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北周几大利益集团的形成过程 -- 北疆

共:💬22 🌺136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北周几大利益集团的形成过程

大魏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六镇起义后,河北出现了一位强悍人物,那就是秀容川的契人尔朱荣,他的秀容川大军里有四大名将,贺拔岳、侯莫陈悦、高欢、侯景。河阴之役后,尔朱荣夺取了大魏权柄,率军征伐天下。

  当时河北、关陇接连爆发叛乱,河北的葛荣、关陇的万俟丑奴更是势不可当,总揆军政大权的尔朱荣随即命令尔朱天光带着贺拔岳和侯莫陈悦率军进关平叛,自己则带着尔朱宗室诸将和高欢、侯景在河北征战。

  尔朱荣一直想夺取大魏国祚,但一来各地叛乱刚平,时机不好,二来他四次铸金像失败,天意不属。不久,孝庄皇帝找了个机会,把尔朱荣杀了,天下随即再度大乱。这时高欢乘势而起,击败了尔朱家族的秀容川大军,夺取了大魏权柄。

  高欢独揽大权后,为了平定关陇,设计离间贺拔岳和侯莫陈悦。两人中了高欢的离间计,自相残杀。贺拔岳被侯莫陈悦杀了,他的武川军手下大将赵贵、侯莫陈崇等人极力说服了副帅寇洛,迎武川军大将宇文泰为统帅。武川军在宇文泰的指挥下,攻击侯莫陈悦。

  侯莫陈悦当时统率的是陇西军,他打算去晋阳投奔高欢,这导致陇西军众叛亲离。他的姐夫李弼和大将豆卢宁随即率军投奔了宇文泰,而陇西大将李贤、李远、李穆三兄弟和宇文泰里应外合,击败了侯莫陈悦。侯莫陈悦在逃亡灵州(今宁夏灵武)途中被追兵抓住,吊死了。

  贺拔岳的死讯传出后,曾有三股势力进关,意欲收编武川军,一个是高欢,他派了侯景,一个是洛阳的孝武帝,他派了武卫将军元毗,一个是荆襄的贺拔胜,他是贺拔岳的哥哥,也是秀容川的名将之一,当时他是南道大行台尚书左仆射,总督荆襄七州诸军事,拥兵数万,他派了独孤信。独孤信是武川人,后加入河北义军,成为葛荣的手下大将之一,邺城大战义军全军覆没后,他投降了尔朱荣。独孤信自小和宇文泰相识,他看到武川军已经拥立宇文泰为帅,也就回去了。

  孝武皇帝受到高欢的胁迫,无奈下西行入关。他到了长安就要夺取宇文泰的兵权,宇文泰旋即废了他,拥立南阳王元宝炬为帝。不久,坐拥荆襄的贺拔胜被侯景击败,他逃到梁国避难三年,然后回到了长安。贺拔胜的回归,让长安朝堂陷入了更加激烈的权柄之争。

  =

  长安的军队当时分成四大派系,一个是宇文泰的武川军。宇文泰是六镇武川人,他和军中很多将领当年都是六镇戍卒,由破六韩拔陵领导的六镇起义(公元523年)失败后,六镇民众被遣散到河北,河北大起义(公元525年)随即爆发,宇文泰等人成为义军大将,都在义军统帅葛荣帐下效力。尔朱荣从秀容川南下,带着秀容川大军击败了义军。宇文泰等人被收编,效力于同为武川人的贺拔岳军中。他在武川军中,和寇洛、赵贵、侯莫陈崇等人都是平起平坐,他能继贺拔岳之后成为武川军的统帅,主要是因为他的才能和人缘。当年也有很多人反对宇文泰统领武川军,比如李虎,他就是强烈反对的人,他以最快的速度南下荆襄,请贺拔胜收编武川军,但荆襄距离关中太远了,他就是长翅膀飞来也不及,所以李虎得知宇文泰成为武川军统帅后,一气之下回洛阳了。

  一个是李弼的陇西军,就是原来侯莫陈悦的军队。李弼是辽东人,不是陇西人,但他也有出众的才能和极好的人缘,加上他自己本是汉人,因此受到了陇西大族的拥戴,而其夫人侯莫陈氏又是鲜卑九十九大姓之一,鲜卑人也很信服他,所以这支军队一直是长安的主力大军。

  还有一个是孝武皇帝进关时,由南阳王元宝炬统率的京师卫戍军。另外一个就是贺拔胜的荆襄军,他死后,这支军队的统帅就是独孤信。

  =

  大统八年(公元542年),宇文泰仿周制建六军。大统九年(公元543年),宇文泰建府兵。此时各军统帅都有调兵之权,宇文泰虽总揆军政,但对军队的控制还仅有武川一军。在这段时间里,两个至关重要的人物先后逝世,一个是武川军的寇洛,一个是荆襄军的贺拔胜,这两个统帅级人物的病故,使得宇文泰完全取得了对武川军的控制,并且和陇西军的李弼、荆襄军的独孤信等人正面抗衡。

  李丹的父亲李弼仔细权衡局势后,断然交出了陇西军。由于李弼对宇文泰成就关陇霸业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得到了宇文泰的信任,而独孤信却没有这么幸运。

  独孤信先是从荆襄战场上被调到秦州(今甘肃天水),其部下如郑伟、刘志、柳虬、杨忠等人全部被折散。几年后他又被调动陇西戍守边镇,秦州却由宇文泰的侄子宇文导坐镇,不让独孤信接近关中半步。独孤信戍守陇西多年,多次奏请回朝,宇文泰坚决不许,即使其闻母病逝,要求回家守丧也未能得到允许。

