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中南半岛遗事(更新:决战之前(五)) -- 唯有天使生双翼

共:💬142 🌺1239 🌵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家园 孙立人毕业于美国弗吉尼亚军校,新六军的廖耀湘才是圣西尔

毕业的。

家园 他儿子,就是现在继位那个,很帅

前几天刚好在八卦看亲王的八卦,看了一堆美人儿

外链出处

家园 哈哈,弄混了

多谢指正

家园 决战之前(二)

谅山市是谅山省的省会,这座越北地区的军事重镇,位于直面中国广西的越南北部,北距中越边境18公里,南距越南首都河内130公里,从谅山走1号公路可以直通河内。谅山以北,是层峦起伏、丛林密布的越北山地,这里地势险恶,易守难攻;而谅山以南,是稻田纵横、水网密布的北部平原,相对来说比较适合大兵团运动和作战。由于谅山是屏护河内的战略要点,所以自中法战争以来一直是法军防御的重中之重,自从法国人被4号公路战役的惨败吓破胆后,于1950年10月17日放弃谅山不战而逃,越盟接踵而来兵不血刃地占领了这里,并且捎带缴获了法国人丢下来的大批物资,其中光是军火就有1300吨。作为越军占领的第一个省会,谅山受到了胡伯伯和文哥以下越盟领导人的高度重视,由于这里同中国方面的交通比较方便,胡伯伯每次去天朝化缘来的东西基本都是先运到这里,然后再进行分配,转运到各个战场。越盟已经把谅山经营成了一个接收来自中国援助物资的主要物资集散地。为了防止法国飞机的轰炸和特务的破坏,聪明绝顶的越南人把不少仓库和囤积点都安置在谅山附近的山洞里,并且派了重兵把守,认为这样子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不过越南人不知道的是,法国人早就盯上谅山了。1953年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援助的到来(请参看本人以前贴的53年上半年中国援越物资清单),越法双方的实力开始越来越接近了。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法军一时没有力量重新夺回谅山,不过法军指挥部已经拟定了一个计划以切断来自中国的物资供应,这次行动代号是“燕子”。这次行动计划出动伞兵部队直捣谅山,占领并且还要摧毁那些重要的物资囤积点。初步计划是:首先空投2个伞兵营以夺取谅山这座城市和那些“严密”设防的军火库,粮仓和其他物资囤积点,并且彻底摧毁这些物资;然后第3个营将占领奇穷河(Song-Ky-Cung)上的一个重要渡口以保证另外2个营的退路,这个渡口位于谅山省的禄平县(Loc Binh)附近,是法军撤退的必经之路。在破坏仓库的任务完成后,3个营的伞兵必须在越盟大部队做出有效反应前于赶来接应的地面部队会合,随后所有部队再一同撤往塔西尼防线。

当然这个计划有许多问题问题需要一一解决。首先法军的运输机和飞行员不足一直是令人极为头疼的大问题;只能采用1952年11月初对富寿地区进行的伞降突击“马里奥行动”一样,抓民航飞行员的壮丁来凑数,此外3个营的伞兵部队将分为2个攻击波投入战斗。由于谅山这一地区的地形多山,林木茂密,公路和道路都非常少,这些因素都给这次行动带来了不小的难度。在行动开始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法军经常出动侦察机对谅山和附近地区进行反复侦察,有时法军飞行员甚至驾机冒险低飞以试探越军是否有防空火力。法军对谅山的地面侦察在那一段时间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由于受到越盟根据地1952年底开始的土改的影响,从越盟控制区逃往法军控制区的人数开始急剧增加。甚至越军部队官兵和党政干部,地方工作人员也时有叛逃(上寮战役就前就已经发生过一次了,要不是桑怒的老挝伪军撤逃时行动太过缓慢,越军说不定就要扑空)。法军的情报部门在这段时间很是渡过了一段“快乐时光”,通过对数以千计的逃亡者和叛徒的仔细甄别和询问,法国人拿到了大量极有价值的第一手的情报。其中就包括了谅山地区的仓库的分布,兵力和火力配置以及其他相关情报。

根据法国人得到的情报:谅山地区的越军部队是正规军1个营和地方部队2个连,此外还有不少人民武装(警察,民兵之类的准军事部队)在离中国边境大约8英里的地方,还部署有一些装备轻型防空武器的部队。在越军的老巢太原省附近有1个师可以在48小时内赶来对谅山实施增援。法军最关心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会不会直接从中越边境那里直扑过来,毕竟谅山距离中国边境只有不到20公里,而且有公路直通。不过据情报显示,解放军在边界地区只有一些人数不多的边防军部队,应该不会对这次行动产生太大的影响。

法军当时在越北地区的部署是:在先安(Tien Yen)地区(此地距离谅山约72公里)法军的地面部队有8个机动营,还有其他一些精锐的保大伪军部队,这些部队都已整装待发,是可以立即投入战斗的,另外还有4-6个营的部队需要1天的时间准备,随后才可以投入战斗。“燕子行动”预定接应伞兵部队的地面部队是第5机动群(指挥官是Raberin中校),下辖3个营(第1印度支那后备步兵营,第5外籍军团步兵团),2支突击队和1个工兵连(配备3台推土机),1个坦克排(M24坦克5辆)。法军地面部队从先安出发预计用3天时间(17日-21日)抵达渡口附近地区,接应并且掩护伞兵部队,使其可以从陆路由禄平县向亭立县(Dinh Lap)方向撤退。此外还有1个伞兵营附1个75mm无坐力炮排将作为这次行动的总预备队。参战部队定于7月17日清晨对谅山发起空降突击作战。行动前他们将在河内的嘉林机场和白梅机场待命出发。

