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伦敦帝国战争博物馆记游(上) -- 晨枫

共:💬45 🌺310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伦敦帝国战争博物馆记游(上)

如果说巴黎像一个妖艳而略为淫荡的美妇,放肆地赚取世人的赞美,那伦敦就像一个城府很深的士绅,更喜欢在云山雾障中玩弄老奸巨猾。但日不落帝国的太阳是在女王们的手里升上去和落下来的。在向世人宣称“我嫁给了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的时代,英国打败了西班牙无敌舰队,产生了莎士比亚;在维多利亚女王时代,英国达到极盛,殖民地遍及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这是日不落帝国的时代;在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的时代,英国则经历了从破船到三千钉的痛苦过程,今天竟然为了保住第二艘航空母舰“威尔士亲王”号的建造经费,被迫把皇家海军的舰队缩减到伊丽莎白女王的父亲亨利八世时代的规模,就这样,还是难逃“威尔士亲王”号的建成之日就是封存之时的尴尬。任何地方都不如伦敦的帝国战争博物馆更能显示大英帝国曾经的辉煌和今天的无奈。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伦敦的帝国战争博物馆在泰晤士河南岸的Lambeth,坐落在一个小公园旁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是一个引人注目的巴洛克建筑,但更引人注目的是那一对15英寸(380毫米)的巨炮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右为“拉米利”号的舰炮,左为“坚定”号的舰炮

帝国战争博物馆是1917年为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而建立的。最初的馆址在著名的水晶宫,后来迁入伦敦帝国学院里。在1936年,帝国战争博物馆迁入现址。现址原来是一个皇家医院,这是一个典型的维多利亚时期的巴洛克建筑,正面的爱奥尼亚柱式、山墙和周边开圆窗的铜绿色穹顶是当年的流行款式。

成为帝国战争博物馆后,昔日鸟语花香的医院大门放上了两门巨大的15英寸(380毫米)大炮。一门来自“拉米利”号,另一门来自同级的“坚定”号,这两艘战列舰都属于“复仇”级,满载排水量33500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末年才入役,但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已经在火力和速度上落伍,只能为商船队护航。不过“拉米利”号不辱使命,在北大西洋上护航途中,突遇德国“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斯瑙”号战列舰,“拉米利”号的设计最高速度为23节,但这时已经机械老迈,只跑得出18节,32节的“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斯瑙”号足可以绕着圈打,但吕特晏斯海军上将死板地执行了希特勒不得主动挑战英国战列舰的命令,掉头跑了。在地中海里向马耳他的护航途中,意大利的“维内托”号和“凯撒”号战列舰也是一样的情况,调头跑了。不过在印度洋上的迪戈苏瓦莱茨(今马达加斯加的安琪拉纳纳),“拉米利”号挨了日本微型潜艇的鱼雷攻击,受到重创。修复后参加了诺曼底登陆时的轰击。“坚定”号的战绩主要是在阿尔及利亚和塞内加尔轰击港内的维希法国舰队,阻止已经投降的维希法国把舰队交给纳粹德国。不过“坚定”号自己也被法国潜艇的鱼雷重创,修复后在印度洋上晃荡了两年,在二战还没有结束的1944年就转为训练舰。在修复鱼雷攻击的时候,一门15英寸大炮拆下来,装上了“罗伯特”号袖珍战舰,这艘不到8000吨的东西既没有什么装甲,也跑不快(只有12.5节),唯一优点是这门大炮,只能用于欺负没有海防的对手,先后用于阿尔及利亚、西西里、萨勒诺、诺曼底和比利时的登陆火力支援,如今也成为博物馆大门前的装饰。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拉米利”号生前的样子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和“沙恩霍斯特”号根本就不是一个时代的东西,幸好命好,碰上了死板的吕特晏斯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坚定”号的舰炮凤凰落鸡到“罗伯特”号时的样子

