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史记》之太史公家谱 -- 天煞穆珏
谁说我家祖宗是伪娘我跟谁急!
第二个,当时想的是整个军队的总数,并不是单指霍部的死亡数字,没写清楚。
虽然推测多,但也还没脱出两文所给的线索之外。虽然可以像老红军采访,但老红军会告诉一个纯粹的记者,他当年是怎么批评上级的吗?更何况苏建提的建议只是对卫青个人的声望有帮助,不是纯粹公事,那是要有关心之意才会提的东西。那是要跟你好,才会说出来的东西。
以前的人,上下间,先辈和晚辈间的界线还是很明确的,卫青,苏建,司马谈算是同辈人,应该比较好说话,晚辈就不太好敞开心胸了,如果是李广可能可以,但卫青或者苏建的性格都跟李广性格不一样,所以俺才倾向于他们是跟司马谈比较交好。
推测过多的地方,倒是说任安是司马谈的学生这一点,有点绝对化啦。任安当然是司马迁的密友,这里的重点我是认为任安那么早就跟了卫青,不太可能是由司马迁引荐的。至于说是父亲加了一笔还是儿子加了一笔,倒不是很重要的事。这只能说明任安跟司马家父子两代交情都很深。
另外,我个人觉得太史公不写司马错并不是因为省墨水,而更多的可能是要遵守史公的职业道德。他其实也没有记他父亲在朝为官所做的公事,基本上谈的是私事。《史记》本身是一本个人著作,但他还是尽可能以史官的态度,把自己隐没在历史之外。
史官,本就是要把自己隐没在历史之外,静观他人在历史舞台上的表演。这应该是史官的职业道德吧。
史官记史,但记录史官本身工作的,可能又是另外一批人。
西河里耽美调调是很少的吧,你至少不用担心在西河会有人说你家祖宗是伪娘。
否则根本没资格和王翦一起和秦始皇讨论军务,而且领军二十万,他怎么也该是秦国数得上的高级将领了。而且还与有灭国之功的王贲并列,显然地位相当高。主要是司马迁写人偏重性格,不重官职,很多位高权重者只是酱油客。
而且李信有一点际遇和李广也类似,就是犯了大错误之后仍然被皇帝信任。灭燕齐显然是在攻楚大败之后的事情了,可见秦始皇还是比较重用李信,和汉武帝用李广接近。
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还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广骑曰:“故李将军。”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广宿亭下。
曹瞒传曰:太祖初入尉廨,缮治四门。造五色棒,县门左右各十馀枚,有犯禁,不避豪强,皆棒杀之。后数月,灵帝爱幸小黄门蹇硕叔父夜行,即杀之。
如果老李遇上的是曹操这个级别的尉,呵呵...
不过说不定阿瞒就是从可怜的霸陵尉身上学到的教训
另外霸陵是京城长安的属县,霸陵尉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丰台区公安局长这个位置,阿瞒的北部尉和东城区公安局长类似
他的宦官家庭出身让他以正常方式出人头地难度很大,不用这种方式给自己打广告没办法,而且他杀人有针对性,这和李广的泄私愤不一样。
如果两人碰上,史书会怎么写?
“初入尉廨,缮治四门。造五色棒,县门左右各十馀枚,有犯禁,不避豪强,皆棒杀之。后数月,故将军李广夜行,即杀之。”!!??
还是“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还至霸陵亭,霸陵尉曹操醉,呵止广。广骑曰:“故李将军。”操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欲止广宿亭下。广怒而杀之”[em??!!
还是水浒版的,“两人恶斗数十回合,操大喝一声:‘且住!’好汉武艺如此了得,莫不是李广将军....低头下拜,两人相谈甚欢,遂共饮于霸陵停中....”
