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读《易经》心得】噬嗑卦:如何明察秋毫,声威并举,杀伐并 -- wqnsihs
对这种人,为啥还要忍着,不出口气呢?。。。
你没接触过那样的人罢了。
我接触过的比如省委书记的弟弟,市委书记秘书,还有形形色色的官员,政府职员。他们是官,我们是民,生活中,你不和他们接触都是不现实的。总要有事情有求于他们的。
要说圣人都有不同看法。
我个人总觉得隆中对在实施上是有问题的:时间,空间和资源上是不可能协同的,即使在今天的通讯交通条件下,不经过充分准备,这种规模的项目协同也是不可能的(以汶川救援中间的协同问题为例,或者以日本正在进行的救灾协同问题为例,可以看得很清楚)。是不是个大忽悠战略?
可能性会不会高一些
潜力=人口,土地,内政管理。这点蜀汉是没机会的。
问题是曹操父子和后来的司马氏内部治理得比较正常,没变自然也就没机会了。诸葛亮后来的北伐基本上是在找死和等死之间的选择
诸葛亮的伏笔。
但是诸葛亮看出蜀汉战略上的短板,用穷兵黩武的方法要在北方取得较大的战略缓冲,对川蜀本地的氏族利益伤害太大,诸葛亮刑二十杖以上都要过问的人,也是军政一体的高级权力所有者是容不下李严的。
但看看希望渺茫,于是只能冒险
也是从四川出击耶
不奇怪
关羽张飞都是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文人们学也学不来
读书-做秀行为艺术就可能当高官,少年得志,只羡慕没遇到刘皇叔
请诸葛亮无非是拉拢南迁世族和荆州豪强需要
即使天赋很高,诸葛亮也是刘备培养出来的
到托孤为止,真实能力比能独当一面的关羽张飞能高多少?关羽熟读春秋,张飞是书法家,都文武全才
关于隆中对,那个年代,荆州北上河南运输便利,如果拿下益州,联合马腾东进会形成实质威胁,反之运输就是问题
他的对人才的需求是短缺的,而每到一个地方,其中一个重要目标是对人才的收罗,而诸葛玄死去后,必然会对诸葛亮的人生目标产生一系列改变,而为德为智,能获得一系列好处,汉末人才选拔一个重要点是乡评,名气大了,一系列东西都会有,进可如隆中对,退可为一郡之治。而隆中对的真实性,应该是偶然性的必然性。只是陈寿为蜀人,描写有一定的角度倾向,把偶然性缩小把必然性夸大。
战略上的话天下形势基本面大家都知道,策略选择当然无数,接下就是口才在发挥作用了,削减一些困难增大一些信心,他的口才也算是接近巅峰了,观其出师表,激昂大义,想想其中什么被忽略就知道了。反正站在他的立场,一切信息都被整合成—他是对的,别人听了,就站在他的立场上了。也是士人必备技能。
六国贵族复兴,内部矛盾非常大。
所以才有暗渡陈仓的机会,中原有变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