尽管“拉米利”号和“坚定”号的战绩都不怎么样,但那还是中国连汉阳造还是高精尖武器的年代,如此的巨炮,中国连想都不敢想。想当年,皇家海军的大舰巨炮,那是遇佛杀佛,见鬼杀鬼,何等威风?这也是“沙恩霍斯特”号、“格奈斯瑙”号和“维内托”号、“凯撒”号看到肥肉也不敢下嘴的原因。在这样的巨炮面前伫立,是可以浮想联翩的。

英国毕竟是老大帝国,阅历不比一般。帝国战争博物馆的收藏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而不像巴黎的荣军院博物馆那样从铜剑、火枪时代开始,内容比较集中。博物馆的正中是一个大方厅,这也是主要的武器陈列厅。一眼环顾,英国人很会精选。东西不全,但是很精。展品如果不是英国的,那就是战利品,还有一些盟国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Mark V坦克,这是战场上坦克的老祖宗了,当年在一战索姆河战役中旗开得胜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是丘吉尔的主意,车内发动机室活像小型海军舰艇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这是星战级的科幻武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对于尚且不知道坦克为何物的德军士兵来说,这样一个刀枪不入的钢铁巨物压到脑袋上来,要不崩溃是很难的

进门左侧是一战时期的五号坦克,这是坦克的老祖宗了,在索姆河的堑壕战中首次大显身手。这是丘吉尔想出来的花样,将海上的炮舰搬到陆地上来。看看里面的构造,还真有点快艇上陆的意思,发动机舱就像船舱一样,不像汽车或者拖拉机的发动机舱。五号坦克只有机枪火力,没有火炮,速度和机动性很糟糕,防护也只能挡住子弹,但这指出了未来战争火力、机动和防护相结合的方向。可惜如今英国坦克工业就要荡然无存了,最后一条“挑战者II”主战坦克的生产线已经关闭,坦克炮将换装德国莱茵金属的120毫米滑膛炮,变速器采用瑞典的。丘吉尔要是地下有知,不知道是否会暴跳如雷。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Jagdpanther是从著名的“豹”式坦克改装过来的,结合长管88毫米炮的威力和固定炮式的轻重量的特点,是战场德军急切需要的反坦克利器,可惜从来都是供不应求。这个角度使人想起电影《拯救大兵》里那个狙击手在钟楼上最后的时候,楼下Jagdpanther发现了他的位置,正在缓缓升起大炮……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88毫米长管炮的威力和有名的“虎王”一样,对手落到它的射界里,那是凶多吉少

进门右侧则是二战中的德国“猎豹”,这是从著名的“豹”式坦克改装过来的自行反坦克炮,有人认为比“豹”式坦克本身还要成功。“豹”式坦克是德国吸取了T-34坦克简单、有效的设计,将其按照德国风格精品化后的产物,在技术上意义比名气更大的“虎”式坦克还要大,产量也要大得多。“豹”式坦克首先在库尔斯克大战中投入使用,在西线,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后也见识了“豹”式的厉害。但“豹”式依然太复杂,75毫米炮的威力也嫌不足。取消了转动的炮塔,在固定的炮室里装上和“虎王”坦克一样的71倍长身管88毫米炮,就成了穿甲威力惊人的“猎豹”。不过“猎豹”的产量也不大,主要是“豹”式坦克的生产实在是费时费工,跟不上战场需要,难以分出足够产能制造更多的“猎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还有Jagdpanther的老对手:T-34,这是装备85毫米炮的终极版,到90年代南斯拉夫内战的时候,还看到身影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当年红军冲锋枪手搭乘T-34,那真是神挡杀神,鬼挡杀鬼啊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玩过游戏“Company of Heroes”的人对这个应该熟悉:Pak 38。这原是轻型反坦克炮,但后来广泛用作步兵炮,在巷战中威力巨大