藤原氏执政的头衔才是关白,而不是老兄说的平氏。平氏执政的时间很短,他用的头衔就是日本原来官制里的最高头衔太政大臣,是不一定由某个氏来担任的
源氏取代平氏执政后,把日本原来有的一个特别官职(此官职权力很大,但不常设,开始也不一定由某个氏来担任的)——征夷大将军改造成了自己执政的专有官职,将军的辅佐班子中文叫幕府,看看李广传就知道李广当将军也有幕府的,日本人也学去了,结果日本的武士政府就叫幕府了。后来也形成了传统,就是只有源氏(其实还是指当过将军的清河源氏)
丰臣秀吉最开始也想设幕府,就希望做当时被废黜的最后一任将军足利义昭的养子,但是义昭发了硬气,不肯。这时候有家藤原氏(忘了是哪个分支的)就巴结秀吉,认了这个养子,于是秀吉就以“藤原秀吉”的名义当上了关白,不过他当上之后觉得跟藤原氏攀亲戚麻烦太多,在位置更稳定之后就让天皇再赐他新姓“丰臣”
明朝人战略情报搜集的不仔细,不知为啥叫他“平秀吉”
因此,古代日本只有藤原、源、平、橘和丰臣五个“姓”,其他的什么“足利”“武田”、“织田”之类的叫“苗字”,比如明代初年,日本的将军足利义满,写给明朝的国书就自称日本国王源道义,因为他也是“源氏”
源赖朝绝后以后,镰仓幕府的将军都是藤原氏将军或者宫将军(皇族),当然实权掌握在北条氏手里。
信长家也是号称平氏的(其实大概也不是,藤原氏或者其他偏门的神官家族更可能),朝廷还不是求着他开幕做将军而不可得。
虽然关于只有源平两氏才能做武家领袖的说法是有的,不过似乎秀吉也不是完全不能开幕做征夷大将军,具体的情况以前见过不少讨论,三职推任啥的,具体记不清了。
另外秀吉认的藤原家的爹是近卫前久,也是个人才。秀吉自称平氏似乎也是有过的,不过大概是时间相当短,大家都不信就不了了之了。
说
肯定是不对的。源平藤橘和丰臣都是天皇新造出来赐的氏,在这个层次上不是由天皇新造而赐之的氏还有很多,史籍《新撰姓氏录》里头就录了好几百还是上千来着。
按新撰姓氏录的分法,源平橘都是皇别(天皇家的亲戚,或者说大约是大和王朝王室系统的家族),藤原是神别(不是天皇家祖宗的其他神仙的后代,或者说大约是日本古代其他势力系统的家族),此外还有诸蕃(也就是外来移民,周防的大内家(多多良氏,号称出身于百济王族)土佐的长宗我部家(秦氏,号称是秦始皇的后代)都属于这一类)。
可谓字字血、声声泪,或者是废物点心,吃了败仗被敌军做掉或者被大王杀了泄愤,或者是盖世英豪,但却功高震主,最后身死族灭。
春秋战国时期,稍微好点儿,毕竟老板多,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一到了大一统,独此一家,别无分店,除非你学李陵投敌叛国。唉,读不得。
立下盖世功勋,却能急流勇退,千载而下,寥寥数人而已。扬名立万,造福苍生,不一定非要抢那个皇帝老儿的位子嘛。
再换个角度,终老泉林,老死床上,难道就代表着人生的完美吗?谁能说乌江自刎的西楚霸王,还有那位死在妇人之手的韩大将军就不是一世人杰?
无论帝王将相,还是凡夫俗子,无论是人虫鸟兽,还有这宇宙洪荒,从无中来,终将又回到无。
张良,有点像那长坂坡的赵子龙,在人生的舞台上杀进,又杀出,潇洒,自在,不为金钱美女权势虚名所累,顺势而为,应时而动,颇合“上善若水”的境界。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他似乎更偏好使用新人,与唐太宗更爱用老油条形成了鲜明对比。
记得武帝的一个大臣曾向他发牢骚,说陛下用人就像堆柴火啊,新来的柴火都堆在上面,这就是所谓的“后来者居上”成语的来历。
公孙敖。
不管卫青有没有私心,都是做得让人说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