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震中记事(一) -- xxxxxxxx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15。本帖花:1
今天是地震后的第二个星期天,目前东京地区的食品供应依然有些紧张,所以决定去周围转转,顺便做个简单的调查。
去了两家大超市和两家小超市。数量不足的只是一部分食品,其他商品基本没变化。
两家小超市短缺或者数量不足的商品比较多,主要包括牛奶,大米,饮用水(纯净水或者矿泉水等),面包,方便面,饼干,意大利面条等,除了大米,意大利面条等少数商品外,大部分为即食商品。
两家大的超市东西还算齐全,不过数量没有地震前多。而且牛奶,面包,大米,饮用水等商品在购买时有数量限制。但是价格基本没有变化。
目前,最紧张的商品是牛奶,大米和饮用水。我猜想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
东京地区的大米主要来自震区,由于目前震区交通不畅,物流系统出现问题,所以大米的供应总量会减少。
东京地区的牛奶主要来自北海道,部分来自震区(北海道出产日本接近半数的牛奶),北海道虽然损失不是很大,不过部分牛奶要经过震区运往东京地区,由于交通不畅,所以供应总量也会相应减少。
东京地区由于电力供应紧张,周边地区正在实施分区拉闸限电。而大部分的食品加工厂和批发商都位于限电区域,因此生产会受到相当程度的影响。东京23区虽然不在拉闸限电的范围里,不过这里基本是纯消费区域,没有多少食品生产加工能力。
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东京地区是离震中最近的大都市圈,理所当然的要肩负起支援灾区的主要任务,这一点从短缺食品的种类上就能反映出来,基本上东京短缺的食品都是灾区最需要的东西。事实上,地震发生的第二天日本政府就把震区所需食品数量及种类通告各大食品制造企业,要求予以协助,而且随即就得到了各大企业的优先供应保证。
食品之外另一个明显减少的商品是自行车,特别是便携式折叠自行车尤为突出。大概因为这几天铁路交通不畅,很多人需要骑车代步,开车上班在东京是不现实的,而且目前各种燃油优先供应灾区,人们会自觉减少开车外出。
虽然部分商品短缺较严重,不过没有看到抢购场面,各处的秩序都很好。
用手机拍了一些照片,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以下部分是在较小的超市,可以看到缺货较多
超市打出的关于面包的限购通知
面包虽然不多不过并没有缺货,这是最畅销的一种,其他面包则较多
可以泡在牛奶中吃的食品,目前全部缺货
牛奶已经所剩无几,现在是上午12点左右,估计很快就没有了
各种饮用水全部缺货,这东西平时很少有人问津,可能大部分都送往灾区了
这是日式饼干的专柜,接近空空如也
这也是饼干,也是所剩无几
放在微波炉内稍微加热就可以食用的食品,也是缺货
意大利面条,目前缺货
新鲜蔬菜目前供应正常
水果也正常
这是海鲜没有什么变化
肉类也没有什么变化
现烤现卖的面包房依然如故
以下部分是在较大的超市,商品没有短缺,只是数量没有以前多
虽然东京23区不在停电范围内,不过商场依然关闭了大量电灯,以节约用电
由于进货渠道较多这里的商品相对丰富不少,这是面包
牛奶也很紧张,所以空出来的卖场,摆放了豆浆,下面绿色的纸盒是豆浆
大米较少,不过还有
方便面也有但是没有以前多,而且购买时有数量限制
韩国进口的方便面,日本人口味相对比较清淡,所以目前数量还不少,不过购买时依然有数量限制
饼干似乎变化不大。至少从卖场内看是这样的
饮用水也有,不过现只能以瓶为单位购买,而且购买时有数量限制
旁边面包房刚刚烤好的面包,那个大面包圈很好吃的,本店似乎在名古屋
目前这种样式的便携式折叠自行车比较畅销
由于各处都在节电,所以顾客只能在相对昏暗的餐厅内就餐