和“猎豹”做邻居的正好是冤家对头T-34坦克。即使在习惯性贬低苏联科技和军事的冷战年代,这辆苏联坦克也得到西方难得的一致好评,原因无他:在整个二战中,西方盟国没有任何一辆坦克可以和T-34相提并论。T-34不仅简单、结实、可靠、有效,还完美地结合了火力、机动和防护。T-34后期型号的长身管85毫米炮的威力可以和大名鼎鼎的德国88毫米炮相提并论,其V12柴油机功率大、扭力强,而且柴油机省油,被击中后不易着火,这一点对于吃够汽油桶“谢尔曼”坦克的苦头的美国兵尤其可贵。T-34在前南斯拉夫的内战中还看到身影,没有其他任何一辆二战时代的坦克能做到这一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V1导弹,这是现代巡航导弹的前身,飞行时发动机发出独特的“啪啪啪”声,所以被戏称为“嗡嗡炸弹”(Buzz Bomb)。这是工程设计的一个典范,其脉动喷气发动机用最简单的技术达到了大大超过活塞式发动机的性能。皇家空军后来琢磨出用“喷火”式战斗机拦截V1的办法,但拦截的成功依然在很大程度上要靠运气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是少见的V-1在伦敦轰炸中最后俯冲的照片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V2开创了现代火箭事业,但V2的发动机使人联想到小型化工厂,充满了管道、泵等常见化工设备。就这么一个东西,用现代技术做出来,实在不是一个了不起的事。难怪萨达姆、小金都争先恐后“放炮仗”

右面天花上吊着V-1导弹,这是第一种巡航导弹,更是第一种使用喷气发动机的飞行器。V-1导弹的脉动喷气发动机在飞行中发出很特别的“啪啪”声,被英国人轻蔑为“嗡嗡弹”。皇家空军从开始时的束手无策到后来的俯冲攻击,对拦截V-1积累了相当的经验。但V-2出现后,皇家空军就没有任何拦截的办法,这也代表了更先进的技术。进门斜对面就矗立着巨大的V-2。关于V-2,已经有太多的叙述,这里不再重复。有意思的是,V2导弹的一面被开膛破肚,可以看到内部的构造。那许多泵、管路、阀门、燃烧室,看着就像一个小型的化工厂。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是掩盖在Me262的光辉下的He162战斗机,简单,易于制造,灭亡前顽抗的纳粹曾想用“每个人一架战斗机”的荒唐战术延缓灭亡,当然泡汤了

和V-1被V-2的光芒掩盖差不多的情况,亨谢尔He-162也被梅塞斯密特Me-262压得无声无息。其实这是一架很具匠心的喷气式战斗机,单发的H2-162比双发的Me-262简单、轻小、成本低,更重要的是,He-162采用机背进气口,在粗糙跑道上起飞着陆时,发动机不易吸入地面杂物。希特勒想用He-162大打全民战争,技术要求很低的He-162可以在村头的作坊里制造,在乡间的土跑道起飞着陆,男女老少驾起飞机就可以上天打仗。但He-162的操控很糟糕,有经验的飞行员都不容易飞一个横平竖直,战争打到这个份上,德国的原材料和加工能力都已经高度紧缺,应该可以大量生产的He-162实际上比Me-262还要稀罕,帝国博物馆里是珍贵的收藏。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和V2领先于时代恰成对比的是这个“多拉”大炮的炮弹,足有两人高。“多拉”号称世界第一重炮,还记得这位“大伯莎”的后人吗?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希特勒对“多拉”这样的变态超级巨炮情有独钟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但这门炮实在太重了,需要造两条环形铁轨才能使用

