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现在我想想中国的填鸭式教育是对的。 -- 懒虫123

共:💬301 🌺1998 🌵27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1
下页 末页
家园 还是那句话,向其他方向发展要有资源

实习要有工厂吧,画画要买画布颜料吧,弹钢琴要有老师和钢琴吧。县级中学去哪里搞这些。

而有这些资源的学校呢?您可以去北京上海那些好中学去看看,看看一个班有几个参加高考的。

有足够的资源,谁爱跟着你高考指挥棒走啊。

翟文喆说:钱学森能顶五个师,可培养钱学森也请按五个师的军费来花费。

家园 那是其他社会问题

我们在这里仅仅讨论教育问题。

实际上中国现在机会还不少,我的一个同学当年就很困惑,很多没有读什么书的倒都赚了大钱,读了书的倒没有赚到什么钱。

素质教育不是指画画,弹钢琴之类的。

素质教育是要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选择通过自主的选择,选择一个好的方向去发展自己。这一点并不需要多少硬件。

家园 这就是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的区别

您总是再说“得到学术成果”“发文章”

可是对于中国几亿成不了科学家的人来说,中国现在的教育制度保证了他们能把美国人的工作抢来。

家园 把昧国工作机会抢过来与中国教育有什么关系?

中国现在主要是依靠低技术低成本而获得各种合同,因而得到各种工作机会的,主要依靠的是技术工人,与工程师的关系不大。

中国要成为创新型国家,现在的教育就会成为阻碍。

中国教育实际上是庸才教育,而不是大众教育,像德国那样的职业教育与理论教育并行发展的才叫做大众教育。

家园 我每天干三个小时就比他强

这是事实,资源不同导致的工作效率根本没法比.所以我非常钦佩坚持在国内的科研人,我的同学同事和学生们,真的是用命在跟外国人拼.

家园 我也挺佩服他们

有国内的朋友来,我尽量指点,从来不保留。

家园 跟国内自由市场小贩比?你该跟国内超市比。小贩算是小老板了
家园 你的所有理论有一个前提

你的所有理论是建立在“给中学生填鸭进行基础教育能起到预期效果”的假设上的。

然而实际上,特别是12-15岁的初中生,他们的智力和心智并无法高效接受大量的知识,所谓“小孩子记忆力好适合背诵”更是虚伪的谎言,没有基于理解的记忆通常都是低效的,我自己就有很明确的体会。初中时期看了几个月没看明白的书,到了大学时期去看,几星期就看完而且记住了很多内容。

如果填鸭教育起到的不过是“耗时50,见效10”的效果,如果填鸭教育花5个月灌输的知识在大学期间花一个月就能轻松学完,那么在中学阶段“填鸭”完全是在浪费时间,把最重要的给小孩树立人生观价值观,道德品质,判断力,交流能力还有各种软性能力的机会抛给了各种低效率“填鸭”。我认为就是这种教育,制造了大陆大量低逻辑能力低判断力低情商的人群,这些人对于社会的破坏将是填鸭教育带来的苦果

家园 所以要普及使用各种卡么

找钱这种事过时了。

家园 我觉得吧……

首先“特别是12-15岁的初中生,他们的智力和心智并无法高效接受大量的知识,”,这个“大量知识”要看是相对于什么阶段。对于小学阶段,自然很多,对于大学阶段就少得多了。博士生一篇论文的内容,怕是远远超过十二年基础教育的内容了。

人们觉得小孩子记忆力好,我个人认为是因为小孩子知识积累少,思维惯性尚未完全养成,接受新知识会更容易一些。

至于“初中时期看了几个月没看明白的书,到了大学时期去看,几星期就看完而且记住了很多内容。”,那是因为你已经可以从一个很高的知识基础上来看待初中的知识了。你要是在大学时候看小学六年的知识会用的时间更少,但这并不代表小学六年基本都浪费了。

这其实就是知识技能的积累、递进效应。练武的还要先练几年的基本功呢。你能说开打时候不会有让你扎马一个小时的机会,就说练扎马步毫无用处?让小学生第一次理解乘法进位的概念就要几个课时,那么能先不讲这些,把这个放到大学里面一下学会么?你在大学能几天看完的小说给小学生看看试试。

