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小猫的原创——剖析美军的防御“火网” -- 妖猫drake

共:💬62 🌺66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谁才是有组织的现代军队,谁更该得那场战争的胜利,直到他们老得哪儿也去不了,他们也没有弄明白。

再有,无论是西方哪个国家的军人的回忆录,对志愿军中的政工干部的污蔑都是一样的肮脏。中国军队的政工干部制度,不要说他们老得哪儿也去不了,就算他们进了地狱,他们还是想不明白。”

这个,不要说美国人理解不了。。某些号称大牛的中国人也理解不了呢。。

家园 多谢黄河老大指点

想去研究美国人到底怎么防御,而我们的战术到底是怎么样的,是希望能够更准确的描述那场战争。美国大兵的回忆,看二战陆战队老兵和朝鲜战争陆战队大头兵的回忆,总感觉美国人眼里的亚洲敌人是一张脸谱,中国人,日本人,他们真的分得清么?甚至可以说,他们就是拿更早的欧洲人眼里的、嘴里的蒙古骑兵,改改词句,拿来套在志愿军身上。

我们的战士都是好样的,提到的总是战友、集体,部队,国家,但是小猫是工科生啊,总是习惯在里面去找一些精神、勇气以外的东西。如果说看两边普通士兵的回忆,志愿军的很多战果战例是无法解释的。

我始终觉得,我写这些东西的目的,是希望看客读者们能对那场战争多一份理解,多一份认识,所以最基础的原则是能否说服他们,比如政工制度,我认为是志愿军力量的源泉之一,但是我的同学们却不能理解,因为兵临城下这种东西虽然在撒谎,但是不得不承认撒的很有水平。当西方告诉大家“志愿军是在政治委员的驱赶下去送死,有些时候凑巧就冲破了美国人防御”,我想有必要向他们解释,志愿军的步兵战术和美军的防御战术是怎么样的,之后才能让读者了解牺牲的可贵还有值得。

家园 主要还是因为前期志愿军的炮兵不够强大

运动战期间,由于没有制空权,炮兵的行动和补给都很困难,不能有效的支援步兵作战。后期阵地战的时候,炮兵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御都发挥了更大的作用。朝鲜战争后,解放军陆军步兵军的编制中,炮兵连的数量已经超过了步兵连,炮兵成了陆军中的绝对主力,到了越南战争时,轮到越南人考虑如何对付解放军的“火海”了。

家园 美军的另外一个优势你没提到

机动炮兵战术

这个机动炮兵不是指自行火炮,而是通过完善的指挥手段将原本分散在各单位内的支援火炮迅速转向某一目标,以达成在短时间内的压倒性火力优势。

这种支援炮击需要的时间不是很长,只要能完成10分钟的急促射,基本就可以将进攻方的后续部队阻隔在火力线以外,这样即使前期有少量渗透部队透入美军防线,美军仍然可以歼灭之。

美军对于战场遮断是非常重视的,并不是一味的试图将敌方阻挡在火力范围外,而是努力切断敌方后备力量的投入。苏军与德军则是通过直接封闭突破口等战术目的来实现这个目标。

本质上目的是一样的,但更多是基于各自的优势:美军的优势就是指挥体系上的灵活性与后勤。打击前者对美国兵油子意义不大,但如能切实打击到美军的关键后勤节点,其他的就都不是问题了。

在朝鲜战场后期,志愿军其实也走上了和美军一样的炮兵战场遮断战术,这是由于朝鲜战场已经形成拉锯格局,志愿军已经无法再使用传统的步兵突击战术。对此,美军在战后对志愿军的炮兵战术使用给于了很高评价。

中国军队的炮兵战场遮断战术最放光彩的时候就1984年的老山保卫战,依靠炮兵将越军的精锐师彻底打瘫在接近我军阵地的路上。

家园 兵临城下这个电影啊

这个电影前面的那些东西,基本上都有历史事件。但是把这些事件和背景割裂开再剪切在一起,就成了那个导演眼中的历史,用来忽悠人的历史。

而且这个电影把狙击给神话的太厉害,坑了无数的好孩子。狙击看的不是人头数,看的是杀掉的人重要性,而且狙击根本无法影响大局,对环境的要求也很高

芬兰那个人杀人够多吧,芬兰不还是签城下之盟;

