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回复河友关于葡萄酒的一些问题 -- 梨园大拿

共:💬154 🌺573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当然
家园 多谢了!
家园 您是回复给我吧,完全同意,送花

我真觉得,就目前条件和市场现状而言,有些期望是过于理想化了,满足不了的,同时,我也认为,没必要非要去满足。酒这玩意吧,是有些脆弱,但真的也没脆弱到那种地步。运输储藏过程中间的质量消耗恐怕本来就是消费者应该承受的一部分损失,要不想承担这部分损失那就得矫情到原产地就地消费了。

成本控制其实也不是在咱中国经商的唯一主题,试想鬼佬要不是为了成本控制,就没有我们的制造出口行业在过去那么些年的发展了。我认为,鬼佬要是为了提高他们葡萄酒的产品质量多花了1分成本,他就敢大肆宣传,把价格提高5分。

真的,我总说,别太矫情,因为矫情不来。就算这样的物流和仓储条件,只要不出大问题,不会把上千欧的lafite折腾成三五欧的酒的质量的。而相对物流和仓储的条件限制,造假才是伤害更大的。卖给你上千欧的名庄,里面灌着可能连三五欧都不到酒。国内的洋酒市场的造假,根据不同的酒的种类、品牌,我觉得,百分之三五十到百分之七八十,得有。以您的经验,您觉得呢?

家园 专业物流的作用是协助出口商(供应商)优化供应链

有资料统计,进口葡萄酒到岸后,国内平均分销(周转)4.6次进入消费,不知这个数据在欧洲、美国市场情况如何,特别是wine storage这种玩艺,是否普遍?

按说酒水这种重货,是不应该跟着交易转手转货的,青岛啤酒、可乐的供应链就做得非常好,以广东为例,(1)零售商直供订货,(2)分销商负责转运暂存、区域配送;灌装厂负责大型超市、区域分销商分拨库直供(1),只有1-2次在途。

所以,进口葡萄做到(1)口岸、(2)区域分销商、(3)零售(或公共消费场所)2次在途,是完全做得到的。问题不是出在运输上。

这样的通路控制条件下,我就可以喝到邹维多多讲的南非、智利1.5元(不知是USD?)*3CIF?*3的酒了?

目前国内的葡萄酒市场还太小,大型物流商还没有进入这个行业做全程供应链服务,啤酒已经做了,所以,转进葡萄酒,不难,只有酒种的特殊处理、商流特征的适应配套问题,想控制渠道、分销的一级代理商,应该会寻找这样的服务的。

家园 智利和南非一瓶750毫升的成本可以做到27cents

这个价格,是装瓶后下生产线的价格,还是当地可批发?零售?的价格? 另外,如果不考虑葡萄酒的个性化,原酒进口,口岸装瓶,正规标识,也就是如果原产地把装瓶流程,放到进口国的保税加工区,风味和质量真的会比产地装瓶差吗?

家园 你说北京附件的小酒庄在怀来

据查有3个,龙徽、中法、容辰。

其中中法找不到网站,只有一些介绍,估计你说的就是这个,现在被台湾迦南投资收购了[URL=]http://www.redwinelife.com/new/viewnews.asp?

容辰在这里。

[/URL]id=3640外链出处

2001年6月被指定为"钓鱼台国宾馆国宴特供酒",2002年被选定为“全国政协九届五次会议用酒”。

家园 这种问题要是问起来就不是业余爱好

而且和酒的关系不是很大了。不过简单地说,破坏的不是大分子结构,而是溶液中的络合结构。络合联结的强度比起化合来差的应该有几个数量级。据说震动大了,味道就不一样了。这种差别应该没有什么仪器能检测,所以很怀疑是不是有文章。也许专业的人知道。

家园 高档酒的特征。这个问题实在是太大了

很难用简单的话说清楚,也不是山某这种业余好酒的人能掌握的。一说细了基本上就是乱说了。简单说高档酒大体上有两种。一种是酒好,好年份好庄子,酿造工艺找的对等等。这里说的好年份通常都是干旱的年份。象89年欧洲普遍干旱,葡萄产量小,酒也做的少。加上当时葡萄的质量用常用的工艺用问题,所以很多酒庄都采用了新的工艺,所以出了一批好酒。当然,也有一些庄子的酒质量还不如一般年份的。还有就是那些名庄的酒。这些酒基本上就是一个牌子。物以稀为贵是一方面,名牌效应是另一方面。真正酒的质量就难说了。从这一点再说下去没有个几十年品酒和圈内人的经验就真的无法说的清楚了。

后熟的基本的原则并不复杂,所有没有蒸溜过的葡萄酒都有一个后熟的过程。所以葡萄酒是有寿命的。一般来说,白葡萄酒大约有十年左右,红葡萄酒长一些,一般二三十年,长的可以到五十年。太老的酒会失去葡萄酒的原有的味道和结构。这个过程被装瓶分为两个阶段。在装瓶前,葡萄酒通常都会在各种不同的桶里换来换去。取决于不同的工艺,换的桶不一样,换的次数也不一样。在这个阶段,不同桶中的酒味道是有差别的。最后在装瓶前,基本上所有的酒都会装在一个较大的容器中。在这个过程中,酒是不怕扰动的。所以是运输的最好时间。装瓶后的情况比较复杂。对于大多数寿命短的白葡萄酒来说,运输产生的震动影响不大。而对于寿命较长的红葡萄酒来说,特别是那些可以长期保存的红葡萄酒来说,后熟的过程被运输打断会对酒的质量有负面的影响。

