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广场协定和中国崛起 -- wild007
不要把中国内生经济看的太美好,新中国解决了粮食问题,解决了贫油问题,而2000年来一直困扰中国的贫铁问题却没有解决。
中国自身的品位低劣的铁资源无以支撑起中国经济内生圈,58年大跃进时如此,86年价格双轨制时也是如此,贫铁是中国2次大跃进失败的最深层的渊源。
我看历史,贫铁正是中华文明3次被冲击的主要原因,第一次是携铁器而来的匈奴,第2次是锻奴出身的突厥,第3次是铁船大炮的英国。前2次我们通过技术革新渡过了,现在这种依靠外部输血带来的所谓“崛起”,很有可能是一次短暂的饮鸩止渴。
日本人的崛起一来是有自己的技术积累,它是二战以前唯一完成工业化的亚洲国家;基础很重要,这包括成熟的技术路线和大批熟练的产业工人,这些都是要积累和训练的。这些技术有些来自美国,有些来自德国,有些是日本自创,但无论如何,日本人消化了吸收了。
二来也确实是朝鲜战争的时来运到,美国人把日本当后勤基地用,对其大量投资。这点很重要,做生意最难是什么,启动资金。想法人人都有,或许也有技术储备,钱从哪里来?类比一下欧洲,二战后欧洲的重建资金一样来自美国。
三是日本货德国货美国货在历史上都有一个粗制滥造的阶段,日本货一开始也不是以质量精良闻名的,也是在拼命压榨工人中完成产业升级的。
也许技术输入不是主要原因,但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原因,尤其对于工业化的后进国家。
如同毛泽东思想的产生一样
铁是可重复利用的资源,进来了消耗率是很低的,二战时日本更缺铁,可即便船舶被大量击沉,其国内的废旧钢铁依然保证供应直到战争结束,今天中国储存的铁,足够中国用到第四次世界大战了,话说那时不用铁用石头了,呵呵。
只有消耗品才是瓶颈,铁无疑是算不上的,真打起来在铁耗尽之前,石油和粮食肯定先一步耗竭。中国的稀土战略,就是把中国产稀土变成了世界唯一的消耗来源,因此才获取了一定的话语权。
今天的世界大国间,都不是真打而是靠计算机模拟后讹诈了,和春秋时期的君子战很象。一旦一方研制出对方无法破解的武器或战法,就可以逼迫对方在相应问题上让步,鱼死网破对大国间已经不是选项了,因为一打肯定就是一大片核污染地,靠战争弥补亏空的可能性已经基本不存在了。
因为西方已经储存了400年,而我们才起步几十年。
河里有人推算过数据,中国虽然现在的钢铁产量世界第一,但钢铁存量仍然比不上美英等老牌帝国,但这些老牌帝国们仍然需要大量的新钢铁,中国大量的出口就是明证。他们都需要大量的钢铁,以中国4倍于之的经济发展前景,钢铁的缺口那是巨大的。
而且在中国大地上,也没有看见过大量储存废旧钢铁的现象存在,钢铁与石头没有可比性,因为钢铁是工业的基架,工业的发展就需要新的钢铁,取下墙角的铁再回炉的作法,大跃进时已经干过一次了,似乎效果很荒诞。
况且工业技术总是进步的,16世纪前中国曾经是世界最大的铁制品生产国,到了工业时代不还是哀叹中国是人多钢少吗?
随着技术发展,钢铁的需求只会越来越大,不要用刻舟求剑的方式来理解工业发展。
对于能源,中国到不十分担心,正是因为能源是消耗品,世界各国都没有多大存量,中国与英美等处在同一起路线上。
二是中国距离石油中心的距离远比美国近,几十年石油动荡的历史说明,石油紧张最倒霉的是美国,谁让他处在距离石油最远的地方,让对手施加影响的漏洞太多。
三是能源不仅仅有石油,还有煤炭。你说中国通过稀有金属,不如说通过焦炭来影响世界,因为稀有金属的用量规模小,完全可以通过其它方式代替,比如美国为了打破中、俄对钨的控制,而采用贫铀弹。
现在正进入电子时代,对于石油、煤炭的直接利用将减少,而将能源转换成电能再利用的现象将越来越越多,在不久将来,煤炭与石油在能源利用上将相同。我国发展高铁、电动车,西安试验生产煤焦油,都是基于中国煤炭多这一实际情况的,减少对石油的依赖。
比方说钢铁业,日本人就把连续铸造,氧气顶吹以及其他什么技术给整合在一起
再比方碳素纤维,日本人其实有很多重要创新,使得日本人基本上控制了那个市场。
朝鲜战争对于日本而言主要是昧国方面大量的订货消化了此前日本受到昧国的道奇路线---产生了所谓稳定的停滞--库存大增,失业大增的影响,库存全部清空了,原来停下来的生产线又开始了运转,可以说朝鲜战争的订货对日本形成了一个初速度似的推动,但是此后的什么神武景气等等主要是靠日本人自己努力的结果。
日本货的质量的提升与他们借鉴昧国管理有关,问题在于他们在借鉴昧国质量管理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全面质量管理方式。
更关键的在于日本的产业组织模式---基于财阀内部的协作的产业组织模式,当年麦克阿瑟曾经下令解散财阀,导致日本经济陷入混乱,当朝鲜战争爆发以后,日本财阀基本上都恢复了
还有就是企业内部的一套基于大和文化的管理模式,或者说精益管理模式
同中国乒乓球一样,日本的精益管理模式也走向海外,让包括欧昧中国在内的整个世界学习模仿,中国造船业的发展与坚定的确立学习日本的方针是有关系的,反过来中国的其他行业则一味的向昧国看齐,而昧国制造业本身在不断的削弱。
古代,为什么中国总是打不过草原民族;
为什么草原民族的人口总是不多;
为什么打下中国的草原民族都选择了农业,而不是放牧?