  大统十四年(公元548年),孝文帝(西魏元宝炬)下旨拜封了八位柱国大将军。宇文泰总揆军政,府军统帅。广陵王元欣是拓跋皇族,但他非常聪明,把卫戍大权拱手让出,做了个甩手王爷。不久宇文泰为了进一步限制皇族,奏请废除王爵,无论皇室宗亲勋贵大臣,最高爵位就是国公。这下元欣连王爷都做不成了,他头一低,牙一咬,回家养老,种花养草去了。还有六位柱国,实际统率军队,一位是李弼,陇西军统帅,一位是独孤信,荆襄军统帅,另外赵贵、于谨、李虎、侯莫陈崇四人都是武川军的老将。宇文泰为了拉拢武川军的将领,对过去有仇怨的李虎恩宠有加,手段实在令人佩服。

  至此为止,宇文泰基本控制了府兵,并逐渐剥夺各部统军大将手里的兵权,而李丹的父亲也开始面临第三个抉择,是否支持宇文家夺取魏祚。

  =

  当年,李弼率军脱离侯莫陈悦,投奔宇文泰,这是他的第一个抉择,他做对了。李弼把陇西军交给宇文泰,这是他的第二个抉择,他也做对了,但第三个抉择对于他而言太难了。

  独孤信的遭遇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

  独孤信之所以在贺拔胜死后,遭到了宇文泰和武川人的连续打击,关键原因就是他对大魏皇室的忠诚。孝武皇帝和高欢决裂西迁入关时,独孤信抛弃了父母妻儿,单骑追上,孝武皇帝为此泪如雨下,感激涕零。独孤信到了长安不久,出镇荆州,兵败入梁,羁留三年不得还,但他锲而不舍,矢志北返。梁国皇帝萧衍问他为什么要执意返回长安,独孤信说,终此一生,事君不二。由此可见他对大魏皇室的忠诚。

  宇文泰迎大魏孝武皇帝入关,目的是仿效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成就自己的霸业,并非是真心忠于魏室,而独孤信则要在忠于魏室的名义下,与宇文泰相抗衡,其结果可想而知。独孤信历经十几年的打击之后,实力荡然无存,他的部下除了杨忠之外,几乎没有人能真正统率军队,而杨忠之所以能出人头地,得益他的出身。他是关陇高门,当年宇文泰平定关陇,曾受到了关陇高门的大力支持,京兆韦家、弘农杨家、武功苏家、陇西李家、河东裴家、柳家、薛家就是其中的中坚力量。

  李弼思虑再三,最终决定支持宇文家移祚。这关键性的一步让李弼一家赢得了取之不竭的荣华富贵。

  =

  宇文泰病逝,宇文护遗命辅政,他大胆果敢,雷厉风行,仅仅用了几个月时间,便逼迫大魏孝恭皇帝元廓让出了国祚,大周孝闵皇帝宇文觉登上帝位。接着,宇文护在征得魏国公李弼和燕国公于谨的同意后,决定收回府军各统军大将手上最后的兵权。

  楚国公赵贵认为宇文家忘恩负义,兔死狗烹,意图谋杀宇文护,被诛。然后独孤信受到牵连,被免职。此刻孝闵皇帝对宇文护总揆权柄非常不满,和李植、孙恒等人密谋诛杀宇文护,事情不慎败漏,宇文护大怒,杀了李植、孙恒等人,李植的父亲李远及全家遭到牵连,被杀。李远弟弟李穆被免职。此时陇西李家的老大李贤已死,后代因此幸免于难。陇西李家大都被逐出朝堂,直到数年后,申国公李穆因为朝堂局势发生变化,才得以复出。

  宇文护大肆诛杀陇西李家,使魏国公李弼的实力遭到沉重打击,老人家随即病逝。

  更可怕的事出现了,宇文护弑杀了孝闵皇帝,打算立宇文泰长子宇文毓为帝。宇文毓的夫人是独孤信的女儿,宇文护担心独孤信以外戚的身份复出,对他造成伤害,所以以此为要挟,逼迫独孤信自杀。独孤信无奈,饮鸠自尽。

  保定三年(公元563年),侯莫陈崇因口祸被诛。至此,贺拔岳旧部中和宇文泰平起平坐的大将全部死绝,而前朝(西魏)八柱国除了燕国公于谨外,全部死了(李虎早在宇文家夺取魏祚之前就死了),而于谨又是宇文泰亲信,和宇文家关系亲密,宇文护随即真正控制了府军,朝野上下,再无对手。

  老对手去了,宇文宗室和武川旧将随即顺利控制权柄,但新对手马上在这些人中产生了,宇文护为了平衡朝堂势力,大量起用诸如陇西李家、京兆韦家等中间力量。

  于是朝堂上形成了五大派系,一个是以晋公宇文护为首的宇文宗室,一个是以燕国公于谨为首的武川旧将,一个是以弘农杨家、京兆韦家、陇西李家为首的关陇势力,一个是以拓跋皇族为首的代北势力,一个是以贺拔氏、独孤氏为首的荆襄势力。

  辽东李家游离在大周朝堂五大派系之外,如果按姻亲关系,和五大派系都能扯上关系,但因为辽东李家是汉人,所以相比较而言,和关陇势力走得更近一些。

二,宇文氏在北周家天下地位的巩固

http://www.talkcc.com/thread/3238826#C3246944

三,宇文护将家族的权力又进一步发展成为皇权,家族权利过渡到了皇权,皇权得到了加强。

http://www.talkcc.com/thread/3238826#C3246780

通宝推:菜菜丛,飒勒青,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不错

希望能看到介绍北周怎么强大起来的。

高欢在世之时,恐怕没人看好三分天下最后是西魏统一。

不错
家园 花推下文

这段历史很有趣。但很少被人提到。最多只提到八柱国而已。

家园 宇文泰和其它柱国大将军地位相等

宇文泰自己的兵力并不占绝对优势,宇文泰可以以自己的能力和手腕挟天子迫使其它同僚屈服于己,但在他死后这些同僚对他儿子可未必服气了,尤其是宇文氏废西魏称帝他们怎肯甘心。就算是宇文邕直接继承宇文泰,削除这些权贵兵权仍然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高欢的北齐同样有这样的做法,只不过血腥度没那么高。

家园 花,推下文
家园 我记不清了,是不是尔朱荣抓住皇帝问:“陛下何故反?”