预定参加空降突击作战的部队包括1个前进指挥部和3个伞兵营,分别是第2外籍军团伞兵营,第6殖民地伞兵营和第8突击伞兵营,为了完成这次突袭行动,法军给伞兵部队加强了携带橡皮艇的工兵排(每排3艘),以便于部队在河网地区运动。吉勒斯将军将亲自指挥这次空降突击行动。行动的成功取决于完全的出其不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垮越军部队任何可能的抵抗。出于这种考虑,所有的准备工作都是在极其秘密的情况下进行的,只有直接指挥行动的指挥官吉勒斯将军和1名G3的军官(负责通信)进行前期的准备工作。由纳瓦尔将军签署生效的书面作战命令是在7月15日下达的,而此前所有3个伞兵营的参战部队早在从7月1日开始就都被限制呆在军营里24小时随时待命,没有命令一律不得外出,违者严惩不贷。7月16日下午14时,各营发出战斗警报,全体进入一级战备;15时,各营指挥官开始向部队各级军官下达这次任务简报;16时,各连连长向士兵传达命令。由于伞兵只能随身携带轻武器和有限的弹药,因此强有力的空中支援就显得非常关键,法国远东空军对空袭目标经过了仔细的反复核对,确保战斗机和战斗轰炸机将对那些被侦察机发现并且标定的可能干扰空降作战行动的越军兵营,据点,党政机关,交通枢纽等要害目标实施全面压制,大规模空袭在跳伞前15分钟开始,在伞兵跳伞和在地面重新集结期间,空军将进行不间断的航空火力支援。此外,空军还将应伞兵的呼叫随时提供轰炸和扫射,即使在夜间,空军飞机也将使用照明弹支援伞兵作战。这次行动将由部署在河内和海防两地的56架F8F战斗机和10架B26轰炸机提供空中火力支援。此外还有M500“蟋蟀”侦察机和一些直升机配合作战。

7月17日清晨7时55分,谅山街头已经非常热闹了,因为夏天的日出时间很早,人们起得也很早,如同往常一样忙碌着。这时,远处传来了大机群出动时特有的隆隆的发动机的轰鸣声,由于法军飞机对谅山的空袭不是第一次了,谅山的市民倒也不是十分慌乱,人群开始有条不紊地开始散去,熙熙攘攘的街头瞬间就冷冷清清,当法军机群出现在谅山上空时,映入飞行员眼中的是空荡荡的一座死城。飞行员们按照事前确定的各自目标,开始大肆轰炸扫射。谅山市区及其附近地区一时间火光冲天,爆炸声不绝于耳。

8时10分,空降突击作战正式开始,前进指挥部,第6殖民地伞兵营和第8突击伞兵营分别搭乘56架C47运输机在谅山附近实施空降,整个行动按计划展开了!空降着陆区选择了市区外的稻田,越军各部队完全被打懵了!他们先是遭到了空前猛烈而准确的航空火力打击,虽然对遭到空袭他们早已有心理准备,毕竟法国飞机不是头一次光顾谅山了,可是这次空袭也太狠了些!压得他们完全抬不起头,区区几挺高射机枪瞬间就被法军飞机打哑,无奈之下,他们只有在掩体里抱着自己的脑袋,把身子蜷缩地更紧些,祈祷空袭快些结束。可接下来法军伞兵部队的大规模空降那就是完全出乎他们意料之外了。在跳伞过程中,按照预定计划,F8F战斗机低空穿梭飞行,在烟雾中看见什么就扫射什么,不过这没有阻挡住吓破了胆的越军逃跑的脚步。带头逃跑的是当地的警察和地方部队,那些人仗着地形熟,脚板硬,一个个脚底抹油逃的飞快,很快就消失在崇山峻岭和密林之中。第8突击伞兵营很快就控制了几乎整个谅山。不过因为时间仓促且兵力有限,法军没有对谅山市进行地毯式的仔细搜捕,使得不少丢掉武器,脱下军服换上便衣的越军得以混在平民里逃脱或者蛰伏起来。

点看全图

法军在谅山地区实施空降

据说当时正在谅山视察的胡伯伯也一度被法军伞兵堵在城里,一大早他老人家就被来势凶猛的空袭逼得躲进了地下掩体聊以藏身,当他听说法军伞兵开始空降后,顿时生出豪情万丈,准备亲自指挥英勇的人民军部队消灭这些居然胆敢进入解放区纵深的撒野的敌人!可是当他走出掩体后,看到街上那些逃难的人群,里面明显有不少是军人,干部模样的人在争先恐后地城外逃去,他们抱头鼠窜,丢掉了一切武器甚至军服和鞋子,只恨自己少生了两条腿。。。他立即改变了主意,和几个贴身警卫员一声不吭地甩开早年练就的铁脚板,避开了醒目的大路,专门走小街小巷,他在警卫员的掩护下很快就出了城,随后走小路往中国边境方向狂奔而去,终于再次从法军伞兵的虎口下平安脱险。当陪同胡伯伯的越共中央其他同志好不容易才收拢了一些残兵败将“光复”了法军撤退后的谅山,大家都在为他下落不明而焦急万分时,胡伯伯的警卫员打来电话,请大家放心,他老人家安然无恙,现在正气定神闲地坐在解放军的边防哨所里喝茶。(这个关于胡伯伯历险记的段子来自很早以前家里的老人和他的老战友聊天时听到的,目前没有查到越南官方的关于胡伯伯那天行程的资料。大家信则有,不信则无,欢迎有资料的朋友指出)

点看全图

第8突击伞兵营的机枪手封锁了谅山市区的一个路口,在他身边的宣传画上可以看见太祖和斯大叔等国际共运领袖的头像

点看全图

法军机枪手封锁的另外一个路口

点看全图

难道是越南的“指路党”?

中午12时,在禄平县(在谅山以南20公里)附近,第2外籍军团伞兵营和附属工兵排搭乘29架C47运输机成功地空降在预定的着陆区,由于着陆区介于河流与村庄之间,面积较小,运输机编队无法完全展开,第2外籍军团伞兵营不得不分2次才跳完。

第6殖民地伞兵营攻击的主要目标是谅山市郊的各个仓库,那些受命保卫仓库的越军正规部队进行了顽强抵抗,因为他们知道如果丢了这些重要的仓库,那胡伯伯和文哥是肯定会让他们吃不了兜着走。可是在空中火力的打击和伞兵的猛攻下,抵抗很快灰飞烟灭,那些“顽强”的抵抗没有一处持续了30分钟以上。由于情报准确,法军对当地越军部队的实力和情况了若指掌,许多守备部队根本来不及反应就被打垮,在空军的掩护下伞兵们进攻频频得手,很快就全部占领了全部仓库。战斗结束后,法军对各个仓库里的物资进行了初步的清点,共计有1000支捷克冲锋枪,50门迫击炮,各种弹药约100吨,6辆卡车(4辆苏制“莫洛托夫”和2辆美制“通用”卡车),100多桶汽油,2万双袜子,500箱苏联香烟(@#¥%&*!)以及堆积如山的其它物资。接着法军工兵对各个仓库实施了纵火和大爆破,共炸毁,烧毁军火,粮食,油料以及各种物资5000多吨!按照几个月后奠边府战役的后勤标准,这些物资可以供越军1个主力师进行大约45天的高强度(比如攻坚战)作战。

