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十字架与火焰 君士坦丁堡与泰西封的双重奏 6 -- 赫克托尔

共:💬320 🌺1893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2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第6季 山河破碎 第21章 天无二日

布勒达和阿提拉兄弟,从上位之日起,便积极对外用兵。他们的兵锋,大致有2大方向,一是积极干预两个罗马帝国的内部事务,例如帮助埃提乌斯征讨勃艮第人、西哥特人;二是远征罗马帝国境外的各个尚未臣服的民族。截至440年,从里海到莱茵河的广大平原,几乎都对匈人称臣纳贡。匈人派往东罗的使节自称,他们在440年左右,发动了一场对东方的进攻。匈人骑兵从高加索山和里海之间的打耳班关南下,途经亚美尼亚攻入防御空虚的东罗东部,一番纵情屠掠之后,满载的匈人由原路返回,在萨珊西北部的米底境内,遭遇等候多时、以逸待劳、人数众多的萨珊骑兵。一场大战下来,匈军大败,残部逃入萨珊重骑兵难以进入的深山,接着化整为零的翻越高加索山,返回匈帝国境内。这场东方战事的疑点颇多,因为439—440年间,萨珊皇帝伊嗣侯二世正在进攻东罗马帝国的东疆,如果罗萨战争期间匈人南下,必然会遭遇正在东征的萨珊军。同时代的罗马、波斯史料和后世的阿拉伯史料,都没提及这次此役。

综上所述我认为,此役要么不存在,要么是匈人在罗马、萨珊和议之后才南下的,当时萨珊军主力已经撤离,打耳班关等萨珊关隘的防御空虚,东罗军队主力在巴尔干,所以匈人的攻略很顺利。待匈人北返时,萨珊帝国已经调集大批军队,好整以暇的截断了他们的归路。由于这番战事的规模不大、历时不长,所以东罗和萨珊方面缺乏相关记载。此战的后续影响有2,首先,罗、萨都注意到打耳班关的重要性,北方的匈人是两国的共同敌人,之后逐渐形成了萨珊守关,东罗支付军费的奇异分工,而东罗的数次赖账,成了两国交恶和战争的导火索。其次,萨珊帝国认定外高加索是帝国边防的锁钥,必须严密控制,为此在440年代,加紧了对亚美尼亚的改宗工作,进而导致451年的阿巴拉伊战役。

根据《马尔古斯条约》的规定,东罗在多瑙河北岸设置了一个的榷场,为了保障它的安全,东罗在榷场附近建立一个名叫君士坦提娅(Constantia)的堡垒。441年,匈人突袭了这个榷场,屠戮东罗商人,抢走全部财物,君士坦提娅也被夷为平地,理由是马尔古斯主教不好好念经说法,而是进入匈人的地盘,发掘匈人的祖宗皇陵。布勒达要求东罗政府引渡盗墓的主教,归还被窃取的皇家财宝,否则就要兵戎相向。早就看匈人不顺眼的东罗拒绝了对方的要求,雄心勃勃的布勒达马上以此为借口,对东罗发动全面战争。

那位引发战争的祸首—马尔古斯主教正躲在维米尼库姆(Viminacium)避难,被战火吓破胆的当地军民,准备把主教交给匈人避祸,还没等军民动手,主教已经先下手为强,只身来到布勒达面前,一面祈求对方的宽恕,一面发誓将功折罪。他要布勒达在维米尼库姆城外布下伏兵,他回城之后会在约定好的时间打开城门,以全城居民和财物换取自己的性命。布勒达因计而行,顺利攻下维米尼库姆,接着他一路指向东南,攻城略地,势如破竹,巴尔干首府西米乌姆(Sirmium)、辛吉杜努姆(Singidunum,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拉蒂亚里亚(Ratiaria)、马尔西安波里斯(Marcianopolis)、奈苏斯(Naissus, 君士坦丁大帝的诞生地)、撒尔底迦(Serdica, 保加利亚首都索菲亚)、Philippopolis、Arcadiopolis,相继被占领和摧毁,大军直驱君士坦丁堡。眼见形势不妙,提奥多西二世急忙从全国各地调兵遣将,原本驻扎在萨珊和汪达尔前线的东罗军,相继集结于色雷斯地区,做出拼死一战的架势。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440年代初的匈人南征,蓝点是阿西慕斯 =====