然后皇帝说:自古只有臣反君,没听说过君反臣……

在强悍的利益集团面前,皇帝也杯具啊

家园 不是,是高欢的儿子高澄对孝静帝说的。

高澄篡位之前,老是欺负皇帝,比老子整儿子还要狠,“帝不堪忧辱,咏谢灵运诗曰:“韩亡子房奋,秦帝鲁连耻。本自江海人,忠义动君子。”常侍侍讲荀济知帝意,乃与华山王大器、元瑾密谋,于宫内为山,而作地道向北城。至千秋门,门者觉地下响动,以告文襄。文襄勒兵入宫,曰:“陛下何意反邪!臣父子功存社稷,何负陛下邪!”将杀诸妃嫔。帝正色曰:“王自欲反,何关于我?我尚不惜身,何况妃嫔!”文襄下床叩头,大啼谢罪。于是酣饮,夜久乃出。”

家园 少加了后面一句

居三日,幽帝于含章堂,大器、瑾等皆见烹于市。

高澄可不是个善茬:

文襄尝侍饮,大举觞曰:“臣澄劝陛下酒。”帝不悦,曰:“自古无不亡之国,朕亦何用此活!”文襄怒曰:“朕!朕!狗脚朕!”文襄使季舒殴帝三拳,奋衣而出。

家园 请好好介绍下这段历史

历史只说了八柱国,但他们与六镇的关系,以及关陇势力又是在何时形成及发展过程。

多谢多谢

家园 前面的一段也很好玩。

壬申,东魏主与王猎于邺东,驰逐如飞。监卫都督乌那罗受工伐从后呼曰:「天子莫走马,大将军怒。」

这权臣当得也太牛了。看《北齐书》总觉得高欢儿孙们活得很率性。

不错
家园 资料

公元550和556年,高氏和宇文氏分别篡夺东魏和西魏政权称帝,史称北齐和北周。北齐拥有今河北、山东、安徽及山西、河南大部分地区,军事、经济实力较强,但实行纵容各级官史贪赃枉法、鱼肉百姓的政策,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十分尖锐,至后主高纬时,更是腐败透顶,不胜其弊。北周占有今陕西、宁夏、甘肃、四川及河南、湖北等部分地区,虽军事、经济实力不如北齐,政治却比北齐好,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国力日渐强盛,于是宇文邕决定北连突厥,南和陈朝,并乘陈攻占北齐淮南地之机,发起攻灭北齐的战争。此次战争历时3年,较大的战役有:河阴之战,平阳之战,邺之战。

  河阴之战北周武帝建德四年(北齐武平六年,575)七月,宇文邕采纳韦孝宽的建议,出动18万大军进攻北齐,沿黄河两岸,数道并进;以宇文纯、司马消难、达奚震为前三军总管,宇文盛、侯莫陈崇、宇文招为后三军总管;以宇文宪率兵2万趋黎阳(今河南浚县),于翼率兵2万向陈(今河南陈留)、汝(今河南汝南);派侯莫陈芮率兵2万守太行道(在河阳北),李穆率兵3万守河阳道(今河南孟县附近);命杨坚率舟师3万自渭河入黄河,顺流而下;宇文邕自率主力大军6万直指河阴(今河南孟津东)、洛阳。八月,北周军进入北齐境,武帝所率主力军攻下河阴大城(外城);宇文宪攻占武济(今河南孟津),进围洛口(今河南巩县东北),攻下东、西二城,烧毁浮桥。北齐永桥(今河南武陟西)大都督傅伏夜入中城(河阳三城之一,今河南孟县西南)坚守,北周军围攻20余日不能下。宇文邕于攻下河阴后继攻金墉城(洛阳故城),未能攻克。这时,宇文宪、于翼、李穆等先后攻占北齐30余城。九月,北齐右丞相高阿那肱自晋阳(今山西太原)率大军援救洛阳,到达河阳,北周军因北齐援军到达和周武帝患病,放弃攻占之城,退兵西还,水军也焚船从陆路撤走。

  平阳之战建德五年(576)十月,北周武帝宇文邕再次进攻北齐,其作战企图是:攻击晋州,扼北齐咽喉,引北齐主力大军救援,再集中力量消灭援军,乘势东进,攻灭北齐。按这一企图采取如下部署:以宇文盛、宇文亮、杨坚为右三军,宇文俭、窦泰、丘崇为左三军,宇文宪、宇文纯为前军,宇文邕亲自率领诸军进至汾曲(今山西临汾南),分派诸将各自据守要地,阻击北齐援军,派辛韶率步骑5000守蒲津关(令山西永济西);命内史王谊督诸军攻平阳城(晋州治所,今山西临汾)。二十五日,北齐后主高纬亲率10万大军自晋阳南下救援平阳。宇文邕亲自平阳城下督战,北齐将侯子钦、刺史崔景嵩投降;二十七日,北周将段文振率数十人人城,俘北齐守将尉相贵及甲士8000人,北周军占领平阳。同时,宇文宪攻占洪洞(今山西洪洞北)、永安(今山西霍县)二城。十一月,北齐援军已近平阳,宇文邕为避其锋锐,以梁士彦为晋州刺史,率精兵万人守平阳;自率大军撤退到玉璧(今山西稷山西南)一带,使宇文宪领兵6万屯驻,自还长安。北齐援军至平阳,昼夜围攻,梁士彦顽强守御。十二月,宇文邕知平阳紧急,先使宇文宪率所部趋平阳,随后亲至,集诸军8万人,东西列阵20余里,与北齐军对峙。北齐军围平阳时,恐北周援军突至,于城南挖掘沟堑,经乔山(今山西襄汾北)至汾水。北周军至即与北齐军对峙于沟堑南、北两侧,周军渡堑进攻,齐军抵御,战斗一天未决胜负。齐后主听从幸臣意见,命齐军填堑而进,此举正合周武帝之意,遂率军迎战,战斗十分激烈。时齐后主携冯淑妃和幸臣穆提婆观战,见齐军东翼稍退,便认为齐军巳败,不听劝阻,赶紧后进,北齐军因而大败,死者万余人,军资甲仗丢弃如山。