点看全图

第6殖民地伞兵营占领了越军1座洞库

点看全图

法军空中侦察拍摄的照片,图中的2个山洞是是越军一个主要仓库的所在地,左边是圻卢(Ky Lua)洞,在右边的安潭(Tham Than)洞里法军缴获了包括1000支捷克冲锋枪在内的20吨武器,还有4辆“莫洛托夫”卡车。

点看全图

7月17日下午5时,第6殖民地伞兵营的部队正在撤离已经彻底炸毁的圻卢洞仓库,在他们后面可以看见滚滚的黑烟。

到了下午16时,法军已经彻底破坏了全部的仓库,并且把所有的通往西面和南面的道路都布了雷(这2个方向是越军赶来增援的主力部队最有可能出现的方向)谅山的2个伞兵营随后开始撤退。在禄平第2外籍军团伞兵营此时也在空军的掩护下攻占了奇穷河渡口,并且向中国边境的方向展开战斗队形,以掩护撤退中的部队的侧翼。(实际上谅山市,甚至整个谅山省此时已经没有成建制的越军部队了)在2个营通过后,第2外籍军团伞兵营也随后撤离,3个营一同沿着破败不堪的4号公路向东南方向强行军。7月18日23时,经过长时间的急行军,伞兵部队的先头斥侯在亭立县边界与从先安赶来接应的第5机动群会合,工兵随后开着推土机赶造了一条道路,把山间崎岖的小路修成卡车可以通行的简易公路,7月19日黄昏时分,疲惫不堪的伞兵部队终于可以全部坐上来自总预备队的第515运输群的通用卡车撤退了,在第5机动群的M24坦克,M8装甲车,M3半履带车,吉普车的护送下,义路浩浩荡荡开往红河边。20日清晨,法军抵达红河边,科尼将军(General Cogny)和Auboyneau海军上将亲自到场迎接伞兵部队。他们在列队的法军官兵之前发表了简短的讲话,对“燕子”行动的胜利给予了高度评价,随后科尼将军建议全体官兵将军帽抛向空中为伞兵部队的成功致敬。随后3个营的伞兵列队登上美制A656“火神”(Vulcain)号登陆舰,许多人一上船就立即睡着了。登陆舰一路开往海防,在那里伞兵们再次换乘汽车返回河内。由于连日在高温湿热的天气下进行强行军,伞兵们每人的体重平均下降了11磅之多。

点看全图

参加“燕子行动”航行在红河里的“火神”号登陆舰

在这次战斗中参战的2001名伞兵伤亡简直不值一提,共计有1人阵亡,1人失踪,3人在强行军过程中因为中暑死亡,21人受伤(所有的伤病员和阵亡者的尸体全部由直升机运走)。这次令人瞩目的胜利的后果在整个印度支那都是影响深远的,越军部队在红河三角洲地区的进攻也不得不暂时停了下来,而且这次胜利极大的提高了法军的士气和斗志,同时对亲法的地区也是一个极大的鼓舞。

越南方面的教训是极为深刻的。此前由于越军后勤部门以陈登宁为首的某些领导同志对中国顾问一直苦口婆心要求对后方重要地区进行“肃奸防特”,严防“内潜外逃”的建议置若罔闻,使得法军在战前进行的一切侦察行动几乎没有遇到任何困难,派出的特务对各个仓库,军营,党政机关和交通要道的守卫情况,兵力部署,火力配置都进行了刺探,收集了大量的情报。而且越军的所谓“戒备森严”仅仅是针对单纯的空袭或者是小分队袭击的,对伞兵部队的大举空降突击完全没有料到。造成了这次惨痛的损失(从后来越南战争的情况来看,越军这种顾头不顾腚,忽视后勤物资安全的毛病压根就没改,因为东西从来不用自己生产,没了去要便是,反正仔卖爷田不心痛)。

关于前面提到的越南“土改”发生的问题,这里顺带提一下,众所周知,土改是一项及其复杂的系统工作,是需要进行大量的事前调查研究,并且培训大量的可靠干部和工作人员,弄清楚各地区的实际情况,然后对症下药。中国的土改是一项成功的先例,为此,太祖是费了很多心思的,在全党的共同努力下才最终得以成功,而期间仍然发生了一些左或者右的错误,全国范围的土改最终是在50年代初才完成的,这的确是一项艰辛的工作。不过在斯大叔的鼓励和催促下,52年底在莫斯科拜山的胡伯伯没有仔细考虑前因后果就匆匆答应斯大叔要进行土改,而越盟此时根本还没有做任何前期的准备工作。1953年1月,越南劳动党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准备实行土地改革的决议,决定在越南解放区有步骤地进行土地改革。胡伯伯随后指定长征同志领衔进行土改,长征同志是聪明人,当然不可能选中共那种按部就班地先调查研究,培训干部。。。那个太慢了!赶不上革命的大好形势,他选的方法是照抄斯大叔当年在苏联农村推行的一刀切式的集体化土改。(题外话:在越南北方独立后,长征同志的前程最终栽在了对红河三角洲地区进行的大规模土改上面,他把事情搞到了几乎不可收拾的地步,以至于胡伯伯都不得不出来替他洗地,他的去职为来自南方的黎笋(化名:三哥)上位铺平了道路)决议还没有传达,部队中一些地主家庭出身的干部思想上就产生了波动和顾虑。

中国顾问团对地方上的事情是无法干预的,只能干瞪眼。他们能做的只有建议胡伯伯和越共中央参照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时期成功地进行新式整军运动的经验,结合越军的实际馆况,在部队中进行一次以土地政策教育和纯洁组织为中心的政治整军。如同之前一样,顾问团先请来了太祖的圣旨,然后再向越共中央传达了中共中央的精神:既然土地纲领已通过,迟早要公布实行,如不采取主动,及早进行教育,则问题会更多,更不易解决。同时指出,整军整党应当是分清敌我界限,分清地主与农民界限。其他问题可留待将来再说。还明确指出在整军中进行政治教育是不难的,困难的问题是审查干部与组织处理问题。问题的中心,主要的不在干部的地主家庭出身及其一般联系,而在于干部现在的思想、立场和表现。

最终在中国顾问团的努力下,还有胡伯伯的亲临指示,加上越军中负责政工工作的阮志清同志的全力配合,整军过程中虽然有一些人叛逃,同时也清除了一些人,但是基本保证了部队的稳定。而且政治整军以后,越军第一次大规模地进行提拔干部的工作。在一年多时间里,全军共提拔各级干部2万多名。其中,具有基层工作经验和经过战斗考验的约占50%以上。干部中的工农成分比重大大增加。虽然早在1950年,陈赓就建议越军从下而上大胆提拔经过实际工作、战斗锻炼的同志,尤其要注意培养提拔工农骨干和改造提高使用非工农出身干部的方针,他的意见直到到政治整军以后,才真正得到较好的贯彻。即使是越南人民军总政治局也认为,1953年的政治整军“为奠边府决战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再回到法国方面,纳瓦尔上台后的打的第一仗就赢了,而且赢的非常漂亮!这使得他在巴黎对政府首脑解释说明自己拟定的计划时的发言份量加重了不少,法国政府最终通过了他提出的《纳瓦尔计划》。现在他就要把自己的计划付诸实施了。纳瓦尔信心满满地回到了印度支那,开始为最后的决战做前期的准备工作。

未完待续。。。。。

欢迎访问我的博客http://apgp.blog.163.com/

通宝推:潮起潮落,北纬42度,李根,
家园 半个宝!