你要是觉得“填鸭教育花5个月灌输的知识在大学期间花一个月就能轻松学完”你可以试试让自己的孩子初中时候先学一学大学一个月的知识。没有中学的知识训练,理解一个大学生很容易理解的概念,怕是很难的。

这就好比汽车跑到一定的速度后油耗会比起步时候的油耗低得多,但这不能说汽车厂生产的汽车不合格。

我并不认为所谓的“填鸭”教育是非常好的教育方式,同时,我也不认为传统教育就是“填鸭”教育。传统的教育方式更注重教师的“教”,对于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并不十分强调。“填鸭”教育只是强化了某些应试见效快的部分。但是,这些教育都有大量合理的、有效的成分。我只是认为不应该把应试教育一棍子打死。

说道“大陆大量低逻辑能力低判断力低情商的人群”,我到从未见过这些人群,也许我就是其中之一而不自知吧。

通宝推:茉莉芬芳,
家园 三块六也算是一种速记

'三块六'跟'THREE DOLLARS AND SIXTY CENTS'比还是有点胜之不武了. 收银员说$3.6, 一般会说成Three sixty, 跟三块六其实差不多

家园 有感,随便说两句。

从每个人对高考的记忆而言,最不愿意提起的大多是最后时间到来前的精神压力。这个算不算对每个学生才是最公平的地方,平时功夫深不深都会给学生人生第一次反思的机会,获得第一次考验过的自信。

很多人没有获得那么多自信,有些人从此被打断了根,但是受过伤的和见过人受伤的心态与从来没见过受伤的人绝对是云泥之别。这才高考的公平之处吧。

家园 【整理】美国大学招生“潜规则”

http://www.guancha.cn/Education/2013_12_09_191371_s.shtml

《南方周末》于12月5日刊载文章《美国大学招生“潜规则”》,细数美国精英大学招生“潜规则”。

文中披露,“如果你能给哈佛大学捐款至少100万美元,你就能获得哈佛学校资源委员会(COUR)会员资格。超过一半的SAT满分者入学申请会被哈佛拒绝,但424位COUR会员的子弟,有至少336人被哈佛录取。”

对于校友同样不能得罪,“在哈佛的录取政策中,如果父母亲是该校的毕业生,则入学机会可能就增加多了。换句话说,学校当局会因此而作特别的考虑。一项针对30所知名大学入学申请的最新研究发现,向父母亲的母校申请入学的申请者,获得入选的平均几率,是与该校毫无渊源申请者的七倍。”

可以说,美国精英大学的大门已向权贵半遮半掩。但作者李慧翔却认为这是解决公平与收益综合衡量难题的出路,“与某些暗箱操作的权钱交易相比,这样的教育‘部分产业化’未尝不是解决公平、道德、收益综合衡量难题的一种出路。”

此外,2013年6月30日,钱江晚报刊文《国外名校的傲慢与偏见》,采访《大学潜规则》译者张丽华。除却《南方周末》一文中提到的若干“潜规则”。张丽华还披露了美国精英大学对穷人的“歧视”。

南方周末:美国大学招生“潜规则”

从“老太爷”布什参议员,到小布什总统的女儿,布什家族延续了至少四代的耶鲁校友(资料图)

“这些名校对金钱的看重,甚至会严重影响贫困学生的入学机会。”张丽华说,“如果你在申请美国私立大学时提出希望获得助学金,那么即使你的成绩非常优秀,也很容易吃到闭门羹。”

美国精英大学在招生中也普遍采取三重标准——对亚裔学生的录取标准最高,白人学生次之,黑人和拉丁裔最低。

《美国大学招生“潜规则”》全文:

美国大学的招生过程错综复杂、使人困惑。中国,以及大多数国家都采用简明直接的大学录取考试制度。可美国大学却要求学生提交SAT成绩、托福成绩(TOEFL,非英语母语留学生需要提交)、一份高中成绩单、两封老师推荐信、一份学校导师报告(提交一次,更新两次)、个人申请文章以及课外活动简历。索要了这么多材料,可到了12月或4月的时候,各大学对于学生的录取结果却只是简单地答一句“是”或“否”,无任何解释。

是的,美国包括常春藤大学在内的许多精英学校和私立学校录取过程主观性强、透明度低。除了有限的几所军事院校之外,公立大学的重要事项,诸如经费预算、校长任免、教师聘任、学制和学科设置等基本上都是校董会和各院系的职权,政府的作用只体现在通过立法规定办学宗旨和参与校董提名。而私立大学就是一家地道的私营公司。

然而,美国招生腐败问题却并不常见,更未上升为一种公众忧虑或社会问题。其中原因何在?