  邺之战平阳战后,齐后主高纬逃至晋阳,留安德王高延宗、广宁王高孝珩守晋阳,自己欲奔突厥,因从官多散,改奔邺城。北周军继克高壁、介休(今属山西)后,兵围晋阳;高廷宗被拥为北齐帝,率兵拒战,虽曾小胜,终不免城破被俘,降于北周。时北齐文武官员降周者众多,宇文邕实行大赦,以安齐人之心,随后挥师攻邺。高纬至邺,知大势已去,传位于8岁的幼子高恒,自称太上皇。建德六年(577)正月,北周军围邺,烧城西门,齐军出战大败;高纬派慕容三藏守邺宫,自己率百余骑东走,幼主高恒已先行。北周军攻入邺城(今河北临漳西),慕容三藏拒战被擒,北齐王公大臣皆降。高纬东奔至济州(今山东茌平西南),下旬,留胡太后于济州,使高阿那肱守济州关(津关,在今山东东阿),自与后、妃、幼主奔青州(今山东益都)。高阿那肱暗与北周军约擒高纬,北周军至即降。二十五日,北周将尉迟勤追至青州南邓村,俘获高纬父子等送邺,北齐灭亡。之后,周武帝宇文邕又陆续攻灭北齐的残余势力。二月,派宇文宪、杨坚攻克信都(今河北冀县),俘北齐任城王高和广宁王高孝珩。同月,北齐范阳王高绍义起兵欲复北齐,肆州(今山西忻县西)以北280余城皆响应,绍义遂与灵州(治所今宁夏灵武西南)刺史袁洪猛自马邑(今山西朔县)引兵南下,欲取并州(治所今山西太原南),至新兴(今山西忻县),肆州已被北周军占领,绍义前军降周,只得退保马邑。北周宇文神举攻占显州(今山西孝义)后逼近马邑,绍义战败,率3000人奔突厥。于是北齐州、郡、县、户皆为北周所有。

家园 资料

西魏北周历史舞台上的主角是宇文氏家族,西魏北周中央集权加强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宇文泰如何稳定了宇文氏家族在西魏的领导地位,成为众多家族和政治力量中的一支最为强大的家族力量。第二阶段,宇文护废魏建北周,使得宇文氏家天下的框架建立起来,并通过一系列的政治斗争,将其他家族排除在权利核心之外,家天下的格局得到了巩固。第三阶段,宇文护将家族的权力又进一步发展成为皇权,家族权利过渡到了皇权,皇权得到了加强。

第三阶:段宇文护一步步排除西魏北周功臣勋将家族对宇文氏家族的威胁,巩固了宇文氏家族在北周的统治,使原先与宇文泰“等夷”的各家族再也无法与之相抗衡。宇文护主政的意义在于打破了六镇各功臣之间固有的的权力均衡,使宇文氏家族籍此树立了自身的权威。从这一点上来说,宇文护圆满地完成了宇文泰的心愿。但是在北周日益强盛壮大并走上统一道路之时,宇文护却在政治上走向穷途末路,给自己掘下了葬坑。

宇文护在摄政期间,在功绩和资历上都缺乏必要的权威,他在不惜一切代价打击原功臣家族的同时,还对关陇豪强也进行了抑止。

西魏时代,宇文泰用府兵制夺取军事实权的同时,又加强对地方武装势力的笼络和控制,使他们成为中央军队的一部分。但要使这些地方武装真正纳入中央化,并设法使这些武装集团脱离赖以根植壮大的原有地区,奖励地方武装集团首领进入中央,使他们成为中央化的府兵。这些措施宇文泰时已经开始实行,到宇文护秉政,北周政权常以“勋望既重”的地方豪强位牧守令长。将这些地方豪强派到原籍做官,似乎容易形成割据势力,不利于中央集权的统治,但实际上,这些地方豪强已将自己的利益和宇文氏政权紧密结合,与北周融为一体,另外宇文护高明的是,地方豪强有军功而为本周刺史的,绝大多数不再兼带军职。这样,用地方豪强为本州郡县牧守令长,既可以利用他们作为“乡望”的地位和影响,有效地统治本州郡县牧守令长,又没有地方割据的危险,这样就更利于北周中央集权的统治。

宇文护在中央将功臣勋贵家族的力量成功地抑止住了,在地方又有效地阻止了割据势力的坐大,使宇文氏以家族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巩固发展。但是宇文护却没有能在自己周围建立巩固的支持网络。

宇文护与功臣勋贵的斗争虽然胜利了,但也体会到了“名位素卑”的滋味,自知无杰出才干,又未立殊勋于国,反对他和不服他的人大有人在,为了树立和保住自己的威权,便采取了顺己者昌、逆己者亡的跋扈态度。从此就随心所欲地排摈异己。

尽管宇文护权倾一时,但还是有一些官吏持不合作的态度,令狐虬, 早以名德著闻”,其子令狐整曾率乡亲二千余人入朝于周,整“善于抚驭,躬同丰约,是以人众并忘羁旅,尽其力用”。说明令狐父子都是尽力周室的正派人,宇文护“初执政也,欲委以腹心,整辞不敢当,颇忤其意,护以此疏之”。历任河周(治今甘肃临夏东北)、云州(治今甘肃宁县)刺史的阎庆, 性宽和,不苛察,百姓悦之”,显然是一名循吏。尽管他的姑母是宇文护之母,但在宇文护专权时期却“未尝阿附”。苏威是西魏名臣苏绰之子,少有之性”, 大冢宰宇文护见而礼之,以其女新兴公主妻焉。威见护专权,恐祸及己,逃入山。为叔父所逼,卒不获免。然每居山寺,以讽读为娱”。宇文护杀李植、孙桓后,欲委腹心于司会柳庆、司宪令狐整等。庆、整并辞不堪”。宇文护与杨忠的关系也如此。武帝将以忠为太傅,晋公护以其不附己,难之,乃拜总管泾、幽、灵、云、盐、显州诸军事,泾州刺史。宇文护作为权臣,对杨坚“尤忌”, 屡将害焉”,赖大将军侯伏、侯寿等“匡护获免”。说明杨忠、杨坚也对宇文护持不合作态度,这些朝臣大多比较正直,不愿与专擅无君、废杀皇帝的权臣合作,以保持自己的名节。另外可以说明,宇文护巩固宇文氏家族的统治,到后来自己专擅朝政,废杀皇帝,依靠的主要是军权,而非安抚百官、收买人心。他实行的是一种强权高压政策。

