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讨论】从我身边的机械看中国的机械工业 -- 任逍遥97
一直看西西河,总觉得潜水会掉人品,可是一直也找不到有什么话题可以挖坑的。想想还是侃侃自己身边的东西吧。
因为工作的关系,接触了不少中国的机械。大部分都是从2005年到2010年左右从国内进口到澳洲。个人看法是中国的机械工业要追赶西方的科技还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1.国产机械在设计上有很大缺陷,如人性化考虑。这个想必大家都已经知道。在我看来,设计的人不知道这个机器怎么操作,怎么操作方便这些考虑的太少。对比一个意大利产的同功能的机器,他们考虑的很细。从放置原材料方便到成品取下都要比国产的强太多了。
2.材料上次品太多。机械这东西有时候也有木桶效应,就是某一部分材料太次对整体影响巨大,甚至到报废整部机器。如见过的一台机械的加油管道因为某种问题爆裂,无法加油,就严重影响电机的运转。
3。外观整体过于简陋,各种尖角部分无遮盖,认为应该不会有人出现而省略处理那些角落。
4。机械的耐用性很差。相对欧洲产的真的很无语。2010年新安得机械现在已经出现大门关不上的情况,每次都得用撬棍来帮忙。
由于对这些机械的东西还不是很专业。了解也只能是很肤浅。对于以上的东西,也觉得可以理解,毕竟工业基础都来自苏联,估计习惯也秉承了苏联的粗,大的影响。还有就是成本上,中国的机械是那些欧洲产品的几分之一,甚至几十分之一。这对于那些中国老板来说已经是很划算了。
另,中国的机械倒是在电脑操作这方面已经做的相当的好了。个人觉得这方面的硬件不逊于欧洲产品了。这也可能和这几十年电子技术在中国的快速成熟有很大关系。
TG最传统机械:手压钻,小车床,小压缩机,真空泵,发电机,已经非常好,尤其是便宜又有一定的皮实泼辣.关键是有些次品常出来搅局,需要有品牌规模和规范.
首先我是做生物医药这块的
接触过一些国产仪器
我的体会是 大部分国产仪器还在低质低价这块 但是有个别的冒尖冒出来了
但是医药行业有个认证的问题,所以国产仪器很不受人喜欢
但是不人性化 这个特点是跑不了的
总的来说国产的都比较垃圾。耐用性还有精确度,还有功能方面都没有办法和进口的产品比较。
一台进口仪器(美国产),使用10年还是坚固如当年,当然除了一些易耗部件需要定期更换。国产基本2-3年就要报废,看上去锈迹斑斑,老化的,生锈的,只能当简单的仪器使用,其他功能基本报废。精确度就更不用说了。
倒是最近几年深圳的迈瑞不错。样式和操作都比较接近于进口产品。不过耐用性上还是有差距,使用寿命还没有办法和进口的比。记得以前看到过一台最古老的进口监护仪,用了几十年了,MD,还是那么坚固,状态还在。。。
大部分都是贴牌。现在看到一款中国牌子的了。
说到搅局的。这个是中国一大特点了。啥人都有。。。
我了解到300L以下细胞发酵罐可能还有国产的.....
300L以上就很少
纯化用的仪器,绝大部分都国外的 除非是真的缺钱
纯化用的填料,做抗生素之类的用的,已经有国产化了,做蛋白药物,99%都是国外的
注射用水,无菌空气过滤等等GMP厂房需要用的 大部分是国外的 倒是耗材啥 走量的国产的比较多点
就我知道的 一个纯化仪器的利润可以买两年耗材玻璃瓶
纯化用的填料是年年要换的,这个利润是海了去
买国外仪器 原因就是 一是维护费少 二是GMP认证比较容易
中国制造业要发展就往这块利润高的想办法
可是药监局啥事都跟FDA学习,这仪器能国产化的起来么
国外跟FDA都打了多少年交道了,国内才几年?
