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读《易经》心得】蛊卦:如何拨乱反正,拯弊治乱 -- wqnsihs
大约是从宋以来,中国文人就以道德卫士为己任。举道德当刺刀,杀向一切他们认为挡了他们路的人。过去是圣人文字,后来是反圣人文字,然后是马列毛,现在又是各种普世。一言以蔽之:别人都不如他就对了。想想看,西方的文人还是比较简单。一个文艺复兴就把当时相当于孔孟之道的教会力量从刺刀上拿了下来,变成一部分人的自律。而中国文人千把年过来了,一个一个朝代的换,一批批人的换,从来就不能把高调从刺刀上拿下来。这也真是一个悲剧。
我在网上搜索“逐级博弈”这个词
因为不是太清楚这个词的意思
然后就出了这个帖子
其实我也不知道这个评论是谁说的
只是觉得有些道理,所以就转了
其实也不是都觉得有道理,只是这几句话让自己有点疑惑了
“他们一方面有时候意识到要根本捍卫自己利益,还是得抵御西方侵袭,有了中国大盘子,才会有他们长期大朵快颐的可能,所以很明显他很***(猜测此次应该为‘憎恨’和‘厌恶之类的词’)那些或明或暗的西方代理人、"汉奸"
“另一方面他们又是已经非"人民"的既得利益群体,他们的朋友、同事、家人以及自己所处的党-国精英集团身份,使其必须捍卫目前的官僚资本主义路线,这样又得非毛化、***(反抗?)左翼***。”
我认为这几句话是有些现实体会的。
一條鞭法是起源於明嘉靖九年(1530),內閣大學士桂萼所提倡的賦役改革。各地依照當地的特殊需要改革賦役。
一是合併徵收,在許多地區都簡化為丁稅(按丁徵收)與田賦(按田徵收)兩項,部份地區甚至「攤丁入畝」,完全按田畝收稅。第二個趨勢是由民收民解改為官收官解。第三個趨勢是由徵收實物改為徵收銀兩。 攤丁入畝較利於南方而不利於北方。
但部分勞役仍獨立存在;其次實物徵稅仍存在,尤其是宮廷物資供應;此外丁銀的存在也意味著人頭稅依舊存在。
什么政治立场,我只知道人需要吃饭,所以努力工作为自己有饭吃努力,顺带也贡献一点剩余价值给别人,换取别人提供给我的价值。
谁当政和用什么口号,对我都无所谓。只要国家不动乱,我就支持。任何试图搞乱这个国家,或者想乱中取胜的,我都反对甚至对抗。
我是技术工人,不是口水党。
有时候还夹杂着个人自我需要。看看弁其中,唐骏就知道了,这个是中国国情,太多老百姓太容易相信人了,不然脑白金也不会卖这么好。
我觉得西方的传记应该也差不多……中学时读洛克菲勒的传记,讲他对儿子说,从墙头跳下来,他会接着。然后他儿子跳下来时他没接,让儿子摔一个跟斗,以此教训儿子万事都只能指望自己……真有这样养儿子的?
如何说服父母自己不想要孩子呀,一般来说我觉得这个让他们当不成爷爷奶奶,都很难接受呀。
可能需要很长期培养,您是怎么处理的呢?
还是有小孩比较好
就怕自己给自己找理由说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