宇文护的僚属,地方汉人豪强占的比例相当大,原仕梁和仕东魏的也不少,还有不少赐姓宇文者和父辈为官者。地方豪强有:阳雄、薛善、柳带韦、韦师、柳弘、崔旷、虞庆则、令狐休,共七人。父辈为高官者:赵芬、田仕恭、韦师、柳弘、崔旷、虞庆则、令狐休、裴文举、宇文述,共九人,其中田仁恭和宇文述的父亲田弘和宇文盛都是柱国。从宇文护的僚属的成分来看,也是没有可能为宇文护效死力的。地方豪强入仕西魏北周政权,仕因为在西魏北周政权中,他们的政治地位可以得到提高,在可投靠北周、北齐两可的情况下,他们投靠了北周,不知因为他们忠于魏孝武帝,也不是因为要追随宇文泰,而是要在这个政权中,得到最大的政治利益,而是地方豪强也多以家族为组织形态,相对独立,他们的家族富贵原先在地方上的势力和在北周入仕的情况,与宇文护不存在荣辱与共的关系,因此根本谈不上去效忠宇文护。对于仕南朝和北齐后来又降北周的人,他们的经历说明他们更不会追随一个统治者到死的。赐姓宇文者,如果他们效忠,也要效忠宇文氏家族的正统周武帝,而非一位名不正、言不顺的谮位者宇文护。对于父辈为高官的人来说,着重点是要维护自己家族的利益,而且本家族的荣华富贵亦非宇文护所赐,家族在北周是相对独立而且都有历史渊源,与宇文护没有休戚相关的联系,根本谈不上用举家的富贵去为宇文护的统治作砝码。

我们再来看看宇文护被诛杀时,北周的柱国大将军,从中我们仍可以发现一些问题。

周武帝天和七年(572)柱国大将军有:宇文护(宗室)被诛;尉迟迥(北镇武将)、窦炽(北周武将)、宇文宪(宗室)、宇文直(宗室)、宇文招(宗室)、韩梁(北镇武将)、李穆(关陇豪强)、韦孝宽(关陇豪强)、陆通(关陇士人)、宇文盛(北镇武将)、王谦(北镇武将)、辛威(关陇豪强)、宇文纯(宗室)、宇文俭(宗室)、于 (北镇武将)、王杰(关陇豪强)、田弘(关陇豪强)、李晖(关陇豪强)、宇文会(宗室)、司马消难(北齐降将)、侯莫陈琼(北镇武将)、阎庆(北镇武将)、窦毅(北镇武将)、叱罗协(北镇武将)、侯伏侯龙思(关陇豪强)、李丙(北镇武将)、宇文丘训(宗室)、宇文亮(宗室)、陆腾(北镇武将)、宇文丘(北镇武将)、寇绍(北镇武将)、宇文善(北镇武将)、高琳(北镇武将)、达奚震(北镇武将)、杨纂(北镇武将)、于翼(北镇武将)、王柬(秉)(北镇武将)、宇文盛(宗室)、侯莫陈芮(北镇武将)、李意(北镇武将)。以上一共又四十一位柱国大将军,其中有北镇武将二十二人,占5317%;宇文氏宗室有十人,占2414%;关陇豪族七人,占1711%,其他二人,占418%。

宇文护执掌大权后,在政治上的主要活动就是打击原北镇功臣勋将,削弱他们对宇文氏家族的威胁,与此同时,也使自己“名位素卑”的情况得到改变,巩固自身的地位权势。他对北镇武将的打击,如赵贵、独孤信等,是不留余地的,将他们置于死地而后快。其他北镇武将对此看在眼里,恨在心里,又慑于宇文护的跋扈,不敢有什么反对宇文护的举动,以求保全自身荣贵,但压抑和恐惧的心理是存在的,因此,宇文护被诛之时,是他们扬眉吐气之日,自然大快人心。对于十位做柱国的宇文氏宗室来讲,武帝诛杀宇文护,是自己家族内部的人事变迁,不会影响到他们的利益,权力不过是从本家族的一个人手中转移到另一个人手中,所以不会引起什么震动,更不会由此起波澜了。关陇豪强在宇文护时期,政治地位虽有提高,但与此同时,他们失掉了原来属于自己统辖的军队,军队成为中央军队,原来他们所拥有的地方势力只存在于政治领域,军事领域的势力已经大大减弱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引起他们的不满。另外,七个关陇豪强中,也只有田弘一家族中,有田仁恭充当过宇文护僚属,其余各柱国子弟,在史籍中并不见被宇文护信任,因此,关陇豪强支持宇文护没有可能性。

