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十一五”和“十二五”人口政策对比 -- 种植园土
你们这些自宫派连世代更替都要反对,究竟是为什么?
一、极端例子怎么找都能找到,我姑父家,前妻+我姑妈,总共九个娃……
二、维族直到这次人口普查前,人口少于1000万。
换个角度讲,维族的高生育率对他们这个民族的发展,根本是负面影响,这导致了他们的贫困化和新疆生态压力的进一步增大。现在,南疆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光棍”现象(青年女性外流)、维族家庭的人均耕地面积也严重下降(人口增长迅速,但是近十年来严禁开荒,水资源已经不够用了),即使不作严格的人口控制(这是不可能的,这次人口普查后,维族人口过千万几乎是定局)、这种高生育率也是无法延续的,现世报——中国不是老欧洲,不会给多子女家庭额外扶助。
这样的后果,就是守法者吃亏,法律的尊严荡然无存。
人口过多是不行,但计划生育变成了强制一胎化,也不行。
而且,动不动就罚,难道生孩子也犯法,要罚?这真的是恶法了。
正确地,应该是奖励一胎,二胎不罚,三胎不给各种社会福利。
因为社会福利是社会公共资源,不能让部分人多占用,这是合情合理合法的。
而且,一个法律既然制定了,就要严格执行。有门路的有钱的有胆的有地方跑的,就能2、3、4,有正当职业没门路没钱守法的却被守法了,这合理么?合法么?
这有什么好举报的?
还报在July5的受害者头上了。过度生育可不止对他们是负面的,对我们也是负面的。所以还是一句:执法必严。
在现代社会,法律上男女是平等的,但社会文化还是父系的。
听听儿童音乐吧“爸爸的爸爸叫爷爷、爸爸的妈妈叫奶奶,妈妈的爸爸叫外公、妈妈的妈妈叫外婆”。
一个“外”字就足以让很多人的心理特别受伤,所以现在很多城市里独生女儿家庭一定要让自己的“外孙”叫自己“爷爷、奶奶”。
你需要理解有些人对生儿子特别看重,而不是去指责别人,毕竟每个人对人生的意义看法不同,各种价值观在心理的排序也不相同。
实际上,生下来的无论是儿子还是女儿,父母亲都是一样看重的,毕竟都是自己的骨肉。
现在很多家庭出现的对儿子特别看重,实际是计划生育给逼出来的。你可以仔细想想背后的心理。
要一胎一起一胎,要放开一起放开,不要歧视汉族。
南方少数民族就不要说了。
我只是表达我自己内心的不喜欢.
这世上有许多人往往自我感觉良好, 象所谓命名为父系社会. 这世上每个人都很重要,只是重要点不一样. 只是许多人往往被一些外在的并不重要的东西压制的分不清何重何轻了而已.
在实际生活中,我看不出平均来讲男性们比女性更优秀,而且生活的责任,我也没看出男性的责任比女性更重.
我不代表所有人,只代表我看见的小小世界.
另:
1、计划生育对象分为四等:一等、夫妻本人;二等、夫妻双方的父母、兄弟姐妹;三等、三代血亲以内的亲戚与族人;四等、三代以外五代以内的亲戚与族人、邻居。一人违反计生,按等级不同,全部罚款。
2、计生口号:最厉害的“谁违反计划生育,就让谁倾家荡产,无立锥之地”
3、最严密的制度:每年四个季度,无论是否在家,所有16周岁以上,45周岁以下的女性必须到指定的医院做计生检查,少一次当违反计划生育罚款。
4、最离谱的事:出动人数多达200人,趁农村赶墟的日子,把整个墟场全部围住,所有女性全逮到医院做检查,检查结果全部公布,连未婚女性是否处女都公布。
5、农民的反抗:一计生干部的5岁儿子被人杀死、无法破案;一计生干部从摩托车上摔下,在闹市无人救,活活死掉。(此条听说,无法确认)
凭什么汉族城里的只能生一个?凭什么农村只有第一胎是女儿才能生两个?这样的不公平政策,就是合法地规定了,维族人的生育率可以是汉族的两倍。
凭什么?凭什么!!!!
一、维族的人口问题在“七·五”发生的原因中是一个非常非常次要的因素。
二、“七·五”事件对维族的损害事实上远大于对汉族。最直接的一条,2009年秋季开学,新疆开始对少数民族学校推行无条件的双语教学,说白了,就是要从语言文字入手、消灭伊斯兰极端主义在新疆生存的文化土壤;还有一条,兰新二线高铁,沿线车站一律不准采用伊斯兰/突厥风格的设计方案;再有一条,2009年以后的历次新疆工作会议/中央领导到新疆视察,没有一次不强调“扶助特别弱小少数民族”,这也是摆明车马在针对维族(“东突”对其它少数民族素来抱着不折不扣的大维吾尔主义)……以上不过是冰山一角罢了,受“七·五”事件的刺激,原本遮遮掩掩的、温和而渐进的,主要针对维族的去伊斯兰化、去突厥化进程,力度更大、速度更快,而且在国内无人敢于唱反调。这其实也是“现世报”——不过,和维族的高人口自然增长率没有直接关联。
PS: 维族人口增长的未来,会和朝鲜族类似,在自治区内长期处于低增长甚至负增长(最近30年,延边自治州的朝鲜族人口比重一直在萎缩),但是和其它民族(特别是汉族)通婚而产生的“纸面少数民族”比重越来越大。如果对比经济发展水平、少数民族聚居区的自然条件和他们掌握的资源禀赋,新疆还不如延边,这种情况只会更突出、而不是更缓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