家园 其实那儿都差不多

你在这里说的其实是两回事。对于你说的那些什么人头马伏特加来说,对运输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只要别把瓶子打破基本上就不会有问题。有要求的是葡萄酒。不过即使在在美国,很多店的葡萄酒也是用UPS送的,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措施。在一般人消费的范围里,运输中能造成的影响真的是很有限。真正说到那些高档的,山某听说过有人专门租私人飞机去法国拿酒。相对于几千欧的一瓶的酒万把刀的飞机租费也真的不算什么。这东西要量力而行。

不能同意你说的不靠造假活不下去。烟酒类本来是高利行业。在高利行业中还要造假除了想赚大钱没有其它的原因。

家园 您这么一说,我联想起跟国内某农业大学做过的生物发酵产业化

项目。那个项目是培养生物钾肥,初期产品是液态的,当时就出口到澳洲去了。负责项目的专家说过大致这些常识:

1-生物发酵项目,核心是菌种选持、复壮,而发酵生产过程的成本,就是水电费和设备折旧,连续生产的话,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2-培养稳定后(当时是出发酵罐后大致48小时),优势菌种比例超过一个值,其它杂菌就无非繁殖,这时就可以装瓶出厂了。这时,通俗说就是菌种在营养液中处于睡眠状态,一旦把它们施放到有机物丰富的环境下,当温度上升时,它们就苏醒了【装瓶时要用特殊的瓶盖,透气不透水,可大包装,可分装,阴凉即可】

3-菌液保质期约为12年月,当然是越早用掉越好。因为,当优势菌落死亡到一定比例后,杂菌开始繁殖,就坏掉没用了。

如果葡萄酒适用微生物发酵原理,是发酵工艺处理后稳定的产品(与以上生物钾肥的区别,只是这个发酵后的培养液本身是食品),其它的理解就容易了,所谓7分种植3分工艺也就好理解了。

如果以上为真,那就能明白,葡萄酒产业链是什么了。

高档,就是特别的葡萄品种或搭配、特别酿造过程导致后生产发酵过程可持续,可以在一个较长时间、稳定可控的范围内,产生仪态万千、特别的风味。

难怪梨园大拿说,不造假是最根本的。而葡萄酒的魅力,在于产地条件、酿造工艺导致的千变万化的风味,最适应“闻香识女人”这说头了,难怪各有所爱,只是不能造假成人妖。

家园 您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葡萄酒是产区金融资本垄断的业务。

是国家力量支持的“农业”。这两天新闻上报道浙江100KM距离内,农民种的大白菜2毛钱1斤烂在地里没人收,100KM外,消费者的价格是8毛。 葡萄酒是个好东西,可以收储,金融资本干的就是这个事,调节市场、管理风险,暴利,难怪他们都来中国玩了,香港成了全球第二大交易市场了。

造假,一是因为消费者不成熟,二是葡萄酒的流通渠道,目前还跟白酒、小商品一样,走的是批发市场,这条路是走不通的。

家园 谢谢指点

但是商人们都太浮躁了,安心于正常利润水平的太少了,而且烟酒行业的正常利润也不是酒商能够赚到,如果赚大钱而风险不够大,相信您也知道如何做,或者您也知道国内行业状况如何,给讲讲,

家园 请问在国外买酒自己喝或者送给朋友的话

一般价位多少就可以当做不错的酒了?

有人说五十欧,有人说十欧,差别真的太大了。

家园 美国豪饮有民间基础的

看美剧《熟女镇》,感觉最深刻的就是那几个FB男女主脚每天没事就大杯红酒整着,简直是无酒不戏。

家园 我想他们说的“不错”的定义不同

葡萄酒尤其是旧世界国家的葡萄酒的价格,很多不是产品质量直接决定的,由于一些历史上分级制度的原因,很多地区或者很多酒庄的价格就是固定在一个区间的,是没办法轻易改变的。可能同等质量口感评分的酒,因为曾经分级不同,价格就差了几倍甚至十倍。

所以50欧的酒,就可以保证买到“名庄”了,就是那些进入分级系统的酒庄或地区,所以50欧的“不错”应该是名气和质量都有的这种“不错”。

10几欧的“不错”是可以挑到质量口感的“不错”,但和名气就少点牵扯。

所以自己喝和送人,您懂的。

家园 关于葡萄酒的收藏

买来收藏的酒至少是壮年期在20年及以上的,但是估计很多在20年前就已经被预定了,珍品能拿出来的也在国内被炒到了天价,泡沫大大的。倒是现在很多小庄的到国内来碰运气,买来升值希望渺茫,毕竟不入流,但是自己家要是有储存条件的话,拿下来。赌一赌,看二十年后,运气好就是一批好东西,不好么,当买了老陈醋。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