布勒达和阿提拉兄弟似乎有分工,东罗前线由布勒达镇守,阿提拉则专注于西罗,他在数年前派兵去参与埃提乌斯对西哥特战事,结果大败而归。布勒达的东征,起初阿提拉并未参与,442年,鉴于东罗大军云集,布勒达觉得手下兵力不足,阿提拉这才率领所部来东线,准备与老兄合流。但是阿提拉的进军并不顺利,他在小城阿西慕斯(Asimus, Asemus, 今保加利亚Musalievo)城下,遇到顽强抵抗并损失惨重,只得被迫撤军。那壁厢的布勒达,进军比较顺利,沿着多瑙河左岸一路攻城略地,一直推进到君士坦丁堡外围。不过布勒达并未与东罗主力进行会战,而是你来我往的进行外交谈判。东罗方面有两张王牌,大将阿斯帕和之前成功的与萨珊议和的老牌外交官安纳托利乌斯(Anatolius),他们俩一位能征善战,一位巧舌如簧,终于在443年,罗、匈签署了《阿德里安堡条约》,核心内容有3条:

1. 作为违反《马尔古斯条约》而挑起战端一方,东罗向匈人支付6000镑黄金(1963公斤)赔款。

2. 东罗将每年支付给匈人岁币,由700镑黄金,提高到3倍,即2100镑(687公斤)。

3. 东罗赎回战俘的费用,由原来的每人8个金币(solidi),提高一半,达到12个。

合约签署之后,阿提拉想找回顿兵阿西慕斯城下的面子,要求东罗惩办城中的战犯、缴纳赔款和释放战俘。东罗方面倒也痛快,发出诏书让阿西慕斯军民照办,然而阿西慕斯人的回答更痛快:【战犯,不交;赔钱,没有;战俘,已经杀了。】万幸的是,战俘中还有2个匈人贵族还活着,不过需要阿提拉用两个战争中失踪的2个阿西慕斯男孩来换。阿提拉找遍军营也没找到那俩男孩,才知道上了当,不过人质在人家手里,只能跑到城下道歉,见阿提拉还算诚恳,阿西慕斯人很【慷慨】的释放了战俘。合着阿提拉在这场战事中几乎一无所获,还颜面扫地,这成了他终身的奇耻大辱。相反布勒达却在没有大战的情况下,在443—445年间从东罗手中榨取了1万多镑黄金。

从东罗和布勒达、阿提拉的历次交往能看出,布勒达的实力和军政能力都在阿提拉之上。更重要的是,在441年后,哥俩之间的关系便逐渐恶化,这年布勒达搞到一个名叫泽科(Zerco)摩尔侏儒,这个小丑迅速成了布勒达身边的开心果,以至于布勒达为他特制了一套小号铠甲,让他穿着跟着自己南征北战。阿提拉也把泽科搞到手,哥俩为他闹的不可开交。

445年,即北魏太平真君6年、刘宋元嘉22年,布勒达在一次狩猎中,被阿提拉谋杀,至此阿提拉一统匈人帝国。布勒达的在位11年,并不算长,也没有留下有记载的后裔,但也不是一点遗产也没有,他的牙帐位于多瑙河中游西岸,以他的名字命名为布达(Buda),数百年后来此地的匈牙利人在多瑙河东岸又建起佩斯城(Pest),1873年布达和佩斯合并为一个城市,叫做布达佩斯(Budapest),现在是匈牙利首都。1950年代初,电影表演艺术家陈强随中国青年艺术代表团到布达佩斯访问演出,正逢长子出生,为了纪念这一时刻陈强为儿子取名为陈布达,数年后二儿子出生,陈强按长子的命名规范,为次子取名为陈佩斯。