如果说V-2和He-162代表了战争的未来,那“多拉”大炮的炮弹就代表了战争的过去。“多拉”大炮是以总设计师米勒博士的妻子命名的,但这是希特勒的主意。这当然和他对奇迹武器的热衷有关,但也和他计划中的对法国作战有关。法国将马其诺防线吹嘘为铜墙铁壁,部分堡垒的钢筋混凝土顶盖厚达三米,可以承受两发420毫米炮弹或一发1000公斤炸弹的直接命中,需要一个超级武器来粉碎马其诺防线。在克服了巨大的技术困难和无数工期推迟后,克虏伯公司终于在1941年夏制成第一门“多拉”大炮,但是要到1942年春才作第一次试射。第二门“多拉”大炮于1943年完工。到“多拉”大炮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时侯,德军早已穿越比利时和法国边境的阿登山区,摧枯拉朽地从侧后攻入了法国,马奇诺防线这时在丛生的杂草中静静地生锈,“多拉”大炮突然没有了用武之地。于是希特勒命令将“多拉”大炮调赴高加索前线,参加曼斯坦因对克里米亚的塞瓦斯托波尔要塞的围攻。曼斯坦因的第11集团军的7个德国师和两个罗马尼亚师对塞瓦斯托波尔久攻不下,其间也调用过其他超级重炮无果。但“多拉”大炮上场后,8发炮弹就把顽强抵抗的海防要塞炮打哑了。“多拉”大炮的炮弹有两种:7100公斤的混凝土穿甲弹和4800公斤的榴弹。混凝土穿甲弹射程38公里,弹头长6.79米,采用延时引信,可以穿透1米厚的均质钢装甲,或7米厚的钢筋混凝土,或30米厚的土层。榴弹射程47公里,弹头长8.26米。大炮系统全重1350吨,必须拆卸开来才能通过铁路运输。到达发射现场后,需要1000名工兵加1500名民工,费时3-6个星期才能修建操炮用的双线环形轨道。火炮需要350人操纵,另加技术保障、警卫、防空、前线观察等,由一名少将指挥,一名上校负责具体事宜,使用和调派要有参谋总长签发的命令。在塞瓦斯托波尔一显身手之后,“多拉”大炮曾被调往斯大林格勒前线,但还没有来得及投入使用,红军已经反攻了。这一反攻,就一路打到柏林,“多拉”大炮再也没有使用过。第二门“多拉”大炮被调到列宁格勒前线时也是一样,没有来得及使用就撤退了。不断撤退的德军最后把“多拉”大炮销毁,现在残存的只有一些资料照片和几发炮弹,帝国战争博物馆里就是其中一发炮弹。站在旁边,真是感到渺小。但恐龙的巨大没有挽救其灭亡的命运,“多拉”大炮代表的超级重炮也是一样。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还记得背景中那张著名的照片吗,那个红军战士脚下踩着的纳粹铜鹰实物就在帝国战争博物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当年的子弹洞还在,不过铜鹰上发亮的部分应该是纳粉们摩挲的结果

关键词(Tags): #游山玩水通宝推:兴宣大院君,常识主义者,蚂蚁不爱搬家,上古神兵,
家园 【原创】伦敦帝国战争博物馆记游(下)

然而,帝国战争博物馆最精彩的展品不是武器,而是两次大战中的纪念品。比较意外的是第三帝国国会大厦上巨大的铜质鹰徽,还记得那张著名的红军战士在硝烟中登上国会大厦,展开军旗的照片吗?他脚下的鹰徽就是现在收藏在帝国战争博物馆里的这个,据说这是一位苏联红军军官送给一个英国军官的礼物。这个有点奇怪,一般按照惯例会给出那位苏联红军军官的名字和军衔,至少受礼的英国军官的名字和军衔应该可以给出,但两者都没有。要是斯大林知道了一个苏联红军军官竟然自说自话把这个礼物给了英国人,不知道会怎样大发雷霆呢。斯大林恨英国人远超过美国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隆美尔的军衔标志和死亡证明书,这是隆美尔的儿子捐献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有意思的是这个展品:勃列日涅夫的元帅服,这家伙总书记做得好好的,临了还想给自己加一点并不存在的军功,真是脑子进水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小罗斯福的国会荣誉勋章和配用的手枪

另一个有意思的展品是隆美尔的军衔标志和死亡证明书,这是隆美尔的儿子捐献给帝国战争博物馆的。大概是出于军人的惺惺相惜,胜利者常常会赏识最为强悍的对手,尤其是曾经把自己打痛但最终战胜的对手。对于英国人来说,隆美尔就是这样一个对手。在入侵法国的时候,还是师长的隆美尔就把英法联军打得丢盔弃甲。但在北非的沙漠里,隆美尔简直就是神出鬼没,直到蒙哥马利稳扎稳打,逐步扎紧笼子,才把这只沙漠之狐钉住。隆美尔的儿子把隆美尔的遗物捐献给帝国战争博物馆,也是捐对了地方。德国忌讳纳粹那一段历史,还不知道哪一个博物馆敢收这样的东西呢。

