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关于人口问题的一点看法和建议 -- 酥油茶

共:💬41 🌺27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潮汕是中国的特例,宗族社会基本还在!

他的情况基本上,中国其他绝大多数地方少见,不可类推全国.

家园 我这不是潮汕
家园 鲁西南的农村里,一家四五个甚至六七个的情况实在是太常见了

第二胎以后都不上户口,因为是超生的,即使交得起罚款派出所也不给上(更不要说计生部门坚决的九个月也要打胎和罚款时“上吊给绳、喝药递瓶”的态度),而这些黑户们就没有户口上学、长大、结婚,直至生出没有户口的下一代来,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当然这种黑户祖孙相延续的情况也只是种趋势,现在也就是刚出现第三代而已。

另外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并非完全是重男轻女引起,纯粹是无聊,很莫名其妙的为了生而生。

家园 这些地方人不去打工么

不要身份证么。

只要没有身份证打不了工,他们生下一代时也许就不同了。

家园 在户籍和外来人员管理松懈的地方总是充斥着这些人的身影。

譬如我同学说过的,市里、河南、广东广西沿海边境地区等等他们都去,那里总是不乏要劳动力而不要身份证的地下公司黑作坊。

还有一点,鸭姐姐你可能都没听说过:在一定条件下,人的身份是可以变换的。前些时候有新闻说过,就是在鲁西南那个地方、山东省最年轻的市,还有人用别人的学籍和身份证上了大学,毕业后还找了工作,而“身份”的正主后悔了却也无可奈何。

实际上这种事并不少见,好多学生考上了大学没有钱上、或者不想去上(“出外打工毕竟比上学来钱早多了,也快多了。”你还别跟他们讲理,因为你的逻辑体系压根跟他们不是一个路子,鸡同鸭讲,木用),于是自己回家拿个主意,或者是班主任主动找上门来动员一下,两三万卖掉,中间人或老师从中抽点中介费(别太惊讶,好多老师就是兼职干这个学籍贩子活的)。

同理,诸如身份证、学历证、毕业证,由于一直有这个市场需求,而又不乏卖方,自然这种灰色(下边你就会明白为什么不是黑色)交易就长盛不衰。只要一种证件——身份——是有主管部门的,那么直接持币向主管部门(或者是代替主管部门出现的办证贩子)购买就可以了。此时,“身份”就成为了一种商品,你想成为什么人,无论是清华大学学生还是县机关的工作人员,只要出得起价钱……

您还别小瞧了那些办证贩子,保质保量是他们的宗旨,其服务意识可比某些拖拖拉拉官僚主义盛行的政府部门强得多(但也不能不提,现代意识落后地方的一些政府部门做起工作来却也有久违的乡土气息,又比那些刻意强调的“人性化”强),你要办个证,恐怕带着走出这个省去都不是啥问题。更绝的,我上大学时就在我们学校出门左转西南几公里的地方就有一家大型办证公司,据说办出来的高校毕业证编号都是在教育部网站上能查到的!神不神?

我上边扯这么多,就为了说明一件事:在监管、法制缺失薄弱的地区,一种违法违规现象必有一种至多种其他的违法违规行为作掩护和支持,形成一种半地下的甚至是公开的产业链来运行。“黑户”居民的出现,对于鲁西南这样一个贫困而又管理不到位的地区来说,根本不算事,因为长期以来自然而然地已经形成了这样一个体系为他们的生存提供方便——把他们洗白,然后融入外面的社会。

通宝推:酥油茶,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应该考虑到基数大小问题。

在上海80年代前期就在讨论人口老化问题,我记得那时称为人口负增长,那时上海只有1200万人,其中市区是600百万。但是整个国家人口太多了,即使按这几年年增500万算,20年后就会多一亿人口啊。

家园 鸭子啊。有时候真觉得你是个孩子

你是打算讨论人口问题呢,还是打算讨论人口的数字问题呢。

更何况,你即使讨论人口的数字问题,也没有认真的去做功课。

家园 没放开,三个的比比皆是

更不要说放开了。

家园 当今中国,没有身份证寸步难行

这太离谱了吧,在鲁西南生存着一大群没有身份证的成人??

难道他们不出家门,不出村口,不上学,不考学校?

还什么一家6,7个太常见了.这说的也太没边了!

有几家?占当地家庭数多少呢??