除了阿提拉之外,当时世界上的重要君主有7位:北魏世祖太武帝拓跋焘(423~452)、刘宋太祖文帝刘义隆(424~453)、柔然汗国处罗可汗吐贺真(444~464)、印度笈多帝国鸠摩罗笈多一世(Kumaragupta I, 415~455)、萨珊王中王伊嗣侯二世(438~457)、东罗马皇帝提奥多西二世(408~450)、西罗马皇帝瓦伦提尼安三世(423~455)。次级君主有西罗的三大附庸:勃艮第国王君迪奥克(Gundioc, 443~473)、汪达尔国王盖塞里克(Genseric, 428~477)、西哥特国王提奥多利克(Theodoric I, 418~451);阿提拉手下也有3位附庸国王:格皮德国王阿尔达里克(Ardaric)、东哥特王瓦拉米尔(Valamir)、斯基尔国王艾迪卡(Edeko)。在诸多君主中,阿提拉的地盘最大、武力最强,无疑是当时地球上最有权势的人。

从匈人350年代靠小鹿引路进入东欧以来,至今已经将近100年,匈人早已不是从前的游牧部落联盟了,他们在多瑙河中游和蒂萨河(Tisza)流域,建立自己的木质宫殿和各种衙门,用以取代曾经星罗棋布的穹庐。随着匈人转向定居和安逸的生活,他们的野性和赖以成名的骑射战术,也随之退化。加入匈人帝国的日耳曼人,从来就不是游牧民,多以农耕和手工业为生,日耳曼人的农业和重装步骑兵,在匈人帝国的经济和军事体制中越来越重要。匈人的轻装骑兵天然不适合攻击坚城要塞,随着帝国的人口越来越大,匈人已经无法满足于野外的劫掠,必须从富庶的城市中攫取财富,于是匈人必须制造和使用高科技攻城器械,巷战也需要足够数量和质量的重装步兵,布勒达的征战,就靠日耳曼人的攻城部队,攻下一连串坚城。此起彼落之下,匈人在帝国的经济、经济领域中的地位都在下降,仅有政治地位还在日耳曼人之上。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440年代中期的匈人帝国,五星是帝国牙帐或都城所在地,位于匈牙利中部偏东,蒂萨河流域 =====

阿提拉从来不是个优秀的军事家,这从他日后的战事也能看出来,他的长处在于政治或权谋能力,他采用了一系列手段来加强自己和匈人的地位。乔丹尼斯在《哥特史》(THE ORIGIN AND DEEDS OF THE GOTHS)中记载道:【这位匈奴人国王举手投足之间泰然自若,表现出高高在上君临万民的气势。他有不断转动眼睛的习惯,好像思索那些给人带来恐怖的事物,感到自得其乐的样子】。普里斯库斯(Priscus)记载了另一个故事,有个匈人牧人在放牧时,发现有头母牛的脚受伤,他很好奇要查出原因,就顺着血迹去找,结果在草丛里看见一口古剑露出剑尖,于是把剑从土里挖出来献给阿提拉。匈王指出这把剑是上天赐予自己的【战神之剑】(Sword of Mars),以此宣示他有统治尘世的神圣权利,直到千秋万世。

阿提拉是个无畏的战士,他既热爱战争,也必须发动战争,以满足臣民对财富的渴望和发泄他们的过剩精力,进而维护自己高高在上的地位。447年1月,一场地震严重破坏了君士坦丁堡的城墙,正想征服东罗马帝国的阿提拉认为这是天赐良机,马上撕毁《阿德里安堡条约》,率领大军南下,直扑君士坦丁堡,欲知东罗和她的伟大首都能否逃过这一劫,请看下一章《金城汤池》。

家园 原来陈佩斯名字是这么来的啊

感谢陈强老先生为广大的中国人民提供了一个新的取名思路

话说回来,本文中布勒达和阿提拉兄弟出现的真的很突兀啊。有没有关于他们上位之前的记载?比如在祖父领便当之后,两兄弟是如何达成协议搞双头政治的?