那个苏联女人够强悍吧,塞瓦斯托波尔一样陷落。

79年有两个师级军官牺牲,其中一个死于狙击手,部队有停滞,大局有影响吗?还不是给谅山搞了一次强制拆迁。

跑题太多了,志愿军的步兵战术是有教材的,用心找找能找到。

长津湖的陆战一师和中国挺有缘的,在中国的时候就发生过被共军给摸了哨的事情,中文的回忆录提过,地点上看应该是陆战一师。

家园 犯了经验主义错误哦

野战狙击最大的作用是打击对方士气,拖延对方的行动,或者直接就是提供远程火力支援,尤其在对付机枪阵地,或者设伏阵地的时候。

尤其在现在战斗基本局限于小单位的情况下,野战狙击的作用还是不能小看的。

当然把狙击手的作用无限夸大也是错误的。

家园 摸哨的事情看到过,貌似是在47年还是48年的华北

教材还是要找找,不知上图会不会有。

家园 坑道战被志愿军上升到战略高度了!
家园 呵呵,老兄别急,这个也与FPF有关

家园 花黄河

读外国人的回忆录切忌跟着他们的思路走。

会失去自我的

家园 斯大林格勒的环境是很适合狙击的

作为迟滞德军的战法,狙击小组搞冷枪也很好用,但是决定战役胜负的,还是苏军指挥官很好的把握派出援军的时机,添油添的好。作为战役阶段,对峙作战中狙击是个好战法,但是战役胜负在于较弱的一方的能否将强方或者说攻方拖入对峙,并在对峙中逐渐积累力量转弱为强

家园 看过美国一个陆战一师老兵的访谈

记者问:您认为中国士兵是优秀的士兵吗?

老兵答:不是。他们很一般。

记者问:可你们开始遇到了挫折,被迫撤退。。。

老兵答:什么撤退?!我们没有失败,那是转进(BREAKOUT)

我们被命令转进,我们打败了敌人,我现在都不明白为什么上面叫我们转进...

俺当时就想,没有失败,你们朝一个志愿军都没有的元山一路狂奔干什么。

家园 这个么,俺这样看~

看外文的回忆录切忌跟着他们的思路走。很多年轻人都是在这个地方慢慢找不到方向的

以前有个SBer,来这里反对萨苏的一篇抗美援朝文,是从“左”的屁股来谈,根据却是美国人说了啥。。。还有一个有为青年,立志翻译许多的外文“韩战”资料,也被人拍了一头的包。

就俺看来,这俩位青年才俊之所以“慢慢找不到方向”,既不是由于像有人认为的“屁股问题”,也不是由于跟着人家的思路走,而是由于自身的知识、认知水准不够,所以导致不能分辨所读材料中的荒谬和背后隐藏的内容。。。总之,找不到方向是果,原因是自己对战争、对军事以及军队的运作缺乏基本的了解,水准不高。

比如,如果对早期PLA的政工干部在土鳖军中的角色和地位有充分了解的话,必然知道 1 PLA中从来没有督战队一类的事情,PLA的政工干部从来都是自己带头冲锋; 2 PLA的政工干部从来也是军事干部,能文能武,军事水准整体上一点不比同级的军事主官差。所以,战术上犯错误是会有的,比如对着一个突破点反复的冲锋,但这种错误,跟土鳖军中有政工干部一点关系都没有。。。如果作者对这个有很清晰的认知,应该就不会有文中涉及的含混不清的表述了。

BTW,河里经常发生屁股战争。。。其实,多数情况下,是认知出了问题而不是立场的问题。

通宝推:梦回唐朝,
家园 还是不要乱猜的好

土鳖军的政工干部,军事水准一点不差的说。。。比如说,邓政委。

当大局需要的时候,有时不得不用人命在敌阵上冲出一个缺口,否则不仅反而徒增伤亡,胜利也会更加渺茫了。。。比如,董存瑞。

家园 这些老帮淬都是一个调调:死不认帐

大水泊的鸭子,煮烂的身子煮不烂的嘴。。。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