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对于毛泽东,我是这么一个态度 -- BC大头鱼
对贴主:哼。
对阁下:好!
【混个脸熟】
【氨基酸浓汤】
【珍惜发帖额度,但忍不住还是要对某些开篇就讲“凄惨往事不说也罢”但最后还是忍不住跳出来说那些亲戚“全家饿死”、“大把”、“雪夜搬运幼子打电筒”的人评一句:呵呵。】
悄悄送花
反右,WG,有些人被整的很惨,甚至丢了性命。
这里的确有不少无辜的。但是细究起来,也的确有很多是自己作的(当然,这些人罪不至死)。
我认识的一个人,它的爷爷在反右时被抓,判了10年。他拿这个和我说事。
我告诉他,右派不会判刑。但是犯了罪就可能判刑。你的爷爷应该不是简单的而右派,而是有反革命言行。
从我这个朋友身上,或许可以观察到有些端倪。
这个朋友,属于那种嘴巴大,没事就喜欢大放厥词的类型。又不爱读书,懒于思考,所以说的话基本都是胡说。但是,他自己还以为自己很有道理。
平时做事张扬,私生活混乱,且不顾后果。经常是泡了妞就满世界嚷嚷,深怕别人不知道。
这种人,赶上特殊时期,不被整时不可能的。
如果遗传有效,那么它的爷爷估计也差不多。甚至可能更坏
你的认识,和很多我的校友是一样的。听起来似乎有道理,其实逻辑很扯淡。
最基本的论据,毛的统治时期,国家穷的要死。改开后才富裕。所以毛很混蛋。
这个经不起推敲。如果说,毛接手之前,中国很牛逼,或者很富强,毛接手后边的越来愈差,那么你说的对;即使没有变差,与接手时持平,你说的也有道理。
但是,这是事实吗?
49年的中国时个啥样子你心里没数吗?
一个彻底的农业国,几亿没受过教育的农民。这种底子要实现富强,你真的了解要经过那些步骤吗?
不要总是拿当时的生活条件卖惨,没什么意义。
在57年和梁漱溟辩论时,毛就说过:实施工业化时大仁政,让利于农民时小仁政。
为了国家和民族的而未来,不得不实施大仁政。
翻车了,说是主席瞎指挥。以前不听主席话,就有老蒋来杀头,现在没老蒋了,谁还听主席的。
没有主席中国就和现在埃及差不多的衰落的文明古国。主席将中华文明成功带入现代化工业化。你家可能有不幸,但整个民族是幸运的,中华文明没有变成博物馆的历史,不像罗马文明希腊文明被蛮族抢了文物,还抢了文明继承人的名头。而且你家的不幸明显是违背主席意愿和政策的,为此主席不惜粉身碎骨发动文革希望群众监督党和干部,然而文革被官僚集团破坏了。但这愈加显示主席的伟大,官僚集团的卑鄙。我这个改开后受教育的人觉得历史越长,大家会觉得主席越伟大,诬陷主席的不实之词会被丢弃。印刷打破知识和文字垄断,互联网打破历史真相和解释权的垄断,主席的解释权不再由官僚集团及其走狗垄断。
应该是家风至少家长中有道德传承下来的。据说邓家就是黑社会出身,计划生育时牵牛扒房搞黑社会一套,都有影响的。
1958年1月6日,毛泽东到达南宁,分别在7日和11日两次畅游邕江。11日会议在南宁明园饭店召开,陈云称病未出席,邓小平等三人也未出席。会议的议题本来是总结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建设经验,讨论和研究1958年的国民经济计划、国家预算和第二个五年计划及长远规划。但会议召开当天,毛泽东就提出了“反冒进是政治问题,一反就泄了气,六亿人一泄了气不得了”的话题,随后扳着手指头,提出后来十分流行的“成绩和错误是九个指头和一个指头”的说法。此外他还强调要反分散主义,称有人反对党政不分,要把权力揽过去。12日他批评反冒进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脱离了大多数部长,省委书记,脱离了六亿人民,“某些同志和右派只剩五十米了。”这让会议气氛骤然紧张了起来[4]:19-22。