1. 作为违反《马尔古斯条约》而挑起战端一方,东罗向匈人支付6000镑黄金(1963公斤)赔款。

2. 东罗将每年支付给匈人岁币,由700镑黄金,提高到3倍,即2100镑(687公斤)。

3. 东罗赎回战俘的费用,由原来的每人8个金币(solidi),提高一半,达到12个。

乖乖,东罗怎么这么有钱啊,丢了这么多据点,还能有这么多钱?

家园 多谢提供打耳班关的资料

大大开阔了那篇《亚战》老文的写作思路啊

家园 关于布勒达、阿提拉兄弟的背景,见第17章

他俩的分工,没有明确的记载,J.B. Bury 的《晚期罗马帝国史--从阿尔卡狄乌斯到艾琳》猜测布勒达专著东方,阿提拉专注西方。

阿提拉早年在西罗做过人质,熟悉罗马帝国的军政制度,期间与埃提乌斯打得火热。阿提拉上位之后,曾经与埃提乌斯协同作战,讨伐叛军。

东罗统治的希腊、小亚、叙利亚、利凡特、埃及,历来是西方文明世界的精华,西罗只有意大利和迦太基开发较早,但相比于东罗,开发晚了至少 1000 年。

东罗还有两大经济优势,1 埃及是地中海世界的面包篮子,盛产粮食,套用中国的说法,【埃及熟,罗马足】;2 叙利亚和利凡特控制着丝绸之路,印度和中国的丝绸、宝石、胡椒乳香没药等香料,都要从此地进入地中海世界。所以说,无论是生活必需品还是奢侈品,东罗都生产或有垄断地位,并以此大发横财。

巴尔干一直是罗马与北方蛮族拉锯的地方,因为不太平,当地什么经济活动都没法搞,百姓贫穷的很,唯一的出路是当兵,以至于自三世纪危机以来,诞生了一大批罗马皇帝,如奥勒良、君士坦丁等,我脚着巴尔干很像东汉的陇右,羌汉杂居,民风剽悍,盛产董卓、马腾之类的强力人物。巴尔干仅有最南端的希腊比较富庶,不过在阿拉里克的洗劫之后,富裕程度大幅下降,另外希腊北部有天险温泉关,难以攻取。退一步说,即使东罗失去巴尔干也不算大事,只要能保住东地中海,依然能富甲天下。

别看匈人拿了黄金,其实转眼就通过贸易回到东罗手中了。以匈人的生产生活方式,对东罗贸易必定是巨额赤字或逆差,如果没有东罗的赔款和岁币,匈人的经济迟早要破产。匈人和其他游牧国家,如阿瓦尔、保加尔等,对东罗的战争和收取岁币,在我看来,是必须的,甚至是被迫的。

说到这,我多扯几句自己的感想,任何处于贸易逆差地位国家,都必须想办法回笼外流的货币,无论这货币是黄金、白银、贝壳还是美刀,如果不能回流,那就是经济大出血,迟早要经济崩溃。回笼的方式多种多样,匈人和游牧民的办法是抢劫和勒索岁币。英国的办法是卖鸦片,林则徐禁烟终于让大烟帝国恼羞成怒,直接把炮舰开来了。美利坚的办法有两样,一是大卖军火,刚刚和沙特签订了300亿美刀的军售大单,二是发国债,回笼美元。

家园 多谢,17章我看了,所以说觉得突兀

17章只说了匈人联邦长期以来不再是东罗的主要威胁而已,并没说阿提拉和布勒达的成长背景,不过我看主要也是资料不全的原因。

东罗还有两大经济优势,1 埃及是地中海世界的面包篮子,盛产粮食,套用中国的说法,【埃及熟,罗马足】;2 叙利亚和利凡特控制着丝绸之路,印度和中国的丝绸、宝石、胡椒乳香没药等香料,都要从此地进入地中海世界。所以说,无论是生活必需品还是奢侈品,东罗都有,并以此大发横财。

话说东罗在萨珊的进攻下,还能保持对埃及和叙利亚的控制吗?叙利亚和埃及也都是天高皇帝远的地方,而且离萨珊这么近,东罗的政令能达到那个地方?

