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关于一些小讨论 -- 本嘉明
如果这样说的,有太多人都要挪挪屁股了
和楼主所说的也不尽相同。
就举记录片为例吧,就我记忆所及。像伊文思的“四万万人民”“愚公移山”;安东尼奥尼的“中国”;前两年还有两部,是叫“毛,一个浪漫的传说”吧(这个名字记得不是很准确),另一部是芝加哥东亚研究中心研究员李芾甘的“毛的激情(The Passion of the Mao )”
一般来说,正经一点的历史研究者估计都不会着眼
60年代,西方各国民权运动风起云涌,那时候毛是旗帜。西方左翼学者和中间学者都把毛看做打破马克思韦伯所称的科层社会这个资本主义社会必然选择与人类社会的冬天的一种尝试和希望。我第一次接触这种思想,就是朋友在瑞士读金融衍生品课程时候,教授看他是中国人对他说的一句话对他和我都是一种触动:文革是人类最后一次挣扎。
到70年代,欧美相继在石油危机后陷入滞胀。这个时候随着中美跨洋握手,不仅左翼把毛和他主义视作对人类理想的背叛。而且,在60年代法国街头革命失败后,左翼激情终于在现实主义思潮回流中退建和消散。而在70年代初,发生在浅见山庄的事件几乎就是文革那激情一代人的缩影。
到八十年代,中国经济在进入改开初期阶段,随着第三条道路的兴起。学者们试图在苏式道路和美式道路中走出一条非文革式的中间路线。这直接引起了苏东事变和我们国内的那件事。
到90年代,于冷战刚结束的狂欢气氛中。经济发展成为各国重点关注的问题,从80年代开始滥觞的激进全球化运动逐步形成我们今天所见世界的样子。
而我看到的中国研究和毛泽东研究,在不同几个阶段都不是不同的。在60年代的最浪漫,在70年代的最迷茫,在80年代的最激烈,在90年代至今国内基本是程式化与边缘化,在国外则到9.11前(例如尼克松一本畅销书《领袖们》就这样下过断言——随着激情过去,毛会被逐渐改善生活的人们忘记,他们会更怀念周恩来。【书本身不是九十年代的,但是九十年代对毛的研究在西方逐渐淡化】)。在国外,对于毛泽东的研究则逐步开始理性。这里扯一个插曲,记得陈郢客还自西西河的时候曾经这样对我说,前几年日本人来中国学界下挑战书,说他们要给中国补上一个文革史的课。这里,时间点很重要。在9.11后,美国网络经济带来的资本主义全球化最后的狂欢濒入尾声。为了避免经济泡沫的破灭,美国接连发动了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两场战争。而战争,最终也以08危机作为结尾而结束。在这个期间,西方学界开始重新整理人类历史哲学的脉络,试图在古代和现代之间理顺一条清晰的未来之路,也就是历史史观哲学定位的研究。这就是我说的费正清研究中心开始课题的由来。而毛泽东研究,是作为原来马克思研究这个脉络的替代新出现的。这里我补充下我的理解,毛泽东你不管怎么评价他的一生。他竭尽全力保全的这个国家的形式在今天依旧。而,他在晚年文革所做的尝试,在西方后工业化与信息社会开始出现新的应用。既在避免社会直接暴力对抗与冲突的前提下,通过特定的社交方式表达不同社会层面与社会群体的意见。网络,极大的释放了被科层社会层层管制与筛选的各种民意。同这样这种释放,有为未来社会改造提供了压缩科层社会层级的尝试的一种技术手段。这里,在美国即将开始的社会改革以及我们已经长期酝酿现在正在做一点一滴有意尝试的政改,都不得不使我们还有国家改变的希望去思考那个叫文革的挣扎,对各国都如此。
不管未来如何,我都坚信,那绝对不是人类最后一次挣扎。当西方不能继续的时候,我们这些敢于怀疑,敢于尝试,敢于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在挫折中不断爬起从不丧失前进勇气的中国人--我们来做。
就象是敬告非洲饥民不要吃太多肉会导致胆固醇超标
还是主席的四个字,实事求是,先把文革的原貌还原了,在此基础上才能谈的上价值判断
稻草是收割以后打完谷剩下的,就跟北方的秸秆一样。
的确是超级密植甚至紧紧地捆在一起的水稻。但是能站人还是有点匪夷所思,幸亏这照片流传下来了。
奥利奥童鞋的google+被中国人刷屏
大家玩得嘻嘻哈哈。但是有人痛心疾首
这种迫不及待教育人民千万别让老外们不习惯的一样一样的心情啊~
我觉得很重要啊,葡萄。企业作为经营主体和以经济利益为目标的组织,在94年不成功的工人持股尝试后,也一直没有靠谱的渠道或者理论来消除科层组织的弊端,激发企业继续前进。而我对部队信息化建设的关注也源于此。就我知道某人就要拿自己家的企业动刀了,葡萄。在这个时代里我不知道是对还是错。但勇于尝试,我想总会是进步的开始,即便失败了,希望有人能总结教训,继续前进,不要害怕。
起的,正常的长不出来这样子的,图中那几位不知是在傻笑还是在笑傻
送花成功。有效送花赞扬。恭喜:你意外获得 8 铢钱。1通宝=16铢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7。本帖花:1
萧延中主编的《外国学者评毛泽东》(中国工人出版社,1997)
这套书相对有点老,但是还比较全,有弹有赞吧,兼听则明吧。
他在<毛泽东的中国和后毛泽东的中国>一书中曾提到:
就我个人的看法来说,我觉得文革的悲剧是它发生在一个错误的时代,形势比人强,强如毛泽东这样的伟人,在客观历史条件前,不得不一声长叹。今天看文革,并不是为文革评功摆好,只是回到看待一个历史问题应有的学术态度,应必备的学术规范中来。
大部分西方学者在毛和WG上多少还能算得上严肃客观,当然这也是因为WG是发生在遥远东方的一次事件。即使有学者把WG比喻成世界文化的灯塔或是你说的人类最后的挣扎,其实都和他们没有多少切身联系。至于说他们颠倒黑白的功力,还得看鸦片战争研究。这和日本抵赖侵华战争的功力真就不能同日而语,真就能把国内的一些人说的潸然泪下。
我认为文革对人类最终的意义,就是曾经发生过一次。我们这个世界的定律是,所有发生过的事件,都不会是独一无二。只要有过一次,就会有机会再次发生。人民试过把枷锁通通踩在地下时,就再也不会无条件地戴上。