“在申请入学时,两位以上的审核者会认真阅读成百上千封申请书,在决定录取时,先讨论,再投票表决。”这是哈佛大学的招生录取流程,也是全美大学招生录取工作的缩影,很难说这样的流程不存在风险和隐患。事实上,伊利诺伊州大学在新生录取方面跑关系,走后门,让不合格学生进入伊州大学香槟城分校就读的丑闻,就是利用了“录取过程保密”之便。

真正重要的是,招生腐败的“收益风险比”太差了。与中国大学“给公家打工”不同,美国大学更像是“大包干”。职业经理人心态是“捞一票就走”,创业者心态是“收他的钱值不值”。要知道,伊州大学丑闻出来后,该校总校长和分校长以及九名校董接连主动或被动辞职,当地的数位政客也被卷入此事,政治生命岌岌可危。

何况,照顾录取无非为两事:“钱”、“情”,美国大学有光明正大的方法满足这两个需求,不必“走后门”。在常春藤大学中,每年有40%左右的学生属于“Special Cases”,即受到了“特殊照顾”。另一种说法是,分数垫底的25%左右的学生是学校招生的“特殊利益”名额。

除了音体美特长生、有色人种等“特招生源”外,“Special Cases”最重要的两类对象为“大捐助者”和校友。

美国顶尖大学学生群体仍非常富裕。在密歇根大学,2003年来自年收入高于20万美元家庭的新生,多于那些来自收入低于中位数家庭的新生。在一些私立院校,这方面的数据甚至更加极端。“如果你能给哈佛大学捐款至少100万美元,你就能获得哈佛学校资源委员会(COUR)会员资格。”哈佛的本科录取率不到一成,超过一半的SAT满分者的入学申请会被哈佛拒绝,但据推算,424位COUR会员的子弟,有至少336人被哈佛录取。

几乎所有美国一流大学的资金筹措办公室都列有一张“发展项目”名单,将那些仰仗父母为学校捐赠或有可能捐赠巨款的学生排在录取名单的前面。申请者的高中成绩垫底,或者SAT成绩比那些被拒收的申请者要低上300-400分?这些都没关系,足够多的金钱可以为他们翻盘。一位新泽西地产商,曾经向哈佛支付250万美元,以确保他不争气的孩子拿到录取通知书。如杜克大学甚至一度要求招生人员专门追寻富家子弟,这不仅仅是出于对学校短期捐款数额的考虑,更主要的是担心如果招收太多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将来的校友群体会日渐贫穷,从而使捐赠减少,学校财政滑坡。

对于校友(尤其是精英校友),同样不能得罪。在哈佛的录取政策中,“如果父母亲是该校的毕业生,则入学机会可能就增加多了。换句话说,学校当局会因此而作特别的考虑。”一项针对30所知名大学入学申请的最新研究发现,向父母亲的母校申请入学的申请者,获得入选的平均几率,是与该校毫无渊源申请者的七倍。

以罗斯福家族为例,两个罗斯福总统都毕业于哈佛大学。打破纪录连任四届总统的富兰克林罗斯福生了四个儿子,三个去了哈佛。西奥多罗斯福一房更不简单,维持了至少五代哈佛校友的家族传统。

布什父子总统都毕业于耶鲁大学,从“老太爷”布什参议员,到小布什总统的女儿,布什家族延续了至少四代的耶鲁校友。

前副总统戈尔夫妇,四个子女全都是哈佛大学毕业;按照低于十分之一的哈佛大学平均录取率计算,这该是“万年一遇”的现象。

而肯尼迪家族中那些高中毕业都有问题的孩子,绝大部分都上了哈佛。即便是学习最烂的约瑟夫,也去了哈佛隔壁的麻省理工。

招收一些有钱人家的孩子(他们的父母能建造图书馆配楼),以及一些校友子弟(好让校友满意),当然,也不能缺少SAT考神和灌篮高手(否则学校就没有学术竞争力与吸引力了),这几乎是所有美国大学的招生摆在明面上的“潜规则”。与某些暗箱操作的权钱交易相比,这样的教育“部分产业化”未尝不是解决公平、道德、收益综合衡量难题的一种出路。

