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三峡到底应该蓄多少水? -- 悠然见南山
你说说三十米水位差,作为一个循环荷载,对边坡稳定有什么影响?从工程设计的角度,最可怕的是什么?
他鄱阳湖算哪根葱,敢跟三峡比?你老哥不是支持三峡的吗?三峡你都说没事,鄱阳湖你到在乎了。我怎么就反映不过来呢?
蓄水在10月底已经完成,冬天基本维持进出水量平衡,春天放水腾出防洪库容
今年为了抗旱,放水已经加快了
土的强度是由抗剪强度(τ)来定义的。抗剪强度不是不变的。它由土的粘聚力(c),正应力(σ)和摩擦角(φ)决定。当土完全被水浸透,专业上成为饱和土的时候,这些参数都会降低。这时,符号变为c',σ',φ'。极端条件下,c'或φ'变成0。这意味着土的强度降低,在受力不变甚至加强的的情况,材料强度降低,就有可能导致结构失稳。这就是边坡被水浸泡后的情况。
这是边坡稳定分析最基本的公式,想不用,很难。
不知道你看懂了没有。我一直没有解释是因为找不到一个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
- -- 系统屏蔽 --。
- -- 系统屏蔽 --。
引号内是Copy的你的两句原话:
“在工程上,对非饱和土,u=0, σ’=σ-u =σ”
“这也同时回答了如何判断饱和的问题。答案就是工程上直接按饱和土处理。安全第一。你说不考虑有效应力,在我看来,是不可想象的。”
敢情这非饱和土,你想让它超净孔压u=0就等于0,想让它饱和就饱和啊?
我就此打住,胜利属于坚持不懈的人。。。。
我们说的是设计阶段的边坡稳定分析,是验算天然边坡或者处理后边坡的安全系数。这个计算中已经包含了大地震的地震力,也包含了水位突降引起的渗透力。你以为设计人员手里的数据比民间科学家还少?
你提的疑问,我之前已经讲过。
三峡论证是个什么规模,“鄱阳湖生态水利枢纽工程”的论证又是个什么规模?你连三峡论证都看不上眼,为啥就那么信“鄱阳湖生态水利枢纽工程”的论证呢?试想如果“鄱阳湖生态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出了问题,你是不是还会像现在反三峡一样在这儿咆哮?
而且你一句
就把三峡和“鄱阳湖生态水利枢纽工程”对立起来,定下个非黑即白的范式。这么大的两个工程,真的就这么黑白分明,水火不容吗?能否给讲讲你上面这句话是怎么推论的?
ps:我觉得你看你有点臆测的离谱了,遇到点儿不同意见,就开帽子工厂,说人家是什么什么人,还玩弄什么引蛇出洞的手腕,这和文革时候整人那套有啥区别!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对同一事物有不同认识是再正常不过的了,但是对事不对人却是理性争论最基本的原则。
即使不干旱,也得在雨季前放水到位。
我讲挖深湖底就是想增加同样水位下鄱阳湖的容量,提高防汛抗旱能力。设想长江干流洪水来时发生江水倒灌,同样水量在湖里抬升的水位也会小一些。
而你讲水位差和三峡有关,那是肯定的,不然为啥要让三峡放水来支援下游抗旱呢?
拿重庆为例,冬天枯水位与夏天汛期水位能相差20米左右。拿最枯水位与特大洪峰比,相差超过30米。
秋冬蓄水至少几十天上百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