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中华民族抗战中的三大罪魁祸首 -- 温相
如果方言中含有其他地区朋友认为不合适的词语,今后还是改改吧。我还真不知道,扯淡在哪里的方言中不算作粗词。曹操的名,如果用来骂娘的话,同样不被允许,这难道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台湾那位外交部长,说新加坡在“捧中国的XX”,那几个字我不写了,那可是地道的当地方言哪。您觉得是否合适?
呵呵
看来现代汉语词典误人不浅啊,尽收录一些粗词...
争取成为蒋委员长要求的人才!
前面话里若有得罪之处,闲兄还请包涵了。呵呵,今天火气有些大。这个话题打住可好?鲜花献上。
还请支持工作、支持西西河了。
鲜花还是收回吧
好象不能发短信了?想发个消息个一刀道个歉
开贴子又怕占用资源...
如果你有办法就转告他一声吧...你是班主嘛..谢谢.
在近代军阀中,如果以现在的观点评判,一个个贪得无厌、穷兵黩武,置国家人民利益不顾,没一个是好东西。尤其是借助外力,找个洋爹以自重。这些罪名,无论是地方军阀,还是国共两党,都推
托不了。但如果把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环境中,这样做也未尝不可。试想想,如果别人别人都借助外力,你不借助外力,还轮到你等上历史舞台吗?但是,除了这些共有的罪名,我觉得,还有下列三宗罪是丰张父子独有的。
一、为了避免被郭松龄端掉,向日本人借兵。这在军阀战争中并没有先例的。在这以前,一般军阀被别人灭掉也就灭掉了,他们的洋爹也没多大办法,最多再找个干儿子。例如在直皖战争中,日本人帮助皖系,只是帮他们逃跑,并没有和直系大打出手。在郭松龄反奉中向日本人借兵,虽然是张家父子出的钱,但为日本人在中国动武开了个很不好的例子。
二、在中原大战中,张学良坐山观虎斗,看到两边都差不多筋疲力尽的时候,该出手就出手,名利双收。本来,作为一个军阀部队,这样做也未尝不可。但是,张学良收了蒋介石的一千多万大洋就算了,还
接管华北,派十几万精锐部队出关,问鼎中原,这就说不过去了。抗大地盘是近代势力的本性,无可厚非,前提是你必须守好自己的地盘。在郭松龄反奉事件中,张学良当然应该明白东北军的战斗力是怎样的。就算在中原大战中他可以支持蒋介石,事后也应该放弃华北,让蒋介石接管(这也是蒋介石乐意的)。如果十几万东北军精锐部队没有入关,日本人就算挑起九一八,也会有多一些顾虑。
三、就是九一八。其实,无论怎样推,张学良“不抵抗将军”的头衔是推不掉的。如果东北是张家的,在九一八,东北军就应该还击。如果东北是国家的,在热河抗战,他就应该还击。也许,他觉得享受权利的时候东北就是张家的,承担义务的时候东北就是国家的。
如果没有郭松龄反奉过程中向日本人借兵,也许并不会挑起日本人的野心。如果在中原大战中,张学良不派兵入关,就不会造成关内防卫相对空虚。如果在九一八中张学良能和日本人大打一样,就算不是日本人的对手,日本人也不敢得寸进尺。这三宗罪一环紧扣一环,不但和东北军的生死存亡有很大关系,对整个中国的现代史也有很大的影响。
历史不能假设,其实,我在这里分析这么多,于过去没有多大意义。不过以史为鉴,作为今天对日本关系的参考,倒不会完全没有价值。九一八之后张学良痛定思痛,终于成为一个抗战者,才发起西安事变。亡羊补牢,说实话这已经晚了。因为这时候日本已经占有大量的资源,而且斗志也完全被挑起了。这时候,抗战全面爆发,只是迟早的事情。不过发动西安事变,还是有胜于无。
要不蒋委员长怎么就软禁了张学良那么多年呢。
和东北一样重要,历史上奉军三次入关无一不是争夺华北地盘的。所以,以后奉张再度入关也是奉张的既定方针。
至于张学良接受蒋介石的银元,也是背景的,蒋介石一方面给张钱,一方面拉拢张的部下投向南京,所以,张学良在中原大战想置身事外的初衷是根本行不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