还有一件有意思的展品是勃列日涅夫的苏联元帅制服,这是勃列日涅夫的后人给帝国战争博物馆的,不知道赚了几个小钱,因为没说捐献。勃烈日涅夫在卫国战争中一直是政工军官。1943年,勃烈日涅夫担任政治部主任的第18集团军编入第一乌克兰方面军,政委就是赫鲁晓夫,此后勃烈日涅夫一直受到赫鲁晓夫的关照,在苏军占领布拉格时已经是乌克兰第四方面军政委。1946年8月勃烈日涅夫从苏军转入地方时,军衔是少将。勃烈日涅夫是一个好虚荣的家伙,一生弄了200多个勋章,写了一本蹩脚的回忆录就自然有马屁精送上列宁文学奖金。1966年60岁的生日礼物是整了一个苏联英雄的称号,1976年70岁的生日礼物就是整了一个苏联元帅。他一定是苏联元帅中最货不真价不实的赝品了。

看过电影《最长的一天》的人一定记得,在诺曼底登陆最困难的时候,作为前总统(一战前的西奥多罗斯福,不是二战时代的富兰克林罗斯福)的儿子,小罗斯福在诺曼底登陆场上镇静行走于枪林弹雨之中,有效地组织战斗,极大地鼓舞士气。布莱德利曾经被问及他一生见过的最勇敢的举动,他说:“泰德(小罗斯福的名字)在犹他海滩上的奔走”。小罗斯福是获勋一战老兵,战前已经出任过波多黎各和菲律宾总督,回到美国后在商界也干得风生水起。但战争一爆发,他就回到军队,参加了北非、西西里的登陆,当然还有诺曼底。小罗斯福有严重的关节炎,走路需要拐杖,也有严重的心脏病。诺曼底之后一个月就心脏病发作去世了,葬在诺曼底,和一战中阵亡的弟弟在一起。小罗斯福的国会荣誉勋章、配用手枪和一些信件也在展品之中。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小电影院门外放着阿拉伯的劳伦斯的摩托车,还记得电影里开场的时候劳伦斯开着摩托车发飚吗?就是这辆摩托车

帝国战争博物馆有一个小电影院,门外陈列的是阿拉伯的劳伦斯的摩托车,再贴切不过。劳伦斯组织阿拉伯武装打击控制中东和北非的奥斯曼土耳其,对形成今天的阿拉伯世界政治版图起到极大的作用。劳伦斯没有死在战场上,而是死于开摩托车时的车祸,那辆摩托车当然就是帝国战争博物馆里的这辆。当然,蒙哥马利有自己的一个小角落,全是和他有关的东西。

地下层里是从一战到二战到战后英军参加的历次战争的展览,还有一个一战堑壕战的实体模型,可以走进去体会堑壕里血雨腥风的情形。楼上有军情五处、军情六处、特种空勤团的展览。顶层是犹太人大屠杀展览。馆内还有其他精彩展品,如“喷火”式战斗机、意大利人操鱼雷、德国Pak38反坦克炮等,但缺乏的是代表先进技术的当代展品,这是和华盛顿的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所不同的,也反映了英国的式微。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是用浸透一战士兵鲜血的佛兰德斯的树木木材制作的小提琴,经常用于纪年阵亡将士的音乐会上的演奏

大门的墙上,挂着一把精美的小提琴。这是用弗兰德斯的树木制作的。弗兰德斯是英国人的伤心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最惨烈的堑壕战中,这里倒下了几十万年轻的生命。太多的鲜血使得那一年的罂粟花特别红艳,以至于一首名为《在弗兰德斯的原野上》的诗成为这一场血腥的战争的象征:“在弗兰德斯的原野上,鲜红的罂粟花摇曳在,一行行的十字架之中……”用这片鲜血浸透的土地上的树木制作的小提琴有着特殊的意义,代表了人们对和平的呼唤和赞美。这把小提琴在重大纪念活动时是拿出来演奏的,相信演奏家会感到比斯特拉蒂瓦利具有更加不平凡的份量。