送花成功。有效送花赞扬。恭喜:你意外获得 8 铢钱。1通宝=16铢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7。本帖花:1

家园 天使是MM吗?

要不为啥赶在三八节的点子上发布新篇啊?胡猜一个,莫怪啊。

越南这次后勤吃大亏了,不过好像后来对美军的作战中,还是吸取了教训的。记得中学的时候看过一本美国特种部队作战秘闻的书,里面有个叫“蝎子”的三角洲突击队的分队队长,带队突袭表面上看来没有重兵把守的战俘营,想救出些美军战俘,结果被越南人包了饺子。似乎有一个师的部队在等着他们。

家园 汗。。。这样猜都可以啊。。。

其实天使是个满脸胡茬的怪叔叔。。。

我的博客其实几天前就更新了,只不过我觉得有些内容还有再修改一下,最终才拖到三八节。看来下次为了保证本人青春永驻和长生不老,五四青年节和六一儿童节什么的也得发帖了。。

家园 言之有理,就是注意,清明节不要随便发帖
家园 捧场
家园 决战之前(三)

正当纳瓦尔将军精神抖擞地回到了印度支那,准备大展宏图时,朝鲜战争结束了。1953年7月27日,就在法军取得“燕子行动”的胜利之后的第10天,在板门店,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代表与中朝军队代表先后在停火协议上签字。这场前后持续3年战争,把当时世界上几乎数得着的强国都不同程度地卷入其中。这是西方列强第一流的军队第一次被刚刚获得独立不久,还满目疮痍的新中国打得不得不在一项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议上签字。这显示了新中国的强大的力量,这个可怕的力量将使以后任何超级大国在和中国打交道时都不得不事先掂量一下自己。

对印度支那的法军来说,朝鲜停战是亦喜亦忧,喜的是,纳瓦尔望眼欲穿的援兵终于要来了!而且来的是一等一的强兵,这就是法国外籍军团名声在外的“朝鲜营”。这个营在朝鲜战争期间配属于美2师23团,先后参加过双子隧道(Twin Tunnels),砥平里( Chipyong-ni),原州(Wonju),箭头岭(Arrowhead Ridge—白马山的281.2高地),昌原(ChongWon)和伤心岭(Heartbreak Ridge---851高地)等地的战斗,表现非常出色,官兵们战斗经验丰富,士气相当高,比那些刚从本土来的菜鸟和从殖民地拉来的土著强太多了!巴黎已经答应纳瓦尔,一旦防务交接完毕,“朝鲜营”就会立即开拔,奔赴印度支那。不过正如俗话说的那样“福兮祸之所伏”,朝鲜停战也意味着中国将有更多的力量来援助越盟,法军的情报部门众口一词地说中国的援助肯定会大量增加,就连纳瓦尔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

当然纳瓦尔对自己拟定的计划还是相当有信心的。经过和巴黎的官僚们讨价还价,另外又和总参谋部,国防部的高级将帅们共同商讨,一个完整的计划终于出笼了!《纳瓦尔计划》先是详细列出了印度支那战场双方力量的对比和优缺点,然后提出了以下几点:

1, 以北纬18°为界线,将这个印度支那战场分为南,北2个战区;

2, 北部战区的法军将在1953-1954年度的旱季采取战略防御态势,避免和越军主力部队进行大规模的战役;

3, 要求巴黎向印度支那增派12个步兵营,1个装甲营和3个炮兵营的地面部队,此外继续加强远东的海空军力量以抵消越军数量上的优势;

4, 在强化北部战区防御的同时,对红河三角洲附近地区进行几次战术出击,以牵制越军主力部队;

5, 对红河三角洲内部的越军进行大扫荡,争取将越军彻底清除出三角洲地区;

6, 加紧训练和组建保大伪军部队,以腾出法军部队作为机动部队;

7, 如果在53-54年能够稳住阵脚的话,那么到54年底,印度支那的法军机动部队数量将增加到6-7个师,其中包括1个伞兵师。这样子双方的机动部队数量就基本扯平了。到了1955年,法国在印度支那三国控制的部队数量将增加到64万人,在这种情况下,法军将寻找战机和越军主力进行决战,从根本上解决印度支那问题。

8, 在南方战区,则极力进行“绥靖”和扫荡,稳定那里的局势,争取把黎笋为首的越南南方的游击队和地方部队踢出去。

在和巴黎方面讨论《纳瓦尔计划》的细节问题时,纳瓦尔也提到了法军是否有能力保卫老挝的问题,他明确地说,法国有决心和能力保卫老挝,在下一个旱季开始后,他将占领奠边府。他拍胸脯保证,他一定可以守住奠边府,击退越军对奠边府的一切攻击。对于他的保证,巴黎方面非常满意,于是正式通过了《纳瓦尔计划》。

为了能够实现自己这个宏伟的计划,纳瓦尔决定从一南一北两个方向同时下手开始准备。在南部战区,他命令调集大军,对越南中部地区,也就是古称为“安南”的地区进行一次大扫荡,打通连接越南南北交通的大动脉---1号公路,并且消灭那里的越军敌后武装,为最后的决战扫除后顾之忧,使法军可以全力对付北方的越军正规军。

