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请讨论一下汽油机和柴油机 -- 燕人
我最近在伦敦一家大型建筑公司开始了采购的工作。由于我过去采购工具的经历,老板对我采购中国产动力工具给予了厚望。
我从前并没有动力工具的经验。因此我的做法是把我公司目前所使用产品的品牌型号和技术数据直接交给国内厂商。经过与多家接触才知道,虽然中国大量出口家用(DIY)动力工具,国产的专业级动力工具与日本的产品尚有较大差距。有个厂商甚至这样比喻给我听:国产动力工具与日本同类产品相比,就好像把吉利汽车和奔驰相比。这个比喻让我很郁闷。浙江有家动力工具出口商竟然告诉我她们的柴油发电机寿命只有6个月。听到这话,我都有点哭笑不得。国内许多出口企业愿意雇佣年轻女孩做出口销售。在英文阿里巴巴网站上做销售的漂亮女孩子照片比比皆是。但是如果不给与足够的培训,真的要出笑话的。
在这个过程中我再次近距离感到中国和日本之间的差距。
在我已经着手进行的若干产品中,从小型的手持电钻,电镐,电锯,到中型的台锯,以至于大型的工业发电机,叉车,起重机,碎石机,日本产品样样都是标杆:价格优于欧美名牌,性能决不逊色。甚至在测量仪的领域,日本也有与德国蔡斯媲美的产品。以上是我从互联网上市场考察得到的判断。
这些现象其实也好理解。日本毕竟领先中国进入现代世界若干年。在家用电子和汽车产品方面日本产品的质量世界一流,那末专业用电子机械类产品占据主导地位也是合乎逻辑的结果。
后来我终于发现了深圳一家工业发电机厂商,为包括本田在内的欧美和日本的多家著名厂商贴牌生产。该厂商的销售经理告诉我,他们的产品引擎可以按照顾客要求,使用国产或者进口的柴油机和汽油机。
我公司的一位部门经理也说,不管我采购甚末品牌的机器,只要引擎是本田的就没问题。
今天与杭州一家工程机械厂商交谈。她介绍了重庆的隆鑫发动机,说隆鑫发动机在欧美很受欢迎。他们机器的引擎就是隆鑫的。当然他们也有本田的引擎备客户要求。可能因为她是隆鑫的客户,为隆鑫美言也不为过。河里有没有行业人士,谈谈隆鑫的质量?
我想发动机是工业的基础。纵然中国的出口产品创造巨额外汇,中国的尖端核武器可以与美俄抗衡,但是发动机这里不行,中国工业整体上永远落后于人。
决定发动机质量(技术指标,可靠性,使用寿命等等)的因素究竟是哪些?如何判断发动机的质量?国产发动机怎样才可以达到日本同类产品的质量?我是完全的门外汉,请懂技术和市场的河友解惑。
当然了,诸位的解答绝对有助于我做好采购工作,这是发此贴的一点私心。在下还有若干通宝,将一一宝推,直到通宝用完为止。
他虽然不是专业,可应该算是比较了解。
住在乡下是日本汽车行业的。
一般给国际大厂商贴牌的应该是还算靠谱,顶多是指标或者寿命比原厂稍微低。
就手动工具来说,中国厂商一贯追求低价格,以低成本来满足低价格,以低价格来做为主要卖点。有些东西,据我十年前的了解,可以做的很好(也许和日美欧差不远),价格也会直线上升。
据以前认识的一位卡车行业的兄台介绍,卡车行业的整体竞争优势会好于小汽车。(我猜柴油机的优势好于汽油,电机的优势则好于柴油机)当然,这些也是此一时,彼一时。
记得前不久自己打算去新疆种树,种树需要打井,抽水需要电机。有位朋友推荐他朋友的电机,介绍性价比,质量都很好。试图鼓动在下去新疆帮忙推广他们的电机,后来自己没有成行!
补充几句关于质量,价格,销量,这三者之间有(正弦?)函数关系,比如
一定销量支撑一定的质量和价格的产品;
一定质量的产品背后通常有一定价格和销量的支撑;
还有,发动机背后应该是一些列产业链的支撑,仅仅发动机生产企业认识、重视质量、价格、销量、品牌还不够,需要整个行业由材料,零部件整体的支撑。这个也许是个发展阶段,好像德国产品在大战结束之后的质量就不怎么好。
自己所知有限,似乎有朋友是做配件的,也许等我问问再回复您!
如果加工的精度不够,活塞在气缸内工作时的磨擦就会加大,精度差了一点磨擦就会加大几倍.日积月累经过长时间的运行也许才开始的时候发动机看不出什么差距来但几年后差距就很明显了.
我也是个门外汉,是听别人说的,姑妄言之,也希望你只是姑妄听之多请教下真真懂行的才好.
国内汽车发动机技术,据他分析,潜力还很大,你可以先翻翻他的帖子。
据我的了解,国内汽车发动机(中小型)几家自主品牌的都可以做,但是关键部件都是进口的,比如比亚迪的发动机喷嘴是德国的。这其中,比亚迪搞模仿,奇瑞搞合作,北汽搞引进,吉利就直接购买车厂了。
一句话,一份价格一分货,在国内你能买到你要的民用产品,但价格和你印象中的中国产品有较大的区别,不过还是比日本产品便宜。
这个说法是对的。不知燕人要采购的机器是什么技术要求。
搞过几台国内仿制的丰田4Y发动机,全油门状态耐用性试验,原本是计划8小时,国产的基本没有超过5小时的。
国内的加工件有时候精度很不错的,就是装配上缺少经验和一些必要的检测手段,而这些方面在成本管理上经常成为可削减的。
见过一个铃木的老工人,摸垫片的时候有疑惑,自己就用舌头舔了一下,等国内的年轻工人能做到这样就没问题了。
传统工业关键是要大规模长期自主工业化---尤其是基础工业,如材料钢铁,化工,加工.时间一长配合巨大的受教育人群很容易山寨.
日本韩国都这样过来的.
这里讲我在美国车间里用的几个常用机器的TG化.
一个是空气压缩机,一个是普通单双级真空泵---现在TG的山寨已经是遍地开花,啥ALCATEL估计也贴牌了.
不过关的是蓄电池---BYD的贴牌还是比日本的差远去了,当然价格确实便宜.
其中有竞争力的是翻沙铸造,但是很多模具加工就居然用粗粗的快走丝加工.
国产的主要优势是价廉,但是质量和耐用性比国外名牌差很多,所以我们出口的电动工具都是给人家DIY时用的,偶尔用用还可以,如果是专业的使用还是要用德国和日本产的。
另外风气有点浮躁,我在国内的工厂指导过几个3年工人,他们对单纯的重复性的东西不感兴趣,但学新技术和领悟性很好。
同样的东西,菲律宾的工人需要18个工时的学习,泰国的13个,越南的9个,日本的9个,中国的8个工时就能通过考核。但问题是,很多人都在掌握以后,试图自己给你来个改良。知道应该怎么做但就不那么干。
后来一看是润滑油,就更兴奋了。
看了内容就....
哈哈哈哈哈,我一边喘气去
另一个是中国这么多年追赶别人都喜欢走捷径,走到不该走的地方了还没改习惯呢。
从国内一家作专业品质电动工具的公司定了4台样品。全部不符合我公司工地的使用要求。
在鬼子面前感到很没有面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