泰晤士河中的“贝尔法斯特”号巡洋舰也是帝国战争博物馆系统的一部分。这是1938年下水的重巡洋舰,排水量11000多吨。作为第10巡洋舰队的旗舰,曾参加围攻德国“沙恩霍斯特”号重巡洋舰的战斗,以后参加诺曼底作战。在朝鲜战争中挨了志愿军一炮,4名“中国志愿者”丧命,估计是从台湾去的。“贝尔法斯特”号在1963年退役,从1971年开始成为泰晤士河上的浮动博物馆。有意思的是,这是皇家海军自纳尔逊的“胜利”号之一唯一一艘作为博物馆保存下来的军舰,其他军舰在退役后都作为废钢铁拆掉了。在这一点上,注重历史的英国人还不如大大咧咧的美国人,美国海军的退役舰艇成为博物馆的比比皆是。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雨中的贝尔法斯特号,米字旗依然在飘扬,但帝国的威仪已经不再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0分钟后雨停了,太阳难得地露出来一小会,二战伪装色的贝尔法斯特号有点那个意思了

“贝尔法斯特”号正好诞生于海军技术急剧变革的时代。“贝尔法斯特”号是按照光学瞄准具设计的,但雷达出现了,临时再装上雷达。以后电子技术的急剧发展使”贝尔法斯特”号上的火控设备不断更新,在舰上的作战指挥中心里也能看到这一点。前后4座三联装6英寸(152毫米)主炮在口径上不算大,但射程足以从“贝尔法斯特”号现在的停泊点覆盖整个大伦敦。加上射速快,威力还是很大的。舰舷的4英寸(102毫米)副炮和40毫米博福斯高炮是主要的自卫火力,在二战时代也是很厉害的了。

比较“震撼”的是其他东西。这是巡洋舰队的旗舰,所以有专门的舰长指挥台和舰队指挥台,后者专供舰队司令使用。由于舰长要具体指挥战斗和航行,他的指挥台在视界最好的最高处;舰队司令的指挥台在舰长指挥台的“楼下”。英国社会的等级森严是有名的。在岸上和平民社会里,这个等级并不显而易见,而是“玻璃墙”、“玻璃天花板”,很是隐晦,只有撞上了,信号才是明白无误的。但在军舰上,这个等级就是明白无误的了。舰长和舰队司令有自己的的私人舱室,有舒适的床、桌椅、书架,还有专用的小厨房。一般军官就是像火车硬卧一样的条件了,只是下铺改成储物橱。小兵们比较惨,在甲板下暗无天日的舱房里,只有成排的像用来风干火腿的吊床。再往下就是存放炮弹的弹药舱,要是战时被击中,就往里灌水控制火势,这些小兵就只有自祈多福了。小兵们在这钢甲包围的密闭空间里,一呆就是几个月,都不一定能见到天日。甲板上最大的空间是舰尾,但除了每星期天做礼拜,这里是军官专用的晒太阳和散步的地方,小兵是不能不请自来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从舰队指挥台望出去,前主炮清晰可见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同样这几门前主炮,在43年的严冬里,曾经披冰挂雪,穿行于北大西洋和北冰洋,为摩尔曼斯克航线护航。英国军舰的适航性真不是盖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但水兵的居住条件实在不敢恭维,这和火腿厂里风干火腿的车间有什么差别?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军官就要好多了,至少有一个连柜床,不过要小心脑袋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舰长就是舰上的贵族老爷了,条件和水兵、普通军官不能相提并论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他还有自己的办公室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舰队司令尽管级别更高,但条件不见得好多少,毕竟县官不如现管啊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高级军官还有自己的小厨房,可以弄点吃的、喝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从舰长的指挥位置望下看,可以想象,如果正在乘风破浪在大洋上前进的话,自我感觉一定是很好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贝尔法斯特好时机纳尔逊的“胜利”号之后唯一保留下来的皇家海军军舰,这也是欧洲仅存的拥有大口径火炮的军舰了。很奇怪,注重历史的欧洲,怎么对自己的海军历史这么忽略呢?

