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80年代初我们理解的存在主义及其在校园的影响 -- wqnsihs
维基泄密来了也不能讲!咦,这和哲学有毛关系?
辩护其罪行,然后就心安理得的继续压榨老百姓。
送花。注:送花、宝推可能得宝 关闭
送花成功,可取消。有效送花赞扬。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本帖花:1
对人生的感悟。我见过整天埋怨老天不公的:该长身体时碰上饿饭;该上学时碰上下乡;该上大学时又结婚了;该当官时又下岗了。。。。。。
时代烙印了。一般来说,大部分走向语言转向,维特根斯坦、胡塞尔、德里达……
当然,大部分的年轻人是不看哲学的。这两年因为金融危机的关系,许多人开始了解经济学进而去了解哲学。
别人的不幸中学习经验,避免重蹈覆辙。
一般人基于各种原因,例如面子,例如隐私等等,一般不愿意讲自己败走麦城的事情,这恰恰是最有价值的事情。而那些过五关斩六将的事情实际没有什么参考价值,因为成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配合,而失败往往只是一个因素。
我想也许我的经验受环境和时代限制,时过境迁,不一定对,但是当成一个流程解剖是有价值的。可以减少大家摸索的时间。就像我虽然没有登上峰顶,但是我在登顶过程中的试错过程,对大家有帮助,至少知道某一条路上,当预先出现什么情况时,可能会有什么结果。
成功的人多了,我们就真的进步了。
一些对功名利禄的放下。例如我20多岁时最在意的是成功,盼望功成名就,而标准都是外在的,例如职称,职务等等。本质这些东西都是做给别人看的,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例如这小子厉害,别人大学刚毕业,他已经是中级职称;或者,别人才转正,他已经是高级职称;或者,别人才开始工作,他已经是总经济师等等。可以说几乎完全是为了别人的赞扬在玩命,至于我自己内心的感受和需求并不存在,完全漠视了。
现在我明白了:为什么要为别人一个毫无价值,甚至毫不负责的赞扬去玩命。为讨别人好去做自己不见得喜欢的事情?
这就是我的放下:放下别人的评价,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
知天命的时候?
完全放下很难。时不时的它还会在脑子里萦绕一下。甚至出现在梦里
不断的宣传西方的民主自由(现在看来,当年实际他也是歪嘴和尚念经),再加上当时思想大解放带来的传统价值观和世界观崩溃(我们不是世界最公平正义的国家了,我们不要一大为公了,不要为人民服务了,允许弱肉强食和自私自利了等等),大家极度悲观,而存在主义就是悲观主义集大成者。
二是同学影响。那时有一个年纪比我们大,阅历比我们深的同学是存在主义狂热分子,具有传道士般的激情和狂热,而我们这些16岁,17岁的孩子哪有什么辨别能力,岂有不入彀中的道理。其实现在想想,那位老兄就是个忧郁症患者。
影响一旦形成,就像在白布上印上图案,终身难以去掉,就成为人生一段过程和经历了。我想很多人都是如此。
反倒是所谓的君子自命清高,不愿意弯腰学点,看点什么
学生。我们不够吃,一般是家里寄全国粮票。
命是自己的,命没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夸奖是人家的,不夸奖你,他们还可以夸奖别人。
凭什么要为别人夸奖卖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