另外还想求教一个问题:我记得殿下您在某个回帖里提到了绿教老牌反革命分子苏富阳及其黑五类穆阿维叶。想请殿下简单说说老牌反革命分子苏富阳的反革命罪行。这个冥顽不灵的花岗岩脑袋是怎么反对无限正义的穆圣,又是怎样被革命群众暴露出来从而打倒在地并踏上一万只脚永世不得翻身最后陷入不齿于人类的狗屎堆的?

家园 中学地理老师这么讲过,我一直以为他在说笑话

从来没想过居然是真的

家园 东罗对埃及的控制力度还行,对叙利亚控制很严

东罗的版图大致是个不完整的口字型,左边一竖是巴尔干,最南端到希腊,右边一竖是叙利亚、利凡特、犹地亚,上面一横是安纳托利亚,下面一横是埃及。除了巴尔干未能向南封闭地中海之外,其余三面都很完整,东罗版图内任何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都不算太远。

自从太宗沙普尔一世以来的300年间,萨珊帝国始终无法深入叙利亚,泥涅师朝即290年代,萨珊还把上美所(亚述)丢了,沙普尔二世借击斩尤利安的东风,也才推进到叙利亚西部的尼西比斯,幼发拉底河以东的埃德萨、卡莱都在东罗手中,更不要说河西的大马士革、安条克、阿勒颇等名城大邑了。东罗最难控制的是埃及,除了埃及是距离君堡最远的地方之外,埃及的最大问题是盛产各路异端,东罗朝廷也喜欢把政治犯流放到埃及,如垮台的景教教主聂斯脱利。亚历山大大主教或大牧首的权力非常大,对外经常参与帝国朝政,对内能干预埃及的军政事务,俨然是埃及土皇帝。

苏富扬这厮是麦加古莱氏家族的族长,追溯起来,苏富扬和穆圣还是远亲,都属于古莱氏家族的后裔。穆圣的曾祖是哈西姆,哈西姆后裔被称为哈西姆家族,现在的约旦全称叫约旦哈西姆王朝,其王室是哈西姆和穆圣的后裔。哈西姆有个兄弟叫阿卜杜-沙姆斯(Adb Shams),沙姆斯的儿子就是倭马亚(Umayyad),也译作伍麦叶,倭马亚是苏富扬的爷爷,倭马亚的后代叫倭马亚家族。简单的说,苏富扬是古莱氏家族的长支,掌管着麦加的实权,靠控制克尔白天房,赚取大把旅游收入。穆圣所在的哈西姆家族是幼支,混的远不如倭马亚家族。

穆圣创立伊斯兰教,宣传真主独一,首先利益受损的就是控制着传统崇拜对象天房的倭马亚家族,于是苏富扬迫害穆圣及其信徒,迫使穆圣和他的信徒出走到埃塞俄比亚,幸好麦地那来邀请,穆圣才去了麦地那,有了自己的地盘。麦地那在麦加北方,正好控制着麦加和东罗之间的商路,穆圣经常打劫倭马亚家族的商队,双方势同水火。苏富扬数次组织大军讨伐麦地那,都以失败告终。最终以双方妥协告终。穆圣回到麦加,成为麦加的统治者,代价是给予天房在伊斯兰教中的一席之地。

苏富扬本人没被清算,一方面他和倭马亚家族还具备很强实力,日后伊斯兰征服的两大名将--哈立德、阿慕尔,都是倭马亚家族的人,哈立德外号【真主之剑】,巴基斯坦的头牌坦克哈立德就以他的名字命名。另一方面,苏富扬的弟弟奥斯曼还是穆圣最重要的信徒和助手之一,奥斯曼后来成了第三任哈里发,等于倭马亚家族两头下注,总能压中一头。