长期以来,安南地区附近出没的越共的游击队就一直骚扰着1号公路,这些游击队的根据地在顺化(Hue)到广治(Quang Tri)之间的地区,那里有许多靠近海边的沙丘和盐碱沼泽地的村庄,游击队把其中不少村子变成了一个个堡垒,盘踞在那里,随时对1号公路和附近的法伪军据点虎视眈眈。虽然前后几任法国远征军总司令都曾经下令对那里进行扫荡和清剿,可是那些游击队就像打不死的小强,一次次地卷土重来,而且一次比一次更难对付。随着战斗力很强的越军第95团渗透过法军的防线抵达了这里后,这支穿着黑衣服的越军部队大大加强了这里的本来就相当猖獗的袭扰活动。到了1953年,法军在1号公路上的损失已经大到了令人难以忍受的程度,几乎每支法军的运输车队都会遭到袭击和伏击,饱受血与火的洗礼。1号公路的情况是如此地令法国人绝望,以至于驻守在公路沿线的一些具有黑色幽默感的法军士兵开始以玩世不恭的语气称呼这条公路为“la rue sans joie”,意思是“没有欢乐的道路”,这个称谓后来很快就在法军士兵中流传开来。在印度支那战争结束后,这个称谓并没有随着法国人的撤离而烟消云散,接踵而来的美国大兵不久之后也开始沮丧地称1号公路为“street without joy”,这是后话不提。

现在为了一劳永逸第彻底解决越军第95团这个威胁1号公路的大毒瘤,打通“没有欢乐的道路”,纳瓦尔调集了规模空前庞大的部队准备扫荡这里,这次扫荡的代号是“卡玛格行动”(Operation Camargue),因为卡玛格是法国马赛附近一片平坦的盐碱沼泽地,地形和法军扫荡地区极为相似,故此命名。“卡玛格行动”计划由数支加强有装甲部队的大军以“分进合击”的攻势对第95团实施合围。伞兵部队将作为预备队待命,随时准备空降投入战斗,以粉碎越军可能的突围行动。参加扫荡的部队分别来自10个步兵团,2个伞兵营,3个装甲团的部分部队,1个中队的装甲架桥车(主要考虑到需要装甲部队在海边和河网地区作战),1列装甲列车,4个炮兵营,34架运输机,6架侦察机,22架战斗轰炸机,还有海军的12艘各型舰艇,包括3艘LST登陆舰,不过貌似块头庞大的LST不太适合执行这种敌前登陆任务,二战期间的太平洋战场已经证明了这点。很显然,一旦法军完成合围,越军第95团和其他几支游击队是绝对没有任何机会突出重围的。这是法军第一次调集如此之多的部队围攻越军的敌后根据地,卡玛格行动的规模仅次于几个月后同样是为了清剿敌后的越军武装而展开的“亚特兰大行动”。

“卡玛格行动”由勒布朗将军(General Leblanc)负责指挥,参战部队分为2个两栖战斗群,3个地面战斗群,1个伞兵战斗群,每个战斗群都由1名上校指挥。作战计划是:A战斗群将于7月28日黎明率先在海滩登陆;B战斗群于2小时后在A战斗群登陆场的北面的海滩登陆,随后就转向南方,跟在A战斗群的战斗队形后面向前推进;C战斗群将在7时15分几乎和B战斗群同一时间发起攻击,C战斗群向文郑运河(Van Trinh Canal)方向推进,力图把越军部队向西压缩到运河边,迫使他们背水一战或者把他们赶过运河,C战斗群是和D战斗群必须相互配合,协调行动,因此该群接到的命令是必须使自己的推进速度和D群步调一致,D战斗群在A战斗群的南面的一个泻湖里的半岛的北端登陆。

D战斗群接到的命令是尽早登陆,因此定于当天凌晨3时,D战斗群的两栖部队抢先登陆,凌晨5时,步兵部队开始登陆。D战斗群随后要扫过整个半岛,按照计划,他们将和C战斗群尽量组成一个宽大的“铁壁”。2个伞兵营将留作扫荡的总预备队,由指挥部直接掌握。伞兵部队将只有在战局出现最严重的情况时才能投入战斗。

法军的这次大扫荡投入的兵力之多咋一看给人的印象非常深刻。总兵力超过13个营!装甲部队等于2个团,炮兵也等于2个团。这么庞大的兵力即使在印度支那的正面战场也是非常可观了。按照纳瓦尔的想法是,牛刀杀鸡,这么多部队用来打通这条“没有欢乐的道路”,捎带消灭越军一个不满员且没有什么重武器的团,那还不是易如反掌?可是他错了,他对印度支那情况不熟,在这里,装甲部队和机械化部队是会受到地理环境的很大制约,往往有力使不出。从海岸线往内陆方向看,这次扫荡的区域分为七个不同的自然地区。第一个地区是海岸线,相当的平直,海岸是沙质的,比较坚硬,对部队的运动没有什么阻碍。然而,仅仅100米后,就是高低起伏的沙丘了,这些沙丘高15到60英尺不等,沙丘面朝大海的正面虽然坡度比较平缓,可是由于沙质松软,无论是步兵还是车辆都很难攀爬,而一旦翻过沙丘的顶端,朝向陆地的一面坡度就很陡峭了,而且在沙丘的低端还往往有沟壑。在沙丘地带,只有几个孤零零的渔村苟延残喘,这片沙丘一直向内陆延伸,绵延2公里宽。接下来约800米宽的地域有不少当地人建立的佛塔,寺庙,坟墓等等,给防御者提供了极好的天然掩体。穿过这个危机四伏的地区后,再接下来的地区就可以抵达那条所谓“没有欢乐的道路”了,1号公路靠海岸的一侧杂乱无章地散布着不少小村子,很多村子之间的距离仅仅只有200-300码,每个村子都是个名副其实的小迷宫,虽然多数村子都很小,长宽不过分别是200(约60米)和300英尺(90米)而已,或者略大一些,在村子四周通常环绕着树木,灌木丛,竹林和矮墙,这一切都使得空中侦察根本无法发现地面目标。而越军95团在此地已经苦心经营了2年,把不少村子都变成了堡垒,越军和当地村民挖掘了交通壕,地道和地下仓库,甚至还包括了地下救护所,构成了一个完美的防御体系。这使得法军很难通过一次疾风暴雨式的大扫荡就彻底破坏和摧毁这块小小的根据地。通过种种不懈的努力,越军把这块长20英里,宽仅仅300多码的根据地建设成了整个中央安南海岸地区的抵抗中心。

在1号公路的另外一边,同样分布着连绵不绝,难以辨认的一个个小村子,有一个位于中间位置的村子叫做文郑(Van Trinh)。这里的地形同样险恶,到处是面积广大广大的沼泽地,沙坑和流沙带,这些一直延伸到1号公路的近旁,这个地带宽大约是8公里,是法国军队的坦克和机动车辆根本无法进入的地区----除了屈指可数的几条小路,当然,越军在那些小路上埋下了无数的地雷,还挖掘了无数的陷阱,路面本身也被严重破坏。这就是令前后几任印度支那法军总指挥一筹莫展的“没有欢乐的道路”,这次纳瓦尔命令法军大举出动,打算以陆海空三军的协同作战方式一举捣毁这里!

