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站队了站队了,贬江朱的站我这边啊(1) -- 达雅
胡温不如江朱,理由一条就够:里通外国,挟洋自重,为了政治权利,出卖国家利益,阴谋制造颜色革命。
江朱起码不如胡温,挟洋自重,为了政治权利,2次对着美帝的CNN采访胡说八道,在中南海接见香港某左派人士时胡说八道,在马来西亚访问的时候胡说八道,出访日本福岛的时候胡说八道,严重出卖了国家利益。
鲁迅说要痛打落水狗。紫阳真人因为经济政策的错误,为了保住个人权力,8平方的时候制造国家动乱,江山社稷险些因此倾覆。
因为没有痛打落水狗,降低了上位者制造国家动乱的风险,又到了因为经济政策错误,某影帝为了保住个人权力,勾结西方列强,妄图在国内制造茉-莉-花-革-命。
汪精卫可以有一千条理由,比蒋介石更伟大。但是让汪精卫遗臭万年的理由,一条就够--汉奸。
为了降低江山社稷被一小撮人为了私利而动摇,我们对胡温,就要痛打落水狗。
江三灵活应变能力不足,但对大局势的判断能力还是比较强的,能够保持警惕。也能够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用古语讲,自知者明。江三担的起这个“明”字!
其实,江三在位基本放弃“斗争”的哲学,甘当缩头乌龟,就是因为在短兵相接之时,江三能力太差,江三属于刘备类型的人物,反应总是慢半拍。这种人的大局意识强,也比较坚定。属于那种抱着一棵树死也不放手的那种。李登辉不就评价江三榆木脑袋吗?李登辉的长处就在于灵活应变能力强,在战术上,他总能胜过江三,但台湾局势仍然没有让他翻盘。
胡四的长处,正好是江三的短处。胡四的短处却又因为汲取了江三的经验教训,在大局意识上,虽然胡四不突出,但也相对不差。但在灵活应变,短兵相接之时,胡四明显自信。李登辉、陈水扁对江三的招数,到胡四之时, 就不好使了。所以李登辉给了很高的评价给胡四。因为他们同是长于灵活应变类型的人。
胡四是个典型的实干官僚型领导人,而江三却仍然带点革命时代革命家色彩的官僚型领导人。江三受到毛主席那一带人的影响太大,大到自己都会不自觉地去学习,甚至模仿。但到新世纪之时,江三跳出了自己的好恶,搞了三块表,也算是一个对时局及历史走向有着清醒认识的政治家。若论江三的真实的政治取向与政治价值,可能还是愿意追随毛周邓那一代吧。但历史不允许了,没有像毛主席一样逆历史大势,而是顺应历史大势。这也说明了江的“明”!
如果上谥号,江可上一个“明”字。
新中国的里通外国,莫此为甚。
1把手看用人,总理看执行力。
没有足够的信息,凭几个背景复杂的政治决策不能轻易断定一个人。
我觉得江的灵活是比胡好的,弹弹吉他写写字,跑到美国拜访拜访老师朋友,这些亲切活泼的动作,好像胡都没做过。
但是江对于大局的把握是明显不如胡的,被李登辉打得疲于招架。不是阿扁上台和911,台海还不知道发展成啥样呢。
不但宝推,还
送花成功,可取消。有效送花赞扬。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本帖花:1
以资鼓励
1,一把手并不能随心所欲用人。事实上,胡可能连选择部长的自由都不一定有。
2,总理的执行力是绝对值,路线才是方向。方向错了,绝对值越大越坏事。
中国本来经济状况不错,经济危机来了,节省一些浪费,减少公款吃喝,公费出国,公车消防;再发一些国债,搞一下国防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危机对中国并不致命。
胡温的臭棋:李小强搞ZF机构改革,总共精简了多少ZF机构,大家有目共睹;公车改革,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于是,经济危机只好炒房地产。本来中国内部PIIGS不是很多,胡温拼命养猪,地方ZF炒房地产,炒出一堆PIIGS出来,与国际接了鬼。
经济危机,应该全国上下一起勒紧裤腰带度难关,老百姓虽然苦一点,但看到上层能带头共渡难关,心理会更平衡一点,对未来更有信心一点。