穆阿维叶是苏富扬的儿子,他在奥斯曼遇刺之后,以为叔叔报仇为名,与第4任哈里发、穆圣的堂弟兼女婿阿里作对,最终在阿里死后,成功的翻盘,当上哈里发,创立倭马亚王朝。

家园 我靠,这苏富扬反革命集团忒也猖獗了

不但多次迫害革命导师,还最终窃取了革命成果。把个黑五类弄成了革命先烈,地富反坏右居然摇身一变成了革命领袖了。这简直是最成功的反革命集团啊。

爆笑的是库特卜、拉登之辈,居然一方面大肆赞颂革命导师,一方面大肆以反革命集团的功业为许。这得精神分裂到什么程度啊

话说苏富扬本人除了动员军队迫害革命导师之外,有没有成理论体系的反动言论、大毒草、向革命理论猖狂进攻之类什么的内容?

家园 苏富扬和穆圣的斗争,细节我不清楚

我说的这些斗争,只是概要大略,希提(Philip Khuri Hitti)的《阿拉伯通史》中有记载,但西提没提到苏富扬有啥系统的理论。关于穆圣和苏富扬的斗争,最详尽的记载,应该来自《塔巴里史》,如书名来看,应该有以下4卷:

Vol. 06 Muhammad at Mecca (W.M. Watt and M.V. McDonald)

Vol. 07 The Foundation of the Community - Muhammad at al-Madina, A. D. 622-626 (M.V. McDonald)

Vol. 08 The Victory of Islam (Michael Fishbein)

Vol. 09 The Last Years of the Prophet: The Formation of the State, A.D. 630-632-A.H. 8-11 (Ismail Poonawala)

我搞到了第5卷,也看完了。第6到第9 卷,我没兴趣,打算从第11 卷《The Challenge to the Empires》开始看,虽然第11卷还没搞到。

家园 搞到第五卷了?恭喜恭喜

以后有好东西看了

如果把某些材料写完后有空,我琢磨琢磨看看有机会我写写老牌反革命分子苏富阳吧

家园 找在美国的亲戚,在亚马逊买的

这书好啊,尤其是注释极为丰富,我脚着注释比正文更有价值,看这一本书相当于看了好几本。写到萨珊亡国,我会把视角转为东罗与阿拉伯帝国的双重奏,或者君堡与大马士革和巴格达的双重奏。

穆圣和苏富扬的斗争,《阿拉伯通史》写的还算详细,更重要的是,早期哈里发国家历史比较敏感,我担心会会得罪穆圣嫡系后裔的约旦王国和什叶派立国的伊朗,打算尽量绕过去,或者直接抄《阿拉伯通史》。相比之下,穆阿维叶和拉希德哈伦之间的阿拉伯帝国历史,比较冷门,我打算重点写一下。

拉希德哈伦之后的写作计划,除了继续写东罗和黑衣大食之外,我还打算把东到塔希尔、萨法尔、萨曼、加兹尼、古尔王朝的东伊朗和呼罗珊,西到绿衣大食、穆拉比特、穆瓦希德王朝的西班牙,北到可萨、保加尔、马扎儿,等等大的穆斯林国家和中东欧游牧国家都涵盖进去,总之啥冷门写啥。大家比较熟悉的蒙古帝国、十字军国家、伊尔汗国、帖木儿帝国就算了,最多是略写。

家园 可惜我没有钱

等我有了钱,我把你文章全买下来,我想看到殿下的书的期盼之心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

其实写写约旦伊朗没啥,咱们是给中国人写中国人看,只要理由合理,剩下的都不要管他

家园 是十分猖獗,在倭马亚王朝时期,一度在呼图白中要诅咒阿里的

也就是说在每次的礼拜中,都要咒骂忠诚的革命先烈

侯赛因一行72人在卡尔巴拉,全部遇害,最小的是不足一岁的孩子

在和其它势力争夺阿拉伯半岛时,倭马亚军队用投石机进攻麦加,打塌了禁寺,玄石都掉了下来

在伊拉克一带镇压什叶派教徒,一次就屠杀超过十万人(后两件事都是倭马亚朝最牛的总督哈查只干的,期待王子对这个屠夫的详细介绍)

