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读《易经》心得】临卦:管理技术要点 -- wqnsihs
罗马帝国也出了戴克里先这样的人物,定下的制度还没等死就崩溃了。
除非像西藏那样,全民信佛。
就是动物,思想都简单了吧,除了生仔别无所求,那还需要时不时来个天灾搞个优胜劣汰呢。
而且正在发扬光大,口水党已经把你的想了=说了=做了=做好=成功的秘籍传播到美利坚,传播到了全世界了,你可以含笑九泉了。
想解决这些人的需求,用已出现的那些资本主义形态是不够的吧?
不过倒是好像终于明白一点你的思路了。
政治权力始终凌驾于短期经济利益,而次于长期生产力的发展。
经济因素逐步地侵入中下阶级,推动上层权力结构的变化。外戚从霍光以来的平衡点侵占了皇权,同样汉武帝以来国策的全面变化所带来的高层利益分配模式的变化已经无法平衡。
看光武中兴能缓解问题,而王莽不能。他们国策有很大的区别。
除去利益集团的博弈,王莽也算古文学派的国策的实行者。
汉武帝、董仲舒通过“独尊儒术”,绕过了“文景之治”天子与天下人共同遵守的法律,间接废除了“以法治国”,“以德治国”的高集权时代降临。
同样把时间点推到汉末,外戚,军功,士人,皇权,太监,在不断斗争的交错中,各方的进进推推中博弈出来的国策同样如同王莽前以无法维持,而西凉,胡人的一击,推倒了在不断压制黄巾,米贼的以不能维持的经济模式的高度集权博弈。
而后的三国,两晋,同样没有解决,在不断地分裂博弈,汉初以来各个学派主张的国策,何去何从?皇统如何再次建立,就像易中天“高论”中的被蛮人注入新血液的说法,换个视角看也还是有道理的。
同样唐代也算个缓解期,国策和汉初还是差不多的。
为什么没有找到一个适合生产力的国策,而和它的核心矛盾在哪里。
答案是皇统。各个阶级已经充分享受在皇统的框架里博弈。
皇统的根源在哪里,同样往前推到夏商前,是地理,往后是人口。
把前后根源放在同样的结构里,就是生产力。最终还是会归到这点。
就如忙总所说。王莽所代表古文学派的探索,虽然有些方向的根本没想过要走的,但这种探索,美国已经给了它答案。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马克思的解决方法,是一条途径,被西方吸收,也被中国扭曲。
第一轮共产主义,推动了很多路径,也缓解了很多方面的束缚。
时间点不到,帝国主义的周期还将一轮一轮循环下去。
说的有点大了。
更何况那时的日本即使富裕也太小了,一打过去就能殖民了。不像地中海那儿有一圈目标猎物。
而地中海周边环境能更好的促进贸易,使得一些国家不用特别努力的生产生活用品、而通过贸易交换就可以生存的很好。
可见只有在地理条件最合适的环境下,资本才更利于飞速的积累壮大。
所以,随着生产力的大发展,到了今天,中国的机会来了。当然这个机会也是由很多条件促成的。
有时候在想,在现在这个时代特点下,中华民族从古代开始建立并一直遗留到今天的一些类似国家发展兴衰的定理性思维定势,会被这个时代给予一些纠正。
这个被纠正的前提就是,对于世界发展而言,资本主义制度在这个世界上还不会消失,即使美国和欧洲崩溃衰落之后。
真正的社会主义制度有没有?什么时候来到人间?
咱这代人都是被马克思理论教育过的,所以认为肯定有。
至于什么时候来,我想应该同过去时代的制度发展并更一样,等一些条件适合了,真正的社会主义制度不经意的就来了。
王莽践行儒家礼教,受天下赞誉;而到了极致,也就目无余子了。
谦恭是真,篡位,也许他也是在践行尧舜禅让之礼?
同样大小的土地,人可以依靠技术,使其不断的提高产量,而这种提高是没有极限的。只是在某些具体阶段——即科技的瓶颈时期,有不同的最高产量限制。
古代农作技术的进步,现代杂交水稻、转基因都是例子。将来,也许可以在耕地上盖楼房,然后所有农作物都无土栽培。
但人口的增长速度最好还是不要超过科技的发展速度。
再重盖1楼,自然水涨船高
从巫士们发明文字开始,夏商时期文字由巫族转到贵族手上,孔子"有教无类"文字向士族漫延,引发秦汉士族豪门夺了贵族豪门的政权,唐代小地主终于也可以承受得起培养读书人的费用,虽然武则天开启了科举制度,直到宋代小地主才普遍作起了前人不敢想的"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中国梦,到了文革,文字最终普及到了每一个成年劳动者手中.
文字普及了,文明进入新的阶段,社会生产力仍然需要发展,新的纷争又开始,但人类文明就是在这不断纷争中一步步漫延普及,一步步提高.而任何一种能力的提高都是需要资源支持的,土地兼也不过是人成长过程中物质投入的必然需要.
巴菲特和盖茨不是搞的裸捐慈善基金会么?
我看这个主意就挺好,还不用纳遗产税,还保住儿女饭碗,基业长青,还全世界收买人心。
要摔孩子就得这么摔。
比如把财产以公益名义全部“捐给”跟自己有拐弯抹角关系的某某基金会;米国富人已经做了很好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