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这个人是谁? -- 云中飞
就像攻打济南之前开一个重要的会议,粟总负责全局,指挥围城打援所有部队,但攻打济南前线总指挥许世友居然生病请假,可见一般,
45年,502多次辞任华中军区司令(当时命令已下,粟任司令,张鼎丞副之,张资历极深,是502在新四军二支队时的老上级),最后上级接受502意见,张鼎丞任华中军区司令,502任华中军区副司令兼华中野战军司令。是为第一让,货真价实。
48年,502斗胆直呈,中央改变原定华野一兵团渡江的计划,华野司令员501调任中野,关于这件事,《粟裕传》是这样记载的:
对于中共中央这个决定,粟裕毫无思想准备,大感意外,非常着急,再三请求让陈毅仍回华野。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他和陈毅结成了“陈不离栗,粟不离陈”的深厚友谊。他深深体会到,华野的全盘工作责任实在重大,有陈毅主持全局,他才能集中精力搞好战役指挥。
毛泽东说:“中央已经决定了,陈毅同志和邓子恢同志到中原局、中原军区工作,华野还是你来搞。”
粟裕知道这是中央已经作出的决定,于是提出了最后的请求:陈毅同志在华野的司令员兼政委职务继续保留。
毛泽东沉思片刻,表示同意粟裕的意见:“那好吧,陈毅同志仍任华野司令员兼政委,但是中原那边工作很需要他,现在必须马上去。”
请注意,太祖和502谈话的时间是5月7日,用词是:华野还是你来搞。
职务、职责、职权,这是三个密切联系又有不同内涵的词。
对501调中野起决定作用的是4月20日刘邓向中央的发电:
在此电报中,刘邓表示:小平必以极大精力主持党政,刘、陈主持军事,子恢能来任第二副书记颇好,主持运购,对许多困难问题更易解决。
中央也电告刘邓:“陈、粟二人日内可到阜平和我们会商行动问题及你们提出的中原机构组织问题。”
4月30日,501、502联袂抵阜平县城南庄,参加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
5月5日,刘邓再次致电中央:
总的来说,这次502表现的非常不错,厚道人呐!不过呢,非要说“让司令”,这可能大违501、502这对生死战友、儿女亲家的本意了吧!
至于三让麽,只有李银桥一人的孤证,他一个端茶倒水的,旁听五大书记的会议,栩栩如生呐!
54年上半年增补中革军委副主席,没有502,下半年新军委委员、国防委员和副主席名单,没502,从公开的正式文件中,从来没见502上过帅位榜,这让帅又是何从说起!
有些时候,家人、身边工作人员,一叶障目,猪油蒙了心,把自己父辈、首长,抬到不适合的高度,爱之反而害之!
链接几篇河里老帖子:
至于观点,其实我和你没有什么大的区别。你的最后一句话我也是同意的。
另外问一下,有看到说粟戎生在南疆自卫战期间,瞎指挥被战士报复,扫射军部食堂,导致军长负伤。此事真假?
后来 陈毅开会 想训训许
结果 许听到风声 故意缺席
粟裕是技术型干部,政治能力、资历都不是很过硬。
粟裕的威望也是靠一个个胜仗积累起来的,一开始没有多少人听,没陈毅压不住场子,到了后期才逐步逐步好起来。
俺拜读完张雄文的书之后,有一种感觉,就是他被那些极其老练的老干部当枪使了。。。
此外,《彭德怀全传》里面详细说明了粟裕大将告洋状的过程。。嗯,作为局外人,俺个人感到那个举措当然不是在告状,但外交场合做这样的事情,确实说明粟裕大将在政治上历练较少。
实际上,政治方面,正是粟裕大将的软肋,这是他一直以来革命生涯所决定的。在政治方面,大概叶帅是超一流,陈帅,聂帅,朱老总,罗帅,刘帅略低一点,林总,徐帅,贺老总是九段,彭总大概就是八段了,粟裕大将,嗯,考虑到他的根基和手中的政治资源,再观察他的政治履历,再考察他的政治行为,恐怕就是六段的水准了。粟裕夫人这方面大概也是六段,但要加上业余了。
戎生在南疆是真的,越级指挥被人诟病也是有的,那个军出事也是真的,串到一起,没道理!
那次背着聂帅给太祖写报告差点没把聂帅坑死,太祖公开拿他和聂帅对比,此外擅自下命令调动志愿军部队回国,甚至连他手下的秘书都敢代陈赓签名,搁谁是这位大将的同僚或上级能相处的好?这些细节张雄文之流和大将家人只字不提。
粟自己的为人处事也加剧了这种矛盾,他在七月分兵后的检讨就让谭震林相当不爽,相比较林彪在四平之败后给李天佑背书差别不是一点点,所谓的老大可不是能力最强就能当的好的。
直到1994年,在当事人基本辞世后,中央军委才决定给粟裕公开平反正名,但在审批签字时却依然有人施加影响,企图阻挠。
=================
邓在94年还是有影响力的吧
十大将系列之粟裕不能治左右
那么多人都和一将关系不好,难道他自己没有任何责任?一将的情商一直没有提升,如果真把他放到火炉上烤会死的很惨的,把柄被抓在别人手里他想不上贼船都不行。
还是保护使用 他这样一个人 放开来会被几大山头碾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