舰桥上更不是小兵随便能上去的地方。舰桥顶上是观察哨和光学瞄准具的地方。从这么高的舰桥上看下去,想象一下舰首在北大西洋暗黑的海水中劈开白浪,前主炮骄傲地指向海平线,这个感觉一定很好。不过舰上舰史室里的陈列说,“贝尔法斯特”号很是经历过一些大风大浪,有时跌进浪谷,前主炮都埋进海水里了,但军舰还是不可思议地从海水里重新钻出来,继续前进。英国军舰和其他海军强国的军舰相比,干舷高,舰桥小而且低矮,火力相对于吨位来说较弱,但适航性特别好,这可能和英国几百年的航海征战经验有关。舰史室里还有一张照片,那是1944年在北冰洋护航的时候,大炮和舰桥上挂满了冰,真不知道这时开上一炮是不是会炸膛。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格林威治,这是维多利亚时代皇家海军学院的所在地,从某种意义上是大英帝国的“龙兴之地”,如今成为供人缅怀的地方,这或许是英国的写照呢

帝国战争博物馆是一组博物馆,泰晤士河南岸的这个或许可以算“主馆”,白厅大街上的丘吉尔博物馆、战时内阁和泰晤士河上的“贝尔法斯特”号巡洋舰也是一部分,剑桥郡的德克斯福德有一个非常有名的航空馆,曼彻斯特还有一个北方馆。伦敦还有其他军事博物馆,像皇家空军博物馆、皇家炮兵博物馆,当然还有格林尼治的国家海事博物馆。格林尼治人们容易称为格林威治,实际上应该念做作格林尼治。这里还曾经是皇家海军学院所在地,邓世昌、刘步蟾、萨镇冰等中国海军宿将就是从这里学习现代海军的,现在这里是民间的格林尼治大学。建筑是古典复兴风格的,多立克柱式的围廊为方整的建筑增加了韵律,也体现了秩序,给人高贵、睿智、沉着、坚韧的印象,这或许是帝国对海军军官的期望吧。如今皇家海军的舰队缩减到亨利八世时的规模,人数只有35000,不知道皇家海军司令顶着海军上将军衔是不是会有点难为情?

=====================

老规矩,回炉之作,《世界军事》要军事博物馆系列,只有挖箱底旧货翻新了。

通宝推:妖猫drake,晃晃悠悠,廖石,
家园 我来第一个献花献宝
家园 真是我这种大炮巨舰控的向往之地啊~~
家园 想当年大舰巨炮,看如今……

晨枫:英国竟然出不起$48一天的飞行员危险津贴?

家园 呵呵是啊~连航母都要和人家拼着用,真是~~
家园 博物馆里有一座朱可夫的雕像,晨枫没注意到吗?
家园 谢晨大宝

送花成功,可取消。有效送花赞扬。恭喜:你意外获得 16 铢钱。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15。本帖花:1

家园 8000吨的罗伯特号就算是袖珍了,当年定远就7300吨

定远镇远当年7300吨就算是亚洲第一巨舰了,而且现在中国也没有超过这个罗伯特袖珍战列舰吨位的军舰(现代可以打个平手)。当年英国的海军真是让人流口水啊。

另外,拉米利号和坚定号都没有什么著名的战果,怎么选他们俩的舰炮守大门呢?

家园 哎,看晨大玩军博才是真玩,我这类去都是摸瞎。
家园 送宝

送花成功,可取消。有效送花赞扬。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本帖花:1

家园 《拯救大兵瑞恩》里没有出现Jagdpanther

干掉狙击手的是一辆轻型自行火炮,有人说是瑞典的Sav m/43,现实中不大可能被德军装备,算是电影道具的bug。

在兄弟连里出现过,从农舍旁冲出,一炮贯穿英国人的谢尔曼。

家园 勃列日涅夫的回忆录不是一本,是三本

《小地》、《复兴》和《处女地》。而且据说是别人捉刀的。有个笑话说,某日政治局开会,勃列日涅夫很开心的问:“听说我的回忆录卖得不错?什么时候给我找一本看看!”

家园 这个错过了,没有看到
家园 是吗?那是我看走眼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