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大事件——现象级的《金陵十三钗》 -- 非闲人
等我们能心平气和的谈论这场屠杀,至少也要等中国全歼一次日本舰队以后
父亲告诉我们:“毛主席的电报很简单,就是‘陕北情况甚为困难’。只有我和刘伯伯看了这份电报,看完后立即就烧毁了。当时,我们真是困难哪,但是,我们二话没说,立即复电中央,说十天后行动。用十天作千里跃进的准备,时间已经很短了,但我们不到十天就开始行动了。”说完后,父亲又重复了一句:“当时,真正的是二话没说,什么样的困难也不能顾了!”说这话时,一向不大形露感情的父亲,声音都略带梗塞了……刘邓打过黄河,一是实现战略反攻,一是吸引和歼灭敌人,更重要的就是要减轻陕北、中央和毛主席的困难处境。
黄河涨水,没什么可怕;蒋介石要决堤放水,也吓不倒刘邓。本来,刘邓还考虑再打几个仗,再就地歼灭一些敌人。但是,中央困难,刘邓便义无返顾地、不顾任何困难地提前尽早出击了。
引自“我的父亲邓小平”“千里跃进大别山”部分。
不用回复,我知道你不懂的。
怎说呢,有个大背景是日本人。异族。禽兽。
她受到了社会的压迫,但是仍然可以在面对禽兽的时侯选择牺牲自己博命去保护那些比她们更弱的弱者(只是些不懂事的孩子而已,算不上对她们有过多大的侮辱)... 刀子嘴豆腐心的女人。在禽兽面前我们都是人,但学生更加柔弱。这些女人换作老师,修女,这样做的理由会更充分么?其实不一定。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有些深受社会呵护、社会对他们毫无亏欠的成功者,在这样的关键时刻也会抛下自己的部下逃命,而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往往真是这些底层的脊梁吧。
杀入敌人腹地,却不是为取敌枭首级,其实是兵家大忌,主要是为吸引敌人火力的。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本帖花:1
电影看了,感觉堆砌的很生硬,借鉴了不少电影桥段,还算是把故事情节讲清楚了。
战斗场面比以往电影好多了,除了那个排一排冲击坦克的弱智场面
送花成功。有效送花赞扬。恭喜:你意外获得 16 铢钱。1通宝=16铢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15。本帖花:1
我很不喜欢上来就奔着下三路来做影评的言论。所以这片子片方的宣传卖点我觉得非常有问题,很拉低档次。
可影片本身真不是拿那些来做卖点的。镜头语言很克制,没有不知节制的煽情。但是那些血腥暴力,那些惊恐绝望,依然表现出来了,并且让人感同身受。
而人们之间的互相拯救,绝望中的希望,也被表现出来了。
白种人?基督教?
在这片子中,这2个符号借用女主的话来说“要的不过是你那张脸”!
悲哀么?自己国家的力量无法保护自己,只能求助于异族那层身份。
可这难道不是事实吗?南京大屠杀中,难道不是白种人凭着他们那身皮建立的安全区?既然选择了南京这个题材,就绕不开白种人开辟的安全区。
而本片中那个白种人拯救了什么?就算他鼓足勇气想要干点什么,女学生也被摔死在他面前。
中国人自己的军事力量没努力么?历史事实姑且不论,这片子中,拯救过全体女性们的可不是那个外国二流子,是佟大为等人饰演的中国士兵们。国力不济,只能死亡冲锋去自爆坦克的士兵们。
我不知道这样的剧情为啥老有人耿耿于怀那个白种人的角色设置。
————
当然,我爸爸看完还是觉得不满的,原因是他期待看见的是枪对枪、炮对炮的迎头痛击,从头打到尾的战争片,如同二战欧洲战场那种场面。
我想,啥时候我们开始用商业大片的手段制作抗美援朝题材就好了。
在被迫着发出最后的怒吼,作出本能或超乎本能的牺牲的时候,你居然要计算得出谁的B高贵,只能以你的思维和语言回复:你的B最高!
- -- 系统屏蔽 --。
- -- 系统屏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