翻页可见《钱江晚报》文章《国外名校的傲慢与偏见》

1991年,德克萨斯石油巨头罗伯特巴斯向斯坦福大学捐赠了2500万美元。当巴斯的女儿玛格丽特从格罗顿高中毕业时,她成为9名同样申请斯坦福大学的高中同学中,唯一被录取的,尽管她的成绩远远低于其中7位遭拒的同学。

新近出版的《大学潜规则》里,丹尼尔戈登披露了这样一个事实——如果你想进入哈佛、耶鲁、普林斯顿、斯坦福、哥伦比亚等光环耀眼的常春藤名校,你必须面对一些在那里普遍奉行的规则。

那么,哪些不成文的规定是中国准备赴美出国留学大军中的学子应该特别关注的?

记者专访了《大学潜规则》的译者之一张丽华。

张丽华毕业于杭州师范学院英语系和美国阿肯色州立大学教育学院,现任美国马萨诸塞州布鲁克兰高中教师。

在对《大学潜规则》的解读中,张丽华告诉记者,要进入精英院校,除了平时成绩优异、SAT (学术能力评估测试,由美国大学委员会主办)成绩要远远超出其他族裔的学生以外,你还须发展自己在社交和领导才能等各方面,尤其要比其他同为亚裔的优秀学生更出色。

为权贵子女大开后门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校长罗伯特伯金诺曾经披露,在某一所常青藤大学,没有任何背景的学生所要争取的录取名额,仅占全部名额的40%。

“如果你能给哈佛大学捐款至少100万美元,你就能获得哈佛学校资源委员会(COUR)会员资格。”张丽华说,戈登在书中写道,“2005年,哈佛大学获得了255亿美元的捐款,排全美第一,比第二的耶鲁大学多100亿。”

“还有那些不是直接捐款,家庭却很有关系、背景,比如国会议员的子女,也会更容易进入哈佛。”因为,他们的父母会在国会为哈佛争取有利地位。

哈佛的本科录取率不到一成,超过一半的SAT满分者的入学申请会被哈佛拒绝,但根据戈登的推算,424位COUR会员的子弟,有至少336人被哈佛录取。

戈登在《大学潜规则》中指出:特权优先,伤害的不仅仅是那些直接受到影响的学生,美国国家本身也深受其害。天才得不到发挥,平庸之辈大行其道。人不尽其才,势必削弱国家的竞争实力。他甚至毫不留情地说:“如果选民对2004年的两位总统候选人都不满意的话,尽可去责怪耶鲁大学。布什总统和马萨诸塞州参议员约翰克里(John Kerry)都是因为出身名门,而被耶鲁大学通过照顾校友子弟录取的。”

“在录取过程中,权贵家庭的学生甚至可以与招生部门负责人面对面交谈,后者常常通过延迟录取、校际转学和特殊身份录取等非主流路径,把他们悄悄招进来。”张丽华表示,像错过申请日期、酒后驾车之类的事情,对一般申请人可能意味着“灭顶之灾”,但如果发生在他们身上,不过是可以原谅的小事一桩而已。

“这些名校对金钱的看重,甚至会严重影响贫困学生的入学机会。”张丽华说,“如果你在申请美国私立大学时提出希望获得助学金,那么即使你的成绩非常优秀,也很容易吃到闭门羹。”

校友与教师子女优先

“对校友和本校教师子女优先录取,在美国名校中间,几乎是公开的秘密。”张丽华透露,在一流美国大学的学生中,校友子弟大约占10%到25%,教师子女有1%到3%。

戈登本人是在1974年上的哈佛大学,他对那个逝去的年代深怀感念。然而,现在情况不一样了。

当年申请哈佛大学的有11166人,录取人数为1600人;2005年,申请人数翻了一倍多,达到22797人,录取的人数却几乎不变。“虽然申请人数在急剧增长,哈佛和其他名校却依然为某些特权群体预留名额,因此其他申请人被录取的机会被缩减得非常厉害。”所以,戈登说,以他当年的条件(SAT1410分,高中成绩名列前茅,修过一门大学预科班课程),现在根本进不了哈佛,除非他是校友子弟,或被列入了发展项目,或是特招运动员、本校教师子女。

