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从国际形势谈到菜价 -- 燃烧的河床
个人看法,苏东是个养人的体制,缺点是尾大不掉,优点是思想统一、服从组织,也就是得人心。戈尔巴乔夫却孩子脏水一起泼掉,从搅乱人心而不是利用民心入手,以短击长,怎么能不失败呢。
可能利用改为透支更恰当。
所以当时如果我们用粮食以货易货,援助苏联,我们也可以得到我们需要的工业设备,提高工业水平。甚至Su27都可能提前到中国。而这种援助对我们来说是可以承受的。
这样再转头对西方引进技术。
sigh,历史没有假设。
但话说回来,没有苏东的崩溃,我们没有那么快开始审视我们自身的问题。而我们也没有那么快的体会到西方对我们的敌视,从而在我们自身中造就一批所谓自费五毛。
如果仍由西方温情30年,改开30年,恐怕中国向艾未未那样崇拜西方的人就占主流了。那么和平演变就成功了。
所以感觉,不是苏东灭亡,就是我们改色。总归有个倒霉的。
所以,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国的粮食, 是这个之后的事情? 还想八卦下当时的情况。
不知道歪没歪楼
葡萄大,不是昂纳克吧?昂纳克是东德的,是爱德华·盖莱克(Edward Gierek)吧?
中国58~61年三年那么苦,从外面看中国还是铁板一块,最后也缓过来了
苏联作为一个"联邦",放手让波兰这些地方进行激进改革,而他们都曾是历史上的独立国家,一旦失控,便是外界介入进行分裂的好时机。
请问葡萄大,怎样评价“和谐世界”这一提法?为什么现在似乎很少提及了?
请问葡萄大,怎样评价“和谐世界”这一提法?为什么现在似乎很少提及了?
我有一个波兰朋友,经常在一起海阔天空讨论。他对中国政治的看法很普世,和我有过数次激烈争吵,不过争吵并不影响交情。
我曾经问他“What do you mean by freedom?”(自由对你意味着什么?)。话一出口,我就觉得这问题很没水平,自由就是自由,有什么可问的,更何况是问他这样几乎可以给BBC写社论的人。可是他的回答让我觉得我们以前认为的自由,或者说国内一些所谓启蒙者教给我们的自由竟然是如此纸上谈兵,甚至闭门造车。
他的回答很简单:First, freedom of food; second, freedom of speech;......(一,食物自由;二,言论自由)食物自由竟然排在言论自由之前!
中国古代的农民起义,总是发生在大灾,大饥荒之后,吃不饱饭是人们造反的首要原因。过去的宣传让我们觉得西方人不是这样,他们更注重精神的要求。他对自由的定义改变了我的看法。西方实际也一样,所谓自由,其实首先就是要吃饭,只是到了国内,才被一些精英有意无意歪曲,甚至说出“粮食不够可以到国际市场上买”的言论。就在东欧人民需要排长队买面包的80年代,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组织宣称,当时世界谷物产量可以养活60亿人口。但就在同一时期,全世界人口只有45亿左右,可是却有4.5亿人挨饿,也包括当时的东欧人民。
他接下来又讲了一大堆,大意是东欧当时的粮食短缺主要是政策不当造成的。我对那段历史不熟悉,不过后来到东欧旅游,亲身感受了那里土地的广阔肥沃之后,接受了他的观点。这次旅行也让我明白了80年代末中国和东欧不同选择的原因,中国在80年代初的农村改革成功解决了粮食问题,这一成就对后来政局的走向功不可没。
穷乡僻壤看人家近郊农民的样子东施效颦,最后赔光了正常。
近郊农民多赚钱是因为土地真的更值钱,不认可这点,是不行的,
上海北京炒房地产容易,你搞到一个鸟不拉屎的小县县城去大搞建设,那肯定是要亏的,因为你的地真的不值钱。
这不是上刚上线喊口号的问题,而是的的确确,土地价值不一样,需要承认的问题。偏远地区,还是老实种粮算了。
距离消费中心的距离决定成本,决定了收益,如果种菜都给补贴,最后还是便宜了近郊的农民。
自古以来附郭之田都是更贵的
...
葡萄兄说到点子上了,经济发展关键是技术、资源和管理。管理相对前两者来说,应该是第二层面东西。你把那个大丰收分析得很透了,这方面你擅长,我就不弄斧了。
我这里提点畅想吧,合作社要是真的搞好的话,不仅仅是大丰收,不仅仅是农业的集体化、机械化,还将是基层组织的完善化,还将会因为农业的集体机械化而带来富余的劳动力,这都将为接着而来的产业发展提供足够的劳动力资源。
而我整篇文章意思,就是希望该否定是要否定,但对于我们的前辈,不管怎么样,都要让肯定大于否定,因为那是我们的基础。
十倍的差价放在整个资本市场里看,可能什么都不是。
种大田作物,在很多地方已经成为很流程化的事情。
只要在几个时期有劳力回来帮忙。大多数时间并不需要什么照应。
这种流程化,是农民自身不可能完成的。事实上是农业技术部门,作为了整个农业的流程化设计改造部门。这是不可能靠所谓的市场调节,分田到人完成的。
同样的问题,除了水利,还有大规模的疫情监控,抗病品种的筛选。都是不可能通过所谓的承包来完成的。
农产品价格高涨的原因,不是太同意葡萄的。事实上是城市农产品终端的市场化,造成资源从分散到集中。虽然表面看是国有化,但由于其稀缺性,如同当年的双轨制一样,事实上成为分肥的口子。而这恰恰是市场化想看到的果实。
这个还可以从不同品种农产品的价格上得以反应。耐贮藏的农产品,产地价格和市场价格的波动,就可以操纵的很大。
前阵子高炒的产品,土豆大蒜,都是耐储存的。相反,草莓,桑葚,樱桃 ,因为其短板环节在储运,价格差就好很多。随着储运技术的提高,比如氮气养护储存方式的发展,它们的价格差有可能被进一步拉大,而且这对于维护城市物流的模式化很重要,会有人大力推动的。
很多隐性的环境,比如化肥的补贴,农机的补贴,分析起来更复杂。等葡萄继续科普了。
如何在国进民退的过程中,防止事实上的国家不作为,决策体系的利益集团渗透,是要请葡萄老大多指教的。我想不出什么好办法,也看不到什么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