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几个关于购房的实例 -- 梦秋
写的不错。
下次来广州提前约一下,也给广州河友们一个聚会的机会啊
看来北京只想要外地人的劳力,外地人青春耗光了、干不动了就赶回家。
涉及人群
补缴须为本市户口存档者
本市补缴人群首先须具有本市户口,其次要是在市、区(县)人力资源保障部门所属的职业介绍服务中心、人才服务中心以个人名义委托存档的人员,因各种原因未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或有缴费中断情况的,可以按程序进行补缴,但国家及北京市规定的不缴费情况除外。
大家说的所有理由都靠谱,除了那条【排外】的理由不靠谱。
我看政府这些政策最大的目的除了是怕炒房限买房是说对了,另外一个很大的原因好像没人提及。
那就是----
!!!缺水!!!
房子其实可以猛盖,无非就是拉条地铁过去吧。
电好说,无非就是拉两条高压线嘛。
但是水的问题就不好说了,南水北调工程就算中线全部竣工,也不够北京现在使用的。节水方面也没太多潜力可挖或者成本太大。
另外就是出于分散风险的原则,不希望各方面资源在京沪过于集中,适当也分到周边一点。
我倒支持外地人限购的规定.
无他,那些高房价相当程度上不都是外地的有钱人跑到北上广去抢房炒起来的?!比如曾经的温州炒房团!还有,象北京,有一大帮这星那星的在那买房.
不过,真正在北上广认认真真工作的,象LZ和他的朋友这样的,在政策操作层面上应该有一定灵活性才好,比如中断N月之内的可以忽略,或者索性说近六年内交足五年之类的,都可以买房等等.不应该限得太死.
楼价要是真能跌就好了.
不但是整个北京缺水,整个华北也非常干旱。在北京两年多时间里深深感受到了这一点。水的问题短期内完全无解。
感觉上来说,京《十五条》也不是意在排外。排外只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副产品。它没有办法解决楼市问题之后不得已使出的流氓手段,近乎歇斯底里。这样的法规不会长久的,因为它必然承受着整个社会巨大的压力。
有一点别的感言:对于体制和非体制的人来说,京沪可以腾挪闪跃的空间更大一些。回到二线三线城市之后,体制内的人要比非体制内的人也许要容易一些。如果我在北京失业,找别的合适的工作不是难事,回到我那个70万人口的三线城市,发现自己出来已经多年,基本上在当地没有根基了。是否要从头来过?这是个问题。资源在京沪集中,不知道算不算中国特色。
主观上要接受则比较痛苦。
如果是本地外地一视同仁,都要缴足累计一定年限的社保或者纳税才能购房,我就不觉得是排外了。
越复杂的法规,bug就越多。
政府现在指望着靠相对温和的通胀来对冲楼价。相信这个新政维持的时间不会超过两年。
那天跟我的室友一起吃饭。他说:“几个月前我们都是租房族。现在你有房了,我还得继续租房。咱们已经不是一个阶级的人。小心我革你的命哦!”
真害怕又来一场土地革命。
每次到广州总是你挑头招待,甚是感谢。希望今年见面的机会更多。
当初(现在也一样)有很多人对句话义愤填膺,这种现象在人类历史上经常发生,人们宁愿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鬼话。
在中国商品房交易从一开始就不是给大多数挣工资的人设计的,是政府用来劫富济贫的一种工具,可是现在却裹挟了几乎所有社会成员。
有个笑话说某些人出门不捡着东西就算丢,现在很多人本身也不是没地方住,可就是因为自己没从房价上涨中收益而日夜煎熬。这完全是一个心态问题,当年炒君子兰、再早炒郁金香,还都有人发财了呢。作为个人理财,一个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弄清楚哪些钱是自己可以赚的,哪些是不属于自己的。
房地产长期看是在升值,升值的部分是什么,是土地。而土地上面的建筑物,随时间只能贬值。在中国买房子是买不到土地的。这是在中国进行房地产投资的基本面。我问过许多人,70年使用期到了以后呢,所有人都回答说,那时候那么多人都有房子,政府怎么也不可能把这么些人的房子都剥夺了吧。这叫什么?先不说花个猪蹄钱就想得到个后座子是不是p民应有的本分之想,就说我们强有力的政府哪次被民众成功绑架过?如果大多数人都能受益,那就是特权阶级的失败,历史上这种事情只有革命成功之后的短暂几年才能出现。就是在近几十年房价暴涨中,受益最大的团体成员都是短期内过手,如果谁长期持有某处房产等着升值,那无疑是宣布能力差智商低,。
另一个基本面是中国自我灭绝的人口政策,造成人口的倒金字塔分布,过不了多长时间,现在所有的所谓刚需都会遇到供大于求。同样,大多数人答案也让人哭笑不得,他们觉得那时候可以一个人有几套房。唉,囤积居奇为什么只发生在灾年呢?
投资中最关键的是风险控制。如果一个投资所依赖的风险远远大于投资者能够预期、控制、忍受的范围,那根本就不应该考虑。
区分不清的地方,多谢之处。
已经把相关信息发给这位同行。希望对她有所帮助。
人为制造本地和外地人的某种对立。如果一视同仁,本地人就要和外地人站在一条战壕里了,至少也培养出一批同情者。ZF的日子会更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