目前,在各大知名大学的大学校长身边,一般有一位得力助手,除了报答重要捐赠人以外,还会帮助本校校友的子女入学。“常春藤大学经常少报因校友关系入学的学生人数,如将校友的孙辈不计入校友子女。”张丽华透露说,其实校友成为祖父母后会给母校捐更多的钱,因而更能左右大学的招生。

而对很多投奔这些学校去的年轻人来说,他们不可能有这些近水楼台。

对亚裔学生分数要求高

1918年,耶鲁大学一位系主任把犹太学生叫做“书呆子”。“而如今在美国大学招生官员眼里,亚裔学生也是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都是被父母编好程序、在数学和科学考试中次次得A的半机器人。”张丽华说,戈登在书中,对亚裔群体给予了不少关注。

根据2004年普林斯顿大学的一项统计,一名亚裔申请人需要比别人高50分的SAT成绩,才能在申请精英大学时机会均等。

张丽华告诉记者,名校招生部门,认为亚裔学生高分是理所当然的。进入名校的亚裔学生的SAT分数,通常远远高于包括白人学生在内的其他族裔。

“所以那些在大学申请中备受挫折的亚裔学生,如果某项考试没有获得满分,会将其自嘲为‘亚裔不及格’成绩。”张丽华说。

很多亚裔学生都有出色的数学和音乐才华,但是美国名校对此并不感冒。“它们害怕录取太多来自同一族裔、具有相同兴趣的学生,会使‘多种人才的共生整体’失去平衡。”

“在招生部门的白人管理层眼里,亚裔学生似乎大多数都是不入群、缺乏足够的口头表达和社交能力的,因此,他们缺乏领导才干。”张丽华透露,重视学生的领导才能,反映了学校对于自身利益的长远考虑,因为如果毕业生未来成为各界的高层领导者,掌握了权力,对于母校自然是一大利好。

而且,“美国有一个教育的平权法案,在大学录取过程中给黑人、拉丁裔和印第安人等少数族裔学生更多的优惠,但其中没有亚裔的份。”张丽华告诉记者,美国精英大学在招生中普遍采取三重标准——对亚裔学生的录取标准最高,白人学生次之,黑人和拉丁裔最低。

要想在美国社会立足,社交能力、创造能力、领导能力是必须具备的。对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家庭、学校、社会要同心同力。

(文/屠晨昕)

通宝推:mezhan,
家园 中国的高考大概是全世界最能体现“机会平等”的机制了

欧美日的阶级早就固化,更不要说印度之类。

而中国的高考尽管有这样那样不完满的地方,但整体上说是目前全世界最能体现公平、公正、机会平等的机制。虽然扩招后大学生素质和重要性严重下降,但依然是下层阶级最重要的上升渠道(没有之一)。

如果未来某天既得利益者打着这样那样的“改革”旗号(如素质、全面性等等无法量化、可以人为操作的玩意),把高考最重要的公平、公正、机会平等给“改革”掉了,也就意味着中国的阶级固化胜利完成了。

通宝推:猪啊猪,
家园 教育需要在公平和效率之间折中

正如税收有效率和公平的折中问题,教育也是一样。如果绝对按公平,那么抽签是最公平的。如果绝对按效率,那么应该把资源用在最会成为优秀人才的孩子身上。历史上著名的大科学家和大艺术家里,统计上看,罕见贫寒子弟——当然,有人可以说这是因为富家子弟资源多所以成才的多,但这恰恰是the point,教育资源用在本来资源就多的人身上,成为优秀人才的可能性更大。比如系统学习数学的机会,工程师家庭的孩子跟水管工家的孩子,给定一样的IQ,前者称为数学家的可能性更大——家里更少的经济压力,父母的潜移默化,家里的学习条件,启蒙老师的质量等,都有利于一个人成为优秀人才。

现行高考制度已经是维持公平和效率之间的一种平衡了。目的上总体偏向公平,但公平是很难衡量的一件事情。比如某省和另一省的贫寒子弟,录取分数不同,相互之间又存在不公平,所以争议非常大。

美国教育体制好的地方在于,公立教育做到了效率和公平之间的一种折中,私立教育则比较注重效率。

至于阶级固化,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教育资源的分配和阶级固化不能简单的建立联系。如果建立联系,需要先回答,阶级是如何产生的,是通过公平竞争么,如何定义公平竞争,如何保证竞争的公平和效率,教育是不是一种消费品等等。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