不过说起来容易,做来难。还有一个令扫荡的法军更头疼的问题是如何对待当地的平民。那些小村子里还住着不少的渔民和农民,这些人通常在“理论上”被法国人视为“良民”,因为法国殖民者很早就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这里,并且进行了长期有效而稳固的统治,比起桀骜不驯的越北地区,相当一部分法国人对这里还是相当有“感情”的。因此法军最高指挥部在行动开始前对参战的各部队都下达了命令,要求他们在行动中时刻注意“人道主义”,并且“尊重”当地的平民。此外,部队奉命不得对村子进行炮击和轰炸,也不许纵火。这命令毫无疑问地使法军装备的那些大量的重武器无用武之地,对此进攻的法军步兵怨声载道,对这道命令腹诽不已。尤其是在步兵直接进攻那些越军设防坚固的堡垒村时,就更是如此。

1953年7月28日凌晨是进攻发起的H时,笨拙的LST坦克登陆舰缓慢地驶离了夜间的集结海域,一直开向预定的登陆点----那是安南海岸的中央地带,正对着那条“没有欢乐的道路”。凌晨4时,两栖登陆艇的引擎开始发出隆隆的咆哮声,艇上的金属部件也叮当作响。登陆艇载运着第3两栖战斗群的“蟹”(Crab)式履带车(美制M29“黄鼠狼”的法国昵称)和“短吻鳄”(Alligator)式两栖战车(美制LVT4和4A“水牛”的法国昵称),登陆编队趁着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杀气腾腾地直扑夜幕笼罩下的安南中央海岸。

这里我想介绍一下法军的两栖战斗群的一些简况。法军装备的美制的M29“黄鼠狼”履带式车原先根本就不是设计用来执行战斗任务的,美国人原先设计的初衷是打算把这种车子用在交通不便的阿拉斯加地区,用于载货的。不过印度支那的法军管不了那么多了,他们巴不得把手头所有的车辆都安装上武器投入战斗,尤其是这种轻巧灵敏的两栖车可以载运部队通过越南海岸地区和河网地带密布的沼泽地,水稻田,除了不能泅渡,甚至连步兵都很难通过的地方它都能过去,因此深受法军官兵的喜爱。心思活络的法国人打起了M29的主意,决定把它变成一种“真正的”战车,只要M29的底盘受得了,法军把几乎所有能安装在M29上的武器都装上去了,甚至包括了迫击炮和无坐力炮这种大家伙。M29很快一度就成为了法军两栖部队的中坚,为了保护车辆和乘员,法国人对M29进行了简单的改进,安装了轻装甲,以防御轻武器和弹片。可是随着中国的援助大批抵达,越军部队里开始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火箭筒和无坐力炮,这使得M29成为了最大的受害者,因为相对于M29薄弱的装甲防护,它的车身又太高,很容易成为对方的目标。到了1953年,法军不得不改革了M29的使用战术,半路出家的M29将只负责执行侦察和追击的任务,而突破的任务则交给了LVT4履带式两栖车。同一年,印度支那地区的法军两栖战斗群和突击群都并入了装甲部队的建制,新的两栖群下辖2个装备M29两栖车的中队,每中队装备33辆,负责侦察,追击;3个装备LVT4“短吻鳄”两栖车的中队负责突破,此外,还有1个排(6辆)的LVT4A两栖75mm自行榴弹炮负责提供火力支援。

这个表面上看起来威风凛凛的两栖战斗群给人印象深刻,不过两栖车的弱点法国人可没办法改变,相对于其他“正宗”的装甲车辆,两栖车是相当易损的,而且平时需要进行大量的保养和维护,这对于已经陷在印度支那这个大泥潭的法国人来说简直是不可能的。“短吻鳄”的装甲较厚,火力也比较强,可以渡水,不过缺点是太重了。而且在恶劣地形下发动机功率略显不足,履带也容易受损,此外由于它在陆地上的行程很短,为了节省发动机的摩托小时和降低磨损,“短吻鳄”通常不得不依赖特殊的大型平板拖车来进行陆地机动(这点轻便的M29就好很多了,陆地机动时一辆普通卡车就能拉走)。

现在在海岸附近,令人蔚为观止的第3两栖战斗群的登陆大编队,总共由160台各型两栖车组成,正从海上扑来,逐步接近安南中央海岸地区,此时天色已经蒙蒙亮了,借助若明若暗的光线,可以看见众多的两栖车在铅灰色的海水中划出了一道道宽大的尾迹,各中队为了能够识别隶属于自己的车辆,分别在无线电天线上挂上了颜色不同的识别小旗,这些小旗在清晨强劲的海风中猎猎作响。法军官兵士气高涨,坚信自己一定能够在这次以众击寡的大扫荡里将越军碾碎。凌晨6时,第一攻击波抵达海岸线,随即迅速展开战斗队形,他们很快就占据了海边那几个孤零零的小渔村,并且继续推进,在没有遭到任何抵抗的情况下就占领了可以俯视海边沙丘地带的第一道小山坡。“卡玛格行动”正式拉开了帷幕!

未完待续。。。。

通宝推:潮起潮落,北纬42度,和尚,feihuang,foureyes,
家园 沙发+半个宝!

送花成功。有效送花赞扬。恭喜:你意外获得 8 铢钱。1通宝=16铢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7。本帖花:1

家园 误投草一枚

可以取消吗?天使兄对不住了。手机上网惹的祸

家园 送花得猪

送花成功。有效送花赞扬。恭喜:你意外获得 4 铢钱。1通宝=16铢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3。本帖花:1

家园 决战之前(四)