北周武帝诛杀宇文护以后,并没有像一般的政变一样大开杀戒,也没有进行大规模的人事调整,而是在基本保持原来的中枢要员的基础上,对各勋贵忠臣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升官。太师的位置原来由宇文护充任,诛护后,就同原太傅尉迟迥担任,大司寇陆通迁为大司马,大司空李穆迁为太保,大司马齐王宪迁为大冢宰,没有提升的是越王盛,仍为大宗伯,新进入的有赵王招为大司空,卫王直为大司徒,另外还有窦炽为太傅。大司马齐王宪为大冢宰,应该说是升官,而这里说“实夺其权”,正因为大司马是有军权的,而升迁了大冢宰之后,如果没有下“五官总于天官”的后命,那就成为真宰相,比大司马的权力更大了。若没有下“五官总于天官”的后命,那么大冢宰就只算宫内大臣,不能成其为具有军政实权的官职。除了削弱齐王宪的权力之外,武帝用于宇文护有矛盾的窦炽为太傅,又用赵王招、卫王直两位宗室,加强自己的力量。一方面三公六卿在诛护后,官职大都得到了提升(齐王宪虽被夺实权,名义上也是晋升了),也就是说,他们在武帝执政后,得到的政治利益比宇文护时要大,这是武帝的安抚,同时也是武帝的暗示,这就给朝中大臣吃了一颗定心丸。在三公六卿这九个官职中,宗室就有四位,对武帝的皇位形成拱卫之势。大司马陆通建德元年十月卒,十一月武帝就让赵王招出任大司马。这样军权从宗室齐王宪手中,经陆通,又转回到宗室赵王招手中,这样一来,武帝的地位就更加巩固了。

武帝对于那些力图分裂、破坏中央集权的人或集团,则给予严厉制裁。有名的就是平定卫王直的叛乱事件。

卫王直系武帝的亲弟,性浮诡,贪很无赖”。他初党于宇文护,后为夺得宇文护的辅政地位,参与了铲除宇文护的事件。宇文护被袭杀后,他并未达到目的,又自擅威福,有“乱行”,受到北周武帝的当众鞭挞,怀恨在心。建德三年574十月,趁北周武帝去云阳宫之机,举兵反叛,未逞,捕获后受诛。北周武帝平息了卫王直的叛乱,不仅树立了自己的权威,而且加强了中央集权。

通宝推:飒勒青,
家园 资料

二 宇文氏在北周家天下地位的巩固

宇文氏家族在西魏的执政地位确立后,他们仍然面临着很大的统治危机,这个危机来自和他们一起创立西魏政权的另外一些有势力的家族,清除这些家族,对宇文氏家族对北周的统治,最终建立家天下的格局至关重要。这个历史使命落在了宇文氏第二代,宇文护的身上。

西魏恭帝三年(556十月,年已五十的宇文泰在北巡归来到达牵屯山(今宁夏泾原北)时病倒,急召宇文护至泾州(今甘肃泾川西北),嘱以后事,及行至云阳(今甘肃泾川西北),宇文泰死,宇文护秘密护送他的遗体回到长安发丧。宇文护辅宇文泰15岁的世子宇文觉嗣位太师、柱国、大冢宰,他自己也官拜柱国之职。十二月,先使魏恭帝封宇文觉为周公。然后迫使其颁诏禅位于宇文觉,为孝闵帝,北周由此建立。

宇文护在西魏、北周历史上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他是宇文氏家族由西魏安全稳定地过渡到北周的重要一环。宇文护是宇文泰的长兄宇文颢嗣少子,正光五年(524),宇文颢在与六镇起义军作战时被杀,12岁的宇文护就随诸叔父到了葛荣军中,转战南北,也算身经百战。后来,跟随宇文泰在镇压万俟丑奴起义之后,开始在关陇地区发展势力。宇文泰的诸子都出生比较晚,宇文泰于是就将家务管理交给了比自己仅小六岁的侄子宇文护,宇文护竟能“内外不严而肃”,治理家务有方。永熙二年(533)宇文泰被贺拔岳推荐出任夏州刺史(治岩绿,今陕西靖边东北白城子),泰即留宇文护在贺拔岳边,他开始正式参与政治活动,时年仅二十一岁。三年(534贺拔岳被侯莫陈悦杀害,宇文泰控制了贺拔岳遗部后,任命宇文护为都督。宇文护随宇文泰击败侯莫陈悦,关陇地区也由宇文泰控制。宇文护后来因为迎魏文帝出关中有功,封水池县伯。西魏大统初,加通直散骑、常侍、征虏将军,又进爵为公,接着随宇文泰连续参加对东魏的战争。

从宇文护的经历上看,宇文泰将西魏实权交给他的时候,丰富的阅历使他在政治上十分成熟。宇文泰常说: 我得胡(护之谐音)力。”宇文护深得宇文泰信任,是宇文泰的得力助手之一,这是宇文泰将实权交给宇文护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除此之外,这种权力的传交之中,还牵扯到许多利益关系和权力较量,这在后文中将谈到。宇文泰将权力交给宇文护时,嗣子宇文觉只有十五岁,宇文护的重要责任就是要巩固宇文氏家族的势力和地位,消除其他家族对宇文氏家族统治地位的威胁。宇文护在宇文泰死后,代表宇文氏家族与北周的其他权臣家族展开了激烈的较量。最终确立了北周宇文氏家天下的政治格局。

宇文泰时期,他虽然控制西魏政权,但只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并没有真正得禅代,将宇文觉立为世子,也只是使改朝换代变成现实,选了一个继承人而已。宇文护执政后,很快将其叔父宇文泰奋斗半生的目标变成了现实。就在当年十二月,宇文护先使魏恭帝封宇文觉为周公,这样就很明显地向禅代迈进了一步。面对“诸子冲幼,群公怀等夷之志,天下有去就之心”的形势,宇文护当机立断“欲早使正位以定人心”。于是,又过了十三天(丁亥至庚子),即这一年的最后一天,他又迫使魏恭帝颁诏禅位于宇文觉。宇文觉于第二天(正月初一登上了天王位,即为孝闵帝,建立了周朝。

