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如果Jeep四门牧马人和Toyota的Camry相撞 -- HAL
当然,在车辆密集的国内,交通事故也确实以碰撞为主。
但是,在地广人稀的地方,易滚翻的车辆其实是更大的杀手。
小车质量小,撞击后速度和质量成反比,但是受到能量却是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小车基本就变成撞击能量吸收大户。
再安全的,总有同级别和18轮等着。
问题这是在哪个国家啊?这个不是车的问题,是开车的人的问题吧,这么高的事故率。感觉谷歌百度的自动驾驶都比这个国家的人开车安全,居然在高速公路上对撞。
侧面就是软肋,人/车都怕
你可以在油管上看到许多视频,现在的车结构都很结实,乘客舱一般都很结实,在各方位的抗冲击力比较强。T-bond 是看起来被撞的很惨烈,但车体变形挤压乘客,使乘客受伤的情况比较少,但是高G过载对人的伤害更大。这在我上帖的几个案例中都可以看见有关情况。
再说一个亲身案例,坐一个女司机开的 HONDA ACCORD车,副驾驶位,她在转弯时,不小心碰到一个骑自行车的人,当场失魂,直接把油门当闸踩,以五到十公里的时速撞到一个大楼上,车子变形不大。我当时头就抬不起来了,估计是脖子后面肌肉拉伤。女司机可能全身肌肉紧张反而没事。第二天从医院回家,才发现身体痛是因为安全带给勒的,身上有一条安全带勒的痕迹。从这个案例你可以看到,高g对人体的伤害是很大地。再回到上一帖,第一例车最小的那个人死了,第二例车小的那个后座乘客无外伤死了,第三例车大的人,虽然车报废了但人没事,而他的第一次车祸由于开小车和一个比他车重一倍的车相撞,失去儿子,两人残废。
在任何国家,只要牵涉利益,永远不要相信任何公司,国家,科研机构的报告。就拿车来说吧,你看所有的各种宣传都是在误导,他们在告诉你事实,但是不不告诉你所有的事实,即使告诉你所有的事实,也要用大量的非关键因素使你忽略关键问题。你看本楼的所有讨论推理都有被各种宣传洗脑的迹象,讨论的重点都不是关键点。比如好些人关心汽车翻滚的事,实际上,只要人不从车里抛出来,也就是说你系好安全带,汽车翻滚很少能够对车内的人有严重伤害 。
最后顺便提一句,在我所有说的事里面,我是以生命和健康为第一位来作为评价标准的。
Wrangler是Body on Frame的大梁结构,你开过就知道很沉很结实,和Camry对撞,大梁对上的正是camry的软肋,
看一个例子,号称结实无比的tesla model 3 sedan和dodge ram truck对撞,
http://www.vvng.com/tesla-driver-in-grave-condition-after-head-on-crash-in-hesperia/
特斯拉完败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但即使这样,我的脖子肌肉被拉伤,身体被安全带勒出皮下出血。如果是以60公里以上速度撞上去,你可以想象更高的加速度会产生什么结果。这就是我要说的。而开大车,重车,实际上是把加速度主要转移到小车上了。这也就是我的大车好的结论。
动量等于MV,所以,质量大的动量越大,但问题是撞墙时的动量衰减是Ft,F=Ma,a为加速度。由此可见,不考虑形变的情况,撞墙时产生的加速度和质量无关,而考虑到小车吸收动能的设计比较多的情况,产生的加速度甚至是大车大于小车的,你这里举的例子显然只是想当然的支持你的论点而已。德国的高速比美国速度高上很多,而日本小排量的汽车远远高于美国,但这两个国家的交通事故是远远低于美国的。在比较大小车之前,先想想安全驾驶,恐怕才是更重要的,别忘了,美国的自损事故也是高的吓人。
虽然开过一次牧马人,但是印象深刻,因为那次是我仅有的非公路驾驶经验,而且还是在自然条件特别的米国死亡谷国家公园。
先上地图:
这条路线,大概四十公里长。单线一辆车宽,非柏油,而且中间一段大概有爬1000米左右的山。
车子只能从东到西开,一开始是著名的死亡谷野花。
后来爬山,我老冷汗就渐渐有点出来了。下面的照片是比较缓和的山坡,实际有好几个地方路比照片里窄,悬崖比照片里高。。。我不担心自己的驾驶,就是担心牧马人,或者轮胎出篓子(路面上有无数尖利的碎石片)
提心吊胆开了大概半小时,路况逐渐平缓。看到一个废弃的旧矿(地图中的中间景点 ),停下压惊:
不时,一奔驰(记不太清了,但是肯定是普通轿车),灰头土脸也停了下来。开车的好像是同胞呢,一家人全部小脸刷白。攀谈起来,果然是国内自驾游。老公向我们讨教,向前怎么开。后退是不可能的,好在从地图等高看,后来的路应该比较平缓了,所以鼓励他们继续。
后面的路还是窄,但是没有山路,心理就不紧张了:
总之,对牧马人的操控还是比较满意的。
后来仔细查介绍:这条路不仅要四驱,而且还对轮胎有特殊要求。必须用特定轮胎以防碎石,自驾的话,还是要先做好调研啊。
果断先花再看
尽说些没用的。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