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為什麼漢字簡化是倒退? -- 樊逖
近年來﹐不斷有有識之士提出恢復繁體字﹐但馬上就受到絕大多數人的反對。一個常見的反駮就是﹐恢復繁體字是復古﹐要復古﹐就回復到甲骨文去好了。
其實﹐簡化字是不是歷史的進步﹐是值得商榷的。漢字的發展史﹐從甲骨文到楷書﹐並不是一個不斷簡化的過程。橫向看各主要國家的文字﹐我們也無法找到簡化的成功案例。
首先﹐我們可以比較一下甲骨文和金文﹐小篆的寫法﹐我們可以發現﹐許多字非但沒有減少筆劃﹐而是更複雜。但這複雜不是為複雜而複雜﹐而是為了更規範化﹐更能符合漢字的造字規則。比如﹕
床 甲骨文就只有繁體床的邊旁( “片” 反轉)﹐而到篆書﹐就增加了“木”旁。
協 甲骨文就只有三個“力”﹐到篆書就增加了豎“心”旁
寅 甲骨文的筆劃就像一支箭﹐ 而到金文和篆書就左右增加了兩隻手。
還有 “祐”﹐“有”﹐“歲”﹐“窗” 等字﹐都是這樣的情況。這樣的例子﹐非常普遍。證明了甲骨文到篆書並不是一個簡化的過程。
同樣﹐從篆書到隸書﹐以及從隸書到楷書﹐也不是一個簡化的過程。比如﹐“垂”﹐“草”﹐“玉”﹐“琴”﹐“氣” 等字﹐都是楷書比篆隸書複雜。
其實﹐漢字的演變﹐是為了適合書寫工具的變革。而在近二千年﹐毛筆作為主要書寫工具﹐漢字字形也就相對穩定了近二千年。而漢字字數的增加﹐使語言更清晰精確﹐是語言的進步。
漢字的簡化運動始于五四運動。當時的進步人士將中國的落後歸罪於傳統文化﹐而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漢字也難免被殃及。
當時最為進步人士不滿的﹐是漢字無法由簡便的打字機輸入。因而﹐廢除漢字﹐而改拉丁化字母﹐幾乎成為進步人士的共識。錢玄同﹐魯迅就是這種思潮的代表。民國政府也曾試過推行簡化字。
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提出“文字必须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由於當時科學技術的限制﹐漢字打字無法像拼音文字便捷﹐使得漢字拼音化成為政治和學術界定共識。由於不能像韓國 越南那樣一步拼音化﹐所以漢字簡化﹐合併同音字成為拼音化的鋪墊工作。
所以﹐簡化字的目的﹐是走向拼音文字﹐所以才有許多同音合併的簡化。而同音合併﹐使得原有獨立意義的字消失﹐是文字的倒退。比如”沖“字。簡化後與衝突的 “衝”字合併﹐原有的“沖和”之意就很少再用了。現在的人看水滸中的“林沖”﹐總以為是“衝鋒陷陣”的“林衝”﹐而不是性情“沖和”的“林沖”。還有 “幾”與“几”合併﹐使人讀到的“万几之暇”時﹐不知這“几”字作何解。
漢字﹐從“說文解字”的9353字﹐到“康熙字典”的47035字﹐代表著一種優秀的語言發展成熟。我們也同樣看到世界上其他主要的文字都是越來越複雜。唯一的例外是韓語和越南文。(關於韓語和越南語的拼音化產生的問題﹐另文再述)
那麼﹐簡化字到底給我們帶來什麼好處呢﹖按現在的電腦發展﹐漢字拼音化已經不再需要﹐方塊字的輸入速度已經不亞於拼音字母﹐而方塊字的閱讀速度一向是優于拼音字母的。所以﹐原來簡化字走向拼音化的目標已經不再存在﹐我們為何還要保留簡化字呢﹖
唯一的理由是筆劃少於繁體字。少多少呢﹖有人從簡化字表上計算﹐宣稱減少50%的筆劃。但實際使用時節省多少﹐我從來沒用看到一個統計數字。作為一個事關國家民族千秋萬代的變革﹐居然沒用經濟效用分析﹐令人唏噓。