以上就是目前东京的一些基本情况,虽然部分商品供应紧张,但是还没有达到影响人们生活的水准,所以人们的心态还很安定。说到抢购,至少目前还到不了那种程度。有些东西是不太多,但大家都知道是为什么。抢购与否,不仅取决于东西的多少和人们的心态也有很大关系,有时候后者可能比前者更重要。
具体技术问题可能只有铁手才能回答。
我把其中一个图的链接放在下面,您可以试试看直接访问图片可不可以。
无论灾民或者非灾民都是这样的,不愿意给别人增加负担。当然文化不同,对待这事可以有不一样的看法。并不是冷漠,而是就是这样的文化。
所以,还是可以听到海啸灾区有的灾民在抱怨吃得少等等。但是绝对是少数。而且多数比较淡定。我们会对象东京阿大阪这些地方非灾民该干么干嘛的淡定有些诧异,但是在日本,灾民会对非灾民这样的淡定报以理所当然的态度。这不是在夸日本人,而是他们就是这样的。不过也不是说日本人都是冷血的怪物。他们只是用另外一种文化下的行为方式去实现社会的稳定。大家都比较相信的一点就是不给别人找麻烦。
这不是什么弱点。别人愿意用这样的方式解决问题,其实也没什么不可以的。反正日本的公共行政还是比较到位的,问题最终都会得到解决。
与国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方式来比较,无所谓说孰优孰劣。这一点,在日本待一段时间就能体会了。国内去的人短时间也有不适应的。其实是社会制度不同,文化不同。千万别想当然我们会怎么做,别人也应该怎么做。
补充:俺想了一下,这么个短文要是不说清楚点,非挨砖头不可。
日本的文化,说起来受到中国文化的深入影响,但是实际上,与中国文化是有很大区别的。不能一体对之。
而且,日本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不找麻烦“的信条,在国家行为上是不存在的。日本在近代给别人找麻烦的时候太多了。看起来很矛盾,其实也不是那么难以理解。因为日本在扩张中对利益的贪婪超过了人际关系中礼义仁智这些基本的道德原则。而超过道德原则所导致的当然也就是非理性的行为了。
所以,回头来说,您的问题,日本的普通民众如何支援救灾,换个方式看看,日本这个社会整体是如何支援救灾,这样看,结合日本人的文化,就很清楚了。
当然,这个救灾的效率大家可以比较和讨论的。
我所说的冷漠是指不愿意帮助别人,并不是不愿意给人增加负担。两者并不是一回事。
我对日本文化确实谈不上很了解,也不想评价优劣。我只是觉得从新闻中来看,在这次灾难中日本人表现得令人失望。面对灾民的窘境和政府低下的救灾效率,普通民众除了骂骂政府外却无动于衷。除了冷漠还能用什么来形容?如果如你所说他们的文化传统如此,那么他们的文化就是冷漠的文化。
看起来烤的不错
他们的救灾效率嘛,在我们看来可能确实算不上特别高而且民众参与度比较低。但是这就是他们的行为方式。嗯,怎么说呢,其实日本人是比较依赖成熟的行政体系的。他们潜意识里可能会认为作为个人在体系中发挥作用那么这个体系的正常运转就会解决问题了。您可以参照一下日本的公司文化,会对这个现象有些理解。而且,日本这个国家,这种文化其实是有深刻的历史印记在内的。
冷漠的文化,这是从我们中国文化的角度去看的。实际上这种描述是不准确地。呵呵,这个问题其实比较复杂,涉及到经济、历史、文化、社会结构等多方面,详细说那可以搞出本大部头了。
如果说你感觉到失望,其实也很自然。但是重点是日本灾民是不是失望?我说也有,不过应该没有你的失望那么重,这就是文化的影响了。他们就是这样的,很多事情,外人看着比他们都着急。不仅仅在救灾上。看看福岛,周边国家都急坏了他们还那儿喷水呢...
尝试理解他们的文化,这样有一天和日本人打交道的时候,能够知己知彼呢。
最早14日莲舫出来呼吁别抢购,之后17/18日枝叶出来警告要采用法律手段。前外长冈田17/18日也发博呼吁冷静。。。
发一张横断面的图,喜欢吃巧克力的人一定口水哗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