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和铁西瓜兄:世界十大名枪 -- 晨枫
见识下啥叫打成马蜂窝
[FLASH]http://www.tudou.com/v/lYKUkYKH0Vw[/FLASH]
而Ingram没有任何军警使用。
Ingram是钻牛角尖了,片面追求轻小和高射速,精度牺牲太大了。
让很多人以为Uzi只是可靠耐用而已,精读实际很差.以至于有年某本军事杂志上在介绍以色列某特警队时还质疑他们的标准武器是精度"不高"的Uzi而非MP5
为主 20发自动的手枪也okay了吧?
就是霰弹枪啊
军警通吃的那个
近战之王 撸下枪管听声音就可以吓人一条的霰弹枪啊
做工精良,射击精度高,超大有人讲过,就是普通伽兰德半自动的射击精度,居然要比国产的85,79狙击步枪要好不少。
在中国在南洋在朝鲜
因为在米帝时间短,没有混到证,只在HK玩过仿真的,以及枪展感受过一下。不过感觉因为工程塑料强度比较过硬,G的握把两侧被做的很薄,我在同龄人里也是中等手掌大小,完全没有觉得握不过来。倒是觉得Sig P226的握把实在太大,我在牛牛国当过警察的朋友也是同样的感受,那个才是国人的手着实不行。。。而且我觉得1911的指向性其实也挺不错的。
HK的VP-70才应该算是塑料套筒座大量生产的先驱.而且相比于后来者,G的塑料套筒座有个不算太严重,但也影响不小的问题,其实是出在套筒上,相比于后来的斯太尔M-9A和SW M&P之流,G的金属套筒搭配塑料套筒座要偏重,在射手抓握不力(如受伤)的情况下会因为套筒座随套筒一起后移上抬而导致套筒回膛不到位,在SW M&P上就很少出现这种问题。比较新版的G家Gen4系列,就引入了双复进簧改善这一问题。
扳机没有使击针待机的功能,尽管没有外露的机锤Glock其实是纯单动的,必须将套筒后拉1.5cm才能待机。
转帖枪炮世界:
GLOCK多管齐下的营销手法,那一项最有效,见仁见智。以我个人而言,生平第一次打手枪挑上GLOCK 17,以及第一次买手枪选择GLOCK 19,都受到其广泛知名度影响。新手上靶场或枪店,柜子里几十把手枪,许多看都没看过,当然是从GLOCK之类的大众品牌先玩起。不过我还是认为GLOCK在美国民间市场的成功,警用市场的高占有率功不可没。这如同美军M9手枪定案后,Beretta 92系列大卖。军警专业人士加持,在民间有着高度引导作用。
前面的报告,没提到GLOCK刻意压低军警报价和祭出旧枪换新枪等手法,让各警局乐意采用。我不知公司高层是否如此洞烛机先,不过事实证明,卖给警伯不赚钱并无所谓,日后可从活老百姓身上全赚了回来还不只。
这篇读书报告写到现在,尽提到GLOCK公司发迹的故事。其实本书另一个主轴,是美国过去二十年来,枪械在美国社会引起的争论,以及GLOCK在这过程中扮演的角色。这部份。做为一般老百姓了解美国枪械文化的读本,很有价值。
枪械可说是美国社会最具争议性的话题之一。本书自八十年代末期,GLOCK进入美国时开始,一路叙述拥枪反枪两阵营之间的斗争。作者的看法可说是中间偏右,指出了禁枪阵营许多大小动作的荒谬之处。不过另一方面,作者支持某些箝制拥枪权的作为,例如加强枪械交易管制,禁止目前可不经犯罪纪录调查的私人买卖。作者也将NRA描述为拥枪激进派,对此组织的强硬作风颇有微词。这些个人观点,自不需全盘接受。
我在九十年代初期踏上美国。不过当时只是个留学生,对枪械议题毫不关心。现在读起当时的故事,以古对今,耐人寻味。例如柯林顿执政时,大力推动禁止容量超过十发的弹匣,却留下准许现有弹匣继续流通的漏洞。GLOCK和其它枪厂日夜不停,在禁令生效前大量生产高容量弹匣。枪民们也疯狂购买,自用囤积均相宜,以致此阶段流入民间的高容量弹匣,数倍于平时。过去几年,欧巴马不敢采取大动作禁枪,却同样有着推销枪弹拚经济的作用。禁枪尺度的摇摆,只是让商家数钞票数到手酸,徒增玩枪老百姓的经济负担。丝毫看不出是否有助于维护治安。
美国枪械文化近年来一项重大改变,是携枪证照制度的兴起,以及所谓堡垒法保障的用枪自卫权。作者为了体验携枪用枪,特向Massad Ayoob大师及其女友Gail Pepin求教,并以观摩角度,参加了一场IPDA地方性竞赛。作者对于合法用枪自卫的尺度,似乎有点保留,但是基本上,整个看法还算是正面
擦看错了,不是那个20发的,20发的叫做什么来着的。
最喜欢的枪就是M1 GARAND,打完5发后,最后一发“TING”的一声太销魂了。你喜欢的是M1卡宾Carb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