1月13日周恩来送别也门巴德尔王太子(英语:Muhammad al-Badr),飞抵南宁,当天柯庆施也到达。当晚毛泽东约周恩来、刘少奇谈话。15日薄一波、李先念和王鹤寿分别作了关于1958年计划、1958年预算和钢铁生产指标的报告。三人均顺应形势,在汇报中表示工作中心是调动一切可能调动的积极因素,大力组织工农业生产高潮,迎接“大跃进”。毛泽东则仍然不满,称薄一波为“中间派”,并继续严厉地批评“反冒进”,他在16日的会上拿着柯庆施批评“反冒进”的 《乘风破浪,加速建设社会主义新上海》对周恩来说:“恩来,你是总理,这篇文章你写不写得出来?!”周恩来回答说“写不出来”,毛泽东继续发挥说只有在上海这种无产阶级最集中,阶级斗争最激烈的地方才能产生这篇文章,没有工人阶级建设社会主义的强烈热情是写不出来的,“你不是反冒进吗,我是反反冒进的!”[2]
毛泽东对周恩来的批评让与会者十分疑惑,但17日毛泽东又约薄一波、李富春和李先念谈话,说批评主要是针对陈云的。19日毛泽东约周恩来单独谈话。在19日晚会议上的发言中,周恩来对1956年下半年的反冒进措施进行了检讨,承担了责任,说反冒进是1956年到冬季那一段时间带方向性的动摇和错误,伤害了群众的积极性,“这个方针是与主席的促进方针相反的促退方针……越是不自觉这是方针性的违背,就越严重越危险”。1月21日毛泽东作了总结性发言,提出今后要以一个人为核心。与会者则纷纷表示要当促进派,李井泉等人从自己工作出发,说明“反冒进”的损失,陶铸等人则表示要“要赶上柯老(柯庆施)”
南宁会议圣人同志被迫做了检讨。国务院的权力除了外交,大部分被中央书记处架空。那么您猜彼时中央书记处总书记是谁?正是永不翻案同志。永不翻案同志在主席的扶持下,相当程度上领导了政务工作,的确是大跃进政策的主要执行者之一。度过所谓三年自然灾害后的六二年七千人大会,主席被迫做了检讨,真正退居了二线。
小同志,时间线很重要哟。
可是,如果问题不是毛导致的,又凭什么说功劳都是毛的呢?
----您这句话讲理么?符合逻辑么?
当年丁来峰饿死的是七岁的姑姑六岁的小叔,对比关在牢里十年的爷爷,这个话怎么都圆不回去。只好他奶奶委屈点,担个生活作风问题。
现在转到舅公身上,一表三千里,死无对证,这样写才专业。
这里不少比我年长的,不知道在乡镇得什么干部才能经常穿皮鞋,抽耳光还得脱下来,太麻烦了,就算是最次的猪皮鞋,这么抽下去得多大的伤。
农业为主的地方,有个解放鞋穿就不错了,更多的是赤脚,要么是自家做的布鞋,最起码80年代初的皖南农村是这个情况,北边情况应该比南边更差一些吧。
农村放电影真是。。。。。大事情,早早去霸占位置了,要坐在前面,实在不行坐在反面,就为了靠近屏幕一点,冬天露天放电影?那个白布挺大的啊,要大人爬老高的去搭,还是说咱们安徽北方农村有大礼堂,室内看电影?如果是80年代初往前的话,我觉得这个乡镇应该是不得了的乡镇了。南方都是夏天和秋天放电影多。
我还记得小时候附近有个农业机场,后来知道是运5,看到过飞来飞去撒农药,工作很久之后突然想起,真是有点魔幻,是不是做梦,特地去搜了一下,居然这个机场还在。
80年代初,皮鞋对于农村来说绝对是奢侈品,哪个干部穿了估计压力比较大,至于我这个小屁孩如果把布鞋搞坏了,绝对被老娘搞个竹丝炒肉,痛不欲生。
我印象中,分单干前一年有一两次就不错了。因此露天电影是没法收钱的,只能生产大队出钱,生产大队的钱也不是大水漂来的,不舍的这样花掉。虽然那时候村里也一年放好几场电影,但都是收费电影,不能露天的。
放露天电影可是一件喜庆的事情,大队的拖拉机去公社放映设备、电影队工作人员拉来,大家就帮忙挂帆布。这是一件很有光彩的事情,一般人想帮忙还帮不上。然后招待电影队工作人员吃饭,毕竟露天电影必须晚上放,不能让工作人员饿着肚子。放完电影之后,经常还连夜把放映设备和工作人员拉回去。毕竟,农村条件差,公社来的放映队不太喜欢住在老乡家里。
即使我家乡在广东,一般放露天电影都是夏天或者秋天,毕竟春天冬天太冷,在外面吹风可不好受。
八十年代中后期之后,尽管生产队解散了,但有些条件好的家庭,有结婚什么喜事,喜欢请老乡看一场电影,露天电影多了一点,但一年也是三四场而已。但在村里放收费电影观众越来越少,电影队也不怎样来村里放电影了,总场数貌似比大集体时还要少。
那个年代,放映机器可是贵重东西,如果让“地富反坏右”的坏分子运,估计得有双倍的民兵打着电筒端着枪押运,还会让小孩子打电筒?让坏分子送,损坏了,地方的干部能放心。那些玩艺可怕摔的。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