业生不得不到农村去工作的年代,大型农机的意义是什么?在文革那个框架下,有可能安排那些由于大型农机而解放出来的农业人口工作吗?
前三十年不仅仅提供了人力财力和土地,而是实实在的建设。
建设成了一个门类齐全的独立工业体系!
这个成就怎么评价都不过分。
而北洋也好,蒋介石也好,他们是不可能建立这样一个工业体系的。
没有工业体系,谈何发展。
而农村正是在毛泽东时代从小农经济向集体经济进发,
从而为农业科技和农业机械提供了用武之地。
而邓小平的联产承包才是结结实实把农村经济打回了一家一户的
小农经济。
大学生下乡,是从根本上提高提高整个农村的文化素质的最快最有效手段。
而大型农机只有在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之后才能有用,而实际上
很多农机站就是知识青年在那里主持。
所以,毛泽东时代的整个经济和体制是一套组合拳,不是胡来。
从解放后一直到90年代初,国营工厂招工,在农村都有名额要求的,
这正是体现了对农业人口转向工业人口的具体措施。
谈什么建设呢?开玩笑了。我写上面那个贴子也不是说就是蒋介石真对于新中国的建设起了什么作用。只是说新中国的建立在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改变才是前三十年翻天覆地的根本原因。而后三十年的成就的根本原因也是由于改革开放的缘故,并不是什么文革。
知青基本上都不是大学生。只是高中生,甚至于初中生,教育水平也不像你说的那么好,否则为什么在后来考大学的时候,考不过那些老三届和新的高中生呢?搞农机站是好事,可是在中国的工业不能够大规模地吸收农民的前提下,大型农机的意义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