我用電腦計算﹐<紅樓夢>第一回﹐連標點符號共7440字﹐用繁體字共55576筆﹐簡體字共46889筆﹐平均繁體字每字7.47筆﹐簡化 字6.3筆。繁體比簡體只多寫1.27筆。王右軍寫的<蘭亭序>﹐用繁體字平均每字7.31筆﹐如果用簡體每字5.98筆﹐每字可省1.33 筆。以現代作家的文章為例﹐魯迅的<秋夜>﹐共1032字﹐繁體字是8233筆﹐平均每字7.98筆﹐簡體字是6890筆﹐平均每字6.68 筆。簡體字比繁體字節省1.3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共1347字﹐繁體字是10767筆﹐平均每字7.99筆﹐簡體字是9071筆﹐平 均每字6.73筆。簡體字比繁體字節省1.26筆。
所以在日常使用中﹐繁體字的每字平均筆劃在7到8筆﹐而簡體字在6到7筆。考慮到一般人手寫都會用連筆﹐繁體字的“馬”﹐“鳥”和“魚”字旁的下四點﹐ “絞絲”旁的下三點﹐都可連寫成一筆﹐而簡化字則沒用這種節省﹐所以簡化字實際的節省的筆劃會更少﹐可能平均連一筆都不到。
為了減少這一筆﹐我們付出的是什麼代價呢﹖今天的互聯網﹐中文和英文是世界上最廣泛的語言。語言的自動對譯已經越來越普遍﹐而在日常生活中越來越主要。也 正是這些簡化合併字﹐在電腦自動翻譯時成為災難。例如﹐“髮生”和“發生”﹐“牛斗”和“鬥牛”﹐“五穀”和“五谷”﹐用簡化字電腦是很難區別的。想想我們現在從小學生開始就用電腦﹐用筆書寫的機會大大減少﹐而使用電腦的時間大大增加。為少寫一筆而使用語義不清的文字﹐真是得不償失﹐拖現代化的後腿﹐是語言的倒退,給電腦識別漢字和人工智能的開發造成更大的障礙。
更大的損失在於﹐簡化字破壞了漢字的內在有機聯繫﹐增加了學習困難。如“愛”字沒有了“心”﹐“書”和“筆”都去掉了“聿”而失去關聯。現代人都不用毛筆 了﹐筆字用“毛”旁還有什麼意義﹖原本無關的“難”﹐“歡”﹐簡化後都用“又”字作邊旁。買賣交易原是用“貝”﹐代表貨幣﹐簡化後“买卖”用人“头”了。
在電腦時代﹐我們祖先創造的漢字的優越性正越來越體現出來。在日本的高速公路上﹐我們看到的路標大多採用漢字﹐而不是日本拼音文字。就是因為漢字語義明確易辨。
有人說﹐要採用識繁用簡﹐兩種字體並存。這正是造成電腦資源的浪費。現在的電腦處理漢字﹐還沒有一個完美的系統。就是因為文字無法統一。而繁簡字體無法自動對譯﹐使得網上很多的古典名著有錯字﹐找不到一個正確無誤的繁體版本。
而看不到古典名著的本來面目﹐在欣賞名著時的審美損失﹐是無法估量的。我們在讀“朝發白帝”和“早生華髮”。繁體字本和簡化字本有著不同的直感。繁體本是直接的視覺﹐而簡體本﹐需要聯繫上下文去思維的辨別“發”和“髮”。
美國書店里莎士比亞的作品﹐大都是原本的舊體英文﹐因為簡化以後會或多或少喪失文學作品的意義。而我們今天的書店裡﹐很少能找到繁體本的古典名著。所以“林沖”誤解為“林衝”﹐修改古典名著令讀者一頭霧水。
繁體字有兩千多年的歷史﹐而簡體字只有五十年。兩種文字﹐如果一直並存下去﹐遺害無窮。為中華民族千年大計﹐為漢字在將來世界與英語西班牙語鼎足而立﹐必須取一舍一。而所取的﹐只有是繁體字。因為消滅簡體﹐對我們損失甚小而且可行。而繁體字是無法消滅的。走進故宮﹐走進任何一個名勝古蹟﹐都必須認識繁體。
廢除簡體字﹐可以拉動內需﹐增加就業率﹐增長國民經濟。廢除簡體字﹐可以提高國民對古典文化的欣賞﹐方便外國人利用自動翻譯閱讀中文網站﹐了解中國。廢除簡體字﹐將來不再有繁簡之爭﹐一勞永逸。廢除簡體字﹐一舉多得﹐還我美麗的正體繁體字﹐此其時也﹗