就是300年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朝贡体系的翻版,只不过核心换成了美国。当年中国号称世界白银的终极秘窖。
这个因素很重要。暴力是解决问题的最后手段,其他国家美国实在不行了可以动手。
中国目前也就比美国少些,到2013年肯定就能超过。(美国70亿,中国50多亿。)
(较粗的算,钢蓄积量=历年产量+净进口量。)
原因很简单,先发国家发展虽早,但早期产量少,而且增长曲线更平滑,后发国家可以模仿,所以可以爆炸式发展,短期内产能就上去,1年顶100年前的几十年。
不仅中国如此,比如日本的钢蓄积量是大约美国的一半,比英国多多了。人均也比他们高。
还有,根据历史经验,钢铁产量不会永远增加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完成,就意味着钢铁产量的见顶,西方工业国家普遍是在73年左右达到峰值(日本例外一些,由于中国需求的拉动,2007年产量达到121mt,超过了1973年的119mt),中国也不会例外,中国的峰值大约9点几亿吨,时间在202x年左右,之后在203x年,钢产量会逐步下滑到7亿吨左右,寻求一个平衡。
如果中国内生经济真正完善了,绝对不是和美国看齐就行的,以中国的市场规模,至少要达到2倍以上,不然中国必然输掉这场竞赛。
而未来对钢铁的需求绝对不会停止不前的,钢铁的需求会随着能源的革新而增长。
当我们在考虑一个问题的时候,往往涉及的并不止一面,而每一面在决定事物最终走向的权重是不一样的,而且这些权重会随着时间环境的改变而变化,故而分析一个问题就很容易产生鸡同鸭讲的情况。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什么对人的生存很重要?有人说水,有人说食物,盐也很重要,抗生素也是革命性的,没衣服你会冻死,没房子你肯定短命......等等等等,反正要想致人于死命,有着千万种方法,人命显然是脆弱的。可是如果真的要控制一个人的生死,那么自然在所有这些要素中,有个轻重缓急,先来后到。比如说控制一个人的盐,他可能要几个月后才出问题;控制他的衣服和住房,也许要等数年甚至数十年,他才出状况;可要是控制他的食物,十天半个月就要他的命;而如果控制了他的饮水,3天对方就见马克思了。故而,如果让你做选择,你会去控制敌人的什么呢?
在主题文中,中国的生存关键是粮食和石油,恰如人的食物和水,而钢铁则如盐等必须品。诚然缺了“盐”,中国肯定问题很大,搞不好还要崩溃,可是如果连盐都缺了,水难道会不出问题?中国50%的石油还在依赖印度洋--南海航线,如果澳大利亚能把中国的铁给断了,有什么理由油路还保证畅通?而如果水的问题事实上已经解决了,那么胜负已分,有什么理由,敌人还能强大到断你盐?国际关系错综复杂,谁手里都有对方的把柄,强大如美国,依然对中国乃至伊朗投鼠忌器。总不能说,因为对方有捅死你的手段,故而当他把绳圈拿过来的时候,你就没的选择只能把脖子伸进去吧?
你难道不想想你就没有砸死他的手段?
国际政治有的时候就是过家家,你有千百种搞死我的手段,但是只要我有1种让你也完蛋的法门,那么双方就是对等的,恰如唐雎对着秦王威胁血溅五步的时候。这也是为什么美国对核扩散异常恐惧的原因。可以说新中国之所以有今天这样的地位,靠的就是这种“无赖”的直捣黄龙的思维。你美国不是核威慑吗,我就核捆绑;你美国不是卫星漫天飞吗,我有反导竹竿可以捅翻你;你美国不是有航母全世界耀武扬威吗,二炮射程内你进来试试;至于反隐形,那更是一本万利,你美国投了千亿万亿搞隐形战略,我花个几千几百弄个土得掉渣的反隐,你又能耐我何?
破坏总是比建设容易,美国把西方从劫掠者部分转变成了建设者,但是因此也就背上了建设者的包袱。既然你的建设是为了更好地劫掠服务的,又怎么可能不变得千疮百孔?中国不需要有战胜美国的能力,只需要有和美国同归于尽的手段就够了。葡萄老在说“战略窗口期”,事实上中国这些年就是一边享受着美国世界警察的服务,一边尽情地挖美国的墙角,不让挖也可以,大家一起完蛋而已。要让中国成为“负责任”的大国,很好,首先要定义什么是“责任”,你美国尽责了吗?星际移民的伟大事业,你完成得如何?成天在金融迷汤里把骨头泡软,又有什么资格指责中国不尽责?
中国和美国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是共生关系,合则两利,分则两害,但目前中国要的是做并肩子王,而美国认为这种自食其力的并肩王他做不来也还不想做。于是,这世界还要经过好一番折腾,包括中国会在空间科技上给美国越来越大的压力,同时,中国也会和俄国进行未雨绸缪的联合试探,一旦美国拒绝合作,中俄国的前景是可期的。
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很容易陷入自己的系统中,而自己的系统总会不自觉地忽略或模糊化对自己不利的方面,譬如说,把某类影响放大到一个无法接受的前景,以此反证自己说法的正确性。但问题是很多无法接受的前景压根就不会出现,虽然未来很难预料,但是经由综合分析下,某些出现条件极其苛刻的结果还是尽快抛弃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