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在750年的大革命中,哈希姆家族的阿布阿巴斯自称萨法赫,就是屠夫,几乎杀绝了倭马亚家族

家园 感谢科普啊,看得我真是乐不可支

以苏富阳为首的反革命集团,迫害革命导师,屠杀革命志士,咒骂革命先烈,毁坏革命圣地,混入革命内部,破坏革命事业,窃夺革命成果。如果再加上系统性的篡改和反对革命理论,放中国,早就是反动透顶死不改悔的花岗岩脑袋,被群众斗争清算再枪毙二十回了。放阿拉伯半岛,就成了库特卜——拉登之流暴徒的偶像,还成了最坚贞的革命导师的弟子。这简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天大笑话。

历史本身真的是比现实有趣的多的多了,所以学习历史才有意思啊

在和其它势力争夺阿拉伯半岛时,倭马亚军队用投石机进攻麦加,打塌了禁寺,玄石都掉了下来

求科普下这个“其他势力”是谁,应该不会是东罗,东罗主要和阿拉伯争夺叙利亚来着。那会是谁呢?

家园 是一个叫阿卜杜拉的"非法"哈里发

是这样的,早期的四位哈里发都是推举的,穆圣成年的孩子只有一个女儿法蒂玛,嫁给了他堂弟阿里,在什叶派的观点中阿里是穆圣唯一的接班人;另外,阿里虽然是穆圣的堂弟,但两人的年龄差的很大,关系差不多是父子了;阿里最早"入党"的穆斯林,而且是童身"入党",就是说他没信过之前的异教信仰,绝对的根正苗红。在伊斯兰兴起的日子里,阿里的忠诚和勇敢是穆斯林团体有目共睹的,很多人都认为穆圣有直接传位的“圣训”(逊尼派否认这一点)。不过年轻也有坏处,就是阿里在穆圣去世后的领导层中,比其他领袖都小一辈的年纪,再加上他在穆圣去世后,忙着丧葬,结果穆斯林政治局就先推举了阿布卜克尔为哈里发,阿里又为此赌气,从此脱离了政治领导和军队,专注于宗教理论,无形中削弱了自己的实力。前两任哈里发阿布卜克尔和欧麦尔都既有能力又有威望,带领着穆斯林一举夺取了大半个中东,当时穆斯林团体的矛盾还潜伏着;到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时期,奥斯曼年迈昏聩,重用本族(倭马亚家族),民怨沸腾,一些老革命家开始反对奥斯曼,其中包括阿布卜克尔的女儿穆圣的妻子阿依莎,以及脱勒哈、祖白尔等人,反对派开进首都麦地那,奥斯曼手中无兵,只能出来说软话,许诺了很多事情,但他却密谋调集倭马亚家族在叙利亚的军队镇压反对派,结果事情败露,反对的民众冲进奥斯曼家中杀死了他;当时的阿拉伯帝国乱成一团,阿里在混乱中登基;阿依莎,脱勒哈、祖白尔等人又开始反对阿里,但656年,两军相遇并爆发巴士拉战役(骆驼之战),阿里旗开得胜,脱勒哈、祖白尔战死,阿依莎被擒。随后,阿里和奥斯曼的侄子,老反革命的儿子穆阿维叶斗争,双方不分胜负,但阿拉伯帝国就分裂了,661年阿里遇刺(不是穆阿维叶干的)。穆阿维叶站了上风,大洒金钱及作出虚假的承诺,策反阿里长子哈桑麾下的将军及指挥官,直至他们对哈桑造反。哈桑被迫委曲求和,将哈里发之位让予穆阿维叶一世,而隐居于麦地那,不久病死(一说被毒死,这次穆阿维叶是有嫌疑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