而且国内制药的只想做仿制药 不想做新药
所以我悲观说一句 起码10年 中国制药这块没有太大希望
一、包括机械行业在内的国、民企,先对职、民工人性化起来。改变不了社会环境,那就在企业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好。这个是企业经常要求员工做的,企业更应该做好。
二、各种管理理论、方法在国内实践的都很多,国企的问题是上传下达,执行层不是不执行,大多是执行走样,走过场。民企的问题是浮躁,不肯踏实干事,一心谋财。
三、跟第一条有关,专业人才,太多厂家为节省成本,要不是调不动积极性,要不被人换,一方面把自己当培训学校了,另一方面很多人学会的技能过段时间又忘掉了。
四、无论机械行业,还是其他实业领域,要想有根本改观,那就大家一起努力,改变这个社会环境吧。
电子方面,自我感觉还是跟得上最新的科技步伐的,一直用的都是最新的东西。不用不行啊,这些淘汰太快。过两年你连芯片都买不到。人也是一样的道理。这个行业的人才都是跟割韭菜一样的,蹭蹭蹭往外冒。
机械。。。连一些最基本的问题都搞不定。感觉这个行业更加依靠经验,不太容易做到像电子类得快速成长,以及更新。
其一、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现状决定了中国的制造业难以出精品:
我引用《艰难的制造》中董其扬的一段话:
其二、急功近利的资本并不青睐制造业。相比房地产行业的暴利,制造业的低利润难以吸引资本进入,进一步加剧低利润==》低投入==》低品质 这一恶性循环,使得中国制造业难以出精品。
《艰难的制造》中理想主义者男一号柳钧最后也转向房地产业,以房地产的利润补制造业资金的短板,在现实生活中难得一见。
建议楼主读读阿耐的《艰难的制造》,那正是中国制造业的一个活样本,让人扼腕叹息啊!
电子方面,基础说到底是在芯片的平台上来实现应用的。尽管我们用的是最新的东西,但是这些芯片全都不是自己的。打开现在流行的任何一个民用电子设备,或是工业电子设备,里面的模拟芯片 数字芯片有几个是国内设计的?全都是美国设计。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所谓电子类的快速成长及更新,说到底是国外的电子硬件在摩尔定律的基础上快速的成长、更新,而国内作为应用的开发也随之被动或半被动的成长和更新。
如果,机械行业和电子行业一样,所有的核心技术开发工作全部在外国成熟的基础上来进行,那么同样他也会有比现在好得多的成长。但是实际上,国内的机械行业和国内的电子行业还是有很大区别的。简单来说,在我的狭小视角内所见,国内的机械行业有皮有毛,电子行业有毛无皮。
不可否认,机械行业是存在很多问题,但是在我看来,他与国外的差距或许要小于电子行业与国外的差距。
我从90年代中期开始做ChinaSourcing,属能源重型制造类,一直干到两年前。
2002年以前,企业基本是陷在“三角债”中,多数企业发工资保生存都困难。2002年开始大规模发展。现在到任何一个主要机械企业去,其硬件设备基本都比国外同行不差甚至好许多,与其自身2002年前相比,简单说就是跨越了一个世纪。同时,活下来的企业与2002年左右比,销售利润大约都增长了10倍以上,而员工数平均而言则是少了一半!!
毕竟真正发展还不到10年,工艺啊设计啊等等软的实力提高还有很大空间,更别说人性化了。用不了再10年,中国机械工业至少在中端一定是全球绝对的霸主地位。三一重工就是一个例子。(真正高端我说不好,现在差距还很大。)
中国机械工业的另一个特点是标准通吃,学习能力极强,无论美标欧标日标,所有活都能干。这也有我们这些做china sourcing的功劳。当年许多企业辛苦接外单,并不指望挣钱,领导想的主要两方面,对外要宣传业绩--我们给XXX跨国牛皮公司做过;对内拿我们的要求压技术人员和工人迫使他们提高。当年我们帮他们找各样标准资料,帮/替他们翻译。
大的跨国公司都是直接(通过在中国的分公司)找企业采购,自己控制掌握要求。如果是通过代理那就糟糕了,什么技术质量都不懂,只知道压价赚差价,呵,华人代理为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