正如所有制订完美的计划都不可能被完美地执行一样,“卡玛格”行动一开始就出状况了。来自越南北部(东京)地区的机动群步兵部队在海上换乘登陆艇的时候,遇到了意想不到的的困难。3个步兵营里除了法国外籍军团第13半旅第3营的部队有在海滩实施两栖登陆的经历,另外2个营,芒族伪军第1山地步兵营和第26塞内加尔步兵营之前没有任何相关的经验。他们要全副武装地从高大的登陆舰甲板上通过挂在船舷边的绳网慢慢地下到那些等候在登陆舰两旁的摇晃个不停的登陆艇上面,更别说有许多旱鸭子还晕了船。按照原定计划,这些部队部队应该在行动开始后的2小时之内就必须全部登陆,实际上,他们整整用了4个多小时。当那些受尽磨难的步兵步履踉跄地终于踩到坚实的海滩时,已经是接近中午时分了。比他们早一步登陆成功的第3两栖突击群的部队虽然在登陆的时候一帆风顺,不过现在也在为那些已经推进到沙丘地带的两栖车辆大伤脑筋。许多满载物资的“短吻鳄”一开到沙丘上就陷在沙里了,动弹不得。法军不得不先把车上的物资先卸下来,以便让那些抛锚的车辆开出沙丘带。轻便的M29靠着辅助人力的推动,倒是一路最终爬上了沙丘的顶端,然后法军就在沙丘顶上看着那陡峭的另外一侧傻了眼,那坡度太大,车辆根本没法开下去。折腾了好半天,第3两栖突击群的部队总算在美翠(My Thuy)和新安(Tan An)这2个渔村之间找到了一个出口,这才得以让那些两栖车辆迅速通过这里继续向内陆推进。期间没有遭到任何越军的抵抗。不过在美翠村的法军看到有人从附近渔村里向后逃跑,在北面更远处,也能看见有2个排左右的越军正在后撤。

与此同时,B战斗群在du Corail上校的指挥下,也开始行动了。凌晨6时30分,2个来自越南中部地区(安南)机动群的步兵营抵达了文郑运河,到7时45分,法军已全军渡过运河。B战斗群的先头部队可以远远地看见第3两栖突击群的那些M29履带输送车爬过了小山的顶端,正在往自己这个方向开来。这样子,法军完成了对这条“没有欢乐的道路”北面的合围。

位于安南机动群右翼的第6摩洛哥骑兵营的运气不佳,在他们推进的方向上正好是1号公路东面那大片的沼泽地和沙坑。除了M24轻型坦克外,他们的绝大多数车辆都陷在那里了。经过一番努力,他们总算是在8点30分爬到了运河边-----根据计划,运河是从陆地方向发起进攻的部队的出发地。在法军登陆和推进的整个过程中,没有遭遇到越军的任何抵抗,整个地区如同死一般的沉寂。天虽然已经大亮,可是路上,田间根本看不见一个人。所有的当地村民都呆在自己的房子里不敢出门。在这片荒凉的地区,法国的飞行员们无聊地发现地上唯一还在动弹的就是自己的装甲部队和车载步兵,他们正在沙丘,沼泽和泥潭里挣扎着向前开进,往文郑运河边的集结地开去。

只有在B战斗群的最右翼的部队遭到了越军的小规模抵抗,而且只有3次而已。一个阿尔及利亚步兵连在开进过程中,突然遭到了二三十名越军的攻击。第2连一个倒霉的列兵穆罕默德阿布德拉卡德尔被突如其来的火力打了个措手不及,越军的勃朗宁自动步枪一个准确的点射直接击中了他的胸部,他一头栽倒,当时就不行了。其余的阿尔及利亚人立即散开,展开战斗队形。对着那些藏身于茂密的树丛之后和沙坑之中的敌人猛烈开火还击-----事实上他们连越军的影子也没看见------不过这并不妨碍阿尔及利亚人向整个地区漫无目的地射击,而此时越军早就消失地无影无踪了。这位穆罕默德兄弟蒙真主的恩宠,有幸成了“卡玛格”行动里法军方面阵亡的第一人。

B战斗群右翼的C战斗群在Gauthier中校的指挥下正在实施这次大扫荡中最复杂的敌前机动以完成对越军的合围。C战斗群的第一批部队将从运河边出发,穿过1号公路,直扑美珍(My Chanh)的北面。第二批部队则沿着1号公路的方向平行前进,随后部队将转向右侧开向文郑村和泻湖之间的那段运河,最后,第9摩洛哥营将搭乘登陆艇于6时30分在莱河(Lai Ha)附近的海岸登陆,控制滩头阵地后即沿着泻湖的岸边向内陆的东南方向推进,以求从陆上彻底完成对“没有欢乐的道路”的合围。到当天早晨8时30分,C战斗群已经抵达西黄(Tay Hoang),从而完成了行动的第一阶段的任务。

D战斗群在le Hagre中校的指挥下,任务是封锁从泻湖几乎一直延伸到顺化的半岛地区。该战斗群的部队多数具有丰富的战斗经验,在克服了小小的困难后,他们一路推进到预定地点,正对着A战斗群的登陆点。A战斗群的登陆开始于凌晨4时30分,第7两栖突击群打头,后面紧跟着海军突击队和阿尔及利亚第3步兵团第3营。第7两栖突击群和海军突击队在抵达海滩后,没有任何延迟,立即兵分两路,两栖突击群向北直扑泻湖方向,海军突击队则占领了一座叫赤东(The Chi Dong)的小镇,并且将半岛的交通切断。第7两栖突击群于5时30分抵达泻湖的北面,从而完成了自己的预定任务。

虽然法国人在行动里遇到了困难比想象中的大的多(主要是地形方面的),不过还是成功地完成了“卡玛格”行动的第一阶段,从陆地和海岸2个方向完成了对越军第95团的全面合围。接下来就是最关键的一步,放水捉鱼了。

点看全图

卡玛格行动法军进攻示意图(图上可以看见法军A,B,C,D4个战斗群的位置和进攻方向,越军95团的位置和1号公路)

放水捉鱼就是扫荡,是整个行动成败的关键。不过该怎么样把第95团从这个地区掏出来是个超级大问题。行动总指挥勒布朗将军已经下令正在外海待命的海军军舰往北开4海里,停泊在巴郎(Ba Lang)和安海(An Hoi)这2个渔村附近海面上,以切断越军可能从海上逃跑的路线。在“没有欢乐的道路”最北段,B战斗群已经开始有条不紊地逐个村子地搜索,法军的搜查进行的非常细致和彻底,翻箱倒柜,甚至在可疑的地方还要挖地三尺,试图找出隐藏的越军地道和仓库。每个村子在搜查前会被法军完全包围,然后全副武装都步兵一拥而入,挨家挨户地开始大搜查,带着探雷器的工兵分队和牵着军犬的K9分队则不辞辛劳地在茂密的灌木丛,竹林间和树林里钻进钻出,试图找出地道的秘密入口或者是隐藏的越军。村民们表情忧郁且沉默不语,按照扫荡前制订的计划,所有的年轻人都被逮捕并且暂时拘押,以等待情报部门的甄别和审讯。由于抓的人太多,而情报部门人手不足,这个甄别和审讯的过程很快就成了走过场,最终把所有被拘押的人都过了一遍,可是什么也没有发现,什么可疑分子也没有抓到。