文字本是交流工具,工具必须以能方便掌握、使用为目的,简体字保留了汉字的表意功能,又可使广大未接触汉字的人群能比较容易掌握、使用,对推广中华文明有很大帮助。而且简体字并不是只存在于现代,翻翻原版元曲,就可发现大量简化字,说明简化字在基层民众里有广泛的存在,而繁体字需要大量的学习时间,非专业读书人难以掌握,对普及文化传播不利。两千年前定型的繁体字对中华文明的传承起了很大作用,可也限制了中国的发展,当年先贤们从小篆中脱胎出隶书、楷书,不就是为了方便使用。我们如果拘泥两千年前的创造,反而是对当年勇于创造的先贤们的背叛。
什么?简化字里面“回”字没有四种写法?你们这是背叛!
叔孙通使征鲁诸生三十余人。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今天下初定,死者未葬,伤者未起,又欲起礼乐。礼乐所由起,积德百年而后可兴也。吾不忍为公所为。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
叔孙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
六书里简体字都能归入假借一类,复古的若干字例外,如众,气。
合并汉字确实造成了一些问题,看文言一不小心就会错误理解:如适(kuo)。
除了草书楷化坏了六书的规矩,我认为这个应该归入写法而不是直接定为字形。
其他的我都很赞成简化。
不过规矩也是人定的,错字写多了就叫通假。
费眼睛,比如lz这篇,chrome一转换,瞬间世界清爽了…
能写简体非要用繁体,这是怎样一种为了文化不惜自我牺牲自找苦吃的献身精神啊
这种人应该以身作则,在有生之年里,一律正楷繁体,不得偷工减料的写行书草书,最好还都用毛笔,用砚台磨墨,倍有文化,特不忘祖!
完全不准用纸,要继承就要完全嘛,学习孔圣人笔削春秋。楼主这一大篇文章,足够搞上三个月了。
一面又对某地取名城中駅赞不绝口,认为非常有韵味,看她滔滔不绝的城中站来城中站去,俺没忍住,告诉她那个字是日本简化字,是驿字。。。。。。
7440字*1.27笔/笔 = 9 448.8 笔 若每笔需时间0.1秒,则省时944.8秒,合15.748分钟,即0.262小时,红楼梦一百二十回,这大约可省31.5小时,每天工作10的话,大约3天!要知道曹雪芹挨饿的时候,可是几天没饭吃的。曹雪芹如果使用简体字,我们就可能看到全本的红楼梦,而不需要高鹗续貂了。
还是现实点吧,你期望的这一生都不会看到了。简体字已经在大陆扎根了,13多亿人在使用,这个“大势”是任何国家领袖都改变不了的。而且你说的“繁体字使用了2000多年,简体字只有60年”也是在混淆概念,实际上这2000多年中中国汉字的变化演变极大,变种也很多,你到底要恢复哪个朝代的字体呢?汉代,唐代,宋代,还是清代?其实简体字也是这种变化的延续,很多都是民间既有的。
楼主的文章说实话没有力度,很多理由给人感觉是在自说自话,过于主观。最没有力度的是,居然是用繁体字写的,我还要认真仔细的一个字一个字的去看,缺乏给读者行云流水 一气呵成的震撼力:)
許多簡化字在古代就有,是作為異體字通假字存在,但有些字義是有區別的。我們現在出版物再把古書簡化出版,使得文字意義混淆,增加閱讀難度。
我的論點關鍵是:在電腦時代,繁體字比簡化字優越!
能用简单的形式表达,为什么还要用复杂的形式呢?
楼主的逻辑简直莫名其妙。现在使用简化字的中国人占到中国人总数的95%以上,你想复辟,简单点,建议投票表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