以官办经济,官方的胡乱消费拉动国家经济,吃皇粮的大吃大喝,炒房炒股;非体制内的承受经济危机的后果,只能是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社会矛盾不断激化。是应对经济危机的败笔。
官办经济,落脚点应该是生产力的发展,科技的发展。西方所谓的消费拉动经济,给有钱人发钱,让他们去大手消费,指望可以带动经济的增长,根本上是在自杀。
我以为江的大局观,表现在萧规曹随这一点上。他治国时期的外交方略,其实就抱定一个字:忍。无论怎么,都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装傻是他真正的特点。
至于弹吉他,那些都是一个没什么用,卖弄风情的小把戏,对于治国理政并不起什么作用。
胡在短兵相接的战术方面,就比江强。其实台海问题并不是一个需要很高战略素养能力的课题。台海问题的实质就在于“中美台”三方的战术博弈,与战略没太大关系。所以,我说,美国把台海当成自己的劫材,中国为何不能将其作为自己的劫材。我们知道,在围棋中,善用劫材者,都是在战术上上之者!!!江的最大贡献就在于,明知自己不行,做不了毛邓,所以就做他们的小跟班,不搞标新立异。在具体的事务上,就装傻充愣!吃点亏也,还自鸣得意。
http://www.talkcc.com/article/3366769
OBM政府一直想引导资金进入实体经济,股指却一再上行。中国4万亿以来楼市泡沫不断,股指却一直保持震荡,上行乏力。在这种情况下谈什么“股市的财富效应”,“保值增值”,真是恬不知耻了。另外,股指是市场总体预期的反映,低迷的中国股指反映的是什么预期,不言而喻。
在这种情况下,不能扩大外储,保证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就意味着陷入恶性循环的可能----预期不断调低<——>实体经济遭受打压。
这和河里某些人的“一万二千点论”大相径庭哈。
对于第二点,我觉得不是能力问题,而是屁股问题。“今儿不聊凉粉,就聊屁股”,哈哈。
由于利益分化,18大面对的形势恐怕会更加严峻,全国性的唱红是不是有凝聚人心的考虑呢?
要不是胡给他擦了个锃亮,那“忍”就一定会被后世历史学家当做苟且偷安的典范。
台海问题是一个需要很高战略素养能力的课题。这里的复杂在于,对于美国,台湾是可以放弃的,对于中国,台湾是不能放弃的。所以,真要用围棋来比喻,中国就是不能把台湾当做劫材的,因为你不能弃,很“重”。
被动和主动的区别
朱的“消气外交”,那是国家国力到了一个最低点,跟勾践添吴王粪便差不多,不得已情况下的低三下四。
胡吹捧小岗村,土地流转,在太祖画像的对面,立孔子像;温在美国CNN的胡说八道,有什么不得已的原因吗?
自己犯贱,引狼入室,引美国人介入中国内政,跟朱去美国只谈外交,不谈内政,不可同日而语
竟然有几个人说96-99日子过的比现在好
我总算知道了当时原来还有另一批人。
也许正是由于当时很大一部分人没有购买力,价格下来了
而一直有购买力的群体在当时比周围人日子舒服的不是一倍两倍,自然的怀念当年的日子
原因很简单,台湾离大陆太近。而块头又是大陆最强,强到台湾连仰视都看不到全貌!!!
这就是一种自信。也算是一种全局观。看到了台海问题的这一点,之后的台海问题就成了一个纯粹的战术问题。
江最大的问题就是太急于想当一统中国的康熙或者郑成功,青史留名,所以,将台湾看重,也总想急于毕其功一役!战术上招招制于人,出招之前都被人卡的死死的。
从江时期举国上下一片“拖不得”的思想动态,到胡时期举国一片“不怕拖”的心态,这难得不能看出两任对台海问题的态度与战略思想吗?
就说台办,台办主任还都是陈台办,在江时期,陈就是一个死鱼,在胡时期,可以谈笑风生,一时风云?何一个人差异会如此之大?就是这个人是被谁领导。这其中,我以为,胡的优势就在于敢于亮剑,敢于与敌人博弈,也敢于与敌人短兵相接!这是胡战术素养与对自己战术能力的信心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