家园 我可没瞎说,那边乡镇学校里的惨样我还没提呢……

我的好几位大学同学就是从那个环境里走出来的。对于最初我的惊叹,他们表示很无聊——这算什么啊……

至于我推论出的依据在这:链接出处

家园 那就请略讲一二吧

咔咔

家园 多谢解释

用别人的户籍和身份证上学,说到底还是国家管理有漏洞的问题,如果加强这方面的建设的话,也许会好些。

家园 谢鸭姐姐的宝。这个监管漏洞归根结底还是贫穷逼迫所致。

因为穷,所以多生(多子多福、人多力量大,我在前边的回复里落下了这个原因,抱歉);因为穷,所以人口素质差——恶性循环,必然导致该地区与其他地区差距进一步拉大。

大学里发的《形势与政策》教材是学校老师自编的,里面有章节专门讲述了该市自清末以来的经济社会变化。其中提到虽然该地区率先推行包产到户(东明县小井村,史称“小井精神”,比小岗村还早半年)而使得经济发展较快,改开初期甚至在鲁西、北地区名列前茅。但以后由于意识落后等原因就逐渐慢下来,各个部门均落后于山东省其他地区,并且差距逐渐扩大,以至于落后了整整一个时代。现在这个市下辖八县一区,八个县在山东省的经济排行榜上至今稳居倒数前八,而市区基础设施、城市规划等亦很落后,灰头土脸,简直跟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济南有得一拼——像个大号的县城。

以上所述,贫穷加上越来越大的人口压力等等又促使灰色甚至是黑色经济的发展:为了多挣点钱养家糊口,法律法规是罔顾的(正如同太宗画圈后十年发生的事情那样);同时物质文明的匮乏也决定了人民不可能拿出更多的资源投入到精神文明建设中去,这也使得法律意识和法制精神裹足不前。曾经也有很多该地区的人才在跳出寒门、在外有所成后欲回报家乡,可家乡的愚贫已成痼疾,单凭一个人几个人的努力是改变不成的。更多的人则在激烈的竞争后终于得以离开此地(考学、婚嫁、工作等——这个地方出了很多在外地成就不小的人,还有一群终日在大洋上漂泊的海员和海外工作人员),临走前抛下一句让我这个外地人都心寒不已然而也无可奈何的话:这个穷地方,我以后再也不回来了!

归根结底,要想刹住这个歪风,首先要提高管理水平;而提高管理水平的必须前提就是让这里的老百姓富起来——在现实情况下,只能默许他们不择手段以迅速积累起第一桶金了。从辩证法上来说亦是如此,要想让这个地区安定下来,你就得容忍它先乱一阵子,用这个“乱”,为“治”来积累资本。否则什么都干不成。

这一点省里也认识的很清楚,七年前一场全省对该地区的帮扶现场会上省里甚至这样对该地区承诺:在不违反国家政策、法规的前提下,采取比其他地区更加开放和灵活的政策,探索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子。大家心里都清楚,有些话,是台面上不能明说的……这对于习惯于统筹发展的山东省来说,主动送一个“势力范围”给该市,其发展决心也可见一斑。七年来,省直八个部门、九大省属国企、八个东部经济强市及下属强县都派出干部和大量资金对该市下八县进行对口帮扶,目的不言自明。

家园 对了,他们的那么多孩子,打算让他们上学吗?

他们生了那么多,是打算让他们有什么出路啊?不上学吗?还是一家就自己去做小生意?

家园 以前多生,无非就是图劳动力多和多子多福、无聊这三个原因。

至于子女的学业,以前是不让上的,倒不是因为交不起学费——那地儿还是执行义务教育政策的。只是多一个人上学,地里就少一个人干活,农村里可不做这种“赔本买卖”;十几二十年前开始进步一点,起码让上完初中,无论男女;近年来农村居民的现代意识也逐渐增强了,只要孩子愿意读,就供着上,高中、大学都供(不过到了大学的层面上基本就少有女孩子的份了,倒不是重男轻女,而是早点把女儿嫁出去能早收一份彩礼钱)。

据我观察早婚也是超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我还在上学时,班里家在本地的男女同学就三天两头地在教室里散发喜糖或者请假结婚/生产。一开始我对这些现象还感到非常惊奇,后来见得多了,同学也解释了,也就习以为常。像是大学生二十出头的年龄就结婚生育,且该地区节育优生的意识不强,那么会造成什么结果也就可想而知。

鲁西南地区农村里的这些“富余人口”通常不以经商做生意为第一选项,一来缺乏本钱,二来对市场也缺乏了解,不敢闯(还是一个思想意识的问题),他们更愿意去市里或者邻近的河南商丘、郑州,远至南下两广、福建去打工出力气。由于山东人勤劳、朴实,所以干得好的能很快攒一点资本回来发展——他们也是目前促进该市经济进步的主力。

另外,该市也是山东省社会治安水平相对较差的地方,因为有大量无业人员存在的缘故。我上面说的那些人之外——没有考上学的(这些人往往连高中都没读完)、好吃懒做的、以及去外地讨生活不成的卢瑟等等,他们构成了扰乱该地区社会秩序的主力。除了啃老吃兄姐和偶尔打些零工外,违法犯罪就是他们的生活来源。

还有,这个市与济南、临沂一样,是回族和信绿教者聚居的地区,民族宗教问题都很突出。关于少数民族的生育政策,想必老兄应该知道。这也是一个原因。

大约从四五年前开始吧,计划生育政策在市区和下面县城里都推行的不错,市区里的超生黑户现象就比较少发生了,就是发生也没有一生生一窝那么恶劣;而农村里的情况应该也在逐步改善,人口素质的提高是一方面,生得起而养不起的客观现实也有助于此。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