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论诋毁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几种常见宣传伎俩(上) -- 李根
么可能帮中国,在台湾练出一支,足以和美国争海空权的,海空军?
3对不起,喝太多了,这酒是该戒了。
4土改后的农民能马上当步兵,他们一时半会当不了海空军,美军介入时,他们只怕连枪怎么打都没学会。
5土改是长治久安之策,他不是用来打急仗的。
6枪杆子里出政权,但政权是要用利害平衡来保的,中共为什么得天下,国民党为什么败,不是因为中国枪比国民党多,那是后来,是因为中共一起根,就更切实的在平衡民众的利害。
7
国民党不是没考虑过民众,但是华而不实,减租之类,如果成功,是不错,但减不下来,因为地主不答应。
看朱德回忆最明显了,为什么早不加晚不加,非在灾年加租,为什么不加别人非在朱家头上加。
地租是按比例收的,灾年佃农收的少了,地主收的也少了,佃农收少了没办法只有认,地主有权,他可以通过增加租率,来保证收上来的和往年的数,其码是差不多。
朱德他们家生十三个孩子养不起,杀了五个留八个,留多了,那边还有只留两三个,一两个的哪!
朱家养这么多人,靠那点留成,勉强活着,加一点就全家活不了。
但那边只留两三个,一两个的,更高一点租子,也还能勉强活着。
所以,朱家除非把养大的孩子,杀几个扔几个,否则就没法再租那个地,朱家杀孩子是不得以,不是因为喜欢,他们不是因为无情,才杀孩子的。
所以他们只能不租,只能离散。说白了,当全家都没一点退路时,他们全家去面对未知的一切,再也不退一步了。
对于地主来说,这可能是孩子学费不够了,也不一定非是什么多娶小老婆之类的开支不够了。(当然也很可能是,谁知道哪!)
对朱家就是全家死还是死几个的问题。
8
国民党集了全国能刮到的钱,去台搞和平土改,就全国来说,这不是本事。
但对台来说,这很厉害,当然了后遗症是好多地主拿钱都不认,搞民进党,最后干翻了国民党。
9
喝多了就不太淡定,脑子跑的有点跳,多见谅,乱开枪不是好事,会打错人的,应该再多看几年书,化化。
顶多是一个景帝,即便是武帝,前面还有个窦太后把持朝政好多年呢。
中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构是中央委员会,(当然对外宣传的时候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那个橡皮图章的全国人大),中央委员会的两百名委员虽然很风光,但也不是人人都能参与最高国家重大事务的。
对中央的常委来说,自然是想开会就开会,随时有机会可以讨论“重大事务”。而政治局委员每个月也可以开一次会,也就是说,政治局委员每个月有一次机会对“重大事务”表达自己的意见。而中央委员么。。。,一年开一次全会,就是说,每年才有一次机会对“重大事务”表达自己的意见。平时中央委员们对重大事务可未必能说上什么话。而中央委员们也不是人人都在国务院以及部委,或者人人都可以动不动打电话到老胡那里的。甚至对有一些中央委员来说,连交流沟通动向的渠道也其实未必有那么多的。
不过,虽然一般的中央委员未必能对绝大多数“重大事务”说上什么话,但一些“重大事务”,最后总还是要全会表决通过的。表决在“多数”时候是过场,但总要考虑各种可能性的,而舆论总还是有一定意义的。
比如说当年那个老何的多维不在国内发行,但他发行的一些杂志书籍很大一块其实还是经香港到国内给某些特定人士看的。多维当时挺得最卖力的好像是潘岳,老曾的形象在多维的笔下也一直不错。直到十七大开始,对小习的赞美才开始铺天盖地了,在此之后,凡是与太子党沾边的人物都是多维力捧得对象,当然薄大书记除外。
后来多维转手给于品海了。这个于品海也很有意思,老江去世的传闻起来的时候,多数媒体的态度虽然是半信半疑,却没有见到那个媒体主动辟谣,甚至官方好像也不愿意多谈。但唯有两家媒体是个例外,几乎是在第一时间急切地引述“江家友人”的话讲老江只是“发烧住院”而已。至于这两家媒体,一个是于品海的多维,另一个就是于品海的中天电视了。
梁广大这个人虽然在八十年代改革派中的名气比较响亮,其实也只能算是改革派中层的代表,后来基本上还是被遗忘了。他和老习的恩怨,大概可以算“势利”的原因,应该算不上改革派与老习的矛盾。
其实要说起来八十年代改革派在最高层的代表,胡、赵、万、然后接下来就是习仲勋了。甚至汪大书记喊出来“杀出一条血路”,这句话最早的出处也是八十年代初的老习在搞特区的时候讲的。而真真假假的万里谈话特意提到“书记处工作的老同志”,目的也是很明确的。
说到这个菜肴,其实从四代领导人最爱吃的“名菜”身上,倒是很有意思,免不了要联想到他们的性格。
现在正在位子上的是胡锦涛,他最喜欢的是“开水白菜”;以前江泽民最喜欢的菜是“顶级牛扒”;邓小平最喜欢的是“乌鱼蛋汤”;而毛泽东自然是“红烧肉”了。
“红烧肉”给人的感觉就是比较朴实,应该是没有多少争议的。
“开水白菜”么,总让人觉得这是外表低调内心高调的故作姿态,不动声色却又眼巴巴地希望人家知道这个菜花费不菲,这样借机显示自己那点的所谓“底蕴”。
“顶级牛扒”么,给人的联想不好,方鸿渐,洋泾浜,与外国友人“谈笑风生”。估计老江这是要高调地表现自己形象中的“洋气”吧。
至于“乌鱼蛋汤”,最早的故事好像是八十年代的商业部长王磊在北京的“丰泽园”饭庄“搞特权,大吃大喝”,在饭庄“吃乌鱼蛋汤这样的高级饭菜”。一顿饭菜当相当于时一个月工资,但“付的不过是一碗汤钱”。后来部长倒是因为霸王餐给免职了。不过从这个故事应该说明,“乌鱼蛋汤”在那时候大概是民间最热的菜,而能热起来估计还是从上向下流传出来的吧。
另外,第一次见到“乌鱼蛋汤”这几个字的时候,可怜我这个人没文化,眼睛一花,把“乌鱼”看成“甲鱼”了。当时就在想,这按照俗话讲出来,不就是。。。汤么?
