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白衣飘飘的国度(0)---Mafia的传说 -- 奔波儿
甚至也不只是一个民族的崛起,而是整个沙漠地区的游牧民族(阿拉伯人、柏柏尔人等)在伊斯兰文明的鼓动下,向全世界扩张的运动,因此在整个阿拉伯帝国时期,要想起事占据一方,除了雄才大略,还要有大义名分,才能号召手下;帝国早期,那些雄踞一方的封疆大吏,基本上没有造反成功的(暗地里搞点半独立运动是可以的),阿拔斯朝的阿布穆斯林,不也是因为功高震主而被杀了吗。反倒是阿卜杜-拉赫曼一世,孤身一人逃到西班牙,却能趁乱而起,奠定后倭马亚朝近三百年的基础,个人能力固然重要,但我觉得还是因为他有名分在身啊。
另外,您能介绍一下,嘎西姆和古太白的上级,哈查只的情况吗?我对这个投笔从戎的塔列班先驱很感兴趣(玩笑,听说他原来是教法学校的老师),他的事迹很传奇,亲手操炮轰击克尔白神庙,只身闯进库法大清真寺,随后“收割”什叶派的头颅;安排部下东征,试图绿化中国和印度(这目标一千年后还没完全实现);实在是太符合曾国藩的“爱将如命、杀人如草、挥金如土”的名将特点了
感觉很有味道。
上花。
最有名的吉他曲之一
不过看来是错点鸳鸯谱了。
俺还没有听说过呢。
http://www.talkcc.com/article/3290788
穆萨和其子阿卜杜拉·阿齐兹先后亡故后,他的侄儿阿育布(Ayyub ibn Habib al-Lakhmi)继任了西班牙省长的职务,在短短的几个月任职时间内,他做成了一件泽被后世的大事,将首都从原西哥特王国的旧都托莱多迁移到科尔多瓦(Cordoba),后来科尔多瓦跻身为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三大中心之一(其它两位是埃及的开罗和伊拉克的巴格达)。哈里发
欧麦尔二世(Umar ibn Abd al-Aziz:717~720)在位期间,西班牙荣升为阿拉伯帝国的中央直属省。
与伊比利亚半岛一山之隔的是法兰克人的地盘,作为有幸被匈人轰赶过来的蛮族后裔,法兰克人能征惯战,不但将当地土著高卢人打得服服帖帖,而且曾经痛击过嚣张一时的西哥特人。作为法兰克人的优秀代表,阿基坦大公奥德(Eudes the Great)一直征战在抵抗伊比利亚穆斯林大军的最前沿。
公元721年,时任西班牙省督的阿萨姆(Al-Samh ibn Malik al-Khawlani)率领三十余万人马翻越比利牛斯山脉,攻入了阿基坦。一路之上,穆斯林大军连连攻克纳博讷(Narbonne)、尼姆(Nimes)数座城市,奥德兵微将寡,无法挡其兵锋,索性带领主力远遁而去,而仅留下一部分人马守卫首都图卢兹(Toulouse)。阿萨姆以为奥德真的是怕了自己,气焰高涨,派兵将图卢兹围成铁桶模样,昼夜围攻。但图卢兹是阿基坦历任大公精心经营之所,城防坚固,给养充足,穆斯林军久攻不下,士气渐落。由于一直没有奥德的踪影,阿萨姆也放松了警惕,他一边继续围攻图卢兹,一边分派人马,侵掠四方。在围城战到了第三个月的时候,图卢兹的守军逐渐支持不住,胜利对于穆斯林军似乎指日可待了。可这个时候,奥德率领主力,偷偷地摸了回来,向围城的穆斯林部队发起了突然袭击。由于长时间的懈怠,穆斯林军上下没有丝毫的心理准备,毫无组织的抵抗迅速演变成一场大溃败,阿萨姆连气带伤,不久就死于败军之中。
图卢兹之败,是穆斯林远征军的首场大败,作为阿萨姆手下的大将,阿卜杜拉·拉赫曼(Abdul Rahman Al Ghafiqi)深以为耻,立志要报仇雪恨。阿卜杜拉·拉赫曼其人,投身军伍多年,久经沙场,智勇双全,而且为人心怀坦荡,品行高洁,在军中一直深孚众望,可谓军政双全的人才,因此先后两次被哈里发绶为西班牙省督(721~722及730~732)。
在第二次担任省督的时候,阿卜杜拉·拉赫曼先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安定内部,整军备战。在斩杀了与奥德暗中勾结在一起的柏柏尔部将木努斯后,阿卜杜拉·拉赫曼率领17万大军,再次翻越比利牛斯山。
由于准备充分,阿卜杜拉·拉赫曼连战连捷,在波尔多城(Bordeux)和尕荣河(Garonne)连续击败了老仇人奥德,将其人马歼灭大半。一向强横的奥德只能带着残兵败将,低三下四去央求另一位法兰克豪强查理·马特(Charles Martel)看在法兰克人的老祖宗和基督的份上,出兵援救。
查理·马特,是加洛林王朝(Carolingian)的开国君主---查理大帝(Charlemagne)的爷爷,时任墨洛温王朝(Merovingian Dynasty)的宫廷首席大臣(Mayor of the Palace)。大权在握的查理·马特是一位多谋善断的名将,一生经历大小数百战,几乎未尝败绩,因此被人称为“法兰克之锤”。而且,查理·马特手下有一只由日耳曼人和高卢人组成的步兵,有三万之众,跟着他出生入死,对他更是忠心不二。面对奥德的求援和咄咄逼人的穆斯林大军,查理·马特深明唇亡齿寒的道理,因此毫不犹豫伸出援手,拿出全部力量,和奥德合兵一处,决心抗击穆斯林大军的进犯。
