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越写越孤独 -- 弦音醉舸

共:💬54 🌺164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我个人不是很相信中医,但是敬佩先生的坚持。

努力坚持!

家园 谢谢先生的坚持,有了先生的坚持,我又捡起了放下多年的内经
家园 厚古薄今是中医停滞甚至退步的根源之一

中医不是巫术,无论用何种药石,最终都是在人体上产生了物质变化。以现代的检测手段,这些变化大部分甚至绝大部分都应该能够被化验出来。这是古代所不具备的。也就是说,现代中医绝对应该比古代更有效,不仅能够验证古籍,而且应该发扬光大创新突破。

但是,从患者的角度观察,我看到中医固步自封,非常不情愿接受现代科技的检验,时常摆出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给人的感觉就是吃老本,拿古籍吓唬人。

至於“中西医融合”,我认为几乎不可能,因为它们看问题的角度相差太大,就好像男人和女人的差别,融合在一起就成了不男不女。

外行信口开河,得罪莫怪。

家园 中国传统文化有没有可能也搞个多媒体化?

有很多用文字很难理解的东西,可能用表格,流程图,动画,mind map就会容易多了?

知识的传承也是一种communication,而文字并不是现代最高效的通信方式。

这个可以搞个项目的。需要传统文化,多媒体的专家,和一些小白鼠受众来做实验。

先生如果有兴趣,河里应该不缺其他的人才和资金。

家园 写吧,还是有人看的。
家园 我是乐观的

,给传统医学研习者一点时间,给现代医学研究者一点时间,我相信,融合是必然的,医学都是对人体的研究,从根本上而言,没有矛盾之处,只是方法论在一定水平上的差异而已,各自调高自己站立的位置,就能在一定水平上融合了。

家园 您描述的这些,

都是我的弱项,没有经历过相关的培训。

家园 谢谢先生指导!
家园 多谢指点,可否指示具体的方法路径?

我古文有一定的基础,不过以前只是自己胡乱看些书,没有老师指点,只是上论坛看看,看到感觉好的文字就保存下来。也没有机会临床练习。由于工作作息时间特殊,空闲时间较多,就在家看书、上网。希望能够向您学习!

家园 我自己走的路

,是从中药入手的,同步接受经典,最初接受的是《伤寒论》,然后就是把整个学校图书馆的藏书都翻遍,慢慢就有点感觉了,虽然我自己的入学专业是针灸,但在针灸上花的时间最少,至于是不是明智的路,我自己也不知道,是不是在此之外,有更好的选择。

家园 兄弟,关于文明断层,我是这么看的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中华文明历经数次浩劫而屹立不倒,充分说明了它的不朽生命力。文明的适者生存虽令人扼腕,但也是生命的常态。只要最有活力的那部分被保存下来,那么就不必过于叹惋,相信我们自己和下一代的智慧,不会比古人差的。

家园 是的

,对中华文明的前途,我很乐观。

家园 先生,我对中医有兴趣

先生,我已到中年,为家人为己都要开始注意养生,对中医有兴趣,请问如何入手,有什么书或者方法推荐呢?授人鱼不如授人于“渔”啊!谢谢

家园 哈,

您没看到我正在授之以渔嘛,理解了疾病发生的机制,不就是懂得了养生嘛,养生这个东西,任何固定程式的,基本上都是忽悠人的,需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已,知道其中原由,便需从人体病理、生理层面上出发,捷径是没有的。

哈,
家园 养生的书确实挺多的。比如有个说法:人体应注重去湿

现在似乎都特别注重祛湿。比如有个方子:煲赤小豆水频饮。这个没有辩证,完全是按照药性来操作。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