宇文护为何匆匆忙忙地废魏建周呢?宇文泰建立西魏二十多年,虽掌握实权,也并未如此匆忙。宇文泰安抚功臣,在西魏建立了一个与功臣共治天下的格局,是因为在那个时期,和东魏对峙,宇文泰又是收编了贺拔岳的部下,为了笼络这批人,他不会造成一个硕果独享的结果。另外宇文泰凭借着自己的威望,可以驾驭功臣勋贵,因此这个时期,宇文氏家族在西魏的地位是巩固的。但宇文泰一死,局势就发生了变化。宇文护没有宇文泰的威望,而且诸功臣勋贵的威望和权势还高于他,宇文护驾驭这些功臣勋贵十分困难。另外,西魏皇室在宇文泰时代形同虚设,但宇文泰死后,西魏皇室就可能成为功臣勋贵篡夺宇文氏地位的工具,西魏皇室仍然有名正言顺为正统的可能,这个威胁很大。宇文护要将宇文氏家族所拥有的军事、政治权力,变成凌驾于各家族之上的皇权,使得宇文氏家族不再和其他族“等夷”。从当时整个北方的形势来讲,高氏已篡东魏建立北齐,萧梁灭亡,陈朝建立。周边诸政权的更替,使西魏北周的政权更替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情,人们在心理上也十分容易接受。

改朝换代虽然完成,但“内则功臣放命,外则强寇临边”的形势并没有改变。正如侯植向其从兄侯龙恩分析当时形势时说: 今主上(孝闵帝)春秋即富,安危系于数公,共为唇齿西魏北周政治斗争与中央集权之加强 。尚忧不济,况以纤介之间,自相夷灭,植恐天之人,因此解体。”宇文护“虽受顾命,而名位素下,群公各图执政,莫相率服”。宇文护为此专程去请教长期于其叔父共同征战的老臣于谨,谨在翌日的群公会议上慷慨陈词: 悉帝室倾危,人图问鼎。丞相志在匡救,投袂荷戈,故得国祚中兴,群生遂性。今……嗣子虽幼,而中山公亲则犹子,兼受顾托,军国之事,理须归之”。一些曾与宇文泰“等夷”而对宇文护独得辅弼之任颇怀不满的老臣,迫于于谨的威望,表示服从, 因是众议始定”。“众议始定”除了于谨的威望外,还有深层次的力量牵制。

柱国于谨以及大将军达奚武、贺兰祥,他们的辖区将长安纳入其中,他们的武装力量覆盖着长安。贺兰祥是宇文泰的外甥,是宇文护的支持者。达奚武曾拥戴宇文泰收贺拔岳移部,和宇文泰的交情不错,宇文护曾被宇文泰留在贺拔岳帐下,他和贺拔岳部中的中级将领交往颇多。另外达奚武后来盗用库内“万钉金带”,为人所告,宇文护竟然“以武勋,不彰其过,因而赐之”。宇文护没有借此杀达奚武,而是为他掩盖,说明两人交情不浅。

长安由这三个人保卫着,宇文氏家族的安全也就有了保障。宇文护同时也十分注意取得宇文泰部下及亲信的支持和合作,除于谨外,还有大司徒李弼, 及晋公处分,专以委之,诏册文笔,皆昶所作也。及晋公护执政,委任如旧”。大司马贺兰祥,军国之事,护皆与祥参谋”。这样,护纲纪内外,抚循文武,于是众心乃定”。

宇文护掌握了北周的实权以后,为了进一步巩固宇文氏皇室的地位和权力,调整了上层的人事。

建六官 北周建立后

李弼 太傅、大司徒 太师

于谨 大司寇 大司寇

赵贵 少保、大司马 太傅、大冢宰

孤独信 大司马 太保、大总伯

侯莫陈崇 大司空 大司马

宇文护 小司空 大司马

从这个表中,我们可以看到,从职位上,地位提高的有四位:李弼、赵贵、孤独信和宇文护。但我们还应该看到的是,这里的地位提高有些是明升暗降。赵贵虽为大冢宰,但在这个位置上没有加上“都督中外诸军事”,也就没有实际的军权了。

宇文护调整高层人事的另一措施,就是晋封了六个与自己同辈的大将军为柱国,他们是宇文毓、达奚武、豆卢宁、李远、贺兰祥、尉迟迥。分析这些人的出身和背景,就会明了一些问题。宇文毓是宇文泰的长子;贺兰祥和尉迟迥是宇文泰的外甥;达奚武是宇文泰的亲信大将;李远是宇文泰的亲信,同时在宇文氏家族的立嗣问题上立过功劳;豆卢宁是李弼的亲信,与李弼一同归降于宇文泰。这六个新封的柱国中,其中宇文毓和尉迟迥根本不是原十二大将军,其他四位是由十二大将军提拔起来的。其中,宇文毓虽然被晋封柱国,但旋即就转歧州诸军事、歧州刺史。宇文毓虽然是宇文泰的长子,原则上是不会做对宇文氏家族有害的事情,但由于他没有被立嗣,而且他是长子,更深一层的还有,他的岳父就是影响力很大的孤独信,如果他们联合起来篡权,就会让政局有变数。而尉迟迥虽然以前不是十二大将军,但这次不但被封了柱国,而且还统领长安的禁军,在稳定长安局势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贺兰祥和达奚武的辖区覆盖长安,是巩固宇文氏家族统治的重要力量。

宇文护高明的一招是,将宇文氏的亲信并握有军事实权的将领封为“柱国大将军”,在赢得这批军事实力派支持的同时,无形中降低了赵贵、独孤信等原柱国的地位。宇文护要建立一个以宇文氏亲信为核心的,以军事实权为后盾的统治集团。

赵贵、独孤信对宇文护掌权执政的不满和不服,以及这些人本身所具有的实力,对宇文护的确形成很大的压力和威胁。孝闵帝元年(557)二月,宇文护以谋反罪名,诛杀柱国大将军赵贵。赵贵被杀后,宇文护以孝闵帝的名义颁布了一则诏书,向功臣勋贵们解释诛杀赵贵的理由: 朕文考昔与群公泊列将众官,同心戮力,共治天下。自始及终,二十三载迭相匡弼,上下无怨,是以群公等用升余大位。朕虽不德,岂不识此!是以朕与群公,同姓者如兄弟,异性者如甥舅,冀此一心,平定宇内,各令子孙,享祀百世。而朕不明,不能辑睦,致使楚公贵(即赵贵)不悦于朕,于万俟几通、叱奴兴、王龙仁、长孙僧衍厥辜。”诏书中阐述得并不清楚, 不悦于朕”实在不能成为“谋反”的确证,其中所说的“图危社稷”也没有提出什么具体的证据,仿佛真有些莫须有。