会战在卢瓦尔河(Loire)以南的普瓦捷(Poitiers)和图尔(Tours)之间展开,史称“图尔之战(Bataille de Touts)”,又称“普瓦捷之战(Bataille de Poitiers)”。当时,穆斯林部队以骑兵为主,而法兰克人几乎全是步兵,而且人数较少,查理·马特将自己的阵地设在山岗上的一片树林中,四周围以木栅栏和尖桩,让穆斯林的骑兵无用武之地,同时也借助树木的掩映,让对方摸不清自己真实的兵力。
在对峙了七天之后,阿卜杜拉·拉赫曼的骑兵部队向山岗上的法兰克人发起了冲锋,有利的地形成功地抵消了骑兵冲击的威力。等骑兵冲到法兰克人面前,已经是强弩之末,接着迎接他们的是法兰克人的利斧和长剑。在付出了惨重的伤亡之后,穆斯林骑兵冲破了法兰克人的栅栏防御圈,一部分人马直取查理·马特。查理·马特在亲兵的护卫之下死战不退,避免了由此引发的大崩盘。
激战正酣之时,查理·马特预先派出的一只人马袭击了穆斯林军的仓库,里面存放着穆斯林军一路掠抢而来的战利品,这个消息很快传到了两军阵前。一些骑兵部队,急于回去夺回自己的战利品,居然撤出了战斗。这种阵前脱逃的行为引发了穆斯林全军的溃退,法兰克人乘机掩杀过来。作为穆斯林军主帅的阿卜杜拉·拉赫曼当此危急之时,不是夺路而逃,而是迎着利刃冲了上去,最终,他和自己的卫兵一起倒在乱刃之下。
不过他战死的消息似乎并没有传播出去,因为穆斯林军败下去之后,法兰克军并没有随之杀下山岗,而是勒马山坡。查理·马特知道自己的对手阿卜杜拉·拉赫曼是一位当世名将,担心他用的是调虎离山之际,用假溃败把他的人马引下山岗,然后在平地上用优势兵力对他进行围歼,这可是查理·马特自己惯用的招数。
主帅已亡,但穆斯林军的副帅(不知名姓)看来也不是等闲角色,他安排了一次成功的“敦克尔克大撤退”,连夜将剩余人马和物资全部撤出。第二天清晨,当醒过味来的法兰克人冲下山岗时,等待他们的是一座帐篷林立的空营。
图尔之战以穆斯林军的失败而告终,从此之后,穆斯林的势力再没有越过比利牛斯山脉,查理·马特也作为基督教的拯救者名标史册。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动辄就几十万,似乎超过了中世纪早期西班牙地区所能承受的总动员力啊
西班牙只是个出发基地,北非才是大后方,远征军的兵源主要以柏柏尔人为主,加上阿拉伯战士,归附的西班牙当地部落以及后勤保障,十几万,乃至三十万不是什么奇事,当然也不排除虚张声势的可能。看了几方面的文章,总人数的出入不是太大。
埃及和伊拉克(两河流域),那时早就文化繁荣之地,只要保持水平就成。西班牙从史前时期到罗马统治再到西哥特王国,从来不是文化中心,怎么在白衣大食的治下就成了文化中心呢?说实话,征服西班牙的军队,大部分都是毫无文化的柏柏尔人。
另外,被穆斯林征服的地区,大部分都改信了伊斯兰教,唯有西班牙,一直是基督徒多,结果最终被再征服翻了盘,这是何故?
马上就要谈到了。
查理大帝建立的是法兰克帝国,虽然他也在800年被加冕为“罗马人的国王”。他死后帝国分裂,其东部的东法兰克国王成为德意志的基础。而神圣罗马帝国是奥托大帝于962年建立,是年他被加冕为“罗马人的国王”。
实在是错的厉害!当时心里还犯了嘀咕,觉得和自己记忆中神圣罗马帝国的传承有些出入,没有细查。
虽然,查理大帝所建立的法兰克王国算是神圣罗马帝国的前身,但严格说来,他只能是“加洛林王朝(Carolingian)的开国君主”。
查了一下,大概是这么个过程:
法兰克应该是帝国而非王国,自居是罗马帝国的继承者。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的土地才是王国——即843年分裂、至9世纪末正式形成的东、西、中法兰克王国,帝国皇冠在三个国王头上轮流(888年后先后出现空缺、外戚强占、二帝共存的情况)。东法兰克即就是德意志王国,后一个称呼正式出现在919年(和东法兰克王国的称呼并用),这一年非加洛林王朝直系后裔的海因里希一世即位为东法兰克国王(911年东法兰克的加洛林王系已经绝嗣),东法兰克王国独立。936年,海因里希一世之子奥托一世即位为德意志国王,并在962年在罗马加冕,即为神圣罗马帝国的开端。
——严格来说,神圣罗马帝国是在法兰克王国废墟的基础上建立的,而且只是一部分废墟。打个可能不大准确的比方,个人感觉,神圣罗马帝国和法兰克帝国的关系就是奥匈帝国和奥地利的关系。不过这些和正文没有关系,改了之后是没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