能混到中央委员的,若说自己没有弄到一手消息的渠道,我想,那真是可怕了。而这种舆论能影响到混到中央委员的人的判断,我觉得更可怕了。
说到老江的死讯,我后来咨询过某位世兄,他虽只是中组部的小卒,但十分肯定的说,绝无此事。
看了薄大书记在10月后,在全球华人媒体人大会上的讲话录像,觉得薄有点儿着急了。
1)薄自己说,我这个人还是非常重视群众意见,走群众路线的。
2)薄说,现在很多对重庆有很多误解,我希望通过你们消除这些误解。
中央委员有两百多个,并不是每个中央委员都是李源潮薄熙来, 或者胡春华孙政才的。还有很多中央委员从来都没有被人或者被舆论关注过的。也有的中央委员只不过等到退休的时候可以“安全着陆”,能有部级待遇,能安排好自己的子女,这就算万事大吉了。对他们来说,对江胡可能还注意一下,对习李就未必太关心了,甚至就算是中国的未来发展,跟他们的看法有关系么?表决的时候举手就是了,何必费心对自己没有任何影响的事情?但反过来,偶尔他们也会作为旁观者关注一下的。
至于海外舆论,这本来就是党内放风的重要手段。国内媒体是限制的,报道什么不报道什么自然都有定数,而海外媒体就方便多了。这就是所谓“出口转内销”,大家心理都有数的。而且党内对此一渠道当然也是很在意的。实际上多维当年不就是因为“定向透风”的“预防针”才起来的么?
另外,海外舆论虽然在决定下任常委的那几个人选方面未必有很大影响。但很多中上层的还要向上更进一步,而且还有一些少壮派太子党要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也还是需要某些海外舆论的。别的不说,潘同志自己不主动的话,他这个希望之星难道靠自身的“王霸之气”就能让海外媒体从茫茫的官海中发现他并力捧他不成?
如果在官场混了这么多年的老油条还看不透e大及我等能看懂得东西,看不懂这些表面文章内里是什么东西,没有了解一些事情真实内幕的管道和人脉,那真是有趣的事了。
假如这些东西原本就是放风,那它原本就无所谓真或者假,大家自己依照自己的利益格局选择利益取舍站队就是了。至于说这种段子能影响局面,我还是不敢苟同。
那你可以多接触几个正部级的官员看一看。人与人之间的区别大了,正部级与正部级之间的区别也大了。
刚愎自用的不少,简单少识的绝无。
简单少识的人那一级也都不可能存在,不过缺少渠道的可不少。如果每个人都能直接同江或者胡谈笑风声,每个人的后台与派系都那么鲜明的话,那就不需要党内斗争了,每年江胡北戴河会一次面讨价还价就全解决了。更何况目的只是去“透风”,不是去“洗脑”,透风以后的效果就是另一回事了。
原本就是党争,但这些参与者会把这样的段子当做党争中自己选择站队的理由?每个人的派系可能未必那么鲜明,但走到这一步的官员,每个人基本都知道自己的利益在哪。铤而走险或者打酱油的会有,但应该不会基于这些我等小民都看得穿的八卦。
薄的最大劣势就是上一次没有按照潜规则来,给人留下了行为容易出人意料的印象,而官僚群体最怕的就是出人意料,万一出人意料地对自己不利怎么办,万一出人意料地来了个乱子怎么办?
举个简单例子,虽然据说党员都是廉洁守法,刚直不阿的,可大家也都是有亲朋好友的,总不能都去当海瑞那样的孤臣,总还要考虑没法推托的人情的。所以就算是中纪委的书记,要查谁不查谁也是要遵守潜规则的,只要按照潜规则就好办,就算最后不得不查某人,至少大家心里还是有底的。可万一薄进常委后去的是中纪委,那得有多少人担心他会“出人意料”,不按照潜规则来啊。你说这能让人放心吗?
薄提到老江还有老邓,也是在表达以后愿意遵守潜规则的意愿。但积重难返,上一次可是搞得太大了,这以后就不是一两次讲话可以消除的。而这样的印象也是他最大的劣势。
不过薄上一次不按照潜规则来也是无可奈何的事,薄如果上次遵守潜规则的话,到了现在就不是在讨论会不会入常的问题,而是一定不会入常的问题了。
当然,现在汪的一些风头也很有些过头了,也有些给人留下有可能不按照潜规则来的看法。怕是很多人对汪也不是很放心了,如果汪以后到中纪委也整天来个出人意料怎么办?不过,汪的最大优势是年龄,就算这一次不上去也没什么,以后还有不少机会,这一点可是薄没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