到了上午11时,B战斗群由北往南,穿过那些迷宫般的小村子,向前推进了7公里。推进过程中没有遭遇抵抗。此时B战斗群的部队已经接近东桂村(Dong Que)了,这里差不多是“没有欢乐的道路”的中央部分,这里有几条路穿过那些沙丘地带通往文郑运河。村里以前还有个海关,现在海关虽然已经不复存在,不过旧楼的砖石结构还在,这里也是该村的制高点和核心地带。

东桂村在正午炎热的阳光下显得非常宁静安逸,紧靠着村边的竹林在海风里摇曳着,这就是一副季风时节海边村子的典型的景象。农民们现在没什么可做的,他们唯一的事情就是对着老天祈祷,希望降下足够的雨水,使他们能够看着自己的水稻田里的嫩绿色的幼苗慢慢成熟,最终结出沉甸甸的稻穗。不过现在,东桂村是摩洛哥第6骑兵营的目标,在M24坦克的掩护下,摩洛哥人慢慢地向村子走去。今天早上B战斗群向北的推进行动简直是一场不折不扣的的摩洛哥人的专场演出,摩洛哥第6骑兵营是和摩洛哥第1步兵营交替掩护,步步推进。他们的推进得到了第69非洲殖民地炮兵团的榴弹炮的支援。这几支部队都是来自摩洛哥北部的费斯(Fez),在法军中一贯享有盛誉。在二战期间,他们曾经在突尼斯和“沙漠之狐”隆美尔元帅指挥的非洲军团进行过殊死的战斗;在意大利,他们强渡过拉普多(Rapido)河,翻越了彼得雷拉山(Petrella);在德国本土他们把德军第19军赶出了黑森林(Black Forest),这些骁勇善战的摩洛哥人在战争结束前还试图和美军赛跑,看谁先抵达希特勒的鹰巢所在地----贝希特斯加登(Berchtesgaden),当然我们知道最终是来自美军101空降师506团的“兄弟连”赢了这场比赛。不过这个小小的失利无损于他们的威名,他们不愧是法国北非殖民地部队里的精英,许多人在战后都获得了提升,有的人甚至被授予将军一级的军衔,摩洛哥人在法军部队里获得提拔的人数是超过其他任何一支殖民地部队的。现在这些摩洛哥人正熟练地搜查他们经过的每个村子。

在接近东桂村的时候,M24轻型坦克放慢了速度,以便使得步兵可以跟上来,他们小心翼翼地继续向前推进。这些摩洛哥人似乎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对地雷和陷阱的敏感,这种直觉使他们在之前的行动中没有损失1辆坦克,甚至是1个人,不过现在这种第六感告诉他们,东桂村有什么情况不对劲,虽然现在还没有任何情况,不过摩洛哥士兵已经默默地在坦克两侧展开了战斗队形,坦克部队的指挥官坐在炮塔上打开的舱盖里,探出半个身子,一边看着附近的情况,一边呼吸着海边清凉的海风(题外话:法国外籍军团第1骑兵团的一个装甲车乘员组里有一名来自前纳粹德国军队的电气/机械师,这人给自己的装甲车上私下安装了空调。这件事本来神不知鬼不觉,不过在一次战斗中,他所在的装甲车遭到了伏击,乘员们不得不紧闭所有舱盖,进行了长时间的战斗,靠着空调,他们才没有在湿热的环境里中暑,一直坚持到援军抵达。装甲车因为在战斗中被打坏而不得不进行维修时,空调被人发现了,这件事于是就这么穿帮了。这些人因为他们的勇敢被授予了勋章和奖章,不过随后就是按照外籍军团的老规矩来办,他们因为“私自动用政府的资产”(薅资本主义的羊毛?)而被处以禁闭。)。

Derrieu少校是坦克中队的指挥官,他从望远镜里看着前面这个宁静的小村镇,村里的路上看起来干干净净,看不见任何障碍物,路面也没有埋设地雷时可能留下的痕迹。不过小心无大错,坦克还是在进村前停下来,让后面的拿着探雷器的工兵上来探路。不久,拿着长柄探雷器,戴着耳机的工兵就一路小跑从后面赶上来,那些皮肤被晒得黑红的工兵小心翼翼地一寸寸慢慢向前走去。东桂村,在热带正午强烈的阳光下,仍然显得那么的安静。。。

一名走在最前面的摩洛哥工兵军士长低着头在村前的道路扫雷时突然眼睛被一道亮光晃了一下,他本能地抬头一看,分明看见了一把雪亮的刺刀正在阳光下闪闪发亮!那显然是一名过于紧张的越军士兵因为摩洛哥人走到了靠他太近的地方,在他想挪个地方继续埋伏的时候不慎暴露了自己。激烈的战斗就这么突如其来的爆发了。谁也说不清到底是哪方先开的火,不过这已经不重要了,残酷的战斗在近距离打响,摩洛哥工兵们不愧是久经战阵,反应速度很快,他们立即丢下沉重的探雷器,卧倒在地,然后拼命向路边的泥坑和稻田方向,或爬或滚,很快就和越军脱离了接触,所幸没人受重伤。

配属给摩洛哥第6骑兵营的坦克部队也是福星高照。越军一开始只是忙着对付那些抱头鼠窜,四散奔逃的工兵,使得坦克有时间立即启动,发动机怒吼着,嘎吱嘎吱地向后退去,开到离村子比较远的安全地带,直到这时,越军的2具火箭筒这才对着领头的坦克射击,火箭弹没有命中。坦克手关闭舱盖,立即开始还击。炮塔摇摇晃晃地开始旋转,指向那些可疑的目标,这些坦克手比较精明,没有使用穿透力强的炮弹去对付茅草房,而是使用了更为有效的机枪火力压制越军。摩洛哥步兵在坦克火力的支援下,很快就对东桂村构成了扇形的包围,不过因为不知道越军的实力,他们不敢太过接近村子。

在一座远东地区常见的半球形的坟包后面,摩洛哥营的指挥官蹲在泥地里,在他的膝盖下面是地图,手里抓着无线电的耳机和麦克风。和他蹲在一起的是一个越南当地的PIM(Prisonnier Interne Militaire的缩写,就是法军抓获的战俘或者当地触犯了法律的平民,他们同意为法国人服务以换取“宽大”,通常会和法军部队参加一些非战斗行动,用他们知道的帮助法军,极受越盟的痛恨。),他苦着脸,手里抓着战斗帽,和摩洛哥指挥官一起想办法要怎样才能压制东桂村的越军。

未完待续。。。。

通宝推:潮起潮落,五藤高庆,李根,北纬42度,
家园 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送花 关闭

送花成功。有效送花赞扬。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本帖花: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