孤独信亦以同谋罪名,被逼自杀。史书记载: 赵贵诛后,信以同谋坐免。居无几,晋公护又欲杀之,以其名素重,不欲显其罪,逼令自尽于家”。宇文护“欲杀之”的真正原因,是独孤信“名望素重”。

自于谨在朝重申明“军国大事,理应归之(指宇文护)”之后,宇文护除掉赵贵、孤独信这两个最具威胁性的心头之患,第一次向当朝勋贵显示了权威和巩固宇文氏家族地位的决心。但宇文氏仍然面临着威胁。

赵贵和孤独信谋反的证据不足,但这是存在于西魏时期最让宇文氏担心的离心力量,由于宇文护虽然“权倾王室”,但他毕竟不是宇文泰的儿子,也不是北周的皇帝。即位不久的北周小皇帝宇文觉,因为自己对朝政无所关预而很不满。“司会李植、军司马孙恒以先朝佐命,入侍左右,亦嫉护之专,乃与宫伯乙弗凤、贺拔提等潜谋,请帝诛护”。宇文护在平息这场谋乱时,主要是依靠了和宇文氏家族有密切关系的小司马尉迟纲和大司马贺兰祥。

密谋诛护的事情泄漏,孝闵帝被废杀,李远、李植父子被杀。这一谋杀与赵贵和孤独信的谋反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宇文泰时代的权臣不满也不服宇文护的专权,不满于自己的权力被削弱而发生的。不同的是,李植的谋反是借助一个年近十五岁的皇帝,借助的是小皇帝对自己权力受到宇文护的限制而产生的不满。

孝闵帝被废杀及李远父子被杀的事件,是继赵贵和孤独信被杀之后,宇文护向当朝权臣的又一次示威。宇文护已控制了北周当时的局势,高平李氏是关陇地区最有实力的豪族大姓,但仍不可能与宇文护抗衡。李氏家族中有柱国李远、司会李植、驸马并做禁军将领的李基、坐阵地方的李贤,这样一个触及各机要的家族,都失败了,别的家族也只有俯首称臣了。

两次谋乱都发生在朝中,这说明,赵贵、孤独信以及李氏家族没有可以调动的军队,而与此相反,小司马尉迟迥则可以“罢散兵”,说明保卫皇帝的禁兵也都在宇文护的控制之中。一个月以后,柱国李弼死。这样,宇文氏封的六个资深柱国中,只剩下忠心耿耿的于谨,以及没有太大实力的侯莫陈崇了,再没有功臣可以与宇文氏家族相抗衡了。

在废杀孝闵帝之后,宇文护又毒死了继任的明帝宇文毓。宇文毓是孝闵帝的异母长兄,他为人较宽厚谨慎, 幼而好学,博览群书,善属文,词彩温丽”。又担任过地方官, 治有美政,黎民怀之”。明帝有一定的统治经验,即位后也没有明显纰政。

宇文护为了维护和巩固自己的特殊地位,对明帝的威望“深惮之”,就在武成二年(560四月,秘密指使膳部)下大夫李安在为明帝所进的糖 中加了毒药,将明帝毒死。这次毒杀明帝,就不再是废杀孝闵帝那样,是为了维护宇文氏家族势力,而是宇文护为了自己长期专权。

宇文护毒杀明帝后,拥立鲁国公宇文斌。宇文斌是宇文泰的第四子,即位时十八岁,他就是北周历史上最著名最有作为的皇帝———周武帝。武帝“幼而孝敬,聪明有器质。太祖异之,曰:成吾志者,必此儿也。”武帝虽然对宇文护擅权不满,但他“沉毅有智谋”,深知宇文护权势日渐膨胀,除之并非易事,因而“非因顾问,终不辄言”, 常自晦迹,人莫测其深浅”。尽管即位时“百官总已以听于护”,事无巨细,皆先断后闻,左右十二军也仍为护所控制。然而武帝却在保定元年(561), 以护为都督中外诸军事,令五府总于天官(大冢宰)”。继又令同州晋国第立德皇帝宇文肱即护、邕之祖父别庙,使护祭祀以示殊宠及亲近。三年(563)又专门颁诏称颂宇文护辅弼功绩,指使凡诏诰及百司文书,都不能直称宇文护名字,以彰殊礼。并且,在宇文氏家族内部,武帝奉宇文护为先。“每四时伏腊,高祖率诸亲戚,行家人之礼,称觞上寿。荣贵之极,振古闻”。“先是,帝于禁中见谒,常行家人之礼。护谒太后,太后必赐之坐,帝立侍焉”。武帝这种尊重宇文护的态度和行为,使武帝和宇文护两人相安长达十一年之久。

无论宇文护是多么地专权,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他使宇文泰建立的多个家族“共天下”的政治格局,经过他的努力变成了宇文氏家族的家天下,并且这种家天下得到了巩固,北周没有那个家族可以和宇文氏家族抗衡。中央集权巩固到了家族这个圈子里了,下一步就是中央集权的皇权化了。

通宝推:飒勒青,
家园 北周北齐的君主好像都很年轻就死掉了,很费解啊

这帮人里好些也不是给人害死的,就是活着活着死掉了。是不是因为这些北方少数民族来的都特爱喝酒?元朝也有喝酒喝死的皇帝。不过南北朝时中国酿的酒大概就是现在醪糟的度数吧

资料
家园 劳苦有功,送宝一枚

送花